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中考生物基础篇全国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课件(7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版中考生物基础篇全国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课件(7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1-07 06:5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6张PPT。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中考方向知识导图考 点 梳 理营养自养呼吸氧气二氧化碳废物泄遗反应反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细胞异养典例1(2019·滨州)下列谚语或古诗与对应的生命现象不相符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D【答案及解析】D。本题考查的核心知识是生物的共同特征,重在辨别各种生命现象所对应的生物特征,属于中等难度题目。A项描述的是生物间的捕食关系,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项描述的是植物的向光性,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项春种秋收,说明生物能繁殖后代;D项“穿花蝴蝶深深见”,是蝶类在采食花粉,属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繁殖后代。考点2.科学方法—观察法
1.科学观察可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   、   、
望远镜等仪器,还可利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帮助
记录,有时候还需要测量。如:法布尔观察昆虫,珍
妮·古道尔观察黑猩猩的行为都是用肉眼观察;也可
以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结构;还可以用显微镜观察细
胞结构。
2.科学观察需要有明确的     ,观察要全面、细
致和     ,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
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需要积极思考,
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同
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放大镜显微镜目的实事求是典例2(2019·抚顺)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法布尔用放大镜观察各种昆虫并如实记录
B.用摄像机拍摄狮群的生活
C.用望远镜研究鸟类的飞行 D.弗里施用颜色卡片研究蜜蜂的色觉【答案及解析】D。本题考查的核心知识是观察法与实验法的关系。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属于简单题目。选项A、B、C均没有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均属于观察法;选项D用比色卡的方法研究蜜蜂的色觉,属于实验法,实验变量是颜色。D考点3.科学方法—调查法
1.要明确调查     和     ,并制定合理的
调查方案。选取合适的样本,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
和分析。调查包括    调查(如:人口普查)和
    调查(如:调查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情况)。
2.方法步骤:以调查生物种类为例
 目的对象全面抽样典例3(2019·济源)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为了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 调查法 B. 实验法
C. 资料分析法 D. 观察法【答案及解析】A。本题考查的核心知识是调查法。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要选取一部分对象作为样本,整个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这属于调查法。
A考点4.科学方法—探究法
1.科学探究包括六大步骤:(1)提出   ;(2)作出
   ;(3)   计划;(4)   计划;(5)得
出   ;(6)表达与交流。
2.对照实验:除了要探究的条件不同外(设置  .变
量),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若研究土壤湿度对蚯
蚓生活影响,则该实验的变量是     。请将进
行探究实验的甲乙组条件补充完整。
问题假设制定实施结论单一土壤湿度25℃干燥阴暗 3. 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
 (3)制定和实施计划:
在纸盒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盒内就形成
了 和 两种环境。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实验,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2分钟。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明亮阴暗 上表是一组同学的数据,需要统计各小组第11min的数据,取    值。
经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是:明亮处 n 只,黑暗处 10-n 只。
  (4)得出结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处。
  (5)表达和交流:本实验的控制的变量是   ;把全班分成若干组相当于进行    实验,取各组平均值可以     ;不能用一只鼠妇做实验的原因是
    ;实验后要把鼠妇放回大自然。平均光重复减小误差避免偶然性典例4 (2019·广东)小明在家里花瓶的积水中发现孑孓(蚊子幼虫)大量浮在水面,他推测这种现象跟空气或光线有关,于是设计了下表实验方案(一段时间后记录实验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
(注:细密铁丝网竖放水中时孑孓能浮上水面,横放水中时阻碍孑孓浮上水面)
A. 细密铁丝网摆放方式可控制空气这一变量
B. 甲乙两组对照可以研究空气对孑孓的影响
C. 甲丙两组对照可以研究光照对孑孓的影响
D. 增加每组实验的孑孓数可以避免实验误差A【答案及解析】D。本题考查的核心知识是对照实验法,重在考查对实验变量的设置、判断及误差的控制。A项细密铁丝网竖放时孑孓能浮上水面,接触空气;横放时孑孓不能浮上水面,无法接触空气;所以摆放方式可以控制空气这一变量。B项由于甲乙两组的孑孓数量和光线都相同,只有细密铁丝网摆放方式不同,所以变量是空
气。C项由于甲丙的孑孓数量和细密铁丝网摆放方式相
同,只有光线不同,所以变量是光照。D项增加实验对象数量只能减少误差,不能避免误差。考点5.生态因素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
光 温度水空气合作竞争寄生共生捕食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和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实例:荒漠中骆驼刺根系极发达适应干旱环境。但生物的适应性是相对的。如绿色的蝗虫适应草地生存,但不适应在黄土地上生存。
3.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蚯蚓能疏松土壤、沙地植物能防风固沙、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都是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典例5 (2019·广东)造礁珊瑚虫体内的虫黄藻为其提供氧气和有机物,而造礁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二氧化碳和氮磷等无机物。虫黄藻与造礁珊瑚虫之间的关系是(  )
A. 共生 B. 竞争
C. 捕食 D. 寄生 【答案及解析】A。本题考查的核心知识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简单题目。虫黄藻与造礁珊瑚虫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是典型的共生关系。竞争的生物之间互相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等;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寄生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A考点6.生态系统与生物圈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范围内,   .  与     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如一片森林。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3.食物链和食物网:
 (1)    与    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    。生物环境非生物部分植物光合作用消费者分解者 细菌和真菌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2)食物链的书写:起始环节是     ,箭头指
向     ,如草→兔→狼。不能出现分解者
和非生物部分。箭头方向代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方向。
(3)物质和能量沿     和     流动,而且
是单向的,越来越    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
富集,越积越    。如“草→兔→狼”中,有毒 物质积累最多的是狼,数量和能量以及有机物总量最多的都是草。整个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光能。
  生产者消费者食物链食物网少多(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
是     的,称为生态平衡;这是由于生态
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
有一定 的,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
生态系统就会遭到    。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
动植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     。一
般来说,森林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强,农田
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相对稳定自动调节限度破坏越强4. 生物圈:
(1)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
     ;它的范围包括    的底部、   . 的大部和     的表面。
(2)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大气圈水圈绿色水库草原海洋淡水湿地农田人岩石圈地球之肺 典例6 (2019·广东)青藏高原的某自然保护区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物种,图中是与其有关的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中包含高原鼠兔的食物链有3条
B. 太阳能是图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根本来源
C. 重金属污染物在该食物网中草的体内积累最多
D. 该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不变B【答案及解析】B。本题考查的核心知识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的组成和规律,属于中等难度题目。A项该食物网中包含高原鼠兔的食物链有4条:草→高原鼠兔→鹰、草→昆虫→高原鼠兔→鹰、草→昆虫→高原鼠兔→鼬→鹰、草→高原鼠兔→鼬→鹰。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都来自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网富集,因此鹰体内的重金属最多。由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所以其中的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不是保持不变。
(  )1.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①草 ②智能机器人 ③珊瑚 ④钟乳石
⑤冬眠的蛇 ⑥恐龙化石 ⑦蘑菇
⑧生石花
A. ①⑤⑦⑧ B. ①③④⑧
C. ②⑤⑥⑦ D. ②③④⑥基础冲关A (  )2. 将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A. 可独立进行生命活动
B. 具有细胞结构
C. 能繁殖后代
D. 能使其他生物致病C
(  )3. 下列实例中,不属于观察法的是
A.用放大镜研究蝉的取食
B.用望远镜研究鸟类的飞行
C.用给金鱼喂食前鼓掌的方法研究金鱼的听觉
D.用摄像机拍摄狮群的生活方式
C
(  )4. 每年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小明想要了解
我市中学生的近视情况应该选用
A. 观察法 B. 测量法
C. 实验法 D. 调查法D
(  )5. 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时,研究者设计了在铁盘内铺放湿土和干土,然后用不透明的纸板盖住铁盒。他研究的非生物因素是
A. 光 B. 空气
C. 水分 D. 温度CC(  )6. “螳螂捕食,黄雀在后”描述的生物关系是
A. 合作 B. 寄生
C. 捕食 D. 竞争C(  )7. 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阳光、温度和水属于非生物因素
B. 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
C. 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只能适应环境
D. 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A(  )8.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草地中的蚂蚁
B. 森林里的各种树木
C. 一条河中所有的生物
D. 一片沙漠D(  )9. 下列关系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 狐→兔→草
B. 草→兔→狐
C. 阳光→草→兔→狐
D. 阳光←草←兔←鹰B(  )1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B. 生态系统的破坏都可以通过自动调节能力得以恢复
C.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相互依存的
D.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  )1. 生物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下列与“植
物向光生长”现象具有相同特征的是
A. 母鸡孵卵
B. 种子萌发成幼苗
C. 膝跳反射
D. 排出汗液和尿液能力冲关C(  )2.科学家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揭示生命的奥秘,主要应用观察法进行研究的是
A. 达尔文与自然选择学说
B. 米勒与模拟生命的起源
C. 珍妮·古道尔与野生黑猩猩的行为
D.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C(  )3.关于“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属于模拟实验
B. 实验结果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C. 该实验的变量是光
D. 实验结论是明亮处1只,阴暗处9只C(解析:A.模拟实验是指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该选项的分析是错误的;B.实验结论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D. 实验结果是明亮处1只,阴暗处9只。)(  )4.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分早、中、晚三次,分别测量篮球场、草地和树林中的湿度,并记录数据。他们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 实验法 B. 调查法
C. 观察法 D. 比较法A(解析:题目中设置了探究实验的变量——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度,还针对变量设置了对照实验——篮球场、草地、树林;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分早、中、晚三次测量,并记录数据得到实验结果,从而推出实验结论。这是典型的实验法。)(  )5. 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培养,得到如图甲所示结果。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如图乙所示结果。从实验结果可知,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
A. 竞争
B. 捕食
C. 共生
D. 寄生A(解析:在自然条件下,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培养,营养物质能满足A、B的生长,两者都正常生长繁殖,将A、B放在同一培养皿中培养,A、B之间相互争夺氧气、有机物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在竞争中弱势的一方得不到足够的有机物,最终导致死亡,种群数量减少曲线下降;优势的一方种群数量增多曲线上升。) (  )6. 下列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 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
B. 大树底下好乘凉
C. 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
D. 青蛙冬眠B(  )7.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
B. 牛和田鼠之间是竞争关系
C. 猫增多不会影响土蜂的数量
D. 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B(  )8.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C.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
D.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C(  )9.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D(  )10.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等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下列各项中能够表示某食物链中生物体内有害物质数量关系的图示是B11. 有同学说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究竟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某生物兴趣小组采摘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的新鲜成熟樱桃番茄做了以下探究实验。请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设置甲组的作用是    。
(2)选取甲、乙两组新鲜樱桃番茄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个数及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控制    ,且两组实验材料都用50个樱桃番茄而不是用1个樱桃番茄的意义是  。
(3)你认为樱桃番茄变质的根本原因是    
                    。
(4)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L柚子皮提取液形成对照 单一变量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柚子皮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12. 某兴趣小组调查某池塘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及其体内食物成分后,记录如下表,据表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
(2)写出其中的食物链:    
   。
(3)若该池塘受到汞的污染,则体内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4)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      的,若池塘受到严重的污染后,生态系统将会受到破坏。
(5)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应包括细菌和真菌,它们属于        。小球藻 小球藻→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 小鱼自动调节 有限 分解者13. 中山市的岐江河曾因污染而失去应有的生态功能。近年来,由于中山市政府加强了对岐江河的综合治理,使该河的生态系统又得到了重新恢复和改善。然而,河水的质量到底如何?河里的鱼虾是否可以安全食用?对于这些问题,某中学的几位同学开展了一项调查研究。它们首先选取该河中5种不同的生物,对它们消化道内的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然后又请有关专家指导,对这5种生物体内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最后将研究数据整理绘制成下表。根据上述资料内容分析回答:
(1)在该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成分是   ;河蚌与水蚤的关系是      。
(2)某种有毒物质很难分解,如果进入该生态系统,体内该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应是   。
(3)如果人们在该河中大量地捕鱼捉虾,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将会造成的后果是 
 。
(4)根据生态学原理及目前状况,你认为岐江河还应该如何治理?(至少写两条)
  。小球藻 捕食(吃和被吃)某鱼破坏现有的生态平衡(或生态失衡)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二是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三是不断更新水体,四是禁止捕鱼捉虾(答出其中之二即可)(  )1. (2019·广东)下列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
A. 水绵 B. 木瓜
C. 蘑菇 D. 华南虎中考冲关C(  )2. (2018·广东)下列诗句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A(  )3. (2018·广东)“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适于播种和移栽植物,这说明
A. 环境影响生物
B. 生物影响环境
C. 生物适应环境
D. 环境适应生物A(  )4. (2018·广东)下列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阳光、空气和水都是其组成成分
B. 包含食物链:阳光→稻→虫→蛙
C. 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D. 农田中的腐生微生物属于分解者B(  )5. (2018·广东)调查校园的植物种类时,做法错误的是
A. 需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 需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 调查过程只记录自己喜欢的生物
D. 要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C(  )6. (2017·广东)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阿尔法狗机器人下棋
B. 母鸡带领小鸡吃米
C. 葵花朵朵向太阳
D. 婴儿听优美的音乐A(  )7. (2017·广东)为了解当地几种常见传染病的基本情况,通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调查法 D. 分析法C(  )8. (2017·广东)广东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新疆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 阳光 B. 温度和水
C. 植物 D. 土壤和空气B(  )9. (2017·广东)如图是生态系统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②③④是消费者
B. 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C. 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 该图同时存在食物链和食物网C(  )10. (2017·广东)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光照条件是实验的变量
B. 可以用1只鼠妇完成
C. 只有光影响鼠妇的生活
D. 在一个盒子进行,不用设置对照A11. (2019·锦州)图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甲~庚代表不同种的生物。请据图回答问题:(1)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 。
(2)此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短 的一条食物链

(3)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那么在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  。
(4)该食物网只表示出生态系统中的部分成分,未表示的成分有      和       。
(5)当甲全部死亡会对该生态系统造成很大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一定限度的。戊5 戊→甲→乙→丙(或戊→甲→丁→丙或戊→庚→丁→丙)丙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自动调节能力12. (2019·承德)2017年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地球卫士奖”授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55年来塞罕坝人变茫茫荒原为郁郁林海,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日前塞罕坝森林公园总面积四十余万亩,物种丰富,有浩瀚的林海、广袤的草原、清澈的湖泊,一展北国风光,成为了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有人说:塞罕坝林海属于中国,而中国的环保行动则属于世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塞罕坝森林公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   组成的,如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2)塞罕坝森林公园中丰富的物种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如图为塞罕坝森林公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  
     。
(3)若不法分子大量猎捕山雀,短期内    数量会大量增加,导致松树林受到的危害加大,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非生物部分 松树、草 6 松树→松毛虫→山雀→蛇→鹰 松毛虫自动调节能力
(4)在塞罕坝森林公园春季明媚的阳光下,图中生物都进行的与能量转换器有关的生理活动是
     ,此能量转化器是    。
(5)叶片蒸腾作用提高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说明生物能___________环境。
(6)试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中国的环保行动属于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呼吸作用 线粒体影响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13. (2019·嘉兴改编)资料一: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建造了“生物圈II号”,一年多后由于里面的氧气含量下降,不得不从外界泵入氧气,以维持里面8位科学家的生存实验。资料二:2018年5月15日,“月宫一号”内进行的为期365+5天的、世界上时间最长的实验获得成功。它是由我国科学家制造并将为人类移居月球做的准备,8名“宇航员”分2组轮换入舱完成此次实验。第一组4名志愿者入舱开始密闭实验以来,进展顺利。第二组4名志愿者的代谢水平高于第一组,以便研究在不同代谢水平的人员变换时系统的稳定性。舱内具有可满足他们生存的气体、水和部分生物等,试验期间“月宫一号”保持了良好的空气质量。(1)塞罕坝森林公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   组成的,如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2)塞罕坝森林公园中丰富的物种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如图为塞罕坝森林公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  
     。
(3)若不法分子大量猎捕山雀,短期内    数量会大量增加,导致松树林受到的危害加大,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非生物部分 松树、草 6 松树→松毛虫→山雀→蛇→鹰 松毛虫自动调节能力(1)建造“生物圈Ⅱ号”和“月宫一号”依据的生物学理论是     ,请据此完善下列下图中的①~④的填空:物质循环生物成分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 (2)“月宫一号”中绿色植物的作用主要是:   
  ,
    。
(3)8名“宇航员”可否同时入舱共同完成365+5天的实验?为什么?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人提供食物,同时释放氧气 吸收二氧化碳,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或参与水循环、为微生物提供食物等等)(3)不能,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限,人多会破坏生态平衡(或该人工生态系统的承载量是有限的,空气、粮食数量不能同时维持8人的需要) (4)此实验中对封闭在其中的8名“宇航员”的健康状况持续进行监测。请举例说明人体的健康监测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5)资料一和资料二告诉人们,迄今为止,人类和其他生物唯一的家园是  。一是生理健康,如失重状态下心率、血压、反射、排泄、免疫等一系列变化;
二是心理健康,如人长期在幽闭环境中对情绪的影响等等 地球(或生物圈)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