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中考生物方法篇全国版 第二章 初中生物学的解题方法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版中考生物方法篇全国版 第二章 初中生物学的解题方法课件(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1-07 07:0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 《2019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科目考试大纲》对于考试的题型作出了说明,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题型,试卷卷面满分100分。其中,选择题30题,为单项选择,分值60分;非选择题包括实验探究、读图理解、资料分析和综合应用,分值40分。试题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及生物科目的核心素养,体现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一、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一)解答生物学选择题的一般程序
  1. 认真审题:读懂题干和选项的含义,特别是要找出关键信息;
  2. 抓住关键: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抓住关键,找到突破口;
  3. 发散思维:转换思维方向,从多层面、多角度思考,去伪存真,准确求解。(二)根据生物学选择题的特点,解题的基本技巧归纳如下:
  1. 直接判断法
  直接判断法,顾名思义就是直接从题目所给出的信息中做出判断,确定符合题干的选项。这种方法适用于基础知识类试题。多数是基础题,非常简单的题。但前提和关键还是需要准确掌握有关生物学概念。例1(2019·广东)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是
(  )
A. 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B.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C.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D. 细胞→组织→系统→器官→植物体【解析】C。考查被子植物的结构层次,属于简单的基础题,可以直接选出答案。 2. 排除法
  排除法是指从排除谬误入手,逐步缩小范围,去伪存真,最后确定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解决一些较难的、不能凭借掌握的知识就能选出答案的试题。碰到这类题时,一是排除知识、表述、逻辑错误的选项,二是排除选项的叙述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与题干无关的选项,逐步缩小范围,直到选出答案。例2(2018· 广东)人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就可能感染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率几乎100%,全世界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被咬伤后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B. 抗毒血清含有抗体,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
C. 家里饲养的狗、猫等宠物应及时接种疫苗
D. 被狗、猫咬伤后注射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解析】D。题干中的关键词是“错误的”,本题的题干是教材没有的课外知识,供选答案中的A、B、C都无法根据教材已有的知识做出判断,但是“D. 被狗、猫咬伤后注射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疫苗与特异性免疫有关,而不是非特异性免疫,可以确认D是错误的。而其他三个选项就不需要再仔细辨析了。例3(2017·广东)科学家将人胰岛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利用细菌合成人胰岛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运用组织培养技术 ②细菌的变异是可遗传的 ③运用转基因技术 ④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解析】B。本题考查的核心知识是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题干给出的信息综合性较强。首先细菌是没有染色体的,所以可以确定④是错误的,排除C和D。接着分析,将人胰岛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这属于转基因技术。因为导入了基因,细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但这种变异了的遗传物质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基本可以确定②③是正确的。 3. 对比推理法
  对比推理法是通过比较选项所涉及的易混的概念、原理、方法、结构、功能等,以达到摒弃似是而非的选项。这类方法适用于选项相近或者类似的试题,此外,当排除两个选项后,在剩下的两个选项中犹豫不决,不知道究竟应该选哪个时也常常采用这类方法。例4(2019·广东)广东省是草鱼的养殖和消费大省,其中与草鱼适应水中生活无关的特征是(  )
A. 用鳃呼吸 B. 体温不恒定
C. 用鳍游泳 D. 身体呈流线形【解析】B。本题考查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相适应。流线形的体型能减少鱼在水中运动的阻力,鸟也是如此,适应的是空中飞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使鱼能在水中呼吸和运动,是鱼适应水中生活的重要特征。体温不恒定的动物很多,如昆虫以及爬行动物,但它们都能生活在陆地上。由此可以推断,体温是否恒定和生物的生活环境没有必然关系。4. 图文转化法
   某些试题由于试题呈现形式复杂,或情境比较陌生,或内容比较生僻等,可将题中信息转化为比较熟悉的、直观的形式,从而变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例5(2018·广东)对男孩小明性染色体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小明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B. X染色体不可能来源于奶奶
C. Y染色体一定来源于爷爷
D. X染色体一定来源于外婆【解析】D。本题考查了染色体的遗传方式。解题最好先画出家庭遗传图谱(如图),然后在图的基础上去作判断。小明的Y染色体一定是来自其父亲,其父亲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其爷爷。小明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其母亲,而其母亲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外公,也可能来自外婆。5. 抓住关键词法
  在读题时,一是先快速阅读一遍题干,在题干中抓住关键词;二是把关键词精读一遍,同时把关键词圈画出来;三是根据关键词和试题的要求,直接找出答案。例6(2018· 广东)通过屏蔽蓝光可降低电子屏幕辐射对眼球成像部位的影响,该部位是(  )
A. 视网膜 B. 角膜
C. 视神经 D. 晶状体【解析】A。本题题干中大多数信息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但只要找出关键词“成像部位”,就可以选出答案。例7(2017· 广东)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主要是植物进行了(  )
A.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B. 吸收作用和呼吸作用
C.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 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解析】A。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清新”就是指氧气充足,“湿润”就是空气中水蒸气较多,对应这两项直接相关的分别就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故A正确。 6. 综合分析法
  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要进行细致地分析、严谨地推理、正确地判断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方法称为综合分析法。解答复杂的难题多用此法。例8(2019·广东)关于人体性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Y染色体上有决定男性性别的基因
B. 女性细胞都含有XX两条染色体
C. 含有X染色体的生殖细胞是卵细胞 D. 精子含有的性染色体都是Y染色体【解析】A。关于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数量问题历年都是复习的难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课本上的小字部分有介绍,Y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决定雄性性别,这个基因决定睾丸的形成。如果没有读到这则资料,或者没有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综合分析其他选项。B选项,当看到“女性细胞”时,要马上圈出来,这里的细胞包括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两种不同类型,体细胞含有两条性染色体,卵细胞只有一条性染色体。此外,这里还需要注意,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总染色体数为0。卵细胞一定含有X染色体,而精子含有Y染色体,也可能含有X染色体。故C和D都不正确。(三)解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式,防止“生路熟走”,落入“陷阱”
  有些试题的已知条件是命题者对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考生平时已做过的试题等稍作改动后命制而成的,这类题最具欺骗性,乍看像“熟题”,实际上已经“改头换面”,其目的在于检验考生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如果审题粗心大意,只凭经验做题,就很容易犯思维定式的错误。因此,越是“熟题”,越要警觉、细心审题,准确地获取信息,做到“熟路生走”,才能准确作答。
  学无定法,一道题有时使用一种解题方法,有时可以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题,平时训练中要注意如何将各种方法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才能进一步提高应变能力和解题能力。(四)准确填涂答题卡
  目前我省绝大多数地市都采取计算机阅卷,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通过计算机软件扫描后可以自动识别选择题的正误。为了提高涂卡效率并防止涂卡时题号和答案对错位,可以把选择题全部做完后,每5道题一组进行涂卡,这样不容易出错。二、非选择题的整体解题思路
  (一)细心阅读题干和问题,提取关键信息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审题失误往往是造成考试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是生物学中考中最令人痛惜的。要正确解答试题中所提出的问题,考生首先必须要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作答的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生物学中考非选择题的情景往往以一定的文字表述或图表、实验内容等形式呈现,考生应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包括试题中隐藏的信息,排除无关信息。审题时要尽量做到稳、准、慢,要尽可能挖掘一切对解题有用的信息,尤其要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这样可以避免解题的随意性、盲目性。如同样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如果题目是从传染病的角度考查,该病毒属于病原体;如果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考查,该病毒就是抗原。例9(2018·山东)据统计,全国约有3亿的青少年儿童营养结构不均衡。2018年5月20日是第29个“全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是:“营养+运动,平衡促健康”。请结合所学知识,据以下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分析回答:(1)青少年要“常喝水”:利于排出体内废物,C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___:正常情况下,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________和微量蛋白质含量都减为零。
(2)青少年要合理营养:牛奶220mL+麦香面包150g+水果100g是小明的早餐,牛奶中的蛋白质在A系统中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最终被分解为________;被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随循环系统到达脑部细胞时,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分别是________(用文字表示)。【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在掌握几大系统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绝大多数空都能直接填出来,但是有几个空一定要注意审题。如第(1)小题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这里的关键词是“器官”,很多同学没有注意这个结构层次的描述,误填了“肾单位”。第(2)小题,考查蛋白质被消化的主要场所以及最终被分解后的产物,读题的时候要注意提取关键信息“消化的主要场所”和“最终产物”,所以第1空只能填“小肠”,第2空只能填“氨基酸”。(二)建立试题与教材的有机联系,做出合理的判断推理
  中考生物学非选择题的考查往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解题时必须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依据,以要解答的问题为中心向教材求索,找出解答试题的知识点并组织答案。所以,在明确试题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给的条件有哪些后,就要把试题的设问和从材料中得到的有效信息与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即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准确“链接”,并进行重组和整合。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答案只有两个出处,一在教材,二在题干。能用教材上的语言就不要自己组织语言,不能用教材上的语言,要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对于前面的填空举棋不定时,往往也可以从后面的描述中找到提示,而有时答案就隐藏在题干中,因此审题要细心。
   比如,2019年广东省生物学中考题32题第(2)小题,“婴幼儿通过有计划地口服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称为  ”,回答这一空的关键信息有两个,一个是“有计划”,一个是“口服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提取到这两个关键信息,就不难联想到教材中的“计划免疫”这个答案。不少同学回答“口服疫苗” “预防接种”。这是忽略了“有计划”这个关键信息。
  再看同一套题中的33题实验探究,第(1)题考查实验的变量,题干中有非常明确的描述“为了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所以这里可以直接借用题干中的“光的颜色”或“不同颜色的光”来回答,但是不少的同学误填了“光”“有无光”等答案,都是不善于从题干中提取信息,因此没有答到关键点。(三)注重书写与表达技巧
  据统计,中考非选择题答题失分比较严重的一方面体现在书写与表达,这里着重介绍书写与表达的一些必要技巧。
  1. 要用规范的生物学专业术语作答
  生物学专用术语比较多,书写时要准确规范,如果专业术语中出现错别字是会扣分的。现将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中容易写错且常用的专业术语小结,如下表。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随时将容易写错的字积累在一处,以方便复习。2. 组织语言时注意逻辑关系
  写解答题的描述性答案时,不要想什么写什么,想到哪写到哪。首先,根据问题整理思路后,在稿纸上写出一些能体现要点的关键词语,然后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将这些词语组织成一句语意通顺符合题意的句子,这样可以避免答题遗漏要点,或者颠三倒四描述不清。
  如2019年广东省生物学中考题33题第(3)小题,“增设4号容器,黑暗处理(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若容器中氧气变化量是‘ - - ’,则可判断3号容器中的天竺葵    (填‘有’或‘没有’)进行光合作用,3号容器中的氧气含量不增反降的原因是      。”第2空要说明氧气含量不增反降的原因,读完题以后首先要知道绿光的密闭容器中既有光合作用也有呼吸作用,两者的速度决定了氧气的含量,只有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时,氧气含量才会下降,所以此处可以填“光合作用强度弱于呼吸作用强度(或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少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
  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注射H5N9疫苗产出的抗体能对H1N9病毒起作用吗?为什么?”。此时,我们要先答出能不能起作用,然后再从抗体的特性这一角度来分析原因。所以可以答“不起作用,因为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是特异性的”。3. 预留检查时间
  作答完毕后要预留少量时间检查答案。检查答案的目的是复查答案是否填写错位,是否有遗漏,是否有概念性、常识性错误,是否审题存在偏差等等,防止由于无谓的粗心失误而丢分。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