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窑湾古镇西依大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历史上可追溯到春秋。秦汉时,作为军需品烧窑处,周边窑多,故称窑湾。古镇鼎盛于明清时,为南北水运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读窑湾古镇地理位置图,完成1~2题。
1.窑湾古镇在明清时期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主要得益于 ( )
A.漕运的兴盛 B.发达的制造业
C.广阔的消费市场 D.丰富的农矿产品
2.当今窑湾古镇难以恢复往日繁荣的景象,其主要原因是 ( )
A.京杭运河泥沙淤积严重
B.受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冲击
C.古镇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D.战乱对古镇的破坏较严重
解析第1题,窑湾古镇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古镇西依京杭运河,东临骆马湖,为南北水运的交通枢纽,漕运的兴盛使古镇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第2题,自近现代以来,南北向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以及廉价的近海海运的兴起,京杭运河沟通南北人流、物流大动脉的功能逐步被各种现代交通方式所取代,失去了在交通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古镇随之衰落。
答案1.A 2.B
近年来,郑州市加快以高架桥、立交桥为主的畅通工程建设,实施中心城区“井字十环线”快速路网体系,有效地改善了交通状况。据此完成3~4题。
3.郑州市修建高架桥的主要作用是( )
A.改善交通状况,调整能源结构
B.提高生活水平,美化城市环境
C.降低城区地价,增加绿化面积
D.提高用地效率,加大通行能力
4.在建桥的同时,市民也发出对高架桥的批评之声,其原因可能是( )
①沿线居民饱受噪音干扰 ②高架桥安全性差 ③高架桥占地广、成本高 ④影响沿线建筑采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第3题,郑州市修建高架桥的最主要目的是改善交通拥堵的状况,但不是为了调整能源结构;也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用地效率,加大通行能力。第4题,高架桥的建设会增加车流量,使沿线居民饱受噪声污染;因为高架桥有一定的高度,会影响到沿线建筑采光;高架桥安全性较好,占地少。
答案3.D 4.D
下图为西方某国统计的交通工具运行目的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两条曲线可能是( )
A.实线是上下班交通,虚线是购物交通
B.实线是购物交通,虚线是上下班交通
C.实线是货物交通,虚线是购物交通
D.实线是购物交通,虚线是货物交通
6.为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A.大力发展私人汽车
B.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限制汽车发展,鼓励自行车使用
D.建设市内铁路网
解析第5题,图中实线高峰是7时和18时,很明显是上下班交通高峰车流;图中虚线无明显的高峰,从9时至20时,此类交通明显增多,应该是购物交通。第6题,私人汽车、自行车占用道路多,载人量少,发展私人汽车、自行车交通不仅不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反而会加剧交通拥堵;市内铁路会影响其他道路的正常通行,而且大气、噪声污染也较大,不适宜作为市内交通。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挤和阻塞的有效措施。
答案5.A 6.B
7.图中四城市道路规划最为合理的是( )
解析A城和B城交通线路密度小,不利于人们出行。C城过境干道经过市中心,加剧城市交通压力。D城交通线路密度大,布局合理,且过境干道和市区道路系统相分离,因此是最合理的。
答案D
8.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的布局简图,其中A、B、C、D为城市中的四地,有人据图作了如下判断和规划,你认为是否正确,并阐明理由。
(1)该城市的最大商业中心位于A地。
(2)该城市规划建设一个专业化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有人认为最佳位置应该在D处。
(3)就目前该城市的交通而言,铁路布局最不合理。
解析第(1)题,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通达度好,人口流动性大,适宜布局商业中心。第(2)题,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占地面积大,应布局在城郊且交通便利的地方。第(3)题,该城市铁路通过市区,占地多,且噪声污染大,布局不合理。
答案(1)正确,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人口集中。
(2)不正确,D处无交通干线,只有一条进城公路,且有铁路线阻隔,交通通达性差。
(3)正确,铁路不应该通过市区,因为占用大量城市用地,造成城市噪声污染,且影响铁路线两侧的交通。
能力提升
下图为杭州市1987年和2008年的城市形态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甲铁路线对杭州市的主要影响是( )
A.直接促进钱塘江南岸的发展
B.加强了杭州与外界的联系
C.完善了杭州的市内交通
D.引起铁路沿线房价的上涨
2.与1987年相比,2008年杭州市城市形态的变化为 ( )
A.城市用地面积充足,相对均衡地向四周发展
B.西湖西面和南面发展较慢,主要为保护西湖的旅游环境
C.钱塘江南岸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钱塘江水运便利,城市沿江发展迅速
解析第1题,甲为杭州对外交通铁路,可以完善城市对外交通,加强杭州与外界联系,带动铁路沿线经济发展;铁路能带动站点附近的房价,而不是整个沿线的房价。第2题,1987年前,城市空间形态主要在西湖和运河区域发展,2008年后,城市空间形态主要向东北和东南发展,西南部是山区,所以限制城市向西南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形;钱塘江南岸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如今钱塘江泥沙淤积,航道浅,航运价值不大。
答案1.B 2.C
京杭运河的开凿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使德州段的运河、码头也更加繁荣。1979年运河因水源枯竭而断航,德州航运局就此解散。读德州市位置图,完成3~4题。
3.明代诗人朱德润的诗中描绘德州漕运:“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毯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但后来德州发展速度缓慢,其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市场需求减少
4.下列有关交通条件对德州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德州市空间形态南北扩展,京杭运河成为德州市的唯一发展轴
B.京沪高铁的修建不会影响德州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C.德州可以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D.京沪高铁的兴建可能引起德州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解析第3题,由于京杭运河淤塞和水源枯竭,加上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高铁的建成,德州商业贸易逐渐衰落,发展速度明显变慢。第4题,交通条件对德州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德州的发展轴是由运河、铁路、公路共同构成的;铁路和京杭运河的变化对德州市空间形态的影响起到重要作用。
答案3.C 4.D
读我国某城市高铁站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高铁站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工业用地 B.居住用地
C.办公用地 D.零售业用地
6.高铁站布局在该城市外围的主要作用是( )
A.实现各类交通衔接
B.减轻城区人口压力
C.拉动城镇向西扩展
D.完善区域城镇体系
解析第5题,高铁站以旅客集散为主,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消费市场广,适宜布局商业活动,故首先出现的是零售业用地。第6题,城市高铁站的建立,将引发一些商业与工业到附近布局,从而引起一定数量的人口到此集聚,进而引发城区的部分人口外迁,来达到减轻城区人口压力的目的。
答案5.D 6.B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镇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密度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据此完成7~8题。
7.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重点解决城市( )
A.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
B.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
C.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
D.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
8.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
A.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
B.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
C.密布商业网点,发展中心商务区
D.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
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中“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密度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可判断步行化城区的建设可以避免城市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第8题,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以公交站点为中心,公交出行,可以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7.A 8.D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隋唐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长达1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稳步增长。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
(1)“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参见图中照片),试简析该地区内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简析隋唐以后扬州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的区位条件。
(3)19世纪中期以后江浙古城纷纷衰落。试简析该地区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
解析第(1)题,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河网密布,人们大多傍水而居,以内河航运代替陆路运输。第(2)题,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会点附近,水运交通便捷,服务范围广,市场广阔;同时地处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第(3)题,19世纪中期以后,铁路和近代海运日渐兴起,且运价低廉运量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市场竞争力大,导致其经济衰退。
答案(1)该地区地势低平,水网密布,陆路交通不便;傍水而居,水运便利,用水方便。
(2)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汇点附近,交通方便,服务范围广;同时地处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
(3)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铁路和近代海运的兴起);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及新产地的竞争)导致其经济衰退。
课件33张PPT。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1.交通运输概念:交通运输是联系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重要纽带,并为区域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2.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等。
3.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1)运输方式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延伸方向。例如,历史上以水运为主的时期,聚落多沿江河、湖泊、海港、海湾分布,形态多呈条带状。我国的重庆便是一座凭借水运兴起的城市。
(2)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加强了区际联系,推动了区域发展,而区域发展也促进了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
(3)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增强了客货运输的选择性,扩大了地区影响力,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自主预习自我检测链接生活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为何会影响聚落形态的变化?
提示:交通运输通过改变空间的通达性,对城市土地的利用方式产生影响,使得城市发展的空间扩大。同时,城市的功能结构发生改变,进一步使得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发生变化。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
1.交通布局分类:一般分为联系不同城市之间的外部交通布局以及城市内部交通布局。
2.城市外部交通布局
科学合理的外部交通布局的优势:
(1)有利于改善区域发展条件;
(2)增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
(3)提升区域社会经济活力;
(4)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自主预习自我检测3.城市内部交通布局
(1)城市内部交通是维持城市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2)适应不断扩大的城市空间范围,具有运输速度快、运输量大、运输效率高等特点的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近年来在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得到迅速发展。
(3)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措施
合理规划道路、扩大路网规模、加强交通管理、调整优化城镇空间结构等。
链接生活在城市道路两侧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绿化带,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城市交通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具有释放氧气、吸烟滞尘、降噪隔音、美化环境等作用,还是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的隔离带。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三、案例:交通变化与扬州城市发展
1.地理位置:江苏省扬州市地处长江北岸,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古代扬州:繁华都市
(1)春秋时期:吴国为北上伐齐运输粮草而开凿“邗沟”,将长江与淮河贯通。
(2)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作为漕运大通道,沿岸城市商业繁荣,扬州以其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成为南北水运中心。
(3)明清时期:扬州凭借水陆交通区位优势,形成全国最大的海盐集散地,成为商业繁荣的世界级大都市。自主预习自我检测3.近代扬州:逐渐衰落
原因:
(1)19世纪初,海运兴起。
(2)1855年黄河改道,京杭大运河山东段逐渐淤废,扬州交通地位大不如前。
(3)20世纪初,海运完全取代运河漕运,作为内河水运枢纽的扬州地位衰落。
(4)津浦铁路建成通车后,铁路沿线城市迅速崛起,大运河沿岸的扬州地位一落千丈。自主预习自我检测4.今日扬州:重新焕发活力
原因:
(1)1949年以来,京杭大运河经多次整治,通航条件得到了改善。
(2)2014年“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推动了扬州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3)进入21世纪,扬州交通布局进一步优化,现已建成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4)随着“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相互连通,扬州与苏南地区的联系更加便捷。自主预习自我检测1.判断题
(1)交通运输是联系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重要纽带。( )
(2)交通运输方式能影响聚落形态及延伸方向。( )
(3)重庆是因矿产资源丰富而兴起的城市。( )
(4)交通运输正向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
(5)城市外部交通布局是维持城市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
(6)大力发展私家车能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
答案:(1)√ (2)√ (3)× (4)√ (5)× (6)×自主预习自我检测2.凭借水运而兴起的城市是( )
A.北京 B.攀枝花 C.深圳 D.重庆
解析:北京最早是因政治因素而兴起的,攀枝花是因资源而兴起的,深圳因改革开放的政策兴起,重庆是凭借水运而兴起的城市。
答案:D
3.与航空运输相比,铁路运输( )
A.运量小
B.速度快
C.运费低
D.受天气影响大
解析:与航空运输相比,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慢、运费低、受天气影响小。
答案:C自主预习自我检测4.下列措施不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是( )
A.共享单车 B.错峰出行
C.同时下班 D.限号通行
解析:同时下班会增加人流量,导致交通拥堵。
答案:C
5.扬州凭借水陆交通区位优势,形成全国最大的海盐集散地,成为商业繁荣的世界级大都市。此时期是( )
A.隋唐时期 B.明清时期
C.春秋时期 D.近代
解析:明清时期,扬州凭借水陆交通区位优势,成为全国最大的海盐集散地以及商业繁荣的世界级大都市。
答案:B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问题探究
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的形态特征有着深刻的影响,下面是某城市不同时间的空间范围示意图。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
(1)城市发展早期,其形态受哪种因素影响?
(2)1949年以前和现在影响该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3)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呈什么形状?
提示:(1)早期城市规模小且沿河流分布。
(2)1949年以前:河流。现在:铁路、公路。
(3)星状。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名师精讲
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知识拓展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形态的变化 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2.交通运输方式与城市空间形态 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典例剖析
例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变为城市的是( )
A.a B.b C.c D.d
(2)关于图中E聚落布局形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团块状形成于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
B.条带状形成于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
C.条带状形成于受河流、地形影响的山谷地区
D.团块状形成于受河流、地形影响的山谷地区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查综合思维素养和区域认知能力。
答案:(1)D (2)C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
问题探究
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澳门与中国内地之间的陆地运输通道虽不断完善,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的交通联系因伶仃洋的阻隔而受到限制;20世纪90年代末,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港珠澳三地的跨海通道,以发挥港澳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于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于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
(1)兴建港珠澳大桥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该工程在建设隧道时要保证合理的桥梁高度。简要说明此项设计主要是出于何种考虑。
(3)说明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促进“珠三角”工业化以及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提示:(1)经济。
(2)船只的航行。
(3)①缩短港珠澳之间的交通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物流业发展;②带动“珠三角”地区的旅游业发展;③加强内部联系,扩大交流;④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速区域开发。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名师精讲
1.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2.城市交通问题及解决措施
城市交通问题主要包括交通线路拥堵和交通环境污染,并且交通线路拥堵的同时也加剧了环境污染。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典例剖析
例2内侧画了斜线的车道为可变车道(如左下图),在进入可变车道前,需随时根据相应指示牌(如右下图)确定行驶方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可变车道主要出现在( )
A.高速公路
B.城市干道
C.乡镇道路
D.步行街道
(2)设置可变车道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车流行驶速度 B.高效利用道路资源
C.减少路面的车流量 D.美化道路地面环境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题考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解析:第(1)题,可变车道主要设置在城市干道交叉口,可依据不同时段车辆流量流向的特点,对流向进行灵活调控,变换车道的行驶方向,以此来缓解交通压力。尤其适用于需要采取时间性交通管理措施的城市干道交叉口,所以可变车道主要出现在城市干道。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设置可变车道的主要目的是高效利用道路资源,减少交通拥堵,缓解交通压力。
答案:(1)B (2)B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下图为某市城区扩展图,其中箭头表示其城区随时间扩张的方向及范围,据此完成1~2题。
1.该市古商业区利用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内河运输
2.影响该市城区扩展的主要
因素是( )
A.交通 B.河流 C.经济 D.地形
解析:第1题,该市城北古商业码头区是在河流交汇处发展起来的,缘于河流水运量大、水运便利。第2题,城市先是沿河流方向延伸,后随着铁路、火车站的出现,向铁路沿线和火车站方向扩展,是交通变化影响了该市城区的扩展。
答案:1.D 2.A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武汉三镇鼎立格局自古有之,而今却发生了很大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武汉三镇历史格局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平原广阔
B.季风气候
C.河流交汇
D.矿产开发
4.随着现代交通的不断发展,武汉市
城市形态在沿江发展的基础上将进
一步趋向( )
A.集中式团块状发展 B.沿河流条带状发展
C.沿公路、铁路多轴向发展 D.从放射状转向内聚发展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武汉位于汉江与长江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因此受河流分布的影响,武汉形成了三镇历史格局。第4题,随着现代交通的不断发展,城市会向外沿着交通线发展,而不是集中式团块状发展;河运地位不断下降,使得城市不再只是沿河流发展;随着公路、铁路的发展,城市会沿公路、铁路多轴向发展;城市向外扩展,而不是内聚发展。
答案:3.C 4.C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读古荆州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乙中的村落从形状上看,属于( )
A.块状村落
B.带状村落
C.星状村落
D.扇形村落
6.下列有关图乙村落形成
这种分布形态的原因,不可
能的是( )
A.耕地数量少,地块小 B.交通便利,有利于联系
C.靠近水源,利于农耕 D.依山傍水,制造景观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该村落沿河分布,呈带状。第6题,村落的区位既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也受经济活动的影响。村落沿河分布,是为了取水方便,并非为了依山傍水,制造景观。
答案:5.B 6.D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7.下图是安徽省芜湖市城市形态变化图。下列有关铁路运输对芜湖市的影响,正确的是( )
A.铁路的修建,促进了芜湖市的崛起与繁荣
B.铁路线阻隔了东西交通,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C.铁路运输超越水运,极大地促进了芜湖市的物资集散
D.促进铁路沿线经济发展,使芜湖市不断向东发展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芜湖市位于长江与青弋江的汇合处,崛起的因素是河流;铁路运输不断促进该市经济发展,城市不断向东发展,尤其是1980年以后,铁路沿线成为该市新的发展空间;基于优越的水运条件,该市的物资集散主要依靠水运。
答案:D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间的快速交通网络呈现出全面接轨态势,经济一体化措施纷纷启动,“1小时都市圈”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
1.长江三角洲地区构建“1小时都市圈”的关键措施是 ( )
A.发展信息产业
B.加强交通建设
C.推动行政区域的合并
D.开展农业合作
2.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达到5%、51%、44%,这说明该地区( )
A.农业基础较差
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C.三大产业比例失调
D.城镇人口比重高达95%
解析第1题,在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活跃、交流最频繁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构建现代化快速交通网络,实现了各个主要城市的“同城效应”,加快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快速流动,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农业是区域发展的基础,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农业自然条件优越,技术水平高。第2题,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体,是符合经济规律的,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与城镇人口的比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并非等值关系。
答案1.B 2.B
读长江流域图,完成3~4题。
3.下列对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长江流域地处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全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B.长江流域内的省份均为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
C.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流经三大阶梯,阶梯内部的水能资源丰富
D.长江流域水热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
4.在长江流域自然环境条件中,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是 ( )
①地形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 ②四川盆地受山地阻挡,冬季气温高 ③东南丘陵红壤土质黏重,酸性强 ④长江中游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⑤上游地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解析第3题,长江流域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但是上游青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原气候,A项错误。长江中游各省份矿产资源丰富,不是所有省份均有丰富的矿产资源,B项错误。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C项错误。第4题,东南丘陵的红壤土质黏重,酸性较强,肥力较低;上游地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生态破坏严重。这两个特征均不利于经济发展。
答案3.D 4.C
图甲为长江三角洲示意图,图乙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部分中心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上海市与南京市都是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而上海市的规模又远大于南京市。与南京市相比,上海市主要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地势平坦
B.海港较多
C.内河航运发达
D.劳动力成本低
6.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
A.气候温和,物产丰富
B.水资源充沛,水系发达
C.交通条件便利
D.土地成本低廉
7.目前,长三角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
A.交通拥挤,环境恶化
B.大量人口从城市迁往郊区
C.城镇化水平较低
D.中心城市衰落
解析第5题,上海与南京均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上海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会点,海港较多;南京是长江流域最大的内河港口,因此内河航运发达;上海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高。第6题,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所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工业和城市集中,地价较高。第7题,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目前还未出现大量人口从城市迁往郊区的现象;城镇化水平较高;中心城市仍然兴盛。
答案5.B 6.D 7.A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2018年4月2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1)简述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哪些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
(2)为实现经济更协调,分析长江上游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如何实现优势互补。
(3)为实现生态更优美,分析修复长江生态环境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从劳动力、交通、市场、政策、产业基础等方面逐一说明即可。第(2)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技术水平高,能够为长江上游地区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长江上游地区水能等资源丰富,能够为长江三角洲提供能源、原料。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长江上游地区转移,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从而推动长江经济带实现经济更协调。第(3)题,主要从水土流失治理、洪涝灾害防御、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分析。
答案(1)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社会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水陆交通便捷;国家政策扶持;市场广阔等。
(2)长江三角洲地区为长江上游地区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长江上游地区为长江三角洲提供能源、原料;长江三角洲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长江上游地区转移,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3)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整治长江航道,处理好防洪、通航、发电的矛盾;控制和治理沿江水污染。
能力提升
(2019·全国Ⅱ卷)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解析第1题,考查城市区位条件。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中属于Ⅰ型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六城市中上海为直辖市,合肥、南京、杭州为省级行政中心,符合“多数城市”行政等级较高的特点,D项正确。六城市中只有上海和宁波两个海港,A项错误;长江沿岸的城市只有南京和上海,B项错误;长江口的城市只有上海,C项错误。第2题,考查读图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设问“以上海为核心”。从图中可以看出,协调发展水平Ⅳ型城市离上海较远,位于以上海为核心的城市群的边缘位置,B项正确。Ⅳ型城市中,一个位于上海西北,四个位于城市群的边缘地区,空间分布上不具备均衡性、集中性和对称性。第3题,考查城市化。2016年升级的城市包括从Ⅱ型升到Ⅰ型的苏州、杭州和宁波;从Ⅲ型升到Ⅱ型的扬州和嘉兴;从Ⅳ型升到Ⅲ型的舟山。其中苏州、杭州、嘉兴、宁波空间位置上距离上海较近,受上海的产业转移和辐射带动明显,A项正确。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B、D两项错误;上海是我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工业中心,城市性质和其他城市有很大区别,C项错误。
答案1.D 2.B 3.A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读图,完成4~6题。
4.从图中可知,( )
A.一级节点城市均位于亚热带
B.可延伸一级节点城市均位于湿润区
C.一级轴线地跨我国第三级阶梯
D.可延伸一级轴线地跨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5.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
A.土地广阔,价格高
B.水能资源丰富
C.人口众多,素质高
D.交通设施完善
6.目前,云、贵、川、渝等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大量吸纳劳动力移民
B.大力开发区域资源
C.投资一批重大工程建设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解析第4题,依据图示信息,一级节点城市均位于亚热带,A项正确;可延伸一级节点城市中,拉萨位于半湿润区,B项错误;一级轴线地跨我国第二、三级阶梯,C项错误;可延伸一级轴线均在外流区,D项错误。第5题,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土地广阔,价格低,同时上游地区人口稀少,交通设施不够完善,但水能资源丰富,故B项正确。第6题,云、贵、川、渝等地区人口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不需大量吸纳劳动力移民,A项错误;该区域资源丰富,应合理开发,大力开发往往会引发环境及生态问题,B项错误;投资一批重大工程建设虽能惠及民生,但投资巨大,不是云、贵、川、渝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合理措施,C项错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才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合理措施,故D项正确。
答案4.A 5.B 6.D
长江上游流域是生态脆弱区和环境敏感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因此分类分区综合开发治理是保障长江上游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读长江上游流域功能性分区示意图,完成7~8题。
7.下列自然资源中,长江上游流域最为稀少的是( )
A.耕地资源
B.水能资源
C.生物资源
D.矿产资源
8.下列有关长江上游流域各分区的功能定位,说法正确的是( )
A.源头区以流域水体污染防治为主
B.深谷区以水能开发和水土涵养为主
C.山地丘陵区以水源涵养和动植物保护为主
D.三峡库区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
解析第7题,长江上游流域是我国主要的资源富集区,有丰富的生物、水能、有色金属、天然气等资源,而耕地资源较为稀少,其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内。第8题,源头区地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其主要功能是生态功能,应以水源涵养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为主,A项错误;深谷区相对高度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且水土流失严重,功能定位应以水能开发和水土涵养为主,B项正确;山地丘陵区人口集中,经济开发程度较高,经济功能较强,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可突出产业协调发展和资源适度开发,C项错误;三峡库区应注重库区水体污染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以及移民的安稳致富,D项错误。
答案7.A 8.B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长江经济带首尾两大金融中心(江北嘴、陆家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长江沿线九省二市占我国GDP半壁江山,是内需增长的最佳着力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二是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三是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试分析在经济“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为什么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沿江省市一方面做好“减法”,另一方面做足“加法”。谈谈你对“减法”和“加法”的理解。
解析第(1)题,结合上述材料,主要从优化资源配置、缩小东中西部经济差距、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实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说明。第(2)题,“减法”主要是指淘汰落后产能,“加法”主要是指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
答案(1)①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②能够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挖掘沿岸地区经济发展潜力,扩大内需,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③能够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④能够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对非法码头、沿江化工等污染企业应予以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化解旧动能,做好“减法”;加强改革创新,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动能,做足“加法”。
课件37张PPT。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长江经济带概况
(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长江经济带范围: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
(3)长江经济带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1%。
(4)长江经济带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长江经济带既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自主预习自我检测2.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
(1)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
a.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
b.依托黄金水道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2)从全国范围看
长江经济带连接北部沿海的环渤海经济区及南部沿海的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
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格局。
链接生活长江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了哪些地形区?
提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1)区位: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
(2)措施
a.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b.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d.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3)定位
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充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自主预习自我检测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1)措施
a.立足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各自优势;
b.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c.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
d.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2)定位
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自主预习自我检测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1)措施
a.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
b.创新开放模式,促进优势互补;
c.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d.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
(2)定位
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自主预习自我检测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1)措施
a.统筹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
b.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
(2)定位
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天蓝、地绿、产业优的生态廊道。自主预习自我检测链接生活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和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提示:(1)从自然因素来看,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②大多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和水资源充足;③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④水能丰富,发展工业的动力充足。限制性因素主要表现在:中上游地区地表崎岖,生态较为脆弱,工农业发展受地形条件限制;季风气候区洪涝灾害频繁。
(2)从社会经济因素来看,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长江航运价值高,沿岸港口众多,水陆交通便利;②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业开发历史悠久;③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社会协作条件好。限制性因素主要表现在:部分地区人口压力大,人地矛盾突出;资源分布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较发达地区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和能源短缺。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
(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长江航道的价值
(1)长江航道的价值不止水运,还包括水量、水质和水能等方面的价值;
(2)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工业、农业和居民用水;
(3)防洪、发电、灌溉、水产养殖、旅游和生态用水等;
(4)向北方地区跨流域调水。自主预习自我检测3.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1)首先是保护好长江水环境,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
(2)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链接生活长江流域是我国的重酸雨分布区,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污染物是什么?其来源是什么?
提示: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它们主要来自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所产生的酸性气体。自主预习自我检测1.判断题
(1)长江经济带覆盖12个省市。( )
(2)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 )
(3)长江经济带连接东北经济区与珠三角经济区。( )
(4)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要充分发挥长江三角洲的辐射引领作用。( )
(5)长江经济带要建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
(6)长江经济带东部应加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 )
答案:(1)× (2)√ (3)× (4)√ (5)√ (6)×自主预习自我检测2.下列有关长江经济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B.是我国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
C.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D.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解析:长江经济带既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答案:D
3.长江经济带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主要依托( )
A.沿边位置 B.黄金水道 C.临海位置 D.国家政策
解析: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依托黄金水道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
答案:B自主预习自我检测4.下列不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的是( )
A.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B.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C.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D.城乡统筹合作的先行示范带
解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答案:D
5.保护长江生态环境,首先是保护好长江的( )
A.水环境 B.大气环境 C.土壤 D.植被
解析:保护长江生态环境,首先是保护好长江的水环境,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
答案:A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问题探究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
(1)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哪些区位优势?
(2)长江经济带的工业发展有哪些优势?
(3)长江航运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有何作用?
提示:(1)横贯东、中、西三大地带,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
(2)长江经济带现在是中国现代工业最集中的一个地带,无论是在重工业、轻工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工业部门齐全,综合实力强。
(3)长江经济带的航运能力特别强,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名师精讲
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知识拓展 1.流域开发的整体性分析
流域自然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在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进行评价时,首先要确定流域的自然特征。一般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确定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2.河流航运价值和水力资源的分析思路
(1)河流航运价值的分析思路
(2)河流水力资源的分析思路
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以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二是河流的落差。具体分析思路如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典例剖析
例1长江经济带既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地带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长江经济带农业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长江经济带有5个全国性商品粮基地,都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上 ②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油菜、棉花的重要分布地区 ③长江经济带蚕桑基地主要分布在太湖平原和四川盆地 ④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甜菜、甘蔗、长绒棉分布基地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2)下列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 ②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 ③在全国经济格局中仅次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④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素养立意本题考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考查综合思维素养和区域认知能力。
解析:第(1)题,成都平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上,故①错误;甜菜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长绒棉分布在新疆,故④错误。第(2)题,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连接北部的环渤海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的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答案:(1)A (2)C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问题探究
从发展历程看,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拉开了长江经济带综合开发的序幕。历经20多年开发建设,长江经济带综合运输通道初步形成,产业发展优势不断增强,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在我国战略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结合材料探究: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2)长江三角洲地区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有什么作用?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提示:(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2)立足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各自优势,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名师精讲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充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统筹生态要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成为生态廊道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典例剖析
例2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 )
A.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
B.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
C.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
D.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
(2)长江“黄金水道”是实现长江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依托,其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 )
A.水量大,水位变化小 B.上游资源丰富
C.宜宾以下可通航 D.中下游沿岸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题考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考查综合思维素养,提升地理实践力。
解析:第(1)题,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A、C两项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D项是内河经济带建设的依托,故B项不符合。第(2)题,长江“黄金水道”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其沿途特别是中下游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社会经济发达,货流量大,人流量大,对运输需求大。
答案:(1)B (2)D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问题探究
习近平同志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探究:
(1)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2)谈谈你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认识。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提示:(1)一方面可强化长江全流域生态修复,增强长江生态功能,改善长江经济带发展环境,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先行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倒逼长江经济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2)不搞大开发并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名师精讲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之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关于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整治措施如下表所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典例剖析
例3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1)图中反映该流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大气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水体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关于该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
A.西部山区需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B.中部地区需进行石漠化荒山治理
C.水质总体较好,不需治理
D.应搞大开发大保护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题考查长江流动的生态环境问题,考查综合思维素养及人地协调观。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流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第(2)题,石漠化荒山治理主要是在西部山区;长江水质总体较好,但部分地区水污染呈加剧趋势,需要治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答案:(1)C (2)A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读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图,完成1~3题。
1.该工业地带的能源优势是( )
A.煤炭 B.石油 C.水能 D.太阳能
答案:C
2.为保证此工业地带经济持续增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采取的战略措施有( )
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②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 ③退田还湖,修建水利工程 ④治理工业“三废”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3.图中的钢铁工业基地①的突出区位优势有( )
A.历史悠久,基础雄厚 B.资源、能源丰富
C.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 D.市场巨大
答案:B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省市,它以20%的土地支撑了超过全国40%的经济总量,涵养了40%以上的中国人口。但有学者认为,“长江病了!问题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据此完成4~6题。
4.长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在于( )
A.腹地广阔 B.交通便利 C.资源丰富 D.历史悠久
5.“长江病了”的“根子”主要是( )
A.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B.自然灾害多样频发
C.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D.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6.长江经济带今后发展最为重要的两大主题是( )
①交通运输建设 ②生态环境保护 ③经济发展 ④自然灾害治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解析:第4题,长江经济带覆盖了11省市,支撑了超过全国40%的经济总量,涵养了40%以上的中国人口,说明长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在于腹地广阔。第5题,长江两岸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没有兼顾环境保护,造成长江水体污染,是“长江病了”的“根子”。第6题,长江经济带既要追求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又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②③正确,选C项。
答案:4.A 5.D 6.C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沿海国家在不同海域的法律地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内水与陆地领土地位相同 ②沿海国在领海内享有国家主权,包括领海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 ③公海是人类共同财产,对所有国家开放 ④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勘探、开发、养护、管理等主权权利和从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等管辖权。所有国家享有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等自由,但不得从事危害沿海国主权和安全的活动。
答案C
读下图,完成2题。
2.上面国家的领土组成中没有领海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依据轮廓判断:图中①为美国,三面临海;②为新西兰,岛国;③为新加坡,由陆地和岛屿组成;④为蒙古国,是内陆国家,没有领海。
答案D
3.我国拥有的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是根据 计算出来的( )?
A.内水
B.领海
C.专属经济区
D.毗连区
解析海洋国土指的是我国的领海,与我国的领土一样,享有主权。
答案B
赤潮是海洋中由于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 ℃~30 ℃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据材料完成4~5题。
4.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比较容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
①南方近岸海域 ②城市近岸海域 ③北方近岸海域
④乡村近岸海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
A.9月到11月
B.6月到8月
C.3月到5月
D.12月到2月
解析第4题,赤潮易发生在20 ℃~30 ℃的温度范围内,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城市近岸海域向海洋排放大量废水,为赤潮生物提供了生长必需的营养。第5题,根据题干“20 ℃~30 ℃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可判断发生的季节是气温较高的夏季。
答案4.A 5.B
南沙群岛是中国南海诸岛中位置最靠南、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群岛。2009年2月17日,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我国部分南沙岛屿及黄岩岛划为菲属。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军舰对在黄岩岛避风的中国渔船进行袭扰,由此引发中菲舰船黄岩岛对峙事件。据此完成6~7题。
6.南海诸岛大部分属于我国的( )
A.广东省
B.海南省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台湾省
7.菲律宾的这种做法侵犯了我国的海洋主权,主要表现在 ( )
A.侵犯到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威胁中国的安全
C.影响我国军事力量的发展
D.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第6题,南海诸岛大部分属于我国的海南省。第7题,菲律宾的行为,侵犯了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答案6.B 7.A
8.读我国台湾海峡及其两岸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台湾海峡东西有100海里左右的宽度,它是我国领海吗?请简述理由。
(2)福建沿海不少港湾地区采用了网箱养殖的方式发展渔业生产,但网箱养殖密度过大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其解决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3)我国盐场多分布于北方,但台湾却有一个大型的布袋盐场,试分析该盐场发展的有利条件。
解析第(1)题,判断海域类型时,要根据具体的数据进行,只有我国完全拥有主权的才是领海。第(2)题,网箱养殖主要通过饲料喂养来获得产品,因此非常容易出现饲料投放量过大,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因此可从这一方面找到对策。第(3)题,盐场的分布既要考虑其地形条件,也要考虑气候条件。
答案(1)不是。因为台湾海峡的宽度远超过24海里,所以其中有大部分面积在领海基线外侧,不属于领海。
(2)水体富营养化 控制网箱养殖规模、控制饲料投放量
(3)台湾有平坦宽广的海滩,地形条件适合晒盐;同时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且纬度低,蒸发旺盛。
能力提升
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完成1~2题。
图甲
图乙
1.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见上图甲),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 )
A.船舶制造与维修
B.海洋文化旅游
C.水产养殖与捕捞
D.远洋货物运输
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上图乙),其目的主要是( )
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
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
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
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得知,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是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化园和“渔家乐”码头,均是立于临海优势,打造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吸引旅客的文化服务产业,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海洋文化旅游。第2题,从材料中得知,人工礁石和盐生植物的位置位于防潮堤前的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人工礁石的放置可以削弱海潮对海岸的冲刷侵蚀,盐生植物的生长能消耗营养盐,净化水体,改善水质,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阐述沿海滩涂之前的生态环境如何,恢复生态用词牵强,B项错误;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并没有直接增加湿地面积,C项错误;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是一种保护滩涂的方式,并非开发滩涂,D项错误。
答案1.B 2.A
叶绿素a是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也是估算浮游植物现存量以及生产力水平的良好指标,其在海水中的含量能对预防赤潮灾害(赤潮是指由于海洋浮游生物的过度繁殖造成海水变色的现象)、保护海洋环境、分析渔场形成等方面起到指导作用。下图为1997年以来我国东海海区叶绿素a含量平均值的空间分布图(单位:mg/m3)。据此完成3~4题。
3.相对于台湾岛东岸,影响西岸海区叶绿素a含量较高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径流
D.风速
4.长江口外及其以南海域叶绿素a含量较高,将有利于 ( )
A.增加渔业资源捕获量
B.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C.降低海水表层的风浪
D.减少赤潮发生的概率
解析第3题,台湾岛东西海岸气温条件差异小,若受气温影响叶绿素a浓度分布差异小,与实际不符;叶绿素a浓度受海区降水和风速影响小;台湾西部河流较多,流入西岸地表径流大,携带大量营养物质,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所以叶绿素a含量比东岸高。第4题,叶绿素a含量高,代表浮游植物多,也就是该海区鱼类饵料增加,有利于增加海洋捕获量;浮游植物过多,不利于海洋环境的保护,有可能增加赤潮爆发的危险;浮游植物随波逐流,对降低风浪作用较小。
答案3.C 4.A
岛屿之争的实质是海洋国土及海洋权益之争。下图是海岛的专属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海岛的专属经济区示意图
5.下列关于海岛的专属经济区,说法正确的是( )
①所有的岛礁都享有专属经济区 ②一个远离大陆的海岛最大可获得43万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 ③不能维持人类居住的岛礁,不享受专属经济区 ④四周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岛屿,可以同陆地一样拥有专属经济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下列有关国际社会解决岛屿争端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
A.最先发现原则
B.历史习惯原则
C.充分考虑现状原则
D.上述原则出现相互矛盾时可武力解决
解析第5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四周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岛屿,可以同陆地一样拥有自己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例如,一个远离大陆的海岛,最大可获得1 500平方千米的领海和43万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公约》还规定,那些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经济活动的岛礁,不享受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第6题,长期以来,国际社会为解决岛屿争端形成了一些基本原则,即最先发现原则、历史习惯原则、充分考虑现状原则、充分尊重当地居民原则以及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上述原则之间存在相互矛盾甚至尖锐对立之处,有些岛屿归属问题往往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或几种方式解决,当事国须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平等磋商。
答案5.B 6.D
读2002—2016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的增长图,完成7~8题。
我国海洋生产总值的增长(2002—2016年)
7.我国传统的海洋产业包括( )
①海盐生产 ②海洋水产 ③滨海旅游业 ④海洋信息服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下列关于我国海洋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海洋传统产业产值仅次于日本
B.海洋产业产值从2002年至2016年一直在增长
C.海洋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一直上升
D.海洋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在10%以下
解析第7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盐生产、海洋水产等传统产业长期居世界第一,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信息服务均属于新兴海洋产业。第8题,海洋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多在10%以下,但2006年占10%;海洋产业产值从2002年至2016年一直在增长,但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变化不大。
答案7.A 8.B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南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鱼、虾、蟹、贝等种类丰富。南海海底资源也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海底资源还包括各种金属矿产资源。南海诸岛岛礁上有绚丽的热带海岛环境和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色。
材料二 下图为南海部分区域图。
(1)根据材料分析,南海可以开发 资源、 资源、 资源。?
(2)前几年,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在我国南海不断挑起事端,南海问题不断升级,结合所给的材料,分析南海争端不断的可能原因。
(3)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南海的执法力度,维护了我国的海洋权益。试阐述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大意义。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南海可开发的资源有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第(2)题,南海争端的原因主要从资源、战略位置、历史问题、大国势力干扰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资源、国防、全民海洋意识等方面说明。
答案(1)海洋生物 海底矿产 海洋空间
(2)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历史遗留问题;大国势力的干扰等。
(3)有利于缓解对陆地环境的压力;有利于增加我国资源和能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课件39张PPT。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海洋权益及其范畴
1.海洋权益概念:海洋权益是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总称,是属于主权性质的权利和由此衍生的部分利益。
2.海洋权益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等。
3.海洋权益范畴:海洋权益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的核心利益,主要包括以下相互影响、相互交织而又不能相互替代的权益,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分别是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权益、海洋安全利益、海洋科学利益、海洋文化利益。
链接生活什么是内水?
提示:内水是一国领陆范围以内的河流、湖泊和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内海、海湾、海港和海峡内的水域。内水完全处于一国主权管辖之下,非经该国许可,他国船舶不得驶入。有关内水的法律制度由各国国内法律规定。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二、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我国相关法律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相关国际法。
2.范围:(1)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2)公海、国际海底以及极地。
(3)我国船舶在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享有过境通行权。
(4)我国有海岛11 000余个。
(5)我国南海诸岛和钓鱼岛。自主预习自我检测自主预习自我检测链接生活什么是国际海底?
提示:国际海底,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底和洋底及其底土。国际海底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的继承财产。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国际海底制定了法律制度,这种制度不影响该区域的上覆水域和上空的法律地位。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三、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
1.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概念:是指沿海国通过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不受侵犯、保护海上航行安全等,以获取最大海洋利益的指导性纲领。
2.海洋发展战略的地位: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1)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2)发展海洋经济;
(3)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4)保护海洋环境。自主预习自我检测1.判断题
(1)海洋权益是属于主权性质的权利。( )
(2)领海的地位低于领土。( )
(3)我国领海基线以正常基线法确定。( )
(4)钓鱼岛是我国海南岛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 )
(5)我国历史上海洋意识薄弱,重陆轻海。( )
(6)自古以来南海诸岛就是中国领土。( )
答案:(1)√ (2)× (3)× (4)× (5)√ (6)√
2.下列为我国内海的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解析:渤海被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抱,为我国内海。
答案:A自主预习自我检测3.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国由其领海基线向外延伸拥有的( )
A.领海范围为200海里
B.专属经济区的范围为领海的5倍
C.领海范围为12海里
D.专属经济区的范围等同于领海范围
解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拥有自领海基线向海洋延伸12海里的领海,并对其拥有主权。
答案:C自主预习自我检测4.一国可主张的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 )
A.本国的内水和领海
B.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
C.大陆架海床和底土
D.以上都是
解析: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不仅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
答案:D自主预习自我检测5.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属于海洋权益的( )
A.海洋政治权益 B.海洋经济权益
C.海洋安全利益 D.海洋科学利益
解析: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发展国家海洋经济产业等,均属于海洋经济权益。
答案:B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海洋权益及其范畴
问题探究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习近平同志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结合材料探究:
(1)什么是海洋权益?
(2)一个国家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哪些?
(3)海洋权益具体指的是哪些权益?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提示:(1)海洋权益是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总称,是属于主权性质的权利和由此衍生的部分利益。
(2)本国的内水和领海以及本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等。
(3)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权益、海洋安全利益、海洋科学利益和海洋文化利益。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名师精讲
1.各类海域的划分及相关权益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2.海洋权益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典例剖析
例1海洋权益属于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的核心利益,是由相互影响、相互交织而又不能相互替代的几种权益构成一个统一整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属于( )
A.海洋经济权益 B.海洋安全利益
C.海洋政治权益 D.海洋科学利益
(2)海上观光旅游、举办跨海域的文化活动属于( )
A.海洋经济权益 B.海洋安全利益
C.海洋政治权益 D.海洋文化利益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题考查对海洋权益的了解,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解析:第(1)题,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属于海洋政治权益。第(2)题,海上观光旅游、举办跨海域的文化活动属于海洋文化利益。
答案:(1)C (2)D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问题探究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等组成,总面积约5.69平方千米,其中钓鱼岛面积约为3.91平方千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
结合材料探究:
(1)钓鱼岛属于哪类岛屿?(火山岛、大陆岛、珊瑚岛)
(2)为什么说中国是钓鱼岛等岛屿无可争辩的主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提示:(1)大陆岛。
(2)在历史上,明朝初期就已明确钓鱼岛属中国所有,在地质上,钓鱼岛地处水深不足200米的大陆架,是我国台湾岛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钓鱼岛向东与琉球群岛之间以水深2 000多米的冲绳海槽相隔。因此,钓鱼岛既不是所谓“归属不明”的无主岛,也不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而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名师精讲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维护海洋权益,保持领土完整,相关内容具体分析如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典例剖析
例22012年6月21日,中国最南端的地级市三沙市获准成立,市政府驻在西沙的永兴岛。下图是中国的南海诸岛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1)按形成原因划分,永兴岛是( )
A.大陆岛 B.火山岛 C.珊瑚岛 D.冲积岛
(2)下列关于中国南海诸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 ②我国人民在南海活动已有1 000多年历史 ③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领土主权 ④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经营南海诸岛及周围海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题考查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了解,考查综合思维素养和区域认知能力。
解析:第(1)题,永兴岛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贝壳沙堆积在礁平台上而形成的珊瑚岛,是西沙群岛陆地面积最大的岛屿。第(2)题,我国人民在南海活动已有2 000多年历史。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确立了南海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
答案:(1)C (2)C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
问题探究
中国的海洋战略
海洋政治上,维护主权,坚定不移;
海洋经济上,适度开发,重在保护;
海洋军事上,立足科技,建设现代化海军;
海洋外交上,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海洋文化上,强化国民海洋意识。
结合材料探究:
(1)简述建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对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2)我国可发展哪些海洋产业?
(3)对于海域划界,我国需要做的准备有哪些?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提示:(1)有利于巩固我国的国家安全;有利于强化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有利于增加资源的保有量;有利于维护我国渔民正当的合法权益。
(2)海盐生产、海洋水产、海洋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信息服务等新兴海洋产业。
(3)一是友好协商,以协议的方式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二是坚决反对别国侵占我国海洋权益的行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名师精讲
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
海洋发展战略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战略。我国海洋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典例剖析
例3我国虽然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我国又主张对南沙群岛附近的石油资源“共同开发”,这反映了我国的态度是( )
A.和平利用海洋
B.友好协商、公平合理解决国际争端
C.公平分享海洋利益、合作开发海洋资源
D.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
素养立意本题考查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解析:“共同开发”体现了我国公平分享海洋利益、合作开发海洋资源的态度。
答案:C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和内陆国在该海域有海上航行、飞行、捕捞和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任何国家都不拥有主权,该海域属于( )
A.领海
B.专属经济区
C.公海
D.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海域
解析:公海在国际法上指各国内水、领海、群岛水域和专属经济区以外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的海洋部分。
答案:C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2.目前我国与哪个国家不存在岛屿争端( )
A.印度 B.菲律宾
C.越南 D.日本
解析:我国与印度存在陆域边界争端,不存在岛屿争端,A项正确;我国与菲律宾、越南在南海诸岛归属上存在争端;与日本存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争端。
答案:A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领海权
B.内陆国家没有开发海洋资源的权利
C.一座小岛可使其所有国拥有沿岛各个方向200海里的资源管辖权
D.一座小岛可使其所有国拥有约430 000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
解析:国际海底及其资源被确立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因此,内陆国家亦有开发海洋资源的权利,B项错误。1海里=1.852千米,一个小岛使其所有国拥有的专属经济区面积为:S=πr2=3.14×(200×1.852)2≈43万平方千米。
答案:B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4.我们要树立“海洋国土”的观念,不是因为( )
A.我国人民“海洋观念”一直淡薄
B.我国管辖的海洋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千米
C.我国地大物博,物产富饶
D.我国大陆架宽而广,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解析:我国地大物博、物产富饶与树立“海洋国土”观念无关。
答案:C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5.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正确措施有( )
①积极维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我国的海洋权益
②与邻国通过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
③立即采取强硬手段,收回被其他国家侵占的我国岛礁
④加速与国际海洋法接轨,建立中国海洋新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沿海国家之间要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予以公平合理地解决管辖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问题。
答案:C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中A、B、C、D四个基点连线为领海基线,其划定方式为 ,这种划定方式的适用范围为 。?
(2)下列不属于我国内水的是( )
A.琼州海峡
B.珠江口
C.辽东湾
D.黄海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解析:第(1)题,该图中A、B、C、D四个基点连线为领海基线,其划定方式为直线基线,这种划定方式的适用范围为海岸线比较曲折或沿岸有一系列岛屿的国家。第(2)题,属于我国内水的是琼州海峡、珠江口、辽东湾,它们均位于河流入海口或是仅有狭窄水道与大洋相通;不属于我国内水的是黄海,有广阔海域与大洋相通。
答案:(1)直线基线 海岸线比较曲折或沿岸有一系列岛屿的国家
(2)D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居民曾经幸福地生活着。而今,居民却面临着烦恼,“海水每个月周而复始地上升、下降。为了不让海水冲坏房屋,我们得自己搭建‘海墙’。可一遇到大潮汐,它们一点都不顶用”。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居民而今“烦恼”是因为( )
A.全球气候变暖
B.农产品供给不足
C.潮汐规律变化
D.水资源质量变差
2.为了应对上述“烦恼”,该国可行的方案有( )
A.局部修筑大堤
B.减少CO2排放
C.购买国土迁居
D.修建海防林
解析第1题,基里巴斯是群岛国家,潮汐一直存在且有规律地变化,在过去对该国影响较小,但现在潮汐的发生对该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说明该国居民“烦恼”并不是因为潮汐规律变化,而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整体上升,在发生潮汐时该国部分岛屿被淹没,A项正确;由图可知,该国以分散的小岛为主,农产品一直不足,这不是现在才出现的“烦恼”,B项错误;材料显示该国居民“烦恼”是因为海水上涨,而不是水资源质量变差,D项错误。第2题,随着国土被海水逐渐淹没,为了生存,该国可以购买国土进行迁居;由材料可知,修建“海墙”对阻挡大潮汐已失去作用,A项不可行;全球气候变暖属于全球性问题,仅基里巴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不能解决全球变暖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B项不可行。
答案1.A 2.C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造环境和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读图,完成3~5题。
3.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
A.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
B.人类尽可能地索取自然资源
C.人类不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服务
4.巴伯在其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属性
B.社会属性
C.经济属性
D.环境属性
5.下列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 )
A.增加绿地面积
B.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发展教育,减少并消除文盲
D.预防和治理污染
解析第3题,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发展,其核心内容是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发展。第4题,可持续发展是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巴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侧重经济属性。第5题,“增加绿地面积”“预防和治理污染”属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文盲”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C项正确。
答案3.A 4.C 5.C
某网站微博认证用户在该网站发起“光盘”行动,该行动是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据此完成6~7题。
6.“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减少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其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生态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社会可持续发展
D.生活可持续发展
7.若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是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原则?( )
A.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解析第6题,“光盘”行动实际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其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第7题,如果每个人都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行列里,对可持续发展都做出了贡献,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答案6.B 7.A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畜禽养殖业发展很快,但畜禽养殖的规模参差不齐,小规模养殖及散养仍占相当大的比重。畜禽场粪便和污水不经处理随意排放的现象突出,污染问题日益严峻,造成污染治理的难度加大。下图为浙江某农场污染治理模式图。
(1)分析浙江某农场污染治理模式的优点。
(2)说明在我国农村推广农场污染治理模式的障碍。
解析第(1)题,根据浙江某农场污染治理模式图可知,该农场污染治理模式的优点主要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经济收入,为生产、生活提供清洁能源等方面回答即可。第(2)题,我国农村推广农场污染治理模式的障碍主要从传统养殖观念、资金、技术、监管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畜禽粪、尿液资源化,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为果蔬基地提供有机肥,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减轻了畜禽养殖业对大气、水、土壤的污染;沼气为生产生活提供了清洁能源,有利于减少废气排放。
(2)传统养殖观念难以改变;缺乏资金和技术;传统畜禽养殖业规模小且较分散,不易监管。(任答两点即可)
能力提升
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是用山上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丝并编织成各种用具和工艺品的一种手工艺。竹编包装是近年来兴起的,可以代替金属、塑料的新型材料包装。据此完成1~2题。
1.和金属、塑料包装相比,竹编包装( )
A.价格低廉
B.绿色环保
C.经久耐用
D.携带方便
2.从经济角度看,我国乡村地区发展竹编产业,有利于 ( )
A.脱贫致富
B.促进就业
C.传承传统文化
D.生态环境保护
解析第1题,和金属、塑料包装相比,竹编包装由于可以降解且可以回收利用,不会产生废弃物,所以更加绿色环保;竹编包装是手工制作的,生产效率低,价格较高,使用时间较短;竹编包装固定成形,占据空间,因此携带不便,也不耐用。第2题,从经济角度看,发展竹编产业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有利于乡村脱贫致富;促进就业、传承传统文化属于社会角度,生态环境保护属于生态角度。
答案1.B 2.A
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园建设就是这方面的一种尝试。据此完成3~4题。
3.下面的生态园生产体系示意图反映该生态园( )
①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 ②促进了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 ③摆脱了生产的季节周期性和地域性 ④实现了生产过程中能量和资源的梯级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 ( )
A.关闭火电厂,推广天然气
B.垃圾全部回收利用
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排放
D.保护淡水鱼,推行海洋捕捞
解析第3题,受水热等条件的限制,甘蔗生产具有地域性,这就使得以此为原料的相应工业也具有地域性的特点;该生态园在生产过程中将甘蔗的生产与相关工业结成产业链,有助于促进甘蔗种植的企业化;由于产业链使每一环节产生的废弃物都能被下一个环节作为原料,使能量与资源都能被梯级利用;同时,污染物的排放也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但不可能完全消除。第4题,循环经济最大的特征是产生的废弃物很少。
答案3.C 4.C
可持续城市是指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环境的城市。下图为我国某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指数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D.有序性原则
6.图示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体现的做法是( )
A.提高能源利用率
B.降低碳排放量
C.提高城市绿化率
D.减少污染物排放
解析第5题,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该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第6题,图示体现了生活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没有体现出城市绿化率、能源利用率、碳排放量的变化。
答案5.C 6.D
读某生态工业园区示意图,完成7~8题。
7.据图判断,甲、乙、丙三工厂分别是( )
A.板材厂、水泥厂、硫酸厂
B.板材厂、硫酸厂、水泥厂
C.水泥厂、硫酸厂、板材厂
D.硫酸厂、板材厂、水泥厂
8.关于该生态工业园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心生产企业是火电厂
B.园区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C.制药厂原料可再生
D.废弃物均实现了循环利用
解析第7题,炼油厂产生的废弃物硫黄,被回收利用后,可用来制作硫酸,故乙为硫酸厂;火电厂产生的灰渣,可用来制作水泥,故丙为水泥厂;石膏是制作板材的原料之一,故甲为板材厂。第8题,该生态工业园区主要产品不是电能,所以火电厂不是核心生产企业;该生态工业园区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但居民区等仍会产生废弃物,且这部分废弃物并没有经过循环利用;制药厂用农产品作原料,农产品属于生物资源,为可再生资源。
答案7.B 8.C
9.宁蒙陕甘沿黄地区位于我国西部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重任务艰巨。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的协调发展度空间格局图。
材料二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和部分省区用水效率(每立方米水对应的GDP的产值)比较图。
(1)简述2007年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的协调发展度分布特点。
(2)指出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中比例最高的用水类型并分析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沿黄地区在合理利用水资源方面可采取的措施。
(4)为实现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生态与经济“双赢”和可持续发展,有学者提出构建高效生态农牧基地战略,请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一图可判断出除包头和银川协调发展度相对较高外,其他地区大多协调发展度较低。第(2)题,农业用水比例占到水资源利用结构的80%以上,这主要和沿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粮食产区,而该地区降水较少,农业生产需要大量引水灌溉有关。第(3)题,本题主要从节流的角度,即如何节约用水方面来作答。第(4)题,高效生态农牧基地的实施措施主要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引进良种等角度作答。
答案(1)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包头和银川协调发展度相对较高;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协调发展度相对较低。
(2)农业用水。沿黄地区农业种植面积较广,用水多;降水量较少,土壤水分少,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需大量引水灌溉。
(3)优化用水结构;加强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调配管理。
(4)调整农牧业区域布局;引进优良品种,优化畜群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依靠科技和市场发展生态农牧业和农牧产品深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课件45张PPT。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主要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指全球普遍存在的或者带来全球性影响的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2.产生的原因:
(1)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掠夺式开发加快了资源耗竭速度。
(2)随着自然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3)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温室效应增强,并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创造工业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森林和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自主预习自我检测3.主要特点:
(1)已经从区域性、小规模向全球性、大规模发展;
(2)从肉眼所见的烟雾弥漫、河水变浊等宏观危害向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传递,毒化作用导致基因突变等微观危害发展;
(3)从环境污染事件向全面生态破坏发展;
(4)环境问题已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基本内涵自主预习自我检测3.基本原则 链接生活“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这句话,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提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违背了资源分配在时间上的公平性。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三、可持续发展战略:愿景与行动
1.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技术途径、制度途径、经济途径、教育途径等。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国际合作和公众参与。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中国21世纪议程。
5.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经济运行模式采用:循环经济。
(2)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
(3)鼓励公众参与,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链接生活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提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自主预习自我检测1.判断题
(1)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
(2)经济的增长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3)在可持续发展中社会系统是中心环节。( )
(4)发达国家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
(5)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减少资源的过度开发。 ( )
(6)循环经济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 )
答案:(1)√ (2)× (3)× (4)√ (5)× (6)×自主预习自我检测2.下列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湖泊水体富营养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属于环境污染,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属于生态破坏。
答案:C自主预习自我检测3.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 )
A.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
B.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
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改善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个综合的概念,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一个复合系统。
答案:A自主预习自我检测4.“解决全球变暖,必须进行国际合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D.协调性原则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共同治理。
答案:C自主预习自我检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保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就应更多地从环境中索取,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
B.近几年来,夏天越来越热,除了温室效应外,太阳高度角也变大了
C.保护环境最好的办法是依法办事,以经济规律办事,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D.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我国主要的生态问题
解析:要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不能无休止地从环境中索取,A项错误;近几年夏天的高温天气,主要是因为温室效应,太阳高度角并未变大,B项错误;保护环境应该是从我做起,全员参与,C项错误;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和荒漠化,D项正确。
答案:D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问题探究
一项新研究显示,从2014年到2017年,在近4年的时间里,“南极损失的冰几乎和北极近40年损失的一样多”,且南极海冰融化的速度一直在加快。
结合材料探究: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种环境问题?
(2)上述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3)该环境问题对沿海地区有什么影响?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提示:(1)全球气候变暖。
(2)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温室效应增强,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除此以外,人为原因还包括毁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3)加速冰雪消融,海平面升高,导致沿海地区的低地遭海水侵扰。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名师精讲
1.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由于人类大规模、长期的开发利用,导致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破坏或减少,这种现象遍及全球。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2.环境污染问题
(1)常见的环境污染类型
①水污染:因某些有害物质的大量进入而导致水体发生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的改变,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②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活动导致洁净的大气被有害气体和悬浮微粒污染的现象。
③土壤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所能处理的数量,从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形状等发生变化,并造成土壤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3.生态破坏问题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知识拓展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恶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资源短缺是指资源现存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短缺等。
(2)联系:环境污染往往会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会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典例剖析
例1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通量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增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以下最不可能是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主要来源的是( )
A.人类生活污染 B.海洋石油的开采
C.近海石油的加工 D.海洋石油运输
(2)下列有关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
B.使沿岸地区干旱程度加剧
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
D.更易诱发当地沿海的赤潮现象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题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及人地协调观。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海洋沙漠化效应”是海面油膜覆盖造成的,人类生活污染排放的油污较少,故A项正确。第(2)题,油膜浮在海面会使海洋生物缺氧而大量死亡,A项正确;由“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可知油膜抑制了海水蒸发,使沿岸地区干旱程度加剧,B项正确;同时加剧了海洋污染,C项正确;赤潮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含氮、磷等营养废弃物造成的,油污不会导致浮游生物的暴发性繁殖进而引发赤潮,故D项错误。
答案:(1)A (2)D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原则
问题探究
下图是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
(1)由图分析,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由哪些系统组成?这些系统是怎样调控的?
(2)由图看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
(3)组成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的各系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该系统的核心是什么?
提示:(1)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通过人的管理调控。
(2)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3)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4)该系统的核心是人的管理调控。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名师精讲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易错点拨持续性原则与公平性原则的“代际公平”不同
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公平性原则的“代际公平”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后者是前提,前者是目的,因此持续性原则与公平性原则的“代际公平”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典例剖析
例2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让它们在自然环境中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鸭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赚钱的绿色食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
(2)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题考查对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判断,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和人地协调观。
解析:第(1)题:
第(2)题:
绿色食品—指在种植、生产加工等环节中做到无毒、无害—①③的生产方式有害人体健康—不属于“绿色食品”生产方式
答案:(1)A (2)B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可持续发展战略:愿景与行动
问题探究
“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环境署主导的全球活动,每年6月5日举行。2019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应对空气污染,主场活动在杭州举行。下面是各地有关“世界环境日”的一些宣传标语:
(1)珍惜资源人人有责,爱护环境由心出发;
(2)依法推进清洁生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心共创美好家园;
(3)推进清洁生产,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
(4)减少污染——行动起来;
(5)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6)善待自然千秋业,平衡生态万代功;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7)人人关心环境质量,人人参与环境保护;
(8)开展全民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9)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10)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环境保护;
……
结合材料探究:
(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2)在可持续发展中,我们中学生可以做些什么?
提示:(1)国际合作和公众参与。
(2)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不使用一次性木筷、购买带环境标志的产品、节约用水等。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名师精讲
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对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的含义及实施途径如下表所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2.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推行清洁生产
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推行清洁生产,通过清洁生产可以产生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典例剖析
例3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已有上千年历史。当地凭借多山少地、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该耕作方法不使用农药、化肥。下图示意“稻鱼鸭”农事安排。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1)对“稻鱼鸭”耕作方法影响最大的自然条件是( )
A.气温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2)“稻鱼鸭”系统产生的效益有( )
①农产品品质优良 ②有效控制病虫草害 ③一年三熟产量大 ④增加了土壤肥力 ⑤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解析:第(1)题:
“稻鱼鸭系统”—在水稻田里养鱼和养鸭→无论是水稻、鱼还是鸭子都需要有充足的水源
第(2)题:
答案:(1)C (2)C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下图为异地倾倒漫画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行为可能直接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A.环境污染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水土流失 D.生态破坏
2.图中的现象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D.因地制宜原则
解析:第1题,根据示意图判断图中行为可能直接导致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等)。第2题,公平性原则强调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同代人之间、全球不同地区之间,以及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平等。“异地倾倒”是将污染物转移到异地,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答案:1.A 2.B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读漫画“美好的回忆”,完成3~4题。
3.此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过度放牧
D.过度开垦
4.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这种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地区是 (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解析:第3题,该漫画是一农夫利用骆驼在沙漠上耕种,其“美好的回忆”是在田地里利用牛来耕种,漫画中反映的是土地荒漠化严重。第4题,该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
答案:3.B 4.C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每到夏收、秋收时节,农田里就会出现“狼烟四起”的现象,不少地方的村民在田间、地头随意焚烧农作物秸秆。秸秆作为循环经济的一种宝贵资源,若加强其综合利用,既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又有直接的生态效益。下图为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5.村民在田间、地头随意焚烧秸秆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 )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6.在图示四种秸秆利用方式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最佳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5题,焚烧秸秆不仅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会带走土壤水分,降低土壤肥力,破坏土壤墒情,致使耕地贫瘠,且造成资源浪费。第6题,据图可知,④方式产业链最长,充分发挥了秸秆作为肥料、燃料、提供电力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且没有造成污染和资源浪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最佳。
答案:5.A 6.D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下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材料二 漫画《“断指”还是“成功”》。
(1)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取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2)对于材料二漫画《“断指”还是“成功”》,有人这样认为,“虽然断其三指,但是新苗仍然可以茁壮成长!”你同意这种发展方式吗?为什么?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解析:第(1)题,属于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结合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内容即可。第(2)题,“断三指,留其两指”的发展,实际上忽略了其五指发展的均衡性与协调性,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答案:(1)坐公交车出行、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少用一次性用品、提倡重复利用、节约用水用电。
(2)不同意。因为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课件10张PPT。单元整合答案:①聚落形态 ②区际联系 ③影响力 ④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 ⑤双向开放 ⑥珠三角经济区 ⑦生态文明建设 ⑧经济 ⑨环境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方法
1.人为原因的分析方法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分析方法如下图所示:2.自然原因的分析方法
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
(2)逆温现象: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污染物停留在近地面,加剧大气污染。
(3)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水体更新速度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4)植被条件:包括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植被稀疏会加剧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典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陆湾”是大海退却后被两列山脉环抱的一片陆地。燕山、太行山围合形成的河北湾、北京湾都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风水宝地的条件,它们都是中国的风水宝地。(如图甲所示)材料二 历史发展到今天,曾经的风水宝地成了生态灾难区(如图乙所示)。我们所赞美的“北京湾”“河北湾”全都变成了“雾霾湾”。中国最好的风水宝地沦陷的不仅是空气,还有河流水系。翻看河北地图,会看到河北大地上河网遍布、河流纵横,可是当你亲临其境,行走或驾车行驶在河北平原,就会发现这些河流早已名存实亡,最大的两个湿地,白洋淀和衡水湖都靠人工调水维持一定的水面。(1)结合材料一,请从自然地理要素角度分析河北湾被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
(2)据材料简析河北湾成为“雾霾湾”的原因。
(3)面对河北湾水资源紧缺,请你为当地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思路导引第(1)题,河北湾地形的优越条件如下:夏季,河北湾对来自海洋的温暖湿润的 敞开怀抱,让其长驱直入,来自海洋的 带来了降水。降水在山区形成一条条河流流到平原,河流不仅带来不可缺少的 ,还带来泥沙和砾石,这些泥沙砾石沉积下来,形成 , 又连接起来,形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平原。冬季,冬季风从北方吹来。寒冷的偏北风被高大绵延的 和 阻挡, 和 脚下比较温暖。第(2)题,从雾霾的 和 来分析。当地雾霾源多, ,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第(3)题,农业的节水措施可以从发展 农业和种植 农作物方面分析;工业的节水措施可从提高 的利用率来分析。也可以从 调水、海水淡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但成本都是较高的,节水意识更重要。?思路导引答案:(1)东南风 夏季风 水资源 冲积扇 冲积扇 太行山 燕山 太行山 燕山
(2)来源 地形 三面环山
(3)节水 耐旱 水资源 跨流域
题目答案:(1)夏季,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的西北季风被太行山和燕山阻挡,季风越过山脉下沉而增温;三面环山,众多河流汇聚环绕,水源充足;在山麓地带形成众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冲积扇;位于中纬度地区,热量较充足。
(2)众多钢铁厂、水泥厂等重化工企业集聚,大量排放污染物;机动车尾气排放;秋季农田焚烧秸秆;山麓地带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3)培育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广循环经济;进一步实施跨流域调水;开发、普及海水淡化技术;宣传节水意识。第四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梧州是一座有着2 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名城,曾是广西第一大城市,有着“百年商埠”“小香港”之美誉。新中国成立后,南宁、柳州、桂林的发展相继超过梧州。下图示意广西部分主要城市分布(国家测绘局2008年资料),据此完成1~2题。
1.梧州曾是广西第一大城市,主要是由于( )
A.当地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
B.地处广西通往广东水路的枢纽位置
C.位于“珠三角”与北部湾经济圈交会点
D.当地物产丰饶,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2.新中国成立后,梧州发展落后于南宁等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省区交界,地理位置偏远
B.区域山地众多,水路运输衰落
C.缺少铁路联系,发展动力不足
D.政策扶持较少,开放力度较小
解析第1题,梧州地处广西通往广东水路交通的枢纽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并借西江通向大海,水路交通十分发达。第2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地位上升,南宁、柳州、桂林等城市有铁路经过,发展迅速。
答案1.B 2.C
读某城市平面略图,完成3~4题。
3.该城市拟建的大型服装批发城应布局在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4.近几年影响该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高速公路 B.政策
C.铁路 D.河流
解析第3题,大型服装批发城应布局在交通便捷的城市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所以应布局在①处。第4题,该城市老城区沿河流分布,规模较小,新建工业区沿铁路分布,规模大,故影响该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为铁路。
答案3.A 4.C
高速公路服务区主要提供住宿(含停车)、超市、餐饮、加油等服务。据此完成5~6题。
5.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超市的“独特区位”的原因是 ( )
A.人流量大
B.车流量大
C.周边没有商店
D.商品来源广
6.高速公路服务区除提供上述服务外,还最有可能提供 ( )
A.车辆租赁
B.汽车维修
C.驾驶员培训
D.汽车零部件加工
解析第5题,高速公路封闭线路长,沿线除服务区外再无商业服务,服务区建超市可以为有需求的人提供必要的服务。第6题,高速公路车流量大,因此服务区有必要提供必要的汽车维修服务。
答案5.C 6.B
河南省安阳市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地处太行山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既有较早修建的京广铁路线、107国道线从中部穿过,又有近年来修建的京珠澳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铁线从东部经过,这些交通线路对安阳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区域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图为河南省安阳市主要交通线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7.推测安阳市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主体方向是( )
A.向东发展
B.向西发展
C.向南发展
D.向北发展
8.京广高铁线对安阳市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
①提高了城市等级 ②推进城市化进程 ③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 ④扩大了城市的行政范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7题,近年来修建的京珠澳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铁线从东部经过,新的交通方式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因此未来城市将向东发展。第8题,高铁可缩短人们的出行时间,推进城市化发展,②③正确;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是城市人口规模,高铁的修建不会提高城市等级和城市行政范围,①④错误。
答案7.A 8.B
地铁和轻轨构成重庆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下图示意重庆市已建成并通车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重庆的轨道交通叙述正确的是( )
①长江以北轨道线路密度比长江以南大,是因为长江以北多平原,长江以南多山地 ②重庆的轨道交通呈规则的几何形状 ③重庆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的正面影响是提高沿线房地产的价值 ④重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的最主要目的是改善交通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新建轨道交通沿线最可能出现( )
A.中心商务区
B.居民住宅区
C.大型工业区
D.城市绿化带
解析第9题,读图,结合图例,分析商圈的空间分布特点。长江以北商圈分布多,说明重庆市人口和经济中心在长江以北,故轨道线路长江以北密度更大;由图示可看出重庆的轨道交通并不呈现规则的几何形状,故可排除①②。第10题,轨道交通属于客运系统,新建轨道交通沿线通达度提高,便于市民出入,最有可能出现居民住宅区。
答案9.C 10.B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学作品赞美长江,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据此完成11~12题。
11.有关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辐射南北,流域面积大
B.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C.长江流域水资源及水能资源丰富
D.长江流域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
12.有关长江流域发展工业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上海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交通发达,科技力量强大,消费市场广大 ②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陆运输方便,接近原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市场 ③长江上游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电丰富,接近全国商品棉基地 ④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水电基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第11题,长江流域大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第12题,长江上游不接近我国的商品棉基地。
答案11.B 12.C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据此完成13~14题。
13.近50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 000多个。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当地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①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②生物物种增加 ③加剧土壤盐渍化 ④湖泊环境容量减小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14.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 )
①扩大水田面积 ②退耕还湖 ③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 ④禁止在长江采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13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 000多个,湖泊环境容量减小,调蓄功能减弱,加剧长江洪涝灾害。第14题,可以通过退耕还湖、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等措施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减少。
答案13.B 14.B
明确与海洋权益相关概念的范围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前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17题。
15.内水是国家领陆内及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它包括沿海国沿岸的河口、海湾和( )
①运河 ②湖泊 ③河流 ④海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沿海国家在自己的内水范围内( )
A.享有同自己陆上领土同样的完全主权
B.只享有管辖权
C.只享有对海洋资源的主权权利
D.不允许外国船只进入
17.我国海洋国土面积广阔,与隔海相望的各国往往存在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的争议。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
①积极发展先进科技,提高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 ②与邻国通过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 ③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等经济实力大幅度提高后,再与其一决雌雄 ④捍卫我国海疆,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第15题,湖泊和河流水域是陆地国土的组成部分。第16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在自己的内水范围内享有同自己陆上领土同样的完全主权。第17题,捍卫我国海疆,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是我国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与邻国通过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是我国政府的一贯主张。
答案15.C 16.A 17.C
农村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庭院的空间和各种资源,从事集约化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模式,是一种优化的生态系统模式,该模式由塑料大棚亚系统、沼气池亚系统、猪舍厕所亚系统、庭院田园亚系统和居民组成。下图为我国某地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平面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各生态系统产出占总产出百分比)。据此完成18~19题。
18.猪舍建在地下沼气池之上并与大棚相通的主要目的是 ( )
A.节约庭院地面有限的空间
B.防止沼液污物溢出地面
C.为大棚提供充足的肥料
D.提高冬季猪舍内的温度
19.该地发展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的有利条件是 ( )
A.丰富的土地资源
B.充足的剩余劳动力
C.便捷的交通运输
D.先进的农业技术
解析第18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猪舍建在地下沼气池之上并与大棚相通,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冬季沼气池的热量和大棚的保温作用,使猪舍内的地温及气温相应提高,有利于生猪饲养,故选D项。第19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充足(包括家中原有的老年人、农村妇女和冬季因城市用工减少在家停留的青壮年劳动力),该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的建立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故选B项。
答案18.D 19.B
十九大报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据此完成20~21题。
2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 )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可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文化可持续发展
21.人类活动对生态文明建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行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是( )
A.在丘陵、山区实施退耕还林
B.在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扩大地下水开采量
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D.全面关停污染企业
解析第20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21题,在丘陵、山区实施退耕还林能保持水土,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毁林开荒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围湖造田造成湖泊调蓄功能下降,洪涝灾害增加;污染企业应提升治污能力做到达标排放,而非全面关停。
答案20.C 21.A
下图中模式甲、乙为我国某地两种不同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22~23题。
模式甲 “生态家园”模式
模式乙 产业化经营模式
22.比较两种生产模式( )
A.甲—产品附加值更高
B.乙—农产品种类更多
C.甲—受市场影响更大
D.乙—生产规模更大
23.图中两种生产模式均可( )
①实现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 ②体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 ③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 ④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22题,从图中可知甲模式只利用玉米饲养家禽、家畜,利用秸秆、粪便制取沼气,而乙模式对玉米进行了深加工,而且利用秸秆生产食用菌等,所以甲模式产品附加值比乙模式低;甲模式的农产品有玉米、禽、肉、蛋、奶,而乙模式的农产品只有玉米、食用菌,乙模式农产品更少;乙模式中对玉米进行加工后的胚芽乳品、玉米油,以及肥料和食用菌都指向市场,而甲模式的产品则是供给农户自用,因此乙模式受市场影响更大;乙模式的产品面向市场,而甲模式的产品则是供给农户自用,因此乙模式生产规模更大。第23题,图中两种模式都没有第三产业,①说法错误;两种模式都体现了持续性原则而不是公平性原则,②说法错误;结合插图可确定③④说法正确。
答案22.D 23.D
下图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三维映射图,其中响应度越高,产生的效益越大。读图,完成24~25题。
24.图示P发展行为付出的代价主要有( )
A.能源利用率降低
B.就业率大幅下降
C.资源储藏量减少
D.海平面快速上升
25.若P发展行为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则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D.综合性原则
解析第24题,图示P发展行为侧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消耗大量的资源,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加剧。第25题,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答案24.C 25.B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2分)莆田市因发展需求,将旧汽车站搬迁到新汽车站(如莆田市城区交通示意图)。为探究该布局变化的原因,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以“影响城市交通布局的区位因素”为主题开展活动。若你是该小组的成员,请你根据该汽车站或市内交通线路布局的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1)研究课题的名称:(题目自拟) 。(1分)?
(2)活动过程中收集相关资料的途径: 、 、 。(3分)?
(3)简述莆田市汽车站或市内交通线路布局的变化对莆田市的有利影响。(8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为探究该布局变化的原因”分析研究课题的名称应从莆田汽车站(或市内交通线路)位置变迁的研究方向命题。第(2)题,结合日常学习途径可以从实地调查、上网查询、阅读报刊、问卷调查等方面进行说明。第(3)题,结合示意图分析,莆田市汽车站或市内交通线的布局逐渐向市区外围发展,并且交通线路更加密集,因此可有效减少市区交通污染和市内交通线的互相干扰;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有利于出现新的商业中心,有利于带动新城区的发展,推动区域城市化发展等。
答案(1)关于莆田汽车站(或市内交通线路)位置变迁的研究
(2)实地调查 问卷调查 访谈
(3)减少市区交通污染;减少市内交通线的互相干扰;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有利于出现新的商业中心;有利于带动新城区的发展;推动区域城市化。
27.(14分)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唯一流经六国的国际河流,被称为“东方的多瑙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开发利用澜沧江—湄公河上游的水能资源工作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简述该流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2)湄公河下游是世界著名的粮仓,简述其形成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6分)
(3)为了加强该流域综合开发,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4分)
解析第(1)题,从水量和落差两方面分析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第(2)题,湄公河下游地处中南半岛,属季风气候区,为水稻种植业。从劳动力、开发历史、市场等方面分析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第(3)题,遵循扬长避短、开发与整治相结合原则。
答案(1)河流落差大;径流丰富。
(2)劳动力丰富;稻米市场需求量大;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种植历史悠久。
(3)保护植被,保持水土;梯级开发水能资源;整治河道,发展国际航运;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流域协调发展。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2年9月10日,我国政府根据1992年2月25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发表声明。如下图所示。
(1)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可以利用的资源类型及其利用方式主要有哪些?(6分)
(2)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划定后,我国可能进行开发利用。试分析在开发过程中应如何保护该区域的海洋环境。(6分)
解析第(1)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可以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捕捞业、海产品养殖业。也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建港口、发展海运。也可以利用海洋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等。第(2)题,海洋资源的开发,因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难度等特点,所以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比如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加强污染源控制;强化海洋管理,全面开展保护与修复;加强宣传,强化海洋环保意识等。
答案(1)①可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捕捞业、海产品养殖业;②可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建港口、发展海运;③可利用海洋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2)①加强海洋环境监测;②加强污染源控制;③强化海洋管理,全面开展保护与修复;④加强宣传,强化海洋环保意识等。
29.(12分)下图为某产业园生产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该产业园所在地区主要工业部门的类型和主导区位因素。(4分)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简述该产业园生产链具有的特征。(6分)
(3)分析该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环境问题。(2分)
解析第(1)题,该产业园主要通过橡胶树进行一系列加工生产各种工业产品,因此属于加工工业,主导区位因素是原料。第(2)题,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分析。经济主要分析通过延长产业链实现了经济增值,社会主要从增加就业、提高收入的角度说明;生态则主要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角度说明。第(3)题,因为是对橡胶树进行利用,所以会破坏植被,从而引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废橡胶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
答案(1)该工业园所在地区主要工业部门类型为加工工业。主导区位因素是原料。
(2)经济持续发展: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实现了经济增值。社会持续发展:通过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生态持续发展:通过利用废弃物,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和扩散。
(3)森林资源的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等。
单元活动 人文地理社会调查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家乡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为了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
B.是为了对家乡进行广泛宣传
C.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D.是家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
解析对家乡人文地理进行社会调查,是为了了解家乡的人文地理社会特征,并能分析家乡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对学生而言,有助于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答案C
2.小区域调查方法有多种,若想了解某地的人口旅游动机,最经济和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
A.问卷调查
B.调查访问
C.路线考察
D.典型地段调查
解析问卷调查面广、方法简单且花费精力和费用较少。
答案A
3.若想获得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风土人情概况,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
A.调查访问
B.路线考察
C.问卷调查
D.典型地段调查
解析沿江进行路线考察才可获得从源头到入海口的详细风土人情资料。
答案B
小区域调查方法包括野外实地考察、调查访问、问卷调查三种。据此完成4~5题。
4.人口状况的调查方法宜采用( )
A.野外实地考察
B.典型地段调查
C.问卷调查
D.调查访问
5.下列关于调查访问的对象及准备工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其对象只能是个人或群体,不包括企事业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
B.对个人、群体的调查访问主要是为了获得有关资料及图件
C.调查访问前应拟定调查提纲,避免盲目性
D.调查访问不必带联系公文及相关证件
解析第4题,对人口状况的调查宜采用问卷调查法。第5题,调查访问的对象既包括个人、群体,也包括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对个人、群体的调查访问可作为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的依据;调查访问应准备好联系公文及相关证件;访问前要拟定调查提纲。
答案4.C 5.C
6.下列关于访谈法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人文现象必须采用访谈法
B.访谈法一般分为单独访谈和会议座谈
C.访谈法可随意找到受访者进行访谈
D.访谈时一定要相信受访者的描述
解析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人文现象也可以采用文献法;访谈法一般分为单独访谈和会议座谈;访谈法要根据访谈内容确定采访对象;如果受访者提供的重要内容之间存在矛盾,则须进一步调查核实。
答案B
7.阅读材料及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E村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山青水碧,是省生态文明村。最近有家大公司计划在该村兴建化工厂,他们将给予村民一笔不小的土地征用费,还能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材料二 图示地区在十一五规划中,为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拟设立一个镇驻地。
(1)简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关于征地办厂一事,有人支持,也有人极力反对,两种意见相持不下。如果你是该村村民,请阐述你的意见及理由。
(3)你认为镇驻地应设在图中哪一个村子?理由是什么?
(4)根据当地的自然优势,试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村民应如何进行区域综合开发?
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联系所学知识,从该地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作答。第(2)题,应该从工厂建成后的影响考虑,如果同意建厂就说明建厂的有利影响,不同意建厂就说明建厂的不利影响。第(3)题,应结合图示信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第(4)题,对经济发展的设想应该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几个不同角度去思考,然后考虑如何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势。
答案(1)地形以丘陵和沿海平原为主,地势北高南低,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淡水资源丰富并濒临海洋。
(2)支持:建化工厂可吸纳村民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反对:建化工厂虽然经济效益显著,但污染环境、占用良田,破坏生态平衡。丧失了环境效益,就失去了长久的经济效益,不利于本区域可持续发展。
(3)D村。理由:平原地形,地势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沿河临海,铁路通过,水陆交通便利。
(4)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和低山、丘陵地形发展立体农业;立足临近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生产、海水养殖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发挥依山傍海的自然景观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破坏海洋生态。
能力提升
调查方法有野外实地考察、调查访问和问卷调查三种方法。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野外实地考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对地表事物或现象进行调查访问
B.是对某一问题通过查阅报纸书刊进行论证
C.包括路线考察和典型地段调查两种
D.典型地段调查是沿某一条选定的线路观察,了解地理现象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2.调查访问的对象不同,获取的信息也不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对个人的调查访问可作为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的重要参考依据 ②通过对政府职能部门的调查访问可获得有关资料及图件 ③通过对群体的调查访问可获得有关资料及图件 ④对企事业单位的调查访问可作为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的重要依据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1题,野外实地考察主要是对地表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测量、分析,野外实地考察包括路线考察和典型地段调查两种,典型地段调查是对某些重要的点作深入的调查研究,路线考察是沿某一条选定的线路观察,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及其变化。第2题,调查访问的对象一般包括个人、群体、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调查对象不同,所获取的信息也有区别。对个人、群体的调查访问资料,可作为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调查访问,主要为了获得有关资料及图件。
答案1.C 2.A
我国一综合考察队沿图中虚线从①地出发,到达图中的⑨地。①包头→②太原→③西安→④成都→⑤川西草原→⑥攀枝花→⑦昆明→⑧桂林→⑨赣州。读图,完成3~5题。
3.考察队开展了下列主题考察活动,其目标基本没有实现的是( )
A.①→②:草原森林之旅
B.②→④:南北景观之旅
C.④→⑤:农牧文化之旅
D.⑤→⑨:特色地貌之旅
4.考察队沿途经过的下列城市,属于“资源型”城市的是 ( )
A.①⑥ B.①⑧ C.②④ D.④⑥
5.小明在整理考察队给当地政府提出的农业发展策略时,不小心抄写错了一处,这一项是( )
A.①地——节约用水,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B.②地——植树种草,打坝淤地
C.⑤地——抓好粮食,种(植)养(殖)结合
D.⑦地——利用气候,发展彩色农业
解析第3题,包头→太原这一考察线路,气候较为干旱,森林很少,主要以草原景观为主。第4题,包头和攀枝花都是我国著名的“钢城”,属于“资源型”城市。第5题,川西草原应该加强对湿地和草场的保护,合理发展畜牧业。
答案3.A 4.A 5.C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庐山小区域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关于庐山城镇建设情况的调查为综合性调查 ②关于庐山旅游客源的调查适合采用问卷法 ③庐山小区域调查不能为庐山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信息 ④制定庐山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依据区域调查的信息进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对庐山进行调查会发现庐山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
A.环境遭到破坏,树木被砍伐殆尽
B.环境污染加剧,影响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C.树林尚存,但野生动物全部消失
D.茂密的常绿阔叶林和大象等野生动植物将会减少
解析第6题,在庐山小区域调查中,可充分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调查、旅游客源调查、旅游交通调查等相关调查,为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信息。第7题,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能会使环境遭到破坏,但树木不会被砍伐殆尽,野生动物不会全部消失。该地区没有大象。
答案6.B 7.B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绿色食品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其生产和加工过程必须采用生态的和对环境友善的方式。越来越多的“绿色食品”出现在世人面前,并由此引发了一种全新消费方式——“绿色消费”。那么,人们如何看待这种有利于保护环境和保证身体健康的“绿色食品”?作为一种新兴的导向性产品,是否已经得到人们的肯定,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针对这些问题,有关人员在当地以抽样的方法对100个行人做了调查。下面是调查报告中的三个调查分析表。
表1
问题:什么是绿色食品?
百分比
A 种植期间无农药污染的蔬菜和水果
37%
B 有较高叶绿素含量的产品
2%
C 必须经过专门认定并授予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
60%
D 只要是无污染的食品就行
1%
表2
问题:对绿色食品标志、管理机构及标志性产品的了解
知道
百分比
不知道
百分比
A 知道中国绿色食品管理中心何时成立吗?
19人
19%
81人
81%
B 知道绿色食品标志吗?
70人
70%
30人
30%
C 知道哪些产品有绿色食品标志吗?
79人
79%
21人
21%
表3
问题:了解绿色食品的途径
选择
百分比
A 从电视广播上了解
63人
63%
B 从报纸、杂志上了解
36人
36%
C 从其他途径了解
1人
1%
(1)调查报告中三个表格的设计目的主要是想调查什么?
(2)表1中关于绿色食品的认识,A、B、C、D哪项是正确的?
(3)分析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该调查主要采用的是 方式。?
(4)分析三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应如何解决?请提出自己的建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调查的目的、意义、方法等相关知识。由材料可以看出,该项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方式,从调查结构分析可以看出公众对绿色食品的了解程度还不够,了解的途径比较少,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开辟多种宣传途径。
答案(1)想调查公众对绿色食品含义、标志的了解。
(2)C项。
(3)问卷调查
(4)三个表格反映出公众对绿色食品的了解程度不够。应采取如下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方式要多样,如媒体、贴画、宣传栏等;针对青少年对绿色食品认识更快、更容易接受的特点,让绿色食品的宣传进入课堂,从而影响到千家万户。
课件17张PPT。单元活动 人文地理社会调查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目的和要求
1.开展人文地理社会调查,有助于了解家乡的基本地理环境,分析区域人地关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为建设家乡贡献聪明才智。
2.了解并初步掌握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在城乡实地调查中,学会选择调查内容,设计调查方案和路线,运用基本调查方法开展调查活动,并尝试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等现代手段,获取地理知识,解释地理问题。
3.在地理社会调查中丰富阅历,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增强观察、调查、写作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二、方法和步骤
1.调查方法: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单独访谈、会议座谈等。
2.调查阶段:室内准备、实地调查、成果总结。
3.调查步骤:
选定地点与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开展实地调查→整理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交流成果。
链接生活为了精准扶贫的顺利设计,某县拟开展贫困人员的实际分布调查。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提示:宜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三、动手做:调查城乡土地利用现状
1.查找地图。
2.规划考察路线并根据调查工作量,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
3.实施调查。
(1)地理调查一般可根据被调查区域的大小,开展路线考察和典型地段调查,也可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
(2)路线考察有助于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及其变化。
(3)典型地段调查有助于较深入地认识被调查区域。
4.在调查中发现问题。
5.结合多种调查方法对调查区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并完成 综合性或专题性调查报告。自主预习自我检测1.判断题
(1)建设家乡贡献聪明才智必须要开展人文地理社会调查。( )
(2)文献资料主要包括相关著作、论文等理论成果。( )
(3)抽样调查一般采用问卷或访谈等方式。( )
(4)路线考察不能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及其变化。( )
(5)人文地理调查不需要做室内准备工作。( )
答案:(1)× (2)× (3)√ (4)× (5)×自主预习自我检测2.人文地理社会调查不会( )
A.培养实践能力 B.浪费学习时间
C.提高学科素养 D.增强交往能力
解析:人文地理社会调查能够调动学习兴趣,有助于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会浪费学习时间。
答案:B
3.用自己的感官或相机等辅助工具观察记录,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是( )
A.问卷法 B.文献法 C.访谈法 D.观察法
解析:根据调查任务,用自己感官或相机等辅助工具观察记录,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是观察法。
答案:D自主预习自我检测4.科学观察不具有( )
A.目的性 B.计划性
C.片面性 D.可重复性
解析:科学观察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答案:C
5.典型地段调查会( )
A.浪费调查时间
B.增加调查负担
C.深入认识区域
D.解决城市问题
解析:典型地段调查有助于较深入地认识被调查区域。
答案:C探究当堂检测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问题探究
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中国第三大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是中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中国最大的沙岛。某地理研究性小组拟对崇明岛的经济发展情况展开调查。
结合材料探究:
(1)崇明岛在上海的经济地位一直“长不大”,该地理研究性小组成员认为主要是由于受长江阻隔,交通不便。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如果要开展调查,最好的调查方法是哪一种?
(2)崇明岛开发总体规划提出,崇明岛作为国务院确定的上海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空间,到2020年将建设成森林花园岛、旅游度假岛、生态住区岛和科技研发岛,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示范作用的“生态岛区”。为认识崇明岛的发展对上海市服务长江三角洲的重大意义,该地理研究性小组可以开展的调查内容有哪些?探究当堂检测提示:(1)同意。问卷调查。
(2)地理位置、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等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对就业的影响,产业分布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等。探究当堂检测名师精讲
1.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的方法2.人文地理调查步骤
选定地点与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开展实地调查→整理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交流成果探究当堂检测典例剖析
例题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以现代旅游为基本形式,组织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等主题性旅游活动。各具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也因此备受欢迎。某景点委托一课题组开发红色旅游产品,课题组首先对该景点的革命历史进行了调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此次对革命历史的调研采用的调查方法最好的是 ( )
A.野外实地考察 B.调查访问
C.问卷调查 D.随走随问
(2)其调查对象主要包括( )
①纪念品生产厂家 ②该景点的文献研究人员 ③各红色旅游点的参观者 ④相关革命事件的参与者及其亲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探究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题考查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的方法,考查综合思维素养,提高地理实践力。
解析:解答该题要明确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如革命英雄人物及他们战斗、生活的地方,战争地点,重要革命会议地址等),要调查这些内容,必须与了解这些内容的有关人员接触才能获得,所以需调查访问该景点的文献研究人员和相关革命事件的参与者及其亲友。
答案:(1)B (2)D探究当堂检测1.对区域进行人文地理社会调查对调查者的意义有( )
A.了解区域地理特征
B.分析区域问题
C.提出可持续发展措施
D.培养综合素质
解析:对区域进行调查对调查者而言,是掌握调查方法、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途径。
答案:D探究当堂检测2.地理调查方式包括( )
A.路线考察和调查访问
B.路线考察和典型地段调查
C.调查访问和问卷调查
D.典型地段考察和问卷调查
解析:地理调查一般可根据被调查区域的大小,开展路线考察和典型地段调查,也可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
答案:B探究当堂检测3.下列不属于问卷调查注意事项的是( )
A.样点选择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B.表格设计要简洁
C.被调查人应为成年人
D.调查方式以填表或询问为主
解析:问卷调查没有年龄限制。
答案:C探究当堂检测4.下面对小区域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的步骤,正确的是 ( )
①交流调查成果 ②整理调查资料 ③进行实地调查
④选定调查内容与课题 ⑤制定调查计划 ⑥撰写调查报告
A.⑤④②③①⑥ B.⑤④③②①⑥
C.④⑤③②⑥① D.④⑤③②①⑥
解析:先选定内容与课题再制订计划,先撰写调查报告再交流调查成果。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