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科目: 科学
教学对象: 五年级
课时: 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二课。它由四部分组成: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三、用小瓶子研究沉浮;四、潜水艇的原理。本课教材编在《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一课之后,目的在于加深、巩固学生对物体沉浮和物体的轻重、大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3.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很常见的,也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本课延续上一课的研究内容,继续探索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自身的重量和体积在水中沉浮的情况不变。但是根据经验和预测,学生们仍然会认为物体的沉浮会与他们的重量和体积有关。对学生来说,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是最直观、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因此本课的探索就从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切入。如果学生能意识到重量和体积正在同时影响着沉浮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变量控制的实验来探索其中的秘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和手脚,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教具和学具,并通过课前的视频导入、课中的玩的活动、课后的探究等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品味科学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课中加入的有关中国潜水艇的介绍,是对学生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孩子们的爱国意识。“鱼儿在水中时如何控制沉浮的?”挑战问题,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科学素养并学以致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这是什么?2.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有关潜水艇的视频。
3.看完视频我想大家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潜水艇为什么能够在水中自由的沉浮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本课的探究我们就能知道潜水艇的奥秘了!
1.生答:“潜水艇”
2.学生观看视频。
1、2.引起注意。
3. 激发认知需要,
形成学习动机,引出本课探究主题。
二、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通过上节课的实验,我们发现了,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自身的轻重、体积大小的改变没有关系。
那么,我们又产生了一个新问题: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 这是上节课我们做沉浮实验是观察过的七种常见物品。
(1)我们先按重量由重到轻的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并安排好的顺序站队。再标出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2)我们再按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七种物体,让他们按排好的顺序站队。我们再来观察回顾一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吧!
(边操作边在课件中相应的位置上标注沉浮状态)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3.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4.师小结: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2.学生和老师一起实验并分析。
(预设:没有固定规律,因为有些轻的物体下沉了,而有些大的物体也有下沉的。)
3.学生尝试回答。(预测:“可能是物体的轻重和体积大小都在同时影响它们的沉浮。”)
4.学生提问或引导学生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呢?
1—2.已有经验和实验结果的矛盾,激发认知需要。
3—4.引出通过控制变量实验得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
三、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导入: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实验材料,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2. 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拿出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2个圆柱)老师这有大小一样的2个圆柱,深色的重,浅色的轻,你们预测一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会一样吗?把你们的预测填写在实验表中,并说说预测的理由。
(2)既然预测不统一,我们就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3)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什么?(板书实验结果)
(4)想一想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系吗?并完成第一个实验表格。
(5)课件出示实验结论
3.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物体的沉浮
(1)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物体的沉浮(拿出重量相同,体积不同的2个立方体)老师这还有重量一样都是50克的2个正方体,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还是先来预测一下,并说说你们的预测理由吧!
(2)预测还是不统一,我们再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3)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什么?(板书实验结果)
(4)想一想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系吗?并完成第一个实验表格。
(5)课件出示实验结论
4.总结我们的发现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2)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
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1)学生预测并汇报“预测”及“预测理由”。
(2)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预设: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相同体积的圆柱,重量大的圆柱容易沉,重量小的容易浮。)
(4)学生汇报结论
3.(1)学生预测并汇报“预测”及“预测理由”。
(2)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预设: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重量相同的立方体,体积小的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4)学生汇报结论
2.(1)产生认知矛盾,激发认知需求。
(2)提高活动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3)—(5)重组认知结构。
3.(1) 产生认知矛盾,激发认知需求。
(2)提高活动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3)—(5)重组认知结构。
四、用小瓶子研究沉浮
导入:潜水艇既能在水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运行,你知道它的工作原理吗?让我们先来做个模拟实验吧!
1.在我们刚才做的实验中,小瓶子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我们已经知道了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是物体的重量和体积,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控制小瓶子的沉浮呢?
2. 那我们就动手做一做,看看这样做是不是真的能够控制瓶子的沉浮。
出示实验步骤:
(1) 往带盖的空瓶子里加入大约1/4瓶水,将其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并记录;
(2)继续往瓶子里加入到大约1/2瓶水,将其放入水中,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并记录;
(3)将瓶子注满水,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并记录。
3.往小瓶中加水是什么条件一定的前提下改变了什么因素?
看来同学们都能够学以致用了!
1.学生尝试回答(预设:往小瓶中加水)。
2.学生认真实验、观察并记录。
3.学生回答 (预设:是体积一定的前提下,改变了瓶子的重量。)
1.发展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物体的体积不变,重量增加,沉浮会发生改变的结论。
3. 理论联系实际。
五、潜水艇的原理
1.还记得刚上课时我们一起看的关于潜水艇的视频吗?潜水艇是怎样实现沉浮的呢?我们结合刚才的模拟实验和屏幕上的演示图试着用咱们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2.老师总结:潜水艇和我们前面做的自由浮沉的小瓶子都是体积不变的前提下改变物体的重量实现沉浮的。
课件播放潜水艇在水中的沉浮原理解释视频。
3.我们知道潜水艇是重要的军事装备之一,不仅国外有,我们中国也有,而且还很厉害呢!不信我们就来看一则2007年的新闻报道。
看完这段视频,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自豪不自豪?同时这也让我们更加的热爱我们的祖国了!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感来欣赏几张我国潜水艇的照片。
4.拓展思考:鱼儿在水中是如何控制沉浮的?
播放鱼儿控制沉浮的视频后教师总结:鱼儿是在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控制鱼膘的缩胀改变自身的体积大小来实现沉浮的。
5. 最后提示学生:爱护实验器材,
保持桌面整洁!
1.学生尝试分析回答(预设:潜水艇是依靠体积不变,增减自身重量来实现沉浮的。体积相同重的物体更容易下沉。)
2.学生思考理解。
3.学生欣赏
4.学生试分析
1.对导入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分析比较,巩固知识。
3.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4.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学到的科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七、教学评价设计
教师评价贯穿于整节课: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及时给予肯定或纠正;对于学生的参与度、上课听讲的态度、实验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实验记录及得出的结论等都适时进行评价,将学生实验的完成情况和记录情况反映在实验单中的评价栏里。
学生评价:小组内评价与小组间的评价相结合。
八、板书设计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组课堂表现评价)
同体积 同重量
重 小 ——容易沉
轻 大 ——容易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