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
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 李未霞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三单元《乘法》第一课,教材P30——《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乘法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估算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并感知不同估算方法的结果与准确结果之间的关系。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道理,体会并读懂多种算法,发现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能用竖式正确的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在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分析推理能力,养成善于倾听、认真计算的好习惯,持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分享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算理,能用竖式正确计算
2、在交流中,培养学生善于表达倾听,敢于质疑、思辨,主动学习、主动分享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导学案、作业纸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人造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2、列式:114×21=(板书)
3、表示什么意思?(21个114)
4、想要知道21个114,大约是多少分?可以怎么办?(估)
想要知道21个114,准确是多少分?又怎么办?(算)
探究新知
一、估一估
1、估和算这两部分,孩子们都已经在昨天独立的完成,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其中几位同学是怎么估的。(课件出示学生作品)
2、看明白了吗?他是怎么估的?他的结果……
(预设)
A、110×20=2200 100×20=2000估小
B、120×20=2400 115×20=2300估接近
如果学生作业中出现了错误的估计方法,也可展示出来,让同学讨论,顺势得出估计的原则。
3、小结:估算就是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计,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有两个原则:接近、好算。
二、算一算
1、根据估计的结果,再看看自己计算的答案,你觉得自己算对了吗?你想到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2、1分钟时间回顾整理自己的思路。
3、四人小组交流各自的方法,在交流中你学到的新方法,也可以记录在右边的课堂笔记里。
4、教师巡视、指导。
5、在刚才的四人小组交流中,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我同意你的方法,我和你的一样。也有同学说,我补充你说的,我不同意你的意见,等等……这些都能看出,同学们在听别人发言的时候,有两只雪亮的眼睛,一只眼睛欣赏到了别人的优点,另一只眼睛看到了别人的不足,也能大胆的说出自己不同的意见与想法。真是
汇报:
(预设):
A:114×20=2280 20个114
114×1=114 1个114
2280+114=2394 21个114
B:114×21
=114×7×3
=798×3
=2394
C:表格
×
100
10
4
20
2000
200
80
1
100
10
4
D:竖式
5、同学们通过课前独立的思考,想出了这么多计算的好方法,对比各种算法,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A:我发现它们都是先分了算,再合起来算。
(即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
B:我发现这几种算法其实是一样的。
(对比联系各种算法,突出竖式记录的简便)
6、整理各种方法,记录课堂笔记。
三下的学生对估计的内容很熟悉,因此直接在课前准备学生的作品,课件快速出示,学生指出值的范围,对计算结果初步检验即可。
先自己整理思路,自我对话,再在小组中交流,有准备,有思考。
通过点子图说明算理。
联系各种算法之间的本质,沟通各种算理的相通之处,突出竖式方法记录的简便。
巩固应用
1、你能把下面两个算式结果的和合成一个算式吗?
135×70 135×4
2、竖式计算135×74
巡视,指导,指出问题,强调竖式计算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相同数位对齐,连续进位的书写方法。
突破连续进位计算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师生总结概括
学到了什么?(三位数乘两位数)
有什么收获?
总结知识,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三位数乘两位数 分 合
×
100
10
4
20
2000
200
80
1
100
10
4
新 旧
课后反思:
本课采用导学案的模式教学,课前把教学任务下发,学生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想出114×21的各种解法,课中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问题得以推进,讨论更加深入。
首先快速解决了估算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问题,通过课件呈现两个学生不同的估法,让学生体会估计要接近、好算,同时,根据估计的结果快速验证计算结果范围的合理性。
其次,在探索算法时,采用小老师讲解的形式,说的不全的不好的由学生补充、质疑。从横式方法,到分解为114×7×3,再到表格法,最后竖式方法,再把几种方法之间的相同点点明,沟通几种算法本质上的属性,都是先分再合,只是分的方法不同,呈现的形式不一样罢了。
最后通过一组练习巩固对算理的理解,同时在练习中发现计算的问题,帮助纠正,提高计算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了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疑问,比如对114×7×3的理解不到位,教师及时干预,用点子图加以理解,对学生交流中出现的只用一只眼看问题,容易走向误区,也给出了很好的帮助,让学生能快速的找到几种方法的相通性。总的来说,教学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