四下 19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下 19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07 11:5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目标
1.认识某些物体混合后有新的物质生成,是不可逆的。
2.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与过程
在探究活动中,能够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事实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认识某些物体混合后有新的物质生成,是不可逆的。
三、教学难点
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发现某些物体混合后有新的物质生成。
四、教学用具
白醋、小苏打、带水垢的铝壶(或剥下的水垢)、一些类型的洗涤剂。
五、教学方法
情景问题和试验操作。
六、教学过程
(引入)盐溶解于水后可再分离出来,这种变化是可逆的。我们今天再来进行一些新的混合,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活动1:混合后的变化
1.认识醋和小苏打
(教师)今天,我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你们观察一下,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分组观察,然后交流汇报。引导学生说出白醋和小苏打的特征。
2.产生研究的问题。
(教师)如果今天我们用白醋和小苏打来继续做混合实验,你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研究的主题: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会怎么样?)
3.学生制定计划,自主解决问题。
(教师)有了研究的问题,接下来该干什么?
(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并分析、讨论、解决共性的问题。
(学生)分组实验。
4.分析实验现象,产生新的问题。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讨论)醋和小苏打混合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
5.解决新产生的问题,认识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新物质。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混合后的物质,主要引导学生分析泡泡里的是什么。
(学生)用燃着的火柴分别放入装有泡泡的烧杯上方及装有空气的烧杯上方验证猜想,得出泡泡里的是一种新的物质。
6.通过小结整合两次研究经过,提高认识。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盐和水的混合与醋和小苏打的混合有何不同。
(小结)有的物体混合后有新物质产生,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
(拓展)你还知道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可逆的变化吗?
(做一做)除水垢
(教师)我们家里烧水壶里常常会生成一层厚厚的污垢,这就是水垢。今天我们就来帮爸爸妈妈除水垢。
(学生)想办法,设计除水垢步骤。
(交流)谈谈自己的办法、现象和心得。看看谁的办法好。
(引入)刚才同学们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效果好的大多是采用溶解水垢的办法。我们生活中也经常采用这样的办法,比如说每天用的洗涤剂,就是溶解污渍的好帮手。
活动2:洗涤剂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种洗涤剂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情景活动)
1.引导学生设计用不同洗涤剂进行除污的实验,(思考:在实验时,选用的不同洗涤剂的量应为多少?污垢程度是否有讲究?实验过程中还应注意什么?实验中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怎样完成好这一步骤?)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辅导。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描述在去污过程中洗涤剂和污物发生的变化。
4.组织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结合生活实例,讨论洗涤剂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5.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别举出更多的实例,说明一些不可逆的变化过程给人们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好处以及影响或破坏。
(拓展)要求学生以“减少洗涤剂污染,保护环境”为主题设计一幅宣传画。
七、板书设计
活动1:
醋和小苏打混合发生了什么变化
醋+小苏打→气体+液体
有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
活动2:
洗涤剂法如何发挥作用?
洗涤剂与我们的环境:
洗涤剂的使用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是也会对环境产生一些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