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认识区域”中的“位置与分布”。该
部分的内容标准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二、教材分析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人口分布和城市分布两部分内容,教材通过“图文并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好的去认识区域。
学情分析
我们是山区学校,很多学生没去过大城市,不知道大城市的繁华,不了解城市的分布格局,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相关知识,不但能让他们学到知识,而且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肩上的重担,想把家乡建设得像大城市一样繁华,自己必须得努力!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及其少数民族分布;
(2)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城市分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计算,了解黑吉辽三省的人口密度;
(2)通过读图,了解东北地区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地区,并能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原因;
(3)在地图上找出居住在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
(4)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并能结合地图归纳城市分布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和民族基本概况,树立民族平等的意识,通过了解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难点: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
六、教学理念“精讲精练、当堂巩固;学生主体,教师点拨”的教学模式。
通过图片、教师精要例子、问题的点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思考、交流、感悟的目的,使教学中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均得以实现。
七、教法、学法
激趣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归纳法。
八、板书设计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一)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不均
中、南部多,东、北部少。
2、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
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
(二)城市分布
1、主要铁路干线
京哈线、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
2、城市分布特点
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
3、三省会城市主要特点
哈尔滨: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
长春: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
沈阳: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钟)
展示图片导入
展出课题
让学生观察东北地区部分有名地方的图片,老师介绍图片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以观察图片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本课的课题。
2
?
??
合
作
交
流
?
?
?
?
?
合
作
交
流
(一)
人
口
分
布
活动一:展示图片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图和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
1.学生根据图提供的数据解决课本31页活动问题。
2.老师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并展示幻灯片。
图片的直观性让学生更容易了解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征。
7
活动二:学生阅读课本32页《闯关东》。
学生了解东北地区人口发展的历史。
2
活动三1.学生观察几张东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的图片以及东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图,讨论并回答课本33页活动问题。
学生试着说说东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以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老师归纳东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以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并展示幻灯片。
图片直观性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更形象的了解民族分布情况。强化思考、表达的训练。
8
(二)
城
市
分
布
活动四:展示“旗袍与旗装”幻灯片。
学生对满族服饰的了解。
2
活动五:1.学生观察几张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图片。
2.学生观察东北地区主要铁路干线图并找出东北地区主要铁路干线。
3.学生观察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完成课本35页活动问题1.
4.老师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特点并展示幻灯片。
5.学生观察东北地区三省会城市图片及课本33至34页内容了解东北地区三省会城市相关知识。
为了解东北地区城市分布作准备。
图形直观性能让学生更容易观察。
9
活动六:学生观察图片完成课本35页活动问题2。
结合所学,联系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以及情感升华的目的
5
课堂总结
谈收获:请同学从知识上或者情感上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也可以说说对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
巩固知识、弥补缺漏、情感升华
5
练一练
内容(见课件)
落实情感、知识、解题三维目标
5
十、作业布置
1、写出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
2、写出东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及其分布。
3、写出东北地区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