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13【基础】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pH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13【基础】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pH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1-07 12:4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基础)

【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离子积常数,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2、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知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电离:2H2OH3O++OH― ΔH>0。
(2)水的电离的特点
①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引起水的电离。
②极难电离,通常只有极少数水分子电离。
③由水电离出的H+和OH―数目相等。
④水的电离是吸热的、可逆的。

2.水的离子积常数
一定温度下,由水电离出的c(H+)与c(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用KW表示。即KW=c(H+)·c(OH―)。25℃时,c(H+)=(OH―)=10―7 mol·L―1。25℃时,KW=1×10―14。
要点诠释:①KW与温度有关,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25℃时KW=1×10-14,100℃时KW=1×10-12。
②KW=1.0×10-14不仅适用于纯水(或其他中性溶液),也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
③在不同溶液中c(H+)、c(OH―)可能不同,但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与c(OH―)总是相等的。KW=c(H+)·c(OH―)式中,c(H+)、c(OH―)均表示整个溶液中总物质的量浓度。
④KW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mol2·L―2,因其复杂通常省略。
3.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由于水的电离吸热,温度越高,水的电离程度越大,KW越大,但仍为中性。
(2)酸、碱:在纯水中加入酸或碱,酸或碱电离出的H+或OH―会使水的电离平衡左移,从而抑制水的电离。
(3)易水解的盐:在纯水中加入能水解的盐,不管水解后溶液显什么性,均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但只要温度不变,KW不变。
(4)其他因素:如向水中加入活泼金属,由于与水电离出的H+直接作用,因而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要点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的c(H+)与c(OH―)的相对大小。在常温下,中性溶液:c(H+)=c(OH―)=1×10―7 mol/L;酸性溶液:c(H+)>c(OH―),c(H+)>1×10―7 mol/L;碱性溶液:c(H+)<c(OH―),c(H+)<1×10―7 mol/L。
要点诠释:(1)在酸、碱、盐的稀溶液中都存在着水的电离平衡,因此都存在着H+和OH―,只是其浓度可能相同或不同。
(2)在酸、碱、盐的稀溶液中,仍然有KW=c(H+)·c(OH―)这一关系,因此,已知c(H+)或c(OH―),就可以通过KW来计算c(OH―)或c(H+)。如25℃时,0.01 mol·L―1盐酸中c(H+)=10―2 mol·L―1,则c(OH―)=10―12 mol·L―1;0.01 mol·L―1 NaOH溶液中c(OH―)=0.01 mol·L―1,则c(H+)=10―12 mol·L―1。
2.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常温时)。
(1)pH:溶液的pH指的是用c(H+)的负常用对数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即pH=―lg|c(H+)|。
(2)相互关系。
①中性溶液:c(H+)=c(OH-)=1×10―7 mol·L―1,pH=7。
②酸性溶液:c(H+)>1×10―7 mol·L―1>c(OH-),pH<7,酸性越强,pH越小。
③碱性溶液:c(H+)<1×10―7 mol·L―1<c(OH-),pH>7,碱性越强,pH越大。
常温下,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3.溶液酸碱性判定规律。
(1)pH相同的酸(或碱),酸(或碱)性越弱,其物质的量浓度越大。
(2)pH相同的强酸和弱酸溶液,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则强酸溶液pH变化大;碱也如此。
(3)酸与碱的pH之和为14,等体积混合。
①若为强酸与强碱,则pH=7;
②若为强酸与弱碱,则pH>7;
③若为弱酸与强碱,则pH<7。
(4)等体积强酸(pH1)和强碱(pH2)混合。
①若二者pH之和为14,则溶液呈中性,pH=7;
②若二者pH之和大于14,则溶液呈碱性;
③若二者pH之和小于14,则溶液呈酸性。
4.pH的测定方法。
(1)pH试纸的使用方法:把pH试纸放在洁净的干燥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一滴待测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待变色后与比色卡对比,读出pH(整数)。
要点诠释:①pH试纸不能伸入待测溶液中;②pH试纸不能事先润湿(若润湿相当于将溶液稀释了),测定pH是一个粗略实验;③pH只读到整数(如3,13)而不能读到小数(如3.1,12.7)。
(2)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
指示剂
变色范围的pH
石蕊
<5.0红色
5.0~8.0紫色
>8.0蓝色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2无色
8.2~10.0粉红色
>10.0红色
5.pH的应用
测试和调控溶液的pH,对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和医疗保健都具有重要意义。
(1)医疗上:当体内的酸碱平衡失调时,血液的pH是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参数,而利用药物调控pH则是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2)生活中:人们洗发时用的护发素,其主要功能也是调节头发的pH使之达到适宜的酸碱度。
(3)在环保领域中,酸性或碱性废水处理常常利用中和反应,在中和处理的过程中可用pH自动测定仪进行监测和控制。
(4)农业生产中,因土壤pH影响植物对不同形态养分的吸收及养分的有效性,各种作物生长都对土壤的pH范围有一定的要求。
(5)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溶液pH的控制常常是影响实验结果或产品质量、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要点三、pH的计算
1.单一溶液的pH计算。
(1)强酸溶液,如HnA,设浓度为c mol·L―1。
c(H+)=nc,pH=―lg{c(H+)}=―lgnc
(2)强碱溶液,如B(OH)n,设浓度为c mol·L―1。
,pH=―lg{c(H+)}=14+lgnc
2.混合计算
(1)加水稀释
(2)两强酸混合。
(3)两强碱混合。
(4)酸碱混合。
酸过量:
碱过量:
计算时应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若为酸性,按H+计算;若为碱性,按OH-计算。原因是在酸性溶液中,OH-来自于水的电离,而冲稀或混合过程中,水的电离被破坏,OH-的量不再守恒。H+则考虑酸的电离而忽略水的电离。碱性溶液同理,只能首先计算OH-的变化。
3.酸碱稀释时pH变化规律。
(1)pH相同的强酸(碱)和弱酸(碱)稀释相同的倍数,强酸(碱)pH变化大。如pH=3的强酸和弱酸分别稀释100倍,稀释后强酸pH=5,弱酸pH<5。
(2)pH相同的强酸(碱)和弱酸(碱),分别稀释到相同的pH,弱酸(碱)加水多。
(3)酸碱无限稀释时其pH→7。
[规律总结] 酸按酸、碱归碱;同强相混在中间、异强混合看过量,无限稀释7为限。
【典型例题】
类型一、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例1 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思路点拨】考查水的电离的影响因素。可以按上一个知识点中提到的知识,影响弱电解质电离的因素仍然适用于分析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答案】B
【解析】A项中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后c(OH-)增大,A错;B项中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后,c(H+)增大,但KW不变,B正确;C项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后,因CH3COO-结合H+而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错;将水加热后,KW增大,pH减少,但仍呈中性,D错。
【总结升华】酸、碱的加入对水的电离都有抑制作用,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弱酸弱碱盐的加入以及升温都会对水的电离起促进作用。
举一反三:
【变式1】水的电离过程为H2OH++OH-,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25℃)=1.0×10-14,K(35℃)=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在35℃时,c(H+)>c(OH-)
C.水的电离程度(25℃)>(35℃)
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答案】D
类型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例2 .(2019 四中同步)下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
A.溶液中的c (H+)<c (OH-) B.溶液中的c (H+)>c (OH-)
C.溶液中c (H+)=1×10-6 mol / L D.pH<7的溶液
【思路点拨】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一定要注意温度。
【答案】B
【解析】溶液中的c (H+)>c (OH-),溶液一定呈酸性。溶液呈酸性时pH<7或c (H+)>1×10―7 mol / L,仅适用于室温时,若温度不确定,就不能判断溶液的酸碱性,C、D项错误。
【总结升华】关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根本问题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及氢氧根溶液的相对大小;在温度不明确时,不能简单通过pH判断溶液酸碱性。
举一反三:
【变式1】常温下有三种溶液a、b、c,其中a的pH=5,b中c(H+)=1×10-4 mol/L,c中c(OH-)=10-11 mol/L,则三种溶液的酸性( )。
A.c溶液最强 B.c>b>a C.b溶液最强 D.b溶液最弱
【答案】AB
【变式2】(2019 四中同步)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正确操作是(  )
A.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将一小条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将一小条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再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答案】A
【解析】A项,正确;B项,pH试纸不能预先用蒸馏水润湿,否则测酸溶液的pH时将会使所测pH偏大,测碱溶液的pH时将会使所测pH偏小,而对中性溶液不影响;C项,不能将pH试纸浸入到溶液中去测溶液的pH;D项明显不对。
类型三、溶液pH的计算
例3 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1 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
A.3 B.7 C.8 D.11
【思路点拨】审题时注意题干中的“由水电离出”,因为酸、碱的存在都会对水的电离产生抑制作用。所以,这两个因素都应该考虑到。
【答案】A、D
【解析】据水的电离平衡H2OH++OH-知: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1×10-11 mol·L-1,抑制水电离的原因是溶液中c(H+)或c(OH-)增大,若由于c(H+)增大,则该溶液中
(mol·L-1),即pH=3;若由于c(OH-)增大,则该溶液中(mol·L-1),即pH=11,故选A、D。
【总结升华】这类题目解决时要注意,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水的电离度减小?是加酸还是加碱?因为加酸、加碱都会引起水的电离度减小,因此对于这样的题目要分成两种情况。无论哪种都以水电离出的离子为基准物,结合KW进行计算。
举一反三:
【变式1】(2019 四中同步)常温下,将0.1 mol / L氢氧化钠溶液与0.06 mol·L―1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该混合溶液的pH等于( )
A.1.7 B.2.0 C.12.0 D.12.4
【答案】B
【解析】,pH=2。

【变式2】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和c(OH-)的乘积为1×10-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的pH一定是9
B.该溶液可能pH=5
C.该溶液的pH不可能是7
D.不会有这样的溶液
E.该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
【答案】BCE
类型四、酸、碱混合时溶液pH、体积比的分析与计算
例4 25℃时,若体积Va、pH=a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为Vb、pH=b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Va<Vb和a=0.5b。请填写下列空白。
(1)a值可否等于3?________(填“可”或“否”),其理由是________。
(2)a值可否等于5?________(填“可”或“否”),其理由是________。
(3)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强酸强碱的中和反应,混合后溶液必然呈中性,即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浓度相同。另外再结合a=0.5b解答。
【答案】(1)否 答案见解析 (2)否 答案见解析。 (3)
【解析】(1)若a=3,由a=0.5b可知b=6,与题设pH=b的一元强碱矛盾。
(2)若a=5,则b=10,c(OH-)b=10-4 mol·L-1,中和时,应该有Vac(H+)a=Vbc(OH-)b,即,与题设Va<Vb不符。
(3)由题设,可得:,即a+b-14<0。又a=0.5b,故3a<14,。
又一元强碱pH=b=2a>7,所以。
故a的取值范围为:。
【总结升华】本题的三个设问由易到难,在方法上相互关联,在能力层次上梯次上升,且与数学思想和方法(不等式)关系密切,充分考查思维的严密性和表述的规范性。
举一反三:
【变式1】25℃、101 kPa时,若pH=a的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pH=b的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的pH与强碱的pH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
A.a+b=14 B.a+b=13 C.a+b=15 D.a+b=7
【答案】C
【巩固练习】
1.(2019 人大附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强碱的水溶液中不存在H+
B.pH=0的溶液是酸性最强的溶液
C.在温度不变时,水溶液中c(H+)和c(OH-)不能同时增大
D.某温度下,纯水中c(H+)=2×10-7 mol·L-1,其呈酸性
2.某温度时,测得纯水中c(H+)=2.4×10-7 mol/L,则c(OH-)为( )
A.2.4×10-7 mol/L B.1.0×10-7 moL/L
C. D.无法确定
3.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有多种方法。下列溶液中,一定呈碱性的是( )。
A.能够使甲基橙呈现黄色
B.溶液的pH>7
C.溶液中c(H+)<c(OH-)
D.溶液中c(H+)>1×10-7 mol·L-1
4.(2019 海淀期中)有关常温下pH均为3的醋酸和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均为1×10-11 mol·L-1
B.分别加水稀释100倍后,两种溶液的pH仍相同
C.醋酸中的c(CH3COO-)和硫酸中的c(SO42-)相等
D.分别加入足量锌片,两种溶液生成H2的体积相同
5.(2019 辽宁大连)常温下,将下列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其中溶液的pH可能等于7的有( )
①pH=2的盐酸和pH=12的氨水
②pH=2的醋酸和pH=12的NaOH溶液
③pH=2的盐酸和pH=12的某碱溶液
④pH=2的某酸溶液和pH=12的NaOH溶液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6.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7.将pH=3的H2SO4溶液和pH=12的NaOH溶液混合,当混合溶液的pH=10时,强酸和强碱的体积之比为(  )。
A.1∶9 B.9∶1 C.10∶1 D.1∶10
8.下列4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之比是( )
①pH=0的盐酸 ②0.1 mol·L-1的盐酸 ③0.01 mol·L-1的NaOH溶液 ④pH为11 的NaOH溶液
A.1∶10∶100∶100 B.0∶1∶12∶11 C.14∶13∶12∶11 D.14∶13∶2∶3
9.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至原体积的m倍和n倍,稀释后溶液的pH仍然相等,则m和n的关系是( )
A.m=n B.m>n C.m<n D.无法确定
10.(2019 河南罗山高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pH=2 H2SO4与pH=12 NH3·H2O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pH<7
B.将pH=12 Ba(OH)2与pH=14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13<pH<14
C.将pH=13 Ba(OH)2与pH=1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的pH>7
D.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1×10-12,若使pH=1 H2SO4与pH=12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两者的体积比为1∶10
11.取浓度相同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 )
A.0.01 mol·L―1 B.0.01 mol·L―1 C.0.05 mol·L―1 D.0.50 mol·L―1
二、填空题
1.当把两种水(D2O、H2O)混合在一起,则混合后溶液中存在的分子为________,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___(写成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的阴离子为________。两种水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
2.有pH=12的NaOH溶液100 mL,要使它的pH降为11。
(1)若加入蒸馏水,应加________mL。
(2)若加入pH为10的NaOH溶液,应加________mL。
(3)若加入0.01 mol/L的盐酸,应加________mL。
3.有一学生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pH。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
(1)该学生的操作是________(填“正确的”或“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___。
(2)如不正确,请分析是否一定有误差。
(3)若用此法分别测定c(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误差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4.在25℃时,有pH=a的盐酸与pH=b的氢氧化钠溶液,取Va L盐酸和Vb L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讨论:
(1)若a+b=14,则Va/Vb=________(填数字);
(2)若a+b=13,则Va/Vb=________(填数字);
(3)若a+b>14,则Va/Vb=________(填表达式);且Va________Vb(填“<”“>”或“=”)。
(4)若a+b=15,则Va/Vb=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在酸性或碱性水溶液中均存在H+和OH-,所以A错;pH=0的溶液中c(H+)=1.0 mol·L-1,并不是酸性最强的溶液,只是c(H+)>1.0 mol·L-1的溶液用pH表示酸性强弱不再方便,故B错;温度一定时,
Kw=c(H+)·c(OH-)是一个定值,故二者不能同时增大,故C对;纯水中,c(H+)=c(OH-),呈中性,所以D错误。
2.A
【解析】根据纯水中c(H+)=c(OH-)判断A选项为正确答案。解答本题时应注意克服思维定式,因此时温度并非是常温,故KW不再为1.0×10-14。
3.C
【解析】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即pH<3.1时呈现红色,3.1<pH<4.4时,呈现橙色,pH>4.4时呈现黄色。所以,甲基橙呈现黄色的溶液可能是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的pH与温度有关,常温下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的,但在低于常温的情况下就不一定了。温度不同,c(H+)>1×10-7 mol·L-1的溶液的酸碱性也不同。
4.A
【解析】酸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全部来自于水的电离,氢离子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氢氧根离子浓度也相同,则由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也相同。
5.B
【解析】①弱碱剩余,②弱酸剩余,所得溶液的pH不等于7;③④两种情况下,若为强酸和强碱反应,则溶液的pH为7。
6.D
【解析】水的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升温有利于其电离,但是促进电离后c(H+)和c(OH―)同时增大,所以纯水仍呈中性,由于c(H+)增大,c(OH―)增大,所以其离子积增大,pH减小,选D。
7.B
8.A
【解析】此题未指明温度,则按25℃时计算,KW=1×10―14。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等于该溶液中的c(OH―),所以,①c(H+)=1 mol·L―1,由水电离出的c(H+)与溶液中c(OH―)相等,等于10―14 mol·L―1;②c(H+)=0.1 mol·L―1,则由水电离出的c(H+)=10―13 mol·L―1;碱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等于该溶液中的c(H+),所以,③c(OH―)=0.01 mol·L―1,由水电离出的c(H+)=10―12 mol·L―1;④由水电离出的c(H+)=10―11 mol·L―1。即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之比为10―14∶10―13∶10―12∶10―11=1∶10∶100∶1000。
9.B
【解析】醋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开始二者的H+浓度相等,盐酸中没有电解质分子,而醋酸中还有没有电离的CH3COOH,在稀释过程中会继续电离出H+,所以稀释后溶液中H+浓度相等,醋酸的稀释倍数一定比盐酸的稀释倍数大。
10.B
【解析】NH3·H2O为弱碱,当等体积混合时NH3·H2O过量,呈碱性,故A项错误;B项正确;C项恰好中和,呈中性,错误;D项体积比应为10∶1,错误。
11.C
【解析】设原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V (NaOH)=3 L,V (HCl)=2 L。二者混合后反应,混合溶液体积为5 L,所得溶液pH=12。则c(OH―)=10―2 mol·L―1,3 L×c―2 L×c=10―2 mol·L―1×5 L,则c=0.05 mol·L―1。
二、填空题
1.D2O、H2O、HDO D3O+、H3O+、H2DO+、HD2O+ OH-、OD- D2OD++OD- H2OH++OH-
2.(1)900 (2)1000 (3)81.8
【解析】本题考查了溶液稀释的三种方法:加水稀释;加入更稀的溶液稀释;加入能消耗溶质的溶液稀释。
(1)加水稀释pH=12的NaOH溶液至pH=11,应使体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所以需加水900 mL。
(2)设需pH=10的NaOH溶液体积为V,那么:

V=1 L=1000 mL
(3)设需0.01 mol/L的盐酸体积为V,那么:

V=81.8 mL。
3.(1)错误的 用湿润的pH试纸来测定pH,相当于将溶液稀释了,测出的不是原溶液的pH。若溶液不显中性,就会产生误差 (2)不一定有误差,当溶液为中性时则不产生误差。 (3)盐酸的pH 因为在稀释过程中醋酸继续电离产生H+,使得溶液中c(H+)的变化较盐酸溶液中小,误差较小
4.(1)1 (2) (3) > (4)10
【解析】OH―+H+==H2O,完全中和应满足:c(HCl)·Va=c(NaOH)·Vb;

(1)若a+b=14,则Va/Vb=1;
(2)若a+b=13,则Va/Vb=;
(3)若a+b>14,则Va/Vb>1;
(4)若a+b=15,则Va/Vb=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