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储备:
(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国家、自然环境及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2)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掌握马六甲海峡在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2、能力培养:
(1)使学生通过分析东南亚的重要位置,推理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运输地位。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地震和海啸的相关知识,学会增强一定的防灾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马六甲海峡在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新课
1、引入:同学们,如果我们在广西或云南越过我国南面国界,就来到了一片极具热带风情的地区,“椰风
海韵”是这里一道瑰丽的风景线,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地区吗?
2、展示一段《东南亚概述》的视频,给学生直观感受——东南亚,这节课咱们一起走进东南亚。
3、同学们,通过观看这段视频相信你对东南亚地区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河流、气候类型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交待自主学习任务,教师板书课题(板书:东南亚)等。
二、 检查自学内容1、东南亚的范围:包括 和 。
2、地理位置
(1)五带位置:东南亚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带;
(2)海陆位置:东南亚位于 洲的东南部,东南与 洲相望;
东临 洋,西临 洋。
3、地形特征:
中南半岛北部 ,高山和大河 延伸,形成 , 的地表形态。河流
下游成 。
马来群岛大多数岛屿地势 , 很多, 较少。
4、气候特征:
中南半岛以 气候为主,每年11月到次年5月盛行 ,降水偏少为 ,6月到
10月盛行 ,降水很多为 。农作物一般在 播种, 收获。
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为 气候 ,终年 。农作物可以 。
5、东南亚中心有一条重要的马六甲海峡。介于 半岛和 岛之间。马六甲海峡沟通
洋和 洋,并连接 洲与 洲。
6、马六甲海峡东南端有世界著名海湾 .
三、 精讲点拨1、学习东南亚的范围和地理位置。
(1) 找出东南亚的范围?(2) 观看示图,结合已经学习的经纬度知识,概括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与纬度位置)?
(板书:一、范围和地理位置)
2、学习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
(1)阅读P34图2-1,观察一下东南亚的地形,并完成活动题目。
(2)通过观察东南亚地形图的颜色,利用【小组合作】,分析讨论其地形特点;并观察河流的流向?
概括出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在地形和河流方面的各自特点。
(3)归纳概括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很多,平原较少,多火山地震。(引入下个内容)
【过度】同学们,马来群岛与中南半岛都属于东南亚地区,为什么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比较频繁?
(板书:地形与河流)3、【合作探究】
(1)为什么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比较频繁?(提示:结合板块构造学说知识)
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2)甲:我们选择火山周围居住、耕种……
乙:火山喷发,造成巨大灾害!
请谈谈你对火山的看法?
小组进行分析、讨论,确定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展示!
【结论】要一分为二看待事物,既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
4、东南亚的气候
首先回顾上学期已经学习的气候类型以及特征,然后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类型。
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特征:终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雨季、旱季
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分析:不同的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论:马来群岛:随时播种,一年四季都有收获。
中南半岛: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小结】
地区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5、马六甲海峡(板书: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作用:让学生知道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有“咽喉“之称)
让学生知道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在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之间)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
阅读知识:“花园城市”新加坡
四、 小结质疑。(略)1、 按板书小结。2、 质疑:学习了东南亚地区这一部分,还有那些不是很清晰地?五、作业:教科书35页 第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