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下地理 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八下地理 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1-07 09:4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说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位置、地形等地理概况。
②说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主要城市名称以及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③说出长江三角洲区域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小组活动,理解上海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带动作用。
②通过读图、小组合作,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巨大发展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
三、教学难点
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
1、利用自学、小组讨论的方法分析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带动辐射作用。
2、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形分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图,结合小组讨论分析评价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五、学习方法
以图导学、小组探讨分析法
六、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课堂学案
2、微视屏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在淘宝网买过东西,购物后是通过什么付钱—支付宝,总部就位于上海。
学生与老师互动
拿学生熟悉的事物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过渡
谈谈你对上海的印象。
活动一
上海的核心地位
学生提及上海印象:交通中心、经济中心、科教中心。
师生互动,了解上海的核心地位。
长江三角洲区域主要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找出经济总量排前五位的城市
学生回答
利用经济表格,引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带动作用。
过渡
宁波是因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拉近了与上海的距离,加强了两者间的经济联系,带动了宁波经济的发展。被誉为东方明珠的上海,不仅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阅读课本59、60页。独立思考:从交通运输、贸易往来、资金流通、信息交流、人才和技术协作等角度来分析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带动作用有哪些?
活动二
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学生先自学、讨论,总结上海的带动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分析能力。
播放微视屏
观看
利用微视屏总结上海的带动作用。
过渡
从视频中看出,龙头上海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便利的交通、发达的科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也带着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一路向前狂奔,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阅读课本56-57页,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活动三
教师提问: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条件?
提示:从地理位置、自然、人文条件分析。
教师巡视指导
多媒体投影教材图7-30“长江三角洲地形分布”图,以及7-31“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图及相关景观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探究成果
师生小结
学生阅读课本,认真提取信息。
阅读分析图文资料,根据提示讨论完成问题。
学生积极发言
培养学生阅读文字,并从中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分析能力。
过渡
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优势,使得长江三角洲区域两翼的许多城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例如: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发展。
活动四
展示案例:请同学们从当地居民、政府官员和开发商,说一说宁波杭州湾新区拥有的有利条件。
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图
介绍南翼核心城市杭州
介绍北翼核心城市南京
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图
学生讨论、回答。
读图找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南翼主要城市及其核心
读图找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北翼主要城市及其核心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课堂小结
有了南京、杭州为核心的宽大两翼作为助推器,再加上上海这个强大引擎的带动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必将做的更强、更大,最终带领整个长江流域飞出中国,走向世界。
八、课堂板书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南京
长江 长三角 上海
杭州
课后反思
调整了教材顺序,学生有点不适应
本地区学生几乎没去过醴陵市区,更不用说其他地方,对长三角和上海不太熟悉。
通过讲解后,学生还是增进了不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