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1-06 21:29:52

文档简介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下图为我国台湾岛铁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2.台湾岛铁路沿海岸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有(  )
①城市众多,客货运量大 ②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③水源充足 ④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台湾岛中部是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台湾山脉,沿海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势相对和缓,修建铁路工程造价低,难度小。同时,沿海平原地区城市众多,客货运量大,因此铁路沿海岸呈环状分布。
答案1.A 2.A
中国援建马尔代夫的中马友谊大桥于2018年8月30日正式开通。下图为马尔代夫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马累岛为主要居住岛,面积不足1.8平方千米,居住人口20多万。新建的中马友谊大桥将连接起马累岛、机场岛和胡鲁马累岛。据此完成3~4题。
3.中马友谊大桥修建之前,马尔代夫岛屿之间几乎没有大桥连接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水平较低
B.国土面积狭小
C.居民出行需求小
D.经济水平落后
4.中马友谊大桥选择图示位置主要考虑的是(  )
A.修建大桥的地质和海域条件
B.马累岛和机场岛之间的距离
C.到达胡鲁马累岛时间和距离
D.对航空、海运运输方式影响
解析第3题,马尔代夫岛屿众多,且岛屿面积较小,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因此马尔代夫岛屿之间几乎没有大桥连接,故D项正确。科技水平会影响大桥的修建,但并不是该国岛屿之间几乎没有大桥连接的主要原因,A项错;国土面积与大桥的修建关系不大,B项错;马尔代夫的航运及旅游业较发达,居民出行需求较高,C项错。第4题,读图可知,中马友谊大桥选择的位置不是马累岛和机场岛之间的最短距离,故B项错误。与到达胡鲁马累岛的时间和距离无关,故C项错误。对航空、海运运输方式的影响一般不是选择跨海大桥位置的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马尔代夫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较少发生地震;靠近赤道地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较小,难以形成气旋,因此受台风影响很小,以上因素有利于施工,故A项正确。
答案3.D 4.A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由北京南站始发,终点站为天津站,正线全长113.54千米,其中约86%为高架线路。下图是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经过某城市时的照片。据此完成5~7题。
5.影响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修建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科技因素和劳动力因素
C.环境因素
D.社会经济因素
6.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经过图示地区时,采用高架桥的目的是(  )
A.提高高速铁路运输的速度和安全性
B.观赏高速铁路沿线的风景
C.节约高速铁路沿线的耕地资源
D.降低高速铁路交通建设的难度
7.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是中国科技水平最高的“公交化”城际快线,该铁路的建成会(  )
A.促进跨城就业
B.提升沿线房价
C.增加货物运量
D.加剧大气污染
解析第5题,影响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修建的最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第6题,京津城际铁路设计成“空中铁路”,其主要原因是减少占用耕地和减轻对其他交通线路的干扰;从图中可以看出,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经过的图示地区为城区,采用高架桥的目的是提高高速铁路运输的速度和安全性。第7题,“公交化”说明该铁路主要用于客运,从而促进跨城就业;由于该铁路是电气化铁路,故对大气污染很轻;铁路站点周围房价会提高,对不设站点的沿线地区的房价影响不大。
答案5.D 6.A 7.A
8.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京津冀地区铁路分布示意图
(1)结合图中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答出两点即可)
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2)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据图中所示信息说明原因。
解析第(1)题,首先,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说明两城市之间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大;其次,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产生的客、货流量大,使得很多铁路线选择经过京、津两城市,京、津两城市也成为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此外,京、津两城市具有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等优势,有利于铁路建设。第(2)题,不利的自然条件会增大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由图中信息可知,唐山至承德之间的铁路穿越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加大了施工难度。
答案(1)京、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过境和中转的客、货列车多);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货流量大(交通需求量大;交通需求的多样化);京、津两城市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答出两点即可)
(2)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能力提升
重载铁路指行驶列车总重大、行驶大轴重货车或行车密度和运量特大的铁路,主要用于输送大宗原材料货物,是未来铁路的发展方向和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世界重载铁路运输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在美国大西洋沿岸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下图为澳大利亚西北部重载铁路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20世纪50年代世界重载铁路运输开始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快速发展 B.农业生产机械化
C.城镇化快速发展 D.人口流动规模化
2.影响澳大利亚修建西北部重载铁路线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城市 D.矿产
3.目前世界上只有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美国等少数国家开通了重载铁路。这一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资源数量 B.市场需求
C.技术水平 D.国土面积
解析第1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复苏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矿产资源等大宗工业原材料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对铁路运输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铁路重载化,重载铁路运输发展迅速;与农业、城镇化和人口流动关系小。故选A项。第2题,由材料可知,重载铁路主要用于输送大宗原材料货物,因此矿产资源成为澳大利亚西北部修建重载铁路线的主导区位因素。故选D项。第3题,由材料“目前世界上只有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美国等少数国家开通了重载铁路”可知,重载铁路对铁路线路、机车车辆、行车组织等方面要求较高,这说明技术水平是限制性因素;与资源数量、国土面积和市场需求关系不大。故选C项。
答案1.A 2.D 3.C
美国的圣劳伦斯岛位于白令海峡南口,曾经是白令海峡上一个荒凉的火山岛。随着太平洋至北冰洋航线的开通,预计21世纪中期,该岛上的甘伯尔小渔港将成为太平洋北端重要的“海上交通港”。下图示意圣劳伦斯岛所在位置。据此完成4~5题。
4.甘伯尔形成小渔港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是(  )
A.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B.靠近城市,经济腹地广阔
C.天然港湾,水深、风浪小
D.岛上捕鱼人口数量较多
5.影响甘伯尔将成为太平洋北端重要的“海上交通港”的主要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地形特点
C.经济状况 D.自然资源
解析第4题,白令海峡附近没有大渔场,排除A项;B、D两项属于社会经济条件,可排除;由图示信息可知,甘伯尔湾三面被陆地环绕,有利于避风浪,是天然港湾,故C项正确。第5题,读图可知,圣劳伦斯岛位于太平洋至北冰洋航线的必经之地,随着太平洋至北冰洋航线的开通,其战略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独特的地理位置将使其成为太平洋北端最重要“海上交通港”。故A项正确。
答案4.C 5.A
下图示意某岛国城市、铁路与河流分布,该国中北部地区是其重要的甘蔗种植和蔗糖工业基地。读图,完成6~8题。
6.该国铁路发展较晚,推测该国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状况
B.河流状况
C.耕地资源
D.城市分布
7.该国甲—乙—丙段铁路以货运为主,运输的货物主要是 (  )
A.咖啡 B.蔗糖
C.水稻 D.香蕉
8.该国铁路未沿着海岸地带选线的主要原因是海岸带 (  )
A.沼泽、湿地广布 B.地质构造复杂
C.耕地面积较广 D.高山、峡谷众多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该国铁路连接主导城市,故影响铁路选线的主导因素是城市分布。第7题,由材料可知,该国中北部地区是其重要的甘蔗种植和蔗糖工业基地,因此甲—乙—丙段为蔗糖专用铁路。第8题,该国沿海地带地势低平,沼泽、湿地广布,城市密度小,使其该国铁路未沿着海岸地带选线。
答案6.D 7.B 8.A
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某海港城市要建一港口,有A、B、C、D、E五种港区方案,从影响港口建设的自然因素考虑:
(1)若选择A、E方案,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是什么?
(2)可否选择B方案?理由是什么?
(3)C、D方案相比较而言,选择     方案较合理,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以等高线和等深线图为背景,考查交通运输网中的点——港口的布局因素。第(1)题,A、E处等深线密集、水位深,但无港湾,避风条件差。第(2)题,B处水位太浅,不利于航行和停泊。第(3)题,D处与C处水位都较深,但D处陆上地形较为平坦开阔,有良好的筑港条件。
答案(1)有利因素:靠海背陆,水位较深;不利因素:无船舶停靠的港湾。
(2)否。水深不足,不利于航行和停泊。
(3)D 水深且岸上平坦开阔,有良好的航行、停泊和筑港条件,而C方案岸边无开阔的地面,筑港条件差。
课件34张PPT。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1.交通运输布局的目的
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1)既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立足于现有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等条件。
(2)受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3)不仅要考虑当前的交通运输实际,还要预测客流、货流未来的发展趋势。自主预习自我检测3.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自主预习自我检测4.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
区域交通运输布局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其变化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线标准和场站规模
(1)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
(2)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则需要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较大。
2.交通运输布局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
(1)点:城市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应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
(2)线:在相邻重要城市之间,往往需要布局多条平行的交通线,才能满足两城市间庞大的交通运输需求。自主预习自我检测(3)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
①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差异,因此,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②交通运输布局还要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便应运而生。
3.区域交通需求增长和分布与交通运输布局
(1)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如义乌航空港的开通和逐步扩建。
(2)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分布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如非洲的铁路布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交通运输布局(时间差异)
(1)区域工业化初期:政府一般无力全面、快速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在这段发展时期,为解决突出的交通运输问题,区域一般需要借助外力。
(2)区域发展至一定水平:政府拥有足够的资金,才能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的水平。
2.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交通运输布局(空间差异)
(1)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稀疏,且质量较低。
(2)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密集,且质量较高。
3.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
随着区域的发展,区域经济水平提升,从而有足够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为减弱。自主预习自我检测问题思考桥隧技术的成熟,对我国交通运输建设有何影响?
提示:不仅使公路、铁路跨越河、海天堑,还让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穿越山区,改变了传统道路盘山迂行的布局方式,缩短了通行里程,节省了通行时间。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判断题
1.交通运输布局主要考虑当前的交通运输实际,不需要考虑客流、货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
2.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应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乡村聚落。(  )
3.客、货运输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通过不同的运输方式。(  )
4.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  )
5.区域处于工业化初期时,为解决突出的交通运输问题,资金由政府解决,不能借助外力。(  )
答案:1.× 2.× 3.√ 4.√ 5.×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二、选择题
1.我国将投资212亿元建设上海至重庆的沿江铁路。建成以后,上海至武汉、武汉至重庆将朝发夕至,比坐船
快许多倍。对该铁路走向起决定性作用的区位因素是 (  )
A.自然条件和科技水平
B.城市分布和资源分布
C.政府决策和人们的需求
D.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
解析:该铁路的修建主要目的是加快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铁路经过城市分布集中区及资源分布集中区可带动城市的发展和区域资源开发。
答案:B自主预习自我检测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所示)。据此完成2~3题。
2.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科技水平的提高 ③汽车性能的改善 ④为节省投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尽量“少走弯路”,主要为了 (  )
①缩短里程 ②运行安全 ③减少污染 ④节省投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自主预习自我检测解析:第2题,高速公路的修建要求尽量平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可以克服一些地形障碍。第3题,山区高速公路“少走弯路”可以缩短里程,保障运行安全。
答案:2.A 3.A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 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因素
问题探究
历时三年多的紧张建设,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于2019年完成“四改八”道路拓宽,这条“黄金通道”改扩建自开工以来就备受社会各界瞩目。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总投资约300亿元,工程路线全长309千米,起自青岛市朱家官庄附近的新主线收费站,止于济南市大桥路零点互通立交。全线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改扩建,设计速度维持120千米/时,全线改扩建25处交互式立交,新建7处。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
(1)影响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新建交互式立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提示:(1)社会经济因素。
(2)主要是为了联通其他交通线路,形成交通运输网。
(3)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加强济南与青岛两大城市的经济联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等。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名师精讲
分析交通运输条件的思维模型
某地交通运输条件一般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1)区位条件
某地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战略区位等。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2)自然条件
①地质: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应尽量避开。
②地形:平原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注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对交通线路的限制很大,工程造价高,应尽量避开沼泽地、陡坡,无法避开陡坡、山地的地方可修建盘山公路和隧道。
③气候和天气: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航空港应选择能见度比较好的地区。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3)资源条件
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需求,资源的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作保障。
(4)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5)科学技术条件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方法技巧公路选线的方法
公路选线要遵循“低、高、大、小”的原则。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典例剖析
例1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素养立意本组题考查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因素,体现了对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铁路基本上与1 000米等高线平行,地形平坦开阔,利于修建铁路,故当时铁路选线主要考虑的是地形。第(2)题,读图可知,铁路线上的两个车站距离图示两个城镇约30千米,距城镇较远,对城市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乘客乘车不方便,所以该线路不合理的理由可能是距离城镇过远。
答案:(1)D (2)B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影响交通运输点布局的因素
问题探究
吉布提位于非洲东北亚丁湾西岸,吉布提港是埃塞俄比亚的一个重要出海口,埃塞俄比亚对外贸易的75%左右是经过其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铁路转口的。下图为吉布提及埃塞俄比亚区域图。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
简述吉布提成为东非优良海港之一的优势条件。
提示:位于亚丁湾,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紧邻国际重要航海线,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海湾之中,风浪较小,不冻不淤;吉布提为首都,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有城市依托;有铁路和公路连接埃塞俄比亚,交通便捷,腹地广阔。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名师精讲
交通运输站点的影响因素和区位选择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拓展延伸上海港建设的区位因素 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典例剖析
例2下图为某岛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⑤处建飞机场的有利条件是(  )
A.离海港近,便于客货的中转
B.该岛风景优美,游客多,经济效益好
C.地势较高,云雾少、降水少
D.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利于飞机的起飞、降落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组题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点布局的因素,体现了对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
解析:第(1)题,考查港口区位的选择,②③两处位于河口附近,航道容易出现淤积现象,而且常年受东北信风影响,不利于海港建设;④处附近没有河流入海,但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联系较少,也不是最佳选择。第(2)题,⑤处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利于飞机起飞和降落。
答案:(1)A (2)D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宁高新通道”是南京主城通往高淳区的重要交通走廊,图甲为宁高新通道路线图,图乙为全长12.617千米的石臼湖特大桥。据此完成1~2题。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1.在宁高新通道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地形、气候因素 B.水文、地质因素
C.社会、经济因素 D.科技、地形因素
2.宁高新通道建设跨越了石臼湖,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占用耕地 B.减少噪音扰民
C.方便沿线居民出行 D.方便游客观光
解析:第1题,现代交通运输中社会、经济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第2题,我国耕地资源少,建设交通设施的原则是少占耕地。
答案:1.C 2.A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的可闻噪声分贝强度(单位:PNdB)等值线分布图,图中黑色圆点代表交通运输网中的点。读图,完成3~5题。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3.图中M点最有可能是(  )
A.飞机场 B.码头
C.火车站 D.汽车站
4.对图示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M地有公路直达市区,交通便利,布局合理 ②M地噪声污染市区,布局不合理 ③M地主要运输工具进出M地的方向为西北—东南向 ④M地主要运输工具沿公路从市区北部通过,方便居民出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随着城市的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将M地交通设施整体搬迁至远郊,现有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供选择,比较合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解析:第3题,M点产生严重的噪声污染,且离城市有一定的距离,最可能为飞机场。第4题,该地产生的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了市区,布局不合理;从可闻噪声分贝强度等值线的变化可以看出飞机是沿着西北—东南向进出该地。第5题,丙地距离市区较远,且其交通工具运行方向不会对市区产生噪声污染,故搬迁至丙地最合适。
答案:3.A 4.B 5.C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下图是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一个地区的主要交通干线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③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没有什么影响 ④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早期沿运河发展的城市,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长江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城市用地面积的变化分析,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①对。一个地区主要交通干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②错。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有影响,③错。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④对。故选D项。第2题,早期城市是在运河的航运价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长江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发展,导致运河的运输地位下降,发展速度变慢,C项对。图示信息没有显示出资源、人口的变化,A、B、D三项错。故选C项。
答案1.D 2.C
读安徽省南部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最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4.下列有关交通运输与聚落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交通便利的地区,通常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②聚落密集区,有利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③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我国南方河网密集地区 ④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块状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3题,图中①地位于两河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易发展成为城市。故选A项。第4题,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物资运输和人们出行,利于聚落的发展,①对。同时,聚落的发展,增加了运输需求,也促进了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②对。沿河设城现象不只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也有,③错。沿河分布的城市多呈条带状,④错。故选A项。
答案3.A 4.A
读图,完成5~6题。
5.该城市拟建的大型服装批发城应布局在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6.近几年影响该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政策 C.铁路 D.科技
解析第5题,大型服装批发城应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城市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所以应布局在①处。故选A项。第6题,该城市老城区沿河分布,规模较小,新建工业区沿铁路分布,规模大,故影响该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为铁路。故选C项。
答案5.A 6.C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①②③④四地中,商业网点的密度最小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8.拟在P地建立某大宗商品集散中心,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  )
①地形 ②地租 ③市场 ④交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第7题,从图中的等高线可以判读出①地等高线密集,为山地,交通运输不便,人口稀少,商业网点的密度小。故选A项。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P地位于公路干线的交叉路口,交通便利;同时地处城区外缘,土地价格低。故选C项。
答案7.A 8.C
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地形区以    为界可以把地形分为        和    。?
(2)A、B、C中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是    ,该点是城市形成的良好区位,其原因是 ? 。?
(3)A、B、C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是   ,其良好的区位条件有 ? 。?
(4)A、B、C三城市地位的变迁,说明了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对该地区城市的    和    产生很大的影响。?
解析第(1)题,图中铁路以东区域等高线数值大多在200米以上,为低山丘陵区;图中铁路以西地势平坦,海拔在200米以下,为平原。第(2)(3)题,铁路是在近现代才发展起来的交通运输方式,水运在古代占有重要地位,故图中A最早形成城市。但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C城市的区位优于A城市。
答案(1)铁路 低山丘陵 平原
(2)A 两条河流交汇处,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地集散、中转
(3)C 沿河设城且在河流与铁路交会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最为优越
(4)分布 发展
能力提升
读江苏铁路网示意图,完成1~2题。
1.影响江苏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地价
C.河流流向
D.技术水平
2.江苏铁路网的建设将(  )
A.占用大量耕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害无利
B.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C.加快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区际联系
D.不利于城市体系的形成
解析第1题,经济因素是影响江苏铁路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故选A项。第2题,交通线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区际联系,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故选C项。
答案1.A 2.C
根据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至2050年,无锡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将以主城区为核心,由“三主两辅”5条线构成放射+环形线网,其中一、二、三号线为骨架线路,三线呈放射状,四、五号线为辅助线。读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完成3~4题。
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无锡市城市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  )
A.有利于缓解市区交通压力
B.有利于改善市区大气环境质量
C.有利于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D.有利于促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
4.无锡市轨道交通布局由“三主两辅”5条线构成放射+环行线网的好处是(  )
A.环行线有利于加强城市中心地带与郊区的交通联系
B.环行线有利于加强无锡市与其他城市的交通联系
C.放射状线有利于缓解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D.放射状+环行线网有利于缩短城市不同方向之间的交通距离
解析第3题,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主要解决的是城市内部交通问题,对促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没有影响。故选D项。第4题,环行线对加强城市中心地带与郊区的交通联系关系不大,对加强无锡市与其他城市的交通联系关系更不大;放射状线有利于加强市中心地带和郊区的交通联系,但可能会增加市中心的交通压力。故选D项。
答案3.D 4.D
位于中、南欧交通要道上的圣哥达隧道,全长57.1千米,工期历时17年,耗资160多亿美元。与圣哥达半山腰间的盘山铁路相比,开通的新隧道将会改变山区居民与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读瑞士交通局部图(图a)和圣哥达隧道剖面图(图b),完成5~7题。
5.圣哥达隧道工期历时17年是由于当地(  )
A.地质条件复杂
B.科学技术先进
C.社会经济发达
D.气象灾害频发
6.随着圣哥达隧道的开通,将会直接影响爱斯特尔德的 (  )
①城市等级 ②流动人口数量 ③城市形态 ④服务范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与盘山铁路相比,圣哥达隧道的开通会(  )
A.增加公路等交通压力
B.对货物的载重限制较大
C.加强东、西欧的经济联系
D.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解析第5题,主要从地形、地质等因素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该隧道位于阿尔卑斯山脉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投资巨大,工期长,技术要求高。故选A项。第6题,读图分析可知,爱斯特尔德位于隧道的端点,因此将会增加该地的流动人口数量,扩大其服务范围,因此②④正确,故选C项。第7题,读图分析可知,原有铁路为半山腰间的盘山铁路,弯曲度较大,对货物载重限制较大,且速度慢,导致公路运输的压力大。新隧道路程缩短,运量限制放宽,公路等交通压力减轻,A项错误;圣哥达隧道采取直线形式,线路短,通行速度快,对货物的载重限制少,B项错误;缩短了运输的距离与时间,利于隧道两端地区的联系,隧道位于欧洲南北向最为繁忙的货运走廊上,利于瑞士同德国、意大利,以及南欧与北欧的紧密联系,C项错误;新隧道开通将减少货运卡车的通行量,减少二氧化碳及污染气体的排放,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D项正确。故选D项。
答案5.A 6.C 7.D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长达1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闻名中华。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和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
(1)“人家尽枕河、水港小桥多”,简析该区域内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简析隋唐以后扬州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的区位条件。
(3)19世纪中期以后江浙古城纷纷衰落。简析该区域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
解析第(1)题,沪宁杭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多河流,河网密布,人们大多傍水而居,以内河航运代替陆路运输。第(2)题,主要从位置、交通、市场、人口、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第(3)题,19世纪中期以后,铁路和近代海运日渐兴起,且运价低廉,运量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市场竞争力大导致经济衰退。
答案(1)该区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陆上交通不便;傍水而居,水运便利,用水方便。
(2)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汇点附近,交通便利,服务范围广;地处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市场。
(3)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铁路和近代海运的兴起);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及新产地的竞争)导致经济优势丧失。
课件34张PPT。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实现生产要素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1)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2)交通运输越便利、快捷,经济各要素的流动速度越快、耗时越短、效率越高,实现的产值也就越大。
2.缩短区域间的时空距离
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自主预习自我检测温馨提示我国部分地区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自主预习自我检测3.经济拉动效应明显
(1)交通运输不只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本身也是重要的产业,而且还是经济拉动效应明显的产业。
(2)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4.“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加强区域间联系的作用
(1)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2)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与沿线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二、影响聚落发展
1.交通枢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交通枢纽是旅客和货物集散、周转的地方,服务于客、货集散的餐饮、旅馆、装卸、包装、批发和零售等行业便在交通枢纽集聚。
(2)在客、货吞吐量大的交通枢纽,还会集聚与货物相关的制造业,并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往往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城市的影响
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区域内客、货运输方向和集散地的变化,从而促使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自主预习自我检测归纳总结我国扬州兴衰的原因 自主预习自我检测3.交通运输对乡村聚落发展的影响
(1)对分散的乡村聚落进行合并,建设相对集中的乡村聚落。
(2)新建的乡村聚落一般临近区域主要公路。
(3)一些交通不便的分散的乡村聚落会逐渐消失。
问题思考交通对城市区位有哪些影响?
提示:交通条件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证,它不仅能影响城市空间形态,而且交通的发展能消除城市发展的各种局限与不足,如能源不足、市场狭小等,因此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是建在主要交通线上。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判断题
1.便捷的交通运输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附近区域,但不会辐射世界各地。(  )
2.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本身不是产业。(  )
3.“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主要是公路、铁路、航空、水路、油气管道,以及电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
4.我国沿海、沿江的许多城市,是依托港口才得以发展兴旺的。(  )
5.乡村聚落规模较小,级别较低,建设相对集中的乡村聚落不利于其发展。(  )
答案:1.× 2.× 3.√ 4.√ 5.×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二、选择题
下图为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从城市略图中可以看出早期的城市是(  )
A.沿铁路延伸
B.沿垂直于公路走向的方向延伸
C.受地形的影响
D.沿河流延伸自主预习自我检测2.从1985年到2015年,图示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早期的城市沿河流分布,故选D项。第2题,城市空间形态由沿河流分布向沿公路、铁路分布转变,故选A项。
答案:1.D 2.A自主预习自我检测读华北地区某区域图,完成3~4题。 3.图中聚落分布的特点是(  )
A.沿河流分布
B.沿公路分布
C.沿等高线分布
D.邻矿产资源分布
4.聚落A的发展趋势是(  )
A.南北延伸 B.东西延伸
C.东北—西南延伸 D.团状发展解析:第3题,图中聚落大多分布在公路两侧,故选B项。第4题,聚落A沿公路线伸展,其走向为东北—西南,故选C项。
答案:3.B 4.C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 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问题探究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南临长江,京杭运河纵贯南北,至今已有2 500多年的历史。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来,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曾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美誉。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塞,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扬州城市发展缓慢,甚至停滞。21世纪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得到了改善,扬州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
(1)古扬州城因大运河的兴起而兴起,因大运河的衰落而衰落。以扬州的兴衰,分析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2)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什么?
提示:(1)大运河的淤积,使运河城市失去了客、货集散转运的功能;海上运输的发展和铁路的建设,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
(2)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名师精讲
交通运输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与交通运输布局的联系日趋密切。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等交通线路,把众多城市有机地联系起来。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营、对外交流和进一步发展,交通运输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表是交通运输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方法技巧图示法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典例剖析
例1梧州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最大的城市,但后来的发展却大大落后于柳州和南宁。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1)梧州能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城市的原因是 (  )
A.地形平坦 B.土壤肥沃
C.河运便利 D.人口稠密
(2)梧州后来的发展大大落后于柳州和南宁,这表明 (  )
A.政治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在增强
B.在现代城市布局中,沿江设市已无吸引力
C.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对沿线城市的发展影响很大
D.沿铁路的城市轴线已取代了沿江设市的布局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组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布局与变化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体现了对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梧州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水运便利,有利于其发展。第(2)题,随着铁路运输的迅速发展,位于铁路枢纽的柳州和南宁发展迅速,而梧州的发展速度缓慢。
答案:(1)C (2)C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问题探究
随着越来越多购物中心、百货商场等项目的入驻,CBD、新街口、中关村、望京、京水桥、东四环、回龙观等地方将成为新的区域商业中心,也使得多中心的商业格局逐渐形成。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
图中的商场、超市选择有何共同点?这种布局有何优势?
提示:都选在市区中心或街角路口处。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人群。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名师精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方法技巧商业网点区位的判读方法
(1)看城市地价高低:在地价最高处,可能是城市中心商务区;在次高峰处,可能布局次级商业区。
(2)看城市路网密度:城市路网密度大的地区,人流、物流量大,商业网点密集。
(3)看城市道路网格局:城市干道与市区环路交会处,交通便利,便于人员流动和商品货物集散,成为合理布局商业网点的理想区位。
(4)看建筑的密度:建筑物高大稠密的地区地价高,可能是城市中心商务区。
(5)看车流量:白天车流量大、停车频率高,夜晚相反,可能是商业密集地区。
此外还可以根据车速快慢、事故频次、监测点多少、人口昼夜差别大小等判断商业网点区位。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典例剖析
例2微商是基于微信生态与社交为一体的新型电商模式。这种商业模式会对许多产业产生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受微商冲击较大的有(  )
①零售实体店 ②商业地产 ③电信公司 ④航空公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对微商影响较小的区位因素有(  )
①交通 ②市场 ③集聚 ④地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素养立意本组题主要考查微商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及影响微商的区位因素,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考查。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解析:第(1)题,根据微商的定义可知,微商不需要实体商店,故受微商冲击较大的是零售实体店和商业地产。第(2)题,微商主要利用发达的通信和便利的物流运输条件进行产品销售,不需要实体店,故地价和集聚等因素对微商影响较小。
答案:(1)A (2)C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义新欧”的全线通行,是推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战略从构想走向落实的重要标志,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新的生命与活力。读图,完成1题。1.与以往海运相比,义新欧铁路通车对义乌小商品出口到欧洲的影响有(  )
①加快运输速度,缩短货物运输时间 ②缩短运输距离,提高出口货物的运输效率 ③减少货物“通关”环节,降低货物出口成本 ④提升小商品的质量,提高在欧洲地区的市场竞争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解析:铁路运输比海运速度快,可以缩短货物运输时间;该线路比海运线路距离近,可以缩短运输距离;沿途“通关”环节少,费用低;而运输方式和线路变化对商品的质量没有影响。故选A项。
答案:A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中国和以色列计划合作修建的“红海—地中海”高铁(如下图),从以色列最南端的红海海港城市埃拉特,连接到北部地中海港口城市阿什杜德、特拉维夫和海法,总长约350千米,被称为“陆上苏伊士运河”。读图,完成2~3题。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2.该铁路修建面临的困难主要有(  )
①自然环境较恶劣 ②地缘政治形势不稳 ③修建成本太高 ④技术条件不够成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该铁路的修建对以色列产生的影响有(  )
①加快油气资源开发 ②全面取代苏伊士运河 ③缩短城市空间距离 ④推动埃拉特城市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解析:第2题,我国高铁技术成熟,以色列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所以,技术和成本都不是该铁路修建面临的问题;该地区夏季炎热干燥,沙漠广布,自然环境恶劣,且地区冲突不断,影响了铁路修建进程。故选A项。第3题,该铁路不可能全面取代苏伊士运河;缩短的只是城市间的时间距离,城市空间距离是不可能缩短的;结合材料中“陆上苏伊士运河”可推知,该铁路修建以后,会加快以色列地中海沿岸的油气资源开发,推动埃拉特城市发展。故选D项。
答案:2.A 3.D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下图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4.规划的①线、②线两种方案中,与②线比较,①线(  )
A.所经地区地形平坦,施工难度较小
B.所经地区占用的耕地较少
C.比②线的征地费用低
D.比②线路长,投资成本高
5.高速铁路建成后对甲城发展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B.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大
C.制造业向城市中心集聚
D.有利于扩大城市的经济腹地探究一探究二当堂检测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以看出①线所经地区等高线较稀少,说明地形平坦,施工难度较小,成本低,但征地费用要高一些。故选A项。第5题,高速铁路的修建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和经济腹地的扩展,但不会使制造业向城市中心集聚。故选C项。
答案:4.A 5.C课件11张PPT。本章整合一、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分析思路
1.宏观选线
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投资大,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往、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影响线路的选择(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制约。
2.微观选线
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呈“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管道应充分考虑沿线油气供应地和消费市场,尽量避开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当然,方便快捷、少占好地、减少对居民区的干扰是共同的原则。3.线的评价
应从交通线起止点地域、沿线区域建设的条件来分析评价。从自然条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条件等角度综合分析。例如,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①促进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边疆的稳定和安全;②完善全国铁路网,激活兰青线;③促进西藏的资源开发,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④技术上克服了冻土的难关。例12000年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该工程全长16千米,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组合的方案(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推测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  )
A.降低建设成本
B.保护海洋生物
C.避免破坏景观
D.利于海空交通
(2)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  )
A.提高通行速度
B.降低施工难度
C.保持水流畅通
D.保护萨尔特岛生物解析:第(1)题,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有利于飞机飞行和海洋轮船航行,所以利于海空交通是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第(2)题,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可以减少工程施工和通车后对萨尔特岛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于保护萨尔特岛生物。
答案:(1)D (2)D二、交通运输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例2伴随轮船业的兴起,中国大陆港口逐渐得到发展,港口工业迅速崛起。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1958年至2011年港口变化的特点是          、              。?
(2)武钢80%的铁矿石需海外进口,为此,2012年武钢积极推进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建设。据图文资料,分析该基地建在防城港的主要优势条件。
解析:通过对比分析1958年和2011年港口的变化图可以看出,自1958年到2011年,沿海地区港口的数量不断增多,一些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不断增大。广西防城港,港阔水深,驻港条件优越;海港吞吐量大,利于铁矿石的进口和钢铁的外运。武钢在此建设钢铁基地可以缩短海外铁矿石的运输距离,节省费用,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答案:(1)港口数量增多 货物吞吐量增加
(2)海洋运输运量大、运费低,缩短运输距离。课件13张PPT。问题研究 城市交通如何疏堵 研究导引
1.分析城市交通拥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综合思维)
2.知道解决城市拥堵采取的措施。(综合思维)
3.我国应借鉴哪些国外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成功经验。(综合思维)
4.请你提出一项城市交通疏堵的措施。(人地协调观)名师精讲
1.城市交通拥堵形成的原因
(1)宏观层面:城市交通拥堵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关系。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日益扩大,但相对的道路基本设施等的发展相对缓慢,且受地域等的影响,道路的扩张不能无限继续。
(2)中观层面:城市交通拥堵源于交通管理水平与城市交通快速发展间的不匹配关系。交通拥堵是世界各国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发达国家对城市交通拥堵研究较早,基础理论也更为成熟,然而也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拥堵问题。
(3)微观层面: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车流量突然增大,形成交通瓶颈,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上下班高峰时段;二是道路突发事件造成道路交通容量的减小或吸引过多的交通容量引起的交通拥堵,如交通事故或大型活动等事件的发生。2.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
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根本途径有两条:一是控制城市交通需求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1)国外发达国家拥堵治理经验
一是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如东京城市轨道交通网四通八达,极为便利,降低了私家车的出行量;二是加快城市交通基础配套设施,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三是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从根本上降低出行率。
(2)我国的治堵措施
首先,实施中心城区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竞拍制度,实施小客车限购,控制交通需求的过度膨胀;其次,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绿色通行。最后,道路拥堵收费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通过征收道路拥堵收费能促使一些在高峰时间行驶的车辆转入非高峰时间行驶。方法技巧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 典例剖析
例题下图为北京市道路网和国家森林公园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北京城市道路网属于(  )
A.环行—放射式
B.方格—放射式
C.方格—环行—放射式
D.放射式
(2)下列措施中不利于解决北京市交通问题的是(  )
A.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多核心的形成,减少出行距离
B.鼓励公众积极购买小轿车
C.加大城市道路建设,扩大城市路网规模
D.充分应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解析:第(1)题,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北京市的道路网属于方格—环行—放射式。第(2)题,鼓励公众积极购买小轿车会增加私家车的拥有量,加重交通拥堵现象。
答案:(1)C (2)B当堂检测
“绿波带”(如图)就是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规定好交通路段的行驶车速,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调整各路口绿灯,以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是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功能之一。据此完成1~2题。1.建设“绿波带”能(  )
A.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B.增加城市车流量
C.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D.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2.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  )
A.通往飞机场的高速公路
B.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
C.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
D.小城市郊区的环形道路解析:第1题,建设“绿波带”能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可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C项正确。可以减轻但不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A项错误。不能增加城市车流量,B项错误。交通事故发生有多种原因,对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作用不大,D项错误。第2题,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主干路上车流量大,建设“绿波带”,有利于提高车辆通行速度,提高通行效率,B项正确。高速公路上没有红绿灯,A项错误。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交通状况复杂,不利于建设“绿波带”,C项错误。小城市郊区的车流量小,环形道路交通拥堵少,不适宜建设“绿波带”,D项错误。
答案:1.C 2.B交通拥堵指数是根据道路通行情况设置的综合反映道路网拥堵情况的概念性指数值。下图为山东省某城市市区连续两日同一时段交通拥堵指数变化对比图。读图,完成3~4题。3.下列时间段,该市汽车平均时速最高的是(  )
A.15日10:00—12:00
B.16日10:00—12:00
C.15日16:00—18:00
D.16日16:00—18:00
4.城市过度拥堵会促使部分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转移,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国内到国外
B.国外到国内
C.城市到郊区
D.农村到城市解析:第3题,交通拥堵指数越高,说明车速越慢,反之车速越快。据图可判读,15日4:00—12:00和20:00—24:00两个时间段内交通拥堵指数低,即汽车平均时速高,故A项正确。第4题,城市内人口密集,人流量和车流量大,容易发生交通拥堵,而郊区人口密度较小,交通压力小,且随着郊区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部分居民由城市迁往郊区。
答案:3.A 4.C第四章章末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各国殖民者纷纷涌来建立毛皮贸易点,这里逐渐形成自由港,这就是纽约的前身。1825年,伊利运河(连接伊利湖和哈得孙河)竣工对美国东部经济及纽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下图为纽约港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纽约早期建城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矿产 B.水源 C.交通 D.军事
2.推测早期纽约港形成时出口的货物主要是(  )
A.毛皮和皮革制品 B.铁矿和煤炭
C.棉花和小麦 D.香料和咖啡
3.伊利运河的开通对于纽约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
A.扩大水源供给渠道
B.拓宽经济腹地范围
C.提高哈得孙河水位
D.加速内陆人口增长
解析第1题,由材料“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各国殖民者纷纷涌来建立毛皮贸易点,这里逐渐形成自由港,这就是纽约的前身”可知,纽约交通便利,影响其早期建城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交通。第2题,“建立毛皮贸易点,这里逐渐形成自由港”,说明早期纽约港形成时出口的货物主要是毛皮和皮革制品。第3题,伊利运河的开通运营对于纽约港来说,不仅降低了来自中西部内陆地区的货物运输成本,而且拓宽了纽约港的经济腹地范围。
答案1.C 2.A 3.B
下图为苏南沿江铁路规划图。读图,完成4~5题。
4.影响苏南沿江铁路走向的因素主要是(  )
A.地形起伏
B.河流流向
C.城镇分布
D.技术水平
5.苏南沿江铁路建成通车后,可以(  )
A.缓解长江航运压力
B.提高上海城市等级
C.增加南京服务职能
D.促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影响苏南沿江铁路走向的因素主要是城镇分布。第5题,苏南沿江铁路建成通车后,可以促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发展。
答案4.C 5.D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该桥的通车从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等方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港珠澳大桥建设面临的自然困难有(  )
①寒暖流交汇,水流急 ②水深,海水腐蚀严重 ③多台风,破坏力强 ④降水量大,夏季多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港珠澳大桥建成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要作用有(  )
①缩短香港、珠海、澳门之间的时间距离 ②促进资源整合、产业集聚 ③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④促进粤港澳一体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6题,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建设过程中会遇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海水侵蚀、台风影响等方面。珠江口不是寒暖流交汇处,水流较平稳,降水量大、夏季多雨对大桥建设影响不是很大。第7题,根据材料提示,港珠澳大桥建成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作用主要包括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等方面,由于社会制度差异大,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难度大;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这不是主要作用。
答案6.B 7.A
地铁是铺设在地下隧道内的快速、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下图示意福州市地铁规划。读图,完成8~9题。
8.福州夏秋季节多台风,地铁在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  )
A.停水断电预案制订
B.防水排水设施
C.隧道塌方修复机制
D.防火通风设施
9.福州市地铁的建成将(  )
A.提高物流效率
B.节省通勤时间
C.减少私家车数量
D.缓解航运压力
解析第8题,福州夏秋季节多台风,地铁在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防水排水设施,而停水断电预案制订、隧道塌方修复机制、防火通风设施是建成后的应急预案,不是设计与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第9题,地铁的建成将节省通勤时间;地铁是陆路客运交通系统,与航运、物流无关;地铁的建成可以缓解私家车的出行压力,但不能减少私家车数量。
答案8.B 9.B
下图示意某城市交通、工业区的分布。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地形影响 B.运输方便
C.考虑盛行风向 D.接近居住区
11.该城市新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在于接近(  )
A.高速公路
B.市中心
C.运河
D.机场
解析第10题,图中传统工业区的空间形态表现为条带状,从其布局来看,主要沿运河分布,说明传统工业区空间形态形成过程中主要考虑交通运输的影响。第11题,从图中新工业区的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高速公路附近,说明新工业区的布局主要考虑便捷的高速交通的影响。
答案10.B 11.A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某区域,甲为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某段公路,乙为2015年底竣工的某段高速公路。据此完成12~13题。
12.推测甲公路建设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与耕地
B.聚落与气候
C.资金与植被
D.地形与技术
13.修建乙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通行能力
B.减少占用耕地
C.防止洪水威胁
D.增加通车里程
解析第12题,该地位于西南喀斯特地区,地形崎岖,再加上建设甲公路时技术水平较低,因此甲公路蜿蜒曲折,故甲公路建设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与技术。第13题,修建乙公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甲公路的交通压力,从而提高通行能力。
答案12.D 13.A
石家庄市原来只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又有两条铁路在此与京汉线相交,从此,石家庄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河北省的省级行政中心。读图,完成14~16题。
14.石家庄市得以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  )
①是铁路干线枢纽,客货流量大 ②河北省省级行政中心设在石家庄市 ③石家庄市位于军事要道上 ④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石家庄发展成为特大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
A.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
C.铁路的修建和发展
D.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
16.上述事实说明了(  )
A.一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兴衰
B.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一定会带动整个地区城市的发展壮大
C.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
D.能否成为特大城市,关键是人口的发展
解析第14题,依据材料提示可以得出,石家庄市得以发展与铁路枢纽和省级行政中心两因素相关。第15题,结合材料比较选项可知,铁路的修建及枢纽的形成是石家庄成为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第16题,这一案例体现了交通干线的变化与城市兴衰的关系。
答案14.A 15.C 16.A
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交通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的发展。近20年来,许多大城市建设了高架桥、地铁、轻轨、磁悬浮列车等新的交通设施,缓解交通拥堵的状况。据此完成17~18题。
17.磁悬浮列车是城市客运交通的“新宠”,但目前还不宜大规模发展,主要原因是(  )
A.占地面积太大
B.安全系数太低
C.造价太高,运费高
D.磁辐射污染严重
18.为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错开休息日和上下班时间 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③鼓励私人买车,解决乘车难问题 ④发展高层建筑,腾出地块拓宽马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第17题,磁悬浮列车由于具有安全性、稳定性、与环境适应性以及速度快、运输量大等特点,被视为21世纪综合运输系统中最具发展前途的高科技运输手段之一,但其造价太高,目前还不宜大规模发展。第18题,鼓励私人买车,会使城市交通更加拥挤;发展高层建筑,腾出地块拓宽马路不符合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
答案17.C 18.A
读下图,完成19~21题。
19.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  )
A.a B.b
C.c D.d
20.当地政府为发展旅游,规划建设了一个水景旅游度假区,该旅游度假区(  )
A.沿湖滨分布 B.沿河流分布
C.沿主要公路分布 D.沿铁路分布
21.图中聚落分布特点主要表现为(  )
A.分布较分散,无规律可循
B.沿湖分布
C.沿铁路分布
D.沿等高线分布
解析第19题,图中b地位于两河交汇处,同时位于铁路沿线,水陆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第20题,水景旅游度假区应位于图中湖滨地区。第21题,由图可知,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
答案19.B 20.A 21.C
2016年6月,历时8年全长2 266千米的沪昆高铁(上海至昆明)全线通车(下图)。沪昆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通道之一。据此完成22~23题。
22.贵州至云南是沪昆高铁建设难度最大、耗时最长的一段,其主要原因是(  )
A.雨多雾多,滑坡、台风频繁
B.地形多样,地质条件复杂
C.交通不便,劳动力短缺
D.经济相对落后,科技水平低
23.建设沪昆高铁最主要的意义是(  )
A.缓解我国东西方向货运压力,完善交通运输网
B.加强地区间联系,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C.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增进民族团结
D.促进沿线地区农矿产品的销售,缩小东西差距
解析第22题,贵州至云南是沪昆高铁建设难度最大、耗时最长的一段,其主要原因是地形多样,地质条件复杂,B项正确;位于内陆地区,台风对其影响小,A项错误;劳动力不是建设难度大的原因,C项错误;我国高铁建设科技水平高,D项错误。故选B项。第23题,建设沪昆高铁,最主要的意义是加强地区间联系,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B项正确;高铁以客运为主,A项错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外联系,增进民族团结,对脱贫致富影响小,C项错误;对沿线地区农矿产品的销售影响小,D项错误。故选B项。
答案22.B 23.B
2017年7月9日,宝兰高铁正式通车运营。它的开通将连接起新丝绸之路沿线的西安、宝鸡、天水、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等多个主要城市,形成新丝绸之路上的高速通道。下图为宝兰高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宝兰高铁主要穿过黄土高原地区,施工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
A.植被稀疏,风沙危害大
B.黄土湿陷,滑坡、泥石流频发
C.水源短缺,施工条件差
D.光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大
25.宝兰高铁的全线通车将(  )
A.方便东西部地区农矿产品的运输
B.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
C.大幅度增加连云港的吞吐量
D.促进省级行政中心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解析第24题,宝兰高铁主要穿过黄土高原地区,施工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黄土湿陷,滑坡、泥石流频发;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水源短缺、光照强烈等不是施工面临的主要困难。第25题,宝兰高铁的全线通车将加强东西部的联系,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高速铁路均是客运专线,对东西部地区农矿产品的运输作用不大;连云港吞吐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其港口码头的装卸能力;兰州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是受地形影响。
答案24.B 25.B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5分)2018年3月7日“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刘自明向《今日中国》记者讲述了中国与孟加拉国携手共筑帕德玛“梦想之桥”的故事。帕德玛公铁两用大桥不仅使孟加拉国南北陆路得以贯通,而且顺应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图为孟加拉国地形及帕德玛大桥位置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孟加拉国的自然地理特征。(5分)
(2)帕德玛大桥建设中,需克服哪些不利自然条件?(5分)
(3)建设帕德玛大桥的意义有哪些?(5分)
解析第(1)题,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孟加拉国大部分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热带季雨林广布。第(2)题,帕德玛大桥建设中需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地基松软;该地雨季长,降水量大,洪涝灾害多发;夏季降水集中,汛期径流量大,水流急;距海近,位于喇叭口形海湾顶部,易受飓风影响。第(3)题,交通工程建设的意义,主要从区域联系、合作、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建设帕德玛大桥,有利于完善交通网络,减少交通压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答案(1)地势低平;径流量大;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雨季;热带季雨林广布。
(2)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地基松软;雨季长,降水量大;洪涝灾害多发;汛期径流量大,水流急;多飓风。
(3)完善交通网络;促进区际联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进中孟国际合作。
27.(16分)2017年11月,中俄两国领导人就打造“冰上丝绸之路”达成共识。阅读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冰上丝绸之路”的最大安全隐患是         ,随着                    ,通航条件将不断优化。(4分)?
(2)与海上丝绸之路相比,简要评价“冰上丝绸之路”航线。(5分)
(3)“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我国北方港口的有利影响有哪些?(3分)
(4)与鹿特丹相比,试分析大连港建设的区位条件。(4分)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冰上丝绸之路”纬度高,结冰期长,有大量浮冰、冰山,给船舶航行带来巨大挑战。随着全球变暖,海冰消融,航运技术不断提高,通航条件将不断优化。第(2)题,“冰上丝绸之路”航线的航程距离短,运输成本低,经过的其他国家海域少,从国际关系上看航线相对安全。但是航线的纬度高,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自然条件恶劣,沿途补给点少。沿线港口少,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拉动有限。第(3)题,“冰上丝绸之路”给我国北方带来丰富货源,扩大腹地范围,完善交通网络,提升在航运网中的地位,推动临港产业发展,提供发展机遇,提升技术水平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第(4)题,与鹿特丹相比,大连港港阔水深,是避风良港,筑港自然条件好。腹地有辽中南工业区,经济活力强,发展潜力大。不利因素是纬度较高,冬季封冻,通航期相对较短。位于北方地区,淡水资源缺乏。
答案(1)海冰、浮冰、冰山 全球变暖,海冰消融,航运技术提高
(2)有利:航程距离短;运输成本低;从国际关系上看,航线相对安全。
不利:通航时间短;自然条件恶劣;沿途补给点少;沿线港口少,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拉动有限。
(3)带来丰富货源,扩大腹地范围;完善交通网络,提升在航运网中的地位;推动临港产业发展;提供发展机遇,提升技术水平。
(4)有利:港阔水深,避风良港,筑港自然条件好;腹地经济活力强(发展潜力大)。不利:冬季封冻,通航期相对较短;淡水资源缺乏。
28.(8分)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四海皆兄弟,天涯若比邻。蒙内铁路是东非铁路网的起始段,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由中国公司负责承建,全长480千米,采用中国的国铁一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于2017年5月建成通车。中国公司目前正对现有的连接内罗毕和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铁路进行整修。下图为蒙坎铁路分布图。
(1)蒙内铁路途经内罗毕国家公园,请推测该路段设计的合理性。(4分)
(2)简述兴建蒙内铁路对当地的有利影响。(4分)
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蒙内铁路途经内罗毕国家公园,主要沿公园边缘分布,这样避免了穿越公园核心区;同时采取封闭措施,避免对野生动物产生干扰。第(2)题,从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其有利影响。
答案(1)避免穿越公园核心区,沿边缘经过;采取封闭措施,避免对野生动物产生干扰。
(2)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29.(11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6年12月28日上午10点,沪昆高铁G4136车次准时从昆明南站发车,标志着沪昆高铁全线贯通。昆明至上海步入9小时交通圈。全国不通高铁的省份再少一个。
材料二 云南省境内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河流纵横、山阻水隔的封闭环境,使其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经济长期落后,截至2016年年底云南省有贫困县73个,数量居全国第一。沪昆高铁的开通为其冲出“经济洼地”、尽快摆脱贫困“帽子”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下图为全国高铁规划示意图。
(1)描述2030年全国高铁的分布特点。(3分)
(2)分析云南省高铁每千米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的原因。(4分)
(3)简述沪昆高铁的通车对云南省冲出“经济洼地”、尽快摆脱贫困“帽子”的积极作用。(4分)
解析第(1)题,根据我国全国高铁规划示意图,可知2030年全国高铁东部地区交通网密集,交织成网状;东北、西北、青藏地区线路稀疏,成线状,高铁线路分布不均。第(2)题,高铁造价主要与地形地势、桥隧比例、铁路沿线配套交通条件等因素有关。第(3)题,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沿线地区的影响主要包括改善交通条件、扩大市场、带动旅游、增加就业机会、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等。
答案(1)布局特点:线路分布不均。形态特点:东部地区交通网密集,交织成网状;东北、西北、青藏地区线路稀疏,成线状。
(2)云南省山地多,平地少,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地质构造复杂;河网密布,多地下暗河;线路勘察困难,桥梁涵洞里程长;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期长、投资大,因此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
(3)有利于云南省快速融入周边经济圈(带),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扩大市场,加强商贸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利于引进人才,发展教育与科技;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加速脱贫扶贫的步伐,走向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