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卷C(学生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卷C(学生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1-06 21:0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仿真模拟试题C· 学生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仪器名称为“容量瓶”的是
A. B. C. D.
2.下列属于碱的是
A.CaO B.KOH C.Cu2(OH)2CO3 D.Na2CO3
3.下列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干冰CO2 B.硝酸HNO3 C.硫酸银Ag2SO4 D.纯碱NaOH
4.下列四种元素中,与其他三种不在同一周期的元素的是
A.Cl B.Mg C.H D.Si
5.进行焰色试验时,通常用来洗涤铂丝的试剂是
A.NaOH溶液 B.H2SO4 C.HNO3 D.盐酸
6.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A.H2SO4 B.Al2O3 C.Na2O2 D.CO2
7.下列物质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A.稀硫酸 B.熔融氯化钠 C.NaCl晶体 D.青铜
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B.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Cl2的电子式:Cl∶Cl
D.NaHCO3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2-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熔沸点都很高 B.CH4与C4H10互为同系物
C.Cl与Cl互为同位素,其质子数相差2 D.乙醚和乙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常在食品袋中放入还原性铁粉
B.由于NaHCO3受热易分解,因此常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C.镁合金密度小,但硬度和强度都大,被大量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和飞机的部件
D.用SiO2制造光导纤维是利用了SiO2的高熔点
11.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若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内层电子数之比为7∶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Z
B.Y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都是气体
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Z>X>Y
D.阴离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Z>W>X>Y
12.下列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碱工业的离子方程式:
B.醋酸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碳酸的电离方程式:
D.明矾可用作净水剂,对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Al3++H2O=Al(OH)3(胶体)+H+
13.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浓硫酸与蔗糖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4溶液
C.测量氨气的体积
D.进行二氧化碳喷泉实验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纤维素、甘氨酸均可以发生水解
B.葡萄糖、甲酸甲酯、油脂都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C.淀粉是热值最高的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直接水解生成葡萄糖
D.在鸡蛋白溶液中,加入硫酸铵固体,会产生沉淀,再加水沉淀又会溶解
15.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同分异构体
B.乙醇、乙酸、乙烷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乙烯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且反应类型相同
D.相同质量的CH4、C2H4、苯完全燃烧,耗氧量最小的是CH4
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
序号
实验温度T/K
参加反应的物质
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时所需时间t/s
KMnO4溶液(含硫酸)
H2C2O4溶液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A
293
4
0.02
6
0.1
0
6
B
293
4
0.02
4
0.1
V1
8
C
T1
4
0.02
6
0.1
0
5
A.时间t的意义是,从溶液混合到颜色褪去的时间
B.实验C中
C.实验A和B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
D.实验A和C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
17.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CH4+H2O3H2+CO,每消耗1 mol CH4转移12 mol电子
B.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
C.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B移动
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
18.25℃时,0.2 mol·L-1的HX溶液中c(HX):c(X-)=99: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温至 30℃时,溶液 c(HX):c(X)=99:1
B.25℃时K(HX)≈2×l0-5
C.向溶液中加入适量NaX溶液,酸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新平衡时c(X-)减小
D.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X-)、c(H+)、c(OH-)均减小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物质在熔融态能导电,则该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金刚石和虽然晶体类型不尽相同,但他们分子中都存在共价键
C.受热分解时,仅仅破坏了离子键
D.的沸点逐渐升高,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越来越大
20.已知在25℃、1.01×105Pa下,1molH2O分解生成和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乙为气态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为固态水
B.甲、乙、丙、丁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
C.热化学方程式为:
D.形成1molH2O(g)中的化学键需吸收930kJ的能量
21.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 L二氧化硫气体中含有0.5NA个SO2分子
B.标准状况下,2.24 L CH4中含有0.4NA个氢原子
C.1mol Fe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制氢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个
D.将NA个HCl气体分子溶于1L水中得到1mol·L-1的盐酸
22.绝热容器中发生反应:3Z(s)X(g)+2Y(g)△H=a kJ·mol-1(a>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0.3 mol Z置于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0.3 mol
B.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C.容器中放入3mol Z,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吸收的总热量为a kJ
D.容器温度不变,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23.锡为ⅣA族元素,四碘化锡是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SnI4,熔点144.5℃,沸点364.5℃,易水解)。实验室以过量锡箔为原料通过反应Sn+2I2SnI4制备SnI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B.SnI4可溶于CCl4中
C.装置Ⅰ中a为冷凝水进水口
D.装置Ⅱ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挥发的I2
24.将一铁、铜混合物粉末平均分成三等份,分别加入到同浓度、不同体积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及剩余固体的质量如表 (设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实验序号
稀硝酸的体积/mL
剩余固体的质量/g
NO的体积/L
1
100
17.2
2.24
2
200
8.00
4.48
3
400
0
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中V=7.84L
B.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为25.6g
C.原混合物粉未中铁和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实验3所得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75 mol?L﹣1
25.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Cl、NaI、NH4Cl、Na2CO3、Na2S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准确称取4.7g该固体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所加试剂均足量,气体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 :
根据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固体混合物中是否含有NaCl无法确定
B.若溶液1中只加BaCl2,则生成白色沉淀的质量必小于6.63 g
C.原固体混合物中必含有NH4Cl、Na2CO3、Na2SO3
D.测定出“白色沉淀3”的质量可以确定原固体混合物的组成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26.(4分)(1)①写出Ca(ClO)2的名称:_______;②写出丙酸的分子式:_________。?
(2)写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7.(4分)已知:烃的衍生物A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ˉ1,且能与金属钠反应。E的分子式为C3H6O2。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请回答:
(1)D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
(2)写出有机物E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有机物C的水溶液常用于标本的防腐
B.有机物B、D都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
C.有机物E中混有D,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进行分离
D.有机物M为高分子化合物
28.(4分)某无机盐X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粉末,可用于印刷电路板的蚀刻剂。为探究无机盐X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已知:
①无机盐X仅含三种元素,摩尔质量为238g/mol,原子个数比为1:1:4;
②溶液B只含两种盐。
③无水晶体D是一种元素组成与X相同的纯净物。试回答:
(1)无机盐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黑色固体F在高温下煅烧得到一种砖红色固体和一种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在碱性条件下溶液A能将氧化成IO3-,且反应后的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9.(4分)过氧化钠是重要的工业漂白剂。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跟过氧化钠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
(1)步骤1:打开弹簧夹K2,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步骤2: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①步骤1和步骤2中,a处带火星的木条产生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②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反思)
①有同学提出质疑:“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有水存在时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取⑤中反应后的少量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
30.(4分)氯化镁晶体在加热时会发生如下变化:;。研究人员称取氯化镁晶体ag,经加热后得到固体bg。
已知:
(1)若bg固体为等物质的量的、MgO混合物,则a与b的关系是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
(2)若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得到MgCl2、的固体,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仿真模拟试题C· 解析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仪器名称为“容量瓶”的是
A. B. C. D.
1.【答案】C
【解析】A为蒸馏烧瓶,故A不符合;B为分液漏斗,故B不符合;C为容量瓶,故C符合;D为蒸发皿,故D不符合;答案为C。
2.下列属于碱的是
A.CaO B.KOH C.Cu2(OH)2CO3 D.Na2CO3
2.【答案】B
【解析】A.氧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氧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B.KOH是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B正确;C.Cu2(OH)2CO3电离出Cu2+、OH-和CO32-,阴离子不全是OH-,属于碱式盐,故C错误;D.碳酸钠是由金属离子(钠离子)和酸根离子(碳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D错误;故答案为B。
3.下列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干冰CO2 B.硝酸HNO3 C.硫酸银Ag2SO4 D.纯碱NaOH
3.【答案】D
【解析】A. 碳显+4价,氧显-2价,干冰的成分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书写正确,A正确;B. 硝酸根显-1价,氢显+1价,硝酸的化学式为HNO3 ,书写正确,B正确;C. 银元素显+1价,硫酸根离子显-2价,硫酸银的化学式为Ag2SO4,书写正确,C正确;D. 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类,其化学式为Na2CO3,而烧碱属于碱类,其化学式为NaOH,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D。
4.下列四种元素中,与其他三种不在同一周期的元素的是
A.Cl B.Mg C.H D.Si
4.【答案】C
【解析】Mg、Si、Cl在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H在周期表的第一周期,综上所述,答案为C。
5.进行焰色试验时,通常用来洗涤铂丝的试剂是
A.NaOH溶液 B.H2SO4 C.HNO3 D.盐酸
5.【答案】D
【解析】A、用来洗涤铂丝的试剂是酸液,不能是碱液,故A错误;B、硫酸是难挥发性酸,因为生成的硫酸盐沸点很高,不易除去而干扰火焰的颜色,故B错误;C、硝酸分解产生有毒气体,故C错误;D、金属氧化物跟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物灼烧时易汽化而挥发不影响火焰的颜色,故D正确; 故选D。
6.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A.H2SO4 B.Al2O3 C.Na2O2 D.CO2
6.【答案】C
【解析】在微粒中,如果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则只有氧化性,如果处于中间价态,则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果处于最低价态,则只有还原性,以此来解答。A. S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6价,则H2SO4只具有氧化性,A项错误;B. Al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3价,则Al2O3只具有氧化性,B项错误;C. O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介于0与?2之间,为中间价态,则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项正确;D. C元素的的化合价为最高价+4价,则CO2只具有氧化性,D项错误;答案选C。
7.下列物质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A.稀硫酸 B.熔融氯化钠 C.NaCl晶体 D.青铜
7.【答案】B
【解析】A. 稀硫酸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A项错误;B. 熔融状态的氯化钠可以导电,也属于电解质,B项正确;C. 氯化钠属于电解质,但晶体时不能导电,C项错误;D. 青铜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但可以导电,D项错误;答案选B。
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B.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Cl2的电子式:Cl∶Cl
D.NaHCO3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2-
8.【答案】B
【解析】A. 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故A错误;B. 钠元素是11号元素,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C. 氯气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D. NaHCO3属于强电解质,NaHCO3 = Na+ + HCO3-(钠离子和碳酸氢根),弱酸酸式盐氢离子不能与酸根分开,如NaHCO3?,故D错误;正确答案是B。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熔沸点都很高 B.CH4与C4H10互为同系物
C.Cl与Cl互为同位素,其质子数相差2 D.乙醚和乙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9.【答案】B
【解析】A.金刚石为原子晶体,熔沸点高,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但C60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故A错误;B.CH4和C4H10都为烷烃,结构相似,但分子式不同,互为同系物,故B正确;C.同位素为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Cl与Cl互为同位素,质子数相等,故C错误;D.乙醚的分子式为C4H10O,而乙醇分子式为C2H6O,两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故答案为B。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常在食品袋中放入还原性铁粉
B.由于NaHCO3受热易分解,因此常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C.镁合金密度小,但硬度和强度都大,被大量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和飞机的部件
D.用SiO2制造光导纤维是利用了SiO2的高熔点
10.【答案】C
【解析】A.铁是较活泼的金属,能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防止食品被氧化和受潮,作用侧重在除氧剂,故A错误;B.NaHCO3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不是因为NaHCO3受热易分解,而是因为NaHCO3能与HCl反应,故B错误;C.因镁合金密度小,但硬度和强度都较大,则大量被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和飞机的部件,故C正确;D.二氧化硅对光具有良好的全反射作用,则用于制造光导纤维,与其熔点高无关,故D错误;故答案为C。
11.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若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内层电子数之比为7∶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Z
B.Y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都是气体
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Z>X>Y
D.阴离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Z>W>X>Y
11.【答案】A
【解析】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说明X、Y处于第二周期,Z、W位于第三周期,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内层电子数之比为7∶10,说明W为Cl,那么X为N,Y为O,Z为S,据此分析。A. Y是O,没有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A项错误;B. Y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分别为O2和O3,在常温下都是气体,B项正确;C. X和Y同周期,半径逐渐减小,即X>Y,Y和Z同主族,半径逐渐增大,即Z>Y,Z的电子层数多于X,因此原子半径Z> X>Y,C项正确;D. X和Y构成的阴离子为10电子,Z和W构成的阴离子为18电子,因此离子半径Z>W>X>Y,D项正确;答案选A。
12.下列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碱工业的离子方程式:
B.醋酸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碳酸的电离方程式:
D.明矾可用作净水剂,对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Al3++H2O=Al(OH)3(胶体)+H+
12.【答案】A
【解析】A. 氯碱工业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气的氯气,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 ,故A正确;B. 醋酸与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氢气,是乙酸羧基上的氢被还原,化学方程式: ,故B错误;C. 碳酸是二元弱酸,电离是分步进行的,碳酸的电离方程式: ,故C错误;D. 明矾可用作净水剂,对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Al3++3H2OAl(OH)3(胶体)+3H+,故D错误;故选A。
13.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浓硫酸与蔗糖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4溶液
C.测量氨气的体积
D.进行二氧化碳喷泉实验
13.【答案】A
【解析】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脱水后,C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还原性,则图中品红褪色、高锰酸钾褪色可检验浓硫酸与蔗糖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故A正确;B、不能将浓硫酸直接加入容量瓶中,应该先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故B 错误;C、氨气极易溶于水,则不能利用排水法测定氨气的体积,故C错误;D、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则图中不能形成喷泉,故D错误。答案选A。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纤维素、甘氨酸均可以发生水解
B.葡萄糖、甲酸甲酯、油脂都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C.淀粉是热值最高的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直接水解生成葡萄糖
D.在鸡蛋白溶液中,加入硫酸铵固体,会产生沉淀,再加水沉淀又会溶解
14.【答案】D
【解析】A.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甘氨酸不能发生水解反应,A项错误;B.葡萄糖和甲酸甲酯结构中均含有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油脂结构中不存在醛基,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B项错误;C.淀粉不是热值最高的营养物质,热值最高的营养物质是油脂,C项错误;D.鸡蛋白溶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加入硫酸铵固体,发生盐析,盐析是可逆的,加入水后沉淀溶解;答案选D。
15.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同分异构体
B.乙醇、乙酸、乙烷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乙烯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且反应类型相同
D.相同质量的CH4、C2H4、苯完全燃烧,耗氧量最小的是CH4
15.【答案】B
【解析】A. 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故是同种物质,A错误;B. 乙醇、乙酸、乙烷都能发生取代反应,B正确;C. 乙烯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类型不同,C错误;D. 等质量的C和H与氧气反应,H的耗氧量远大于C,因此,相同质量的CH4、C2H4、苯完全燃烧,含H量越小,耗氧量越小,耗氧量最小的是苯,D错误;故答案选B。
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
序号
实验温度T/K
参加反应的物质
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时所需时间t/s
KMnO4溶液(含硫酸)
H2C2O4溶液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A
293
4
0.02
6
0.1
0
6
B
293
4
0.02
4
0.1
V1
8
C
T1
4
0.02
6
0.1
0
5
A.时间t的意义是,从溶液混合到颜色褪去的时间
B.实验C中
C.实验A和B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
D.实验A和C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
16.【答案】C
【解析】A.根据实验,是通过测定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时所需时间来确定反应速率的快慢的,故A正确;B.溶液混合后c(KMnO4)==0.008mol/L,C组实验的反应速率v(KMnO4)==?mol?L-1?s-1,故B正确;C.从表中数据可知,实验A、B改变的条件是H2C2O4浓度,故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浓度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要保证其余条件相同,则,故C错误;D.从表中数据可知,实验A和C中高锰酸钾和草酸的浓度均相同,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而且溶液颜色褪至无色需要的时间减少,反应速率加快,则,故D正确;故选C。
17.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CH4+H2O3H2+CO,每消耗1 mol CH4转移12 mol电子
B.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
C.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B移动
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
17.【答案】D
【解析】A选项,反应CH4+H2O3H2+CO,甲烷由-4加变为+4价,氢由+1价变为0价,则每消耗1 mol CH4转移8 mol电子,故A错误;B选项,电解质中没有OH-,因此不可能在电极A发生H2+2OH--2e- = 2H2O电极反应,故B错误;C选项,根据原电池“同性相吸”原理,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负极即A极移动,故C错误;D选项,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 = 2CO32-,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
18.25℃时,0.2 mol·L-1的HX溶液中c(HX):c(X-)=99: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温至 30℃时,溶液 c(HX):c(X)=99:1
B.25℃时K(HX)≈2×l0-5
C.向溶液中加入适量NaX溶液,酸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新平衡时c(X-)减小
D.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X-)、c(H+)、c(OH-)均减小
18.【答案】B
【解析】A、升温促进电离,c(HX): c(X- )<99: 1,选项A错误;B、平衡时溶液中c(H+)c(X-)=0.2mol/L =210-3mol/L,c(HX)=0.2mol/L0.2 mol/L,由此求出K(HX)≈210-5,选项B正确;C、加入的NaX电离出X-,使HX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由于加入的X-只有部分转化为HX,即最终溶液中c(X- )增大,选项C错误;D、由c(H+)c(OH- )=Kw知,稀释过程中c(OH- )增大,选项D错误。答案选B。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物质在熔融态能导电,则该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金刚石和虽然晶体类型不尽相同,但他们分子中都存在共价键
C.受热分解时,仅仅破坏了离子键
D.的沸点逐渐升高,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越来越大
19.【答案】D
【解析】A.金属在熔融态能导电,不含离子键,故A错误;B.N2、金刚石和晶体类型分别是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晶体结构中都存在共价键,但金刚石和不存在分子微粒,故B错误;C.受热分解时生成NH3、H2O和CO2,破坏离子键和共价键,故C错误;D.、、均为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且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沸点逐渐升高,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0.已知在25℃、1.01×105Pa下,1molH2O分解生成和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乙为气态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为固态水
B.甲、乙、丙、丁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
C.热化学方程式为:
D.形成1molH2O(g)中的化学键需吸收930kJ的能量
20.【答案】C
【解析】A. 乙到甲放热,所以甲为液态水或固态水,故A错误;B. 成键放热、断键吸热,乙到丙吸收930kJ的能量,丙到丁放出(436+249)=685kJ的能量,乙到丙吸收930KJ-(436+249)kJ=245kJ的能量,乙到甲放出能量,所以甲、乙、丙、丁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丙>丁>乙>甲,故B错误;C. 根据图示,1mol气态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吸收930kJ-(436+249) kJ=245kJ的能量,则氢气、氧气生成2mol气态水放出490kJ的能量,热化学方程式为:,故C正确;D. 成键放热,形成1molH2O(g)中的化学键放出930kJ的能量,故D错误;答案选C。
21.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 L二氧化硫气体中含有0.5NA个SO2分子
B.标准状况下,2.24 L CH4中含有0.4NA个氢原子
C.1mol Fe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制氢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个
D.将NA个HCl气体分子溶于1L水中得到1mol·L-1的盐酸
21.【答案】B
【解析】A. 常温常压下,11.2 L二氧化硫气体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A项错误;B. 标准状况下,2.24 L CH4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中含有0.4mol,氢原子数为0.4NA,B项正确;C. Fe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1mol Fe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个,C项错误;D. 利用c=计算溶液浓度时,代入计算的体积为溶液的体积,D项错误;答案选B。
22.绝热容器中发生反应:3Z(s)X(g)+2Y(g)△H=a kJ·mol-1(a>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0.3 mol Z置于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0.3 mol
B.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C.容器中放入3mol Z,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吸收的总热量为a kJ
D.容器温度不变,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22.【答案】C
【解析】A、可逆反应的反应物不会完全转化为产物,将0.3mol Z置于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0.3mol,故A正确;B、气体平均摩尔质量等于气体质量和物质的量的比值,反应气体质量和物质的量都变化,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故B正确;C、容器中放入3molZ,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消耗的Z的物质的量小于3mol,反应吸收的总热量小于akJ,故C错误;D、反应伴随吸热,反应过程中会伴随温度的变化,变量不变的状态是平衡状态,容器温度不变,反应已经达到平衡,故D正确;故选C。
23.锡为ⅣA族元素,四碘化锡是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SnI4,熔点144.5℃,沸点364.5℃,易水解)。实验室以过量锡箔为原料通过反应Sn+2I2SnI4制备SnI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B.SnI4可溶于CCl4中
C.装置Ⅰ中a为冷凝水进水口
D.装置Ⅱ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挥发的I2
23.【答案】D
【解析】四碘化锡是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SnI4,熔点144.5℃,沸点364.5℃,易水解,说明SnI4是分子晶体。A选项,在液体加热时溶液暴沸,因此需要加入碎瓷片,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选项,根据相似相溶原理,SnI4是非极性分子溶于CCl4非极性分子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选项,冷凝水方向是“下进上出”,因此装置Ⅰ中a为冷凝水进水口,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选项,SnI4易水解,装置Ⅱ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去到反应装置中,故D错误,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D。
24.将一铁、铜混合物粉末平均分成三等份,分别加入到同浓度、不同体积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及剩余固体的质量如表 (设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实验序号
稀硝酸的体积/mL
剩余固体的质量/g
NO的体积/L
1
100
17.2
2.24
2
200
8.00
4.48
3
400
0
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中V=7.84L
B.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为25.6g
C.原混合物粉未中铁和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实验3所得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75 mol?L﹣1
24.【答案】A
【解析】由第一组数据可知固体有剩余,硝酸与Fe、Cu反应,都有:3Fe+8HNO3=3Fe(NO)2+2NO↑+4H2O,3Cu+8HNO3=3Cu(NO)2+2NO↑+4H2O,根据化学方程式得,n(HNO3)=4 n(NO),加入100 mL硝酸溶液时,n(NO)=0.1mol,则n(HNO3)=0.4mol,所以c(HNO3)=4mol/L,由1、2两组数据分析,两次剩余物的质量相差9.2g,此时生成2.24 LNO气体(转移0.3 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得:若只溶解铁,消耗Fe的质量为8.4 g,若只溶解铜,消耗Cu的质量为9.6 g,由此现在消耗9.2g,介于两者之间,可知这9.2 g中应有Fe和Cu两种金属,设Fe和Cu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和ymol,则解之得,所以9.2g中含铁质量是2.8g,含铜的质量是6.4g,所以第一次实验反应消耗的是Fe,反应后剩余金属为Fe和Cu,而第二次实验后剩余金属只有铜,所以每一份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8.4g+17.2g=25.6g,其中含铁为8.4g+2.8g=11.2g,含铜的质量为:6.4g+8g=14.4g,所以铁和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g÷56 g·mol-1:14.4g÷64 g·mol-1=8:9;400ml硝酸的物质的量是:n(HNO3)=0.4L×4 mol·L-1=1.6mol,n(Fe)=0.2mol,n(Cu)=0.225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N元素守恒得:铜完全反应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为:n(HNO3)= n(NO)+2n[Cu(NO3)2]=n(Cu) ×2÷3+ 2n(Cu) ×2=0.6mol,铁完全反应消耗硝酸的最多的(生成Fe3+)物质的量为:n(HNO3)=n(NO)+3n[Fe(NO3)3]=n(Fe)+3n(Fe)=0.8mol,共消耗硝酸0.8mol+0.6mol=1.4mol,小于1.6mol,所以硝酸过量,根据得失电子守恒,V(NO)=[2n(Cu)+3n(Fe)] ÷3 ×22.4L·,mol-1=7.84L,A正确;根据前面的推算,每一份混合物的质量是25.6g,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为25.6 g×3=76.8g,B选项错误;根据前面的推算,铁和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9,C选项错误;根据前面的推算,实验3消耗的硝酸是1.4mol,剩余0.2mol,所得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0.4L=0.5mol/L,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A。
25.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Cl、NaI、NH4Cl、Na2CO3、Na2S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准确称取4.7g该固体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所加试剂均足量,气体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 :
根据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固体混合物中是否含有NaCl无法确定
B.若溶液1中只加BaCl2,则生成白色沉淀的质量必小于6.63 g
C.原固体混合物中必含有NH4Cl、Na2CO3、Na2SO3
D.测定出“白色沉淀3”的质量可以确定原固体混合物的组成
25.【答案】D
【解析】固体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气体,气体是氨气,物质的量是0.02mol,因此一定存在氯化铵且物质的量是0.02mol;溶液1中加入氯化钡和双氧水,产生白色沉淀1,加入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白色沉淀是硫酸钡和碳酸钡的混合物,因此一定存在碳酸钠,亚硫酸钠和硫酸钠中至少有一种。碳酸钡的质量是6.63g-4.66g=1.97g,物质的量是0.01mol,即碳酸钠是0.01mol;硫酸钡是4.66g,物质的量是0.02mol;溶液2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氯化银,因此一定不存在碘化钠。氯化铵和碳酸钠的质量之和是0.02mol×53.5g/mol+0.01mol×106g/mol=2.13g,剩余固体的质量是4.7g-2.13g=2.57g,根据硫酸根守恒可知如果全部是亚硫酸钠应该是0.02mol×126g/mol=2.52g,如果全部是硫酸钠质量是0.02mol×142g/mol=2.84g,所以一定存在亚硫酸钠。A.由于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硫酸钠,所以原固体混合物中是否含有NaCl无法确定,A正确;B. 若溶液l中只加BaCl2,由于原固体混合物中含有Na2SO3,则生成白色沉淀的质量一定小于6.63g,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H4Cl、Na2CO3、Na2SO3,C正确;D.“白色沉淀3”含有试剂BaCl2转化成的AgCl,所以“白色沉淀3”的质量与混合物的组成没有直接关系, 即使测定出“白色沉淀3”的质量,也不能确定原固体混合物的组成,D错误;答案选D。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26.(4分)(1)①写出Ca(ClO)2的名称:_______;②写出丙酸的分子式:_________。?
(2)写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6.【答案】(1)①次氯酸钙(1分) ②C3H6O2(1分)
(2)3NO2+H2O=2HNO3+NO(2分)
【解析】(1)①Ca(ClO)2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名称为次氯酸钙;②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OOH,分子式为C3H6O2。
(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27.(4分)已知:烃的衍生物A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ˉ1,且能与金属钠反应。E的分子式为C3H6O2。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请回答:
(1)D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
(2)写出有机物E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有机物C的水溶液常用于标本的防腐
B.有机物B、D都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
C.有机物E中混有D,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进行分离
D.有机物M为高分子化合物
27.【答案】(1)羧基(1分)
(2)CH3COOCH3+ NaOH→ CH3COONa+CH3OH(2分)
(3)BC(1分)
【解析】烃的衍生物A的摩尔质量为32g·molˉ1,且能与金属钠反应说明含有醇羟基,可知A为CH3OH,E的分子式为C3H6O2,应为CH3COOCH3,则可知D为CH3COOH,则C为CH3CHO,B为CH3CH2OH,M为葡萄糖,以此解答该题。
28.(4分)某无机盐X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粉末,可用于印刷电路板的蚀刻剂。为探究无机盐X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已知:
①无机盐X仅含三种元素,摩尔质量为238g/mol,原子个数比为1:1:4;
②溶液B只含两种盐。
③无水晶体D是一种元素组成与X相同的纯净物。试回答:
(1)无机盐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黑色固体F在高温下煅烧得到一种砖红色固体和一种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在碱性条件下溶液A能将氧化成IO3-,且反应后的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8.【答案】(1)Na2S2O8(1分)
(2)4CuO2Cu2O+O2↑(1分)
(3)3S2O82-+I-+6OH-=6SO42-+ IO3-+3H2O(2分)
【解析】无机盐X可用于印刷电路板的蚀刻剂,摩尔质量为238g/mol,原子个数比为1:1:4,该无机盐X为Na2S2O8,溶于水后再与铜反应生成生成硫酸钠和硫酸铜,硫酸铜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灼烧得氧化铜,溶液C是硫酸钠溶液,最后得硫酸钠固体。
(1)无机盐X可用于印刷电路板的蚀刻剂,摩尔质量为238g/mol,原子个数比为1:1:4,该无机盐X为Na2S2O8;故答案为:Na2S2O8;
(2)氧化铜高温下煅烧得到砖红色氧化亚铜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4CuO2Cu2O+O2↑,故答案为:4CuO2Cu2O+O2↑;
(3)在碱性条件下溶液Na2S2O8能将氧化成IO3-,生成硫酸根,离子方程式为:3S2O82-+ I-+6OH-=6SO42-+ IO3-+3H2O,故答案为:3S2O82-+ I-+6OH-=6SO42-+ IO3-+3H2O。
29.(4分)过氧化钠是重要的工业漂白剂。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跟过氧化钠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
(1)步骤1:打开弹簧夹K2,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步骤2: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①步骤1和步骤2中,a处带火星的木条产生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②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反思)
①有同学提出质疑:“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有水存在时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取⑤中反应后的少量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答案】(1)①步骤1中木条不复燃,步骤2中木条复燃(1分)
②2Na2O2+2CO2=2Na2CO3+O2(1分)
(2)①气体中有水,水也可与Na2O2反应产生O2使木条复燃(1分)
②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1分)
【解析】(1)①打开弹簧夹K2,关闭K1,干燥的CO2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少量氧气,a处木条无法复燃;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CO2、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较多的氧气,a处的木条可以复燃;②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2)①CO2和H2O均可与过氧化钠反应,气体中如有水,水也可与Na2O2反应产生O2使木条复燃;②若要达到实验的目的,需要对产物进行检验,确定其中是否含有碳酸盐,方法为: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是否有浑浊生成。
30.(4分)氯化镁晶体在加热时会发生如下变化:;。研究人员称取氯化镁晶体ag,经加热后得到固体bg。
已知:
(1)若bg固体为等物质的量的、MgO混合物,则a与b的关系是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
(2)若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得到MgCl2、的固体,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30.【答案】(1)a:b=(2分) (2)4:1(2分)
【解析】(1)若bg固体为等物质的量的Mg(OH)Cl、MgO混合物,设物质的量分别为x,镁元素守恒得到,76.5x+40x=b,x=,2x=,则a与b的关系是:a:b=;
(2)若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得到MgCl2、Mg(OH)Cl的固体ag,设物质的量分别为x、y,镁元素守恒得到x+y=,95x+76.5y=a,x:y=:=4: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