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中考生物提升篇全国版 专题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课件(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版中考生物提升篇全国版 专题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课件(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1-07 07:0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专题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植物在光下的生理活动
  若④是二氧化碳,①是氧气,则图中表示的是光合作用;③是从导管运输的水;②是制造的有机物,从筛管运出。
  若④是氧气,①是二氧化碳,
则图中表示的是呼吸作用。
  若①是水,则图中表示的
是蒸腾作用,由气孔散失水分。(二)温室大棚内一天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变化 0点到6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所以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浓度降低;
  6点到18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所以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氧气浓度增加;
  18点到24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所以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浓度降低。(三)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二氧化碳的吸收与
释放情况
  a点光照强度为0,表示此时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ab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但二氧化碳吸收量为负值,表示此段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b点既不吸收也不释放二氧化碳,表示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bd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吸收量为正值,表示此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de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没有继续增加,这是由于气孔暂时关闭引起的。(  )1. 下图所示植物结构中属于生殖器官的是A(  )2. 下列各农产品中,均属于果实的一组是
A. 葵花子、花生、芝麻
B. 麦粒、葵花子、豆角
C. 杏、白果、花生
D. 花生、芝麻、豆角B(  )3. 下图是大豆的种子、幼苗和根尖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中的 A 发育成乙中的 2
B. 乙中的 1 是由甲中的 B 发育来的
C. 丙中的 b 和 c 可以使乙中的 3 不断长长
D. 甲萌发长成乙的过程中,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丙中的aD(  )4. 小米同学利用画线法观察和比较菜豆幼根不同部位的生长速度,图为实验前后幼根的标记情况。据此推断幼根的生长主要依据
A. 根冠与分生区
B. 分生区与伸长区
C. 伸长区与根毛区
D. 根冠、分生区与伸长区B(  )5. 甲、乙图分别表示枝芽(叶芽)的纵剖结构和该植物的一段枝条,甲图相应结构将来发育成乙图相应结构的连线错误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A(  )6. 对如图所示枝条和枝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从芽的着生位置划分,a为顶芽,b、c为侧芽
B. 顶芽a一定是花芽,侧芽b、c一定是枝芽
C. 枝条中的b、c是由枝芽上的芽原基发育来的
D. 枝条d的不断伸长,来自于枝芽中②的不断伸展B(  )7. 如图,甲乙两个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B. 乙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C. 两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一样快
D. 两枝条内都只是韧皮部被染成红色A(  )8. 如图,在树干上环割一周,深度至形成层,剥去圈内树皮,过一段时间可见到环割上端出现瘤状物,这种现象说明

A. 韧皮部输送有机物受阻
B. 木质部输送有机物受阻
C. 韧皮部输送水和无机盐受阻
D. 木质部输送水和无机盐受阻A(  )9. 某同学在做“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时所看到的菠菜横切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①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B. 图中④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C. 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下表皮多
D. 图中③所有的叶肉细胞排列顺序一致B(  )10. 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小明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的热水中(如图),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了许多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
A. 该叶片上表皮含叶绿体比下表皮的多
B. 该叶片下表皮含叶绿体比上表皮的多
C. 该叶片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的多
D. 该叶片上表皮的气孔比下表皮的多C(  )11. 如图是气孔处于张开和闭合状态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甲中①表示保卫细胞
B. ②是水和空气进出叶片的通道
C. 图甲表示①所围成的结构处于张开状态
D. 图乙表示的气孔状态不影响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叶片D(  )12. 如图为大豆种子结构示意图,图中贮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D(  )13.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说的是花生的果实,结合下面的概念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麻屋子”指的是①
B. “红帐子”指的是果皮
C. “白胖子”指的是②中的胚
D. 花生的果实属于组织C(  )14. 将两株生长情况基本相同的玉米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玻璃器皿中进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1号为土壤浸出液,2号为蒸馏水)。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实验的变量是水的多少
B. 实验应在黑暗中进行
C. 土壤浸出液与蒸馏水的成分完全相同
D. 土壤浸出液能为植株生长提供无机盐D(  )15. 如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B. 曲线乙表示的是幼苗细胞干重的变化
C. 曲线乙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D. 曲线乙中C点后曲线上
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
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使幼苗细胞鲜重增加D(  )16. 下图为植物的生殖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所示植物的传粉方式为自花传粉
B. 受精完成后,雄蕊和柱头将逐渐凋落
C. 图中所示植物的受精作用发生在胚珠
D. 图中所示植物的子房将来发育成果皮D(  )17. 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植株、雌蕊、果实和种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甲中的①是由图丁中的②发育而来的
B. 图甲中的③是由图丁中的③发育而来的
C. 图丙中的②是由图乙中的③发育而来的
D. 大豆油主要来自图丁中的④C(  )18. 如图为一个豌豆荚,内有6粒豌豆种子。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 C由子房发育而成
B. 每粒种子的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C. b由胚珠发育而成
D. 发育成这个豌豆荚的豌豆花中有6个胚珠B(  )19. 将某生长旺盛的植株放进透明密闭的容器内,满足植株所需要的所有自然条件。然后测定夏季一昼夜间容器内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变化,得到下图所示的曲线。当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曲线上对应这一生理状况的点有
A. a点和d 点
B. b点和c 点
C. a点、b点和c点
D. b点、c点和d点B(  )20. 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B.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
C.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D.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向下运输D21. 资料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不仅是人们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政府部门在规划城镇建设时要考虑的问题,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就是有效方法。植物从地面吸收水分,散失到空气中,使空气的水含量增加,大大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资料二:大量绿色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提高空气的含氧量。各种动物生活在植物下方,形成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1)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水分吸收以后主要是通过植物体内的
运输到叶片,最后通过叶片上的
散失到大气中。
(2)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因为植物体的绿色部分细胞有 ,能利用 ,将二氧化碳与
合成 ,并释放出氧气。成熟区导管(或输导组织)气孔叶绿体 光能 水有机物(或淀粉)
(3)植物的作用不用质疑,请你联系所学知识谈谈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至少写出三个方面的作用)
①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或绿色植物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②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或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的其他生物);③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或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22. “千里大别山美景在罗田”,罗田位于大别山南麓,大别山主峰雄居境内,这里森林茂密,自然环境优美,是首批命名的全国板栗之乡。罗田板栗,以其果大质优而闻名于世,据科学实验证实,栗子的营养丰富,其中含糖和淀粉高达70.1%。以前该县农民种植板栗主要施用自然肥,有的没有施肥习惯,结果板栗空苞率高。如图是板栗发芽、开花、果实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1)板栗坚硬的壳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所以图三中一颗板栗就是植物器官中的 ,图一中板栗幼苗的根是由其中的 发育而来。
(2)板栗播种适期在3月中、下旬(春分前后),地温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进行,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

(3)根据图二中板栗的花可以看出,板栗传粉的媒介主要是 。有时为提高产量,种植户会将板栗枝条环割,主要是切断韧皮部的 ,阻止有机物向下运输。
种子胚根 适宜的温度昆虫筛管
(4)根据资料分析,为了解决空苞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在板栗开花季节多施 肥(选填“氮”“磷”或“钾”)。磷23.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市以提质增效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设施农业。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帮助大棚种植户提高产量,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他们在春季的一个晴天,对某密闭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一昼夜测定,并绘制如图甲所示的曲线。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a和b时,在a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某同学在曲线上标注了A、B、C、D、E五个点,一天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时候对应曲线中的 点。曲线 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等于 D BD(2)为了探究植物的生理特点,他们设置了如图的实验装置。乙瓶内装有正在萌发的蚕豆种子(瓶中有适量的水),丙为一盆蚕豆苗(经过暗处理)。将丙用无色透明玻璃箱密封好后与装置乙进行连接(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并将其放在阳光下。
①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蚕豆苗的 作用会增强,这是玻璃箱中 增加所致。
②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发现玻璃箱内壁有水珠,主要是叶片进行 的结果,此过程中水珠的散失是通过叶片的 进行的。
(3)大棚种植户利用某种技术,在南瓜植株上收获西瓜,这种技术叫作 。光合 二氧化碳蒸腾作用气孔嫁接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