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物理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42《物体的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上物理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42《物体的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1-06 23:4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体的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学习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运动是物体的属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4.掌握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6.会测量、计算平均速度。
【知识网络】

【典型例题】
类型一、测量——累积法
1. 现有一卷粗细均匀的细铜丝,要求测出它的直径。试一试,并把测量步骤和方法写出来。
【答案与解析】1.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如图所示;
3.用分度值为mm的刻度尺测出线圈的总长度为L;
4.则细铜丝的直径。
【总结升华】由于细铜丝的直径很小,不再刻度尺的分度值范围内,题目考查了用累计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举一反三: 【变式】测一张报纸的厚度,下列方法可行而正确的是(  )
A.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 B.将报纸连续对折5次,测出总厚度再除以10
C.将报纸连续对折5次,测出总厚度再除以32 D.上述方法都不正确
【答案】C
类型二、机械运动——参照物的选取
2. 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顺序向北行驶,甲车比乙车快。
问:
(1)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什么方向运动?
(2)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什么方向运动?
(3)以什么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南运动?
【思路点拨】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答案】(1)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南运动;(2)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北运动;(3)若以向北行驶速度比甲车更快的丙车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南运动。
【解析】甲车比乙车快,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应是向后退的,即向南运动;甲车比乙车快,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北的距离越来越大,故向北运动;若有比甲车更快的向北运动的丙汽车,则甲、乙相对丙车均向后退,即向南运动。
【总结升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不同,关键是看描述的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如何变化。
举一反三: 【变式】观察图中的房子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有几种可能?并说明发生该现象的条件。(左西右东)
【答案】(1)甲车向东行驶;甲车静止不动;甲车向西行驶车速小于风速
(2)乙车向西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
类型三、图象信息题——路程时间、速度时间
3.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
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
【思路点拨】本图是速度--时间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从图象上能够读出每个时间点对应的速度,也能分析出某个时间段内速度的变化,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答案】D
【解析】从图象可知,速度急剧减小时间是8:27,所以说紧急刹车发生在8:27,故A正确;在8:23~8:27时间段内,速度大小不变,所以说在这个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故B正确;从图象可知,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最低速度为40千米/时,所以平均速度一定小于60千米/时,故C正确,D错误。
【总结升华】这是一道图象信息题,图中给出速度——时间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从图象上能够读出每个时间点对应的速度,也能分析出某个时间段内速度的变化,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举一反三: 【变式】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答案】B
类型四、求平均速度
4.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已知该物体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15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5m/s,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答案与解析】设全程路程为s,则通过前一半路程的时间:;
通过后一半路程的时间:。
全程的平均速度:
【总结升华】平均速度是指一段时间内的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找到总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利用公式求平均速度;而不能用去计算。
举一反三: 【变式】一个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50m,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通过后一半路程用了6s,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10m/s B.4.17m/s C.6.25m/s D.5m/s
【答案】D
类型五、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
5.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1,通过的路径之比是2:1,则通过这段路甲、乙两车的时间之比是多少?
【思路点拨】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s/t推出时间的计算公式t=s/v求出时间的比。
【答案与解析】已知:;
求:
据: ,可得     
则:
答:通过这段路甲、乙两车的时间之比是2:3
【总结升华】题目考察了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求时间 ,计算中涉及到比例,需要认真。
举一反三: 【变式】甲乙两个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们速度之比是2:3,所用时间之比是4:3,则甲乙两物体通过路程之比是(  )
A.3:2 B.2:3 C.9:8 D.8:9
【答案】D
6.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段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段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段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
【答案】(1)斜面小车(2)故答案为:(3)变速(4)v3>v1>v2
【解析】(1)图示,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将沿斜面做加速运动,分别测出不同时间段的路程和时间,可以算出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
(2)测出路程s,对应的时间t,用 计算速度;
(3)小车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做加速运动;
(4)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在三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式:v3>v1>v2。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利用斜面小车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实验中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用公式来算各段平均速度,最后一问能定性分析得到答案即可。
【巩固练习】
一、选择
1.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
A.米 B.千米 C.厘米 D.毫米
2.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教室宽5臂展,约8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课桌长4拃,约2.8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
3.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4.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C.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2012年国际田联110m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如图所示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刘翔 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 C.地面 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
6. 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前4min乙同学速度比甲同学速度大 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m/s
C.乙同学第4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m
7. 火车的速度为 72km/h,汽车的速度为 18m/s,则(  )
A.火车的速度大 B.汽车的速度大 C.两者的速度一样大 D.无法确定
8.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与路程或时间无关 D.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9.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 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
10.(多选) 某校体育考试评分标准规定:1000米长跑的满分成绩为3分34秒。小明参加考试时,前500米的平均速度为6m/s,后500米的平均速度为4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m/s B.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4.8m/s
C.小明在本次参试中能取得满分 D.小明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小速度是4m/s
二、填空
11. 在下题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1)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0 ;
(2)拖鞋,“41码”表示其长度约为26 ;
(3) 教室黑板的水平长度约为3.5 ;
12.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经我国有关专家测量改为8848.13m,通过公布的这一数据,可以判断测量的精度达到 。
13.2012年4月29日,全长420km的成(都)西(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沿途山清水秀,风光无限。坐上高速的大巴车,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会有“恰似青山走来迎”之感。这句话中的“走”是以 为参照物。大巴车从西昌到成都只需5小时30分钟,其平均速度约为 km/h(取整数)。
14.“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前沿同一方向运动,并且‘神舟八号”飞船飞向“天宫一号”缓慢地靠近,最后实现连接,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神舟八号”飞船是以 为参照物,其中速度较大的是 (填“神州八号飞船”“天宫一号”)
15.一列匀速行驶的列车,有一节宽为2.5m的车厢被垂直于列车运动方向射来的一颗1000m/s的高速子弹击穿,在车厢两侧留下的弹孔沿列车前进方向的距离为10cm,则列车的速度为 。
16. 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同时向一个方向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由此可以判定三人中骑车速度最快的是 。
17.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5m的路程,接着静止5s,再在5s内通过10m的路程,物体在这15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18.(1) 如图所示,是测量乒乓球直径的一种方法,其中的乒乓球是第46届“世乒赛”使用的“大球”,它的直径是 cm,合 m
(2)小明跑1000m时停表从0走到如图所示位置,他千米跑的成绩是 min s
19. 某同学从家走到学校,先以1m/s的速度行走了500m后,再以1.5m/s的速度走完剩下的500m.求这位同学从家走到学校的平均速度?
20.小明和同学有利用棉线、刻度尺、秒表、火柴、一盘新蚊香、蚊香架等器材测量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他们设计了如下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1) ;
(2)将蚊香支在蚊香架上并点燃5min(即t1),如下图所示;
(3) ;
(4)用公式=求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其表达式为= 接下来他们进行讨论;
(5)根据蚊香燃烧的速度能否算出剩余蚊香还能燃烧多长时间?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t2= ;
(6)根据测量能否计算出从晚上10点到早上6点需烧多少盘蚊香?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n= 。
(7)请帮助小明和他的同学设计一个数据表格,并填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D
【解析】零刻线磨损的可以从其他的整刻线开始测起;但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A错;要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始测起,所以B错;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长度,所以C错;刻度面紧贴被测物体,起始端从零开始,故D正确。
4.【答案】C
【解析】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
5.【答案】A
【解析】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以主席台是研究对象,主席台位置的变化是相对于刘翔的位置而言的,故参照物是刘翔。选项A正确。
6.【答案】C
【解析】由图象可知:乙4min运动的路程是240m,乙的速度,甲4min运动的路程是120m,甲的速度,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A是正确的;甲在0~10min内,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同学在第4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B是正确的;乙在0~4min内,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4min~10min内,乙的图象是水平直线,运动的距离没有变化,所以乙静止,C是错误的,符合题意;甲图象和乙图象的交点就是甲和乙的相遇的时刻,此时甲和乙运动的路程都是240m,所以D是正确的。
7.【答案】A
【解析】火车的速度,汽车的速度为,所以,火车速度大于汽车速度。
8.【答案】C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速度不变,并且速度不变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9.【答案】B
【解析】航模飞行器的平均速度为11m/s;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0km/h=13.9m/s;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的平均速度;可见,平均速度最大的是汽车的平均速度。
10.【答案】BC
【解析】小明跑前500m的时间:,跑后500m的时间:;小明1000m跑总时间:,3min28.3s<3min34s,小明取得满分;全程平均速度:,故选BC。
二、填空
11.【答案】(1)mm(2)cm(3)m
12.【答案】dm(分米)
【解析】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的测量值为8848.13m,其中0.03m是估读值,8848.1m是精确值,所以,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m=1dm,即测量精度达到dm(分米)。
13.【答案】车;76
【解析】“恰似青山走来迎”,被研究的物体是山在运动,山和车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选择车为参照物;
已知:s=420km,t=5小时30分=5.5h,
根据:;
14.【答案】天宫一号;神州八号飞船
【解析】“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飞船是静止的;)因为是“神舟八号”飞船飞向“天宫一号”缓慢地靠近,后实现连接,所以其中速度较大的是神州八号飞船。
15.【答案】40m/s
【解析】子弹击穿车厢的时间:
子弹击穿车厢的同时,列车向前行驶,所以在车厢上的弹孔相差:
列车的速度:
16.【答案】乙
【解析】以风做参照物,向一个方向行驶的三个物体,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则说明甲的速度小于风速,乙的速度大于风速,丙的速度等于风速;即骑车速度最快的是乙。
17.【答案】1
【解析】已知:;
解得:
三、解答题
18.【答案】(1)4.08;0.0408(2)2;6
19.【答案与解析】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全程的平均速度应等于总路程除以该同学通过总路程所用的总时间.因此,根据题意可得:
前500m所用时间为
后500m所用时间为
通过1000 m的总时间为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0.【答案与解析】利用,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一盘新蚊香的长度,以及点燃一段时间后剩余长度,即可算出平均速度.然后又可根据算出剩余蚊香燃烧的时间:
(1)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一盘新蚊香长度为l
(3)再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剩余蚊香长度为l1
(4)
(5)能;
(6)能;或
实验表格:


蚊香
总长度
l(cm)
燃烧
时间
t1(min)
剩余
长度
l1(cm)
燃烧
速度
(cm/min)
剩余燃
烧时间
t2(min)
每晚用
蚊香时
间t (min)
每晚用
蚊香数
n(盘)
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