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一 教材分析:
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断加深,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更加丰富,学生通过资料分析,认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知道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物的类型、遗传物质和生态系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从未涉及到相对比较专业的生物多样性。因此需要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从学生身边入手,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鉴别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通过图片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学生理解基因多样性的含义及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
五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六 教学过程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随着人们对生物世界认识的不断加深,“生物多样性”这个名词越来越被大家所熟知,自然界里的生物“多”在那些方面,体现了几个层次的“多”? 课件展示:游弋的鱼群、飞翔的海鸥、打闹的狗、扑腾入水的企鹅、跳跃的猴群、飞跑的麋鹿、追逐的狮子、开屏的孔雀、悠然的乌龟、快速旋转运动的草履虫、成片的森林、荒漠等。你看到了多少种生物?多少种不同的生态系统?同一种生物有没有不同的类型?为什么会有如此丰富多样的生物? 思考:生物有那些方面的多?可分为几个层级? 归纳总结: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创设情景,引入生物多样性,通过资料分析,纠正学生前概念中认为生物多样性只是种类对养性的片面认识,明确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刚才看到的只是生物大千世界中的几个片段。生物到底有多少种,很难确切地统计出来。但是,目前已知的种树就足以说明生物的种类是极其丰富和多样的。请同学们自学“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在动物和植物中,除上表所列出的类群外,还有哪些类群?除动物和植物外,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类群? 在上表中,我国哪一类生物的物种数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哪一类相对较少? 根据你的估计,你认为是否还有很多种生物没有被发现?从上面的资料中,还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除动物和植物外,还有细菌、真菌和病毒我国裸子植物已知种数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达到26.7%;爬行动物已知种数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相对较少,约为5.97% 地球上还有很多种生物没有被发现。根据科学家的估计,地球上实际存在的物种的总数在500万种到1亿种之间地球上的生物是极其丰富的,也是多种多样的;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利用资料,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种类多样性。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我国生物生物种类多样性具有哪些特点? 植物苔藓植物居世界第三位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故乡动物鱼位于世界前列鸟哺乳动物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发现,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丰富程度
生物种类多样性的意义 【想一想,议一议】三北防护林早期采用的树种大多数是单一的杨树,饱受星天牛肆虐之苦;虫灾严重地区树木被蛀得千疮百孔,树林大面积干枯死亡。为什么树种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林容易发生严重的虫害呢?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具有什么意义? 人工林树种单一,营养结构简单,不易形成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缺少制约害虫大量繁殖的一些因素。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就越强。 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的结构就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就越强。 理解生物种类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基因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我们已经了解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影响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什么呢? 图片展示不同颜色的猫和玉兰花,提问:这些生物的特征相同吗?生物的各种特征主要是由什么控制的? 生物种类之间差异巨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同一种生物,为什么也会有差异?人类约有3万个基因,这些基因组成了人类的基因库。【小结】生物的细胞内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的各种特征主要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生物的各种特征主要是由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控制的。 DNA分子很长,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作基因,生物种类之间差异巨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 不同种生物的基因有所不同,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也不尽相同。
基因多样性的意义 【资料】美国曾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栽培大豆患萎黄病,其症状是生长受阻、植株矮缩、叶片黄化、荚小粒少,严重时根系腐烂以致全株死亡。这种病害使美国的大豆产量大幅度下降,大豆生产出现危机。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在我国找到了它们多需要的野生大豆,并引进到美国,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一批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挽救了美国的大豆产业,使美国从大豆进口国一跃成为大豆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提问:我国的这种野生大豆有什么优点?是什么物质决定了它具有这种优点? 同学们能说出我国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的例子吗? 基因多样性具有什么意义?【资料】我国的华南虎早已所剩无几,一直在动物园中饲养繁殖。2001年,某动物园的华南虎生下两只小虎,眼睛是瞎的。科学家认为,这与基因有关,是近亲繁殖的结果。你认为这与基因多样性有什么关系? 我国野生大豆的优点是能抗萎黄病,因为我国大豆具有抗萎黄病的基因。 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利用基因多样性能够改良作物品种 因为近亲繁殖,双亲可能携带相同的致病基因,会将致病基因遗传给子代,使子代患上遗传性疾病。 某种生物个体数目的减少直接影响基因的多样性,而基因的多样性对物种延续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明白我国是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体会基因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并形成保护基因多样性的意义。
我国基因多样性的特点 既然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而我国又是生物种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那么我国基因多样性有什么特点? 家养动物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栽培植物野生亲缘种基因多样性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理解我国基因多样性的特点,使学生产生自豪感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有人说,一个物种的灭绝,可能会影响到大约30种与这种生物相关的其他生物的生存,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我们称为生态系统。PPT展示我国生态系统图片,提问:它们分别是什么类型的生态系统? 【小结】我国幅员辽阔,生态系统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生物与不同的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任何一个物种的生存,都或多或少地与其他物种相联系生物圈中的所有动物、植物都会与其他相关动植物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细菌、真菌等也都和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森泰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同学们可以通过下列资料尝试总结一下:【资料1】19世纪初期,陕西森林广袤,气候宜人,鸟兽繁多,后来由于人们滥伐森林,过渡开采煤矿资源,导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大量动植物减少甚至灭绝。 【资料2】麻雀曾经被定为四害之一,1958年在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运动中,全国共“消灭”麻雀2.1亿只,1959年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树木发生了严重的虫灾,有些地方人行道两侧的树木叶子几乎全部被害虫吃光。 每种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基因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如果基因多样性降低,就会影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生物物种相联系,如果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都将会受到影响。 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概述三个层次的关系,激发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课堂总结扩展延伸 课堂总结扩展延伸 本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事例体会到了生物多样性的意义。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呢?请大家课后收集资料,下节课讨论交流。 积极思考,收集资料 课后延伸,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
教学环节一般在4-6个之间;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突出重点且富有层次,要求和教学目标(特别是重点、难点)相互照应。也可先附上教学流程图。
七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精当地突出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八 作业
与本节课所学知识相关的、旨在巩固拓展学习效果的习题、课后时间活动等
九 设计理论依据
简述本节课教学中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思想与教育教学理论应明确体现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密切结合,避免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
十 教学评价
教学的前后测、对学生的访谈、学生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单、学生知识、能力的诊断性评价等。
十一 教学反思
教学实施后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反馈,简明扼要地总结出自己教学设计实施后的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教学需要改进的内容,300-500字。
十二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