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南一中2008年高考备考生物考前阅读性习题
1.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D )
A.图1 ab段和bc段都可以代表一个细胞周期,因为所用时间是一样的
B.图2中在a点和b点温度时酶的活性都很低,此时对酶恬性的影响,本质是一样的
C.图3中DE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D.图4中造成cd段的原因对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一样的
2.金鱼用于观赏的性状多种多样。请利用遗传学和生物进化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有实验证明,任何一种金鱼都可以与野生鲫鱼杂交,其后代都能正常繁殖。这说明金鱼与野生鲫鱼之间不存在 现象。
(2)金鱼的每一种变异性状(如透明鳞、龙眼、多尾鳍等),最初都来自于基因突变。现在市场上出售的金鱼,一个个体上常表现多种人们喜爱的变异性状,这是 与 的结果。
(3)当紫色鱼与灰色鱼杂交时,所得F1全部为灰色鱼。F1自交时,所产生的下一代中灰色鱼与紫色鱼的数量比接近15:1。这时,紫色鱼的基因型是 (自拟基因符号)。
(4)金鱼的性别决定类型是XY型。金鱼育种者培育了名为“蓝剑”的新品种,只有雄鱼表现出该品种特有的性状,经检测该品种雄鱼性染色体组成为XYY,“蓝剑”新品种的产生有可能是在 性亲代个体的减数第 次分裂中遗传物质分配异常所造成。
(5)如果用拌有甲种激素的饲料饲喂雄性幼鱼,可发育成能育的雌鱼。用拌有乙种激素的饲料饲喂雌性幼鱼,可发育成能育的雄鱼。利用这种方法进而可培育出“全雄鱼”(后代中只有雄性,性染色体为XY)。现有处于相同发育阶段的雄性幼鱼、雌性幼鱼各一批,足量的甲、乙两种激素,请你用所学知识,拟出培育“全雄鱼”的方案,并写出遗传图解。(提示:性染色体为YY的金鱼个体能正常生存,产生可育配子。如何鉴别每条鱼的性染色体组成不作要求。)
2.答案:
(1)生殖隔离(2) 基因重组 人工选择(3)aabb(写出两对隐性基因即可)(4)雄 二
(5)方案:(6分)正常雄性幼鱼(XY),用拌有雌性激素的饲料饲喂,发育成能育的雌鱼(XY)(2分);雌鱼(XY)与正常雄鱼(XY)交配,得到子代:雌性(XX)、雄性(XY)、雄性(YY)(2分);用雄性鱼(YY)与正常雌性鱼(XX)交配,子代即为要培育的“全雄鱼”(2分)。遗传图解:(4分)P XY×XY
F1 XX XY YY × XX
F2 XY
(其中:亲本杂交组合(XY×XY)1分;F1三种类型的个体1分;YY×XX杂交组合1分;F2性染色体组成(XY)1分。)
1.下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B )
黄身
白眼
长翅
←R→
←M→
←S→
←Q→
←N→
…
ATGT…CGA
GTC…ACA
GCTAC…ATGT
CAGTGC
GAC…TGA
G…
…
TACA…GCT
CAG…TGT
CGATG…TACA
GTCACG
CTG…ACT
C…
A、R中的全部脱氧核苷酸序列均能编码蛋白质
B、R、S、N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被转录形成mRNA
C、片段M应是基因R或S的非编码区
D、每个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2.回答下列问题:Ⅰ.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是植物体内的两大激素,在自然情况下,根中主要合成细胞分裂素,叶片主要合成赤霉素,植物根部与叶片中形成的激素间是保持平衡的,因此雌性植株与雄性植株出现的比例基本相同。用雌雄异株的菠菜或大麻进行试验时发现,当去掉根系,叶片中合成的赤霉素直接运至顶芽并促其分化为雄花;当去掉叶片时,则根内合成细胞分裂素直接运至顶芽并促其分化为雌花。可见,激素间的比值可影响雌雄异株植物的性别分化。现用两种激素配制不同浓度的混合液,来探究不同浓度混合液对黄瓜(雌雄同株异花型)雌花分化的诱导趋势。(记α=细胞分裂素浓度/赤霉素浓度。当α>1时诱导分化为雌花,当α<1时诱导分化为雄花,当α=1时诱导分化的雌雄花比例基本相同。)
(1)材料和用具:喷壶(幼苗期叶面喷施)、生长状况相似的黄瓜幼苗若干、已配制的混合激素溶液(α1=0.1、α2=0.3、α3=0.5、α4=0.7、α5=0.9、α6=1.1、α7=1.3、α8=1.5、α9=1.7、α10=1.9)
(2)实验步骤:①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黄瓜幼苗 平均分成5组,编号1-5;
②幼苗长到一定程度时,定期对每组叶面喷施等量α6-α10的激素混合液;
③培养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开花后,记录每组中每个植株中雌、雄花的数量;
④数据处理:计算出每组中雌雄花数的平均值及雌雄花比值β(雌花/雄花)。
(3)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β1=β2=β3=β4=β5,说明不同浓度比的混合溶液对雌花分化的诱导效果一致;
②β1<β2<β3<β4<β5,说明随混合溶液浓度比增大,对雌花分化的诱导效果越来越强;
③β1>β2>β3>β4>β5,说明随混合溶液浓度比增大,对雌花分化的诱导效果越来越弱;
④β1=β5<β2=β4<β3,说明诱导雌花分化效果最好的是α8=1.5,高于或低于此值,诱导雌花分化效果降低。
Ⅱ.科学家在研究黑腹果蝇时,发现果蝇的眼色中有杏红色、白色两种相对性状,经进一步研究发现杏红眼是一个显性基因控制(B)的,但不知道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简称伴X遗传),还是XY的同源区段,请选择一对个体杂交(假设亲代都是纯合子,若XBY、XbY也认为是纯合子),通过F1或F2的表现型来判断该基因的位置。
答案:(1)选雄性显性与雌性隐性个体杂交(雄显×雌隐),统计F1的表现型:
若F1代中雌性个体均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均为隐性性状,则为伴X遗传;
若F1代中雌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则不同判断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Y的同源区段;
(2)选F1中的个体雌雄交配,统计F2的表现型:
若F2代中雌雄性个体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则为常染色体遗传;若F2代中雌性个体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雄性个体均为显性性状,则为XY的同源区段。
下表为某森林被砍伐前与砍伐后哺乳类与鸟类物种数目的统计结果, 依据下表的数据,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 A )
A、不论是砍伐前或砍伐后,鸟类的物种歧异度都比哺乳类高
B、此森林被砍伐后,只需五至六年就能恢复为颠峰群落
C、此森林生态系的物种歧异度,砍伐后比砍伐前高
D、森林被砍伐后,此森林生态系之优势种由哺乳类变为鸟类.
2.帕金森氏综合症主要表现症状是不自主震颤,原因是体内缺少多巴胺,临床上可用左旋多巴治疗,左旋多巴在体内可以转化为多巴胺。据报道某药物可以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请探究该药物的作用。
⑴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品:小鼠若干只、0.9%生理盐水、用0.9%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某药物溶液。
⑵假设 。
预期 。
⑶实验步骤
① 。
②甲组 ,乙组 。
③ 。
⑷实验结果:
①如果甲组鼠出现了不自主的震颤,结论是 。
②如果甲、乙组鼠均无不自主的震颤,结论是 。
答案: 假设:某药物可以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答案合理给分) 预期:主要症状是不自主震颤 ⑶实验步骤 ①把生长发育相同的健康小鼠分成数量相等的甲、乙两组 ②注射用0.9%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某药物溶液?????注射等量的0.9%生理盐水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运动状况 ⑷实验结果: ①某药物可以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 ②某药物不可以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
说明:此题是探究某药物的作用,而不是左旋多巴的作用,所以假设不能写左旋多巴可以转化为多巴胺。
1.在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以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有些不同的限制酶也可能会切出相同的黏性末端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G ↓ GATCC一,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GATC一。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
A.质粒用限制酶I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B.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I切割
C.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I切割
D.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2.花生子叶的圆形与椭圆形是一对相对性状,红果皮和黄果皮也是一对相对性状,但不知该二对相对形状的显隐关系,也不知决定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还是叶绿体上。现有一个科技工作小组做了如下的几组实验:
实验Ⅰ:让纯合圆形与椭圆形相互杂交后代都表现圆形,让F1自交F2有圆形也有椭圆形
实验Ⅱ:让纯合红果皮植株做父本,纯合黄果皮植株做母本杂交,所结果的果皮颜色是黄色,然后将结黄果皮的种子种下去,所得的果实又是黄果皮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⑴ 据实验Ⅰ的结果,①你能得到的结论是什么?②若让F2中的圆形种植后随机交配,在F3中表现型的比例分别是 。
⑵ 据实验Ⅱ,有人认为决定黄色性状的基因在细胞质中。你认为正确吗?若对,请说明理由。若不对,请说明理由,并设计实验证明。
⑶ 假设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且圆形对椭圆形是显性,红果皮对黄果皮是显性,若将花生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类型杂交,再将F1连续自交,果皮颜色的性状分离出现在 代所结的果实中,表现型为黄果皮圆子叶占这些果实中数的 。
答案:
〈1〉① 决定圆形和椭圆形性状基因在染色体上,而且圆形对椭圆形是显性〈4分〉② 8 :1〈4分〉 〈2〉不正确,因为从实验Ⅱ结果中判定不出红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若决定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黄色是显性;则实验Ⅱ的结果是可以出现的。因为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故由母本基因决定。只有将结黄果皮的种子连续自交;若后代一直只出现黄果皮,则说明决定黄果皮的基因在细胞质中,若后代出现了即有红果皮又有黄果皮的果实,并有一定的性状分离比,则说明决定黄果皮的基因在细胞核中〈8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3〉F2 ; 5 /32〈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