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学习目标】
1.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知道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4.正确识别现实生活中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及变化中的吸、放热规律;
5.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知识网络】
【典型例题】
类型一、物质的三态
1.有一块奶糖、一只铁钉、一瓶酒、一张木凳、一瓶浓药和一只粉笔盒等六样物体。请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并说明你这样分的理由。
【答案与解析】答案一:按能否食用分类。一类是能食用的:奶糖、酒;另一类是不能食用的:铁钉、木凳、浓药、粉笔盒。
答案二:按物态分类。一类是液体:酒、浓药;另一类是固体:奶糖、铁钉、木凳、粉笔盒。
答案三:按金属非金属分类。一类是金属:铁钉;另一类是非金属:奶糖、酒、木凳、农药、粉笔盒。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任选一种即可。
【总结升华】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分类情况不同,可以按固体、液体、气体分类;也可以按是否食用分类;还可以按晶体、非晶体分类;按导体、绝缘体分类;更可以按金属、非金属分类等等。所以本题答案是不唯一的。
举一反三: 【变式】(多选)下列物质既具有一定体积又有一定形状的是( )
A.玻璃 B.氯气 C.水 D.铁板
【答案】A D
类型二、温度及其测量
2.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的性质制成的。(2)如图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 图是体温计,分度值是 ,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和 ℃。(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沸点和凝固点。
①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应选用 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因为 ;②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应选用 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
。
【思路点拨】掌握温度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答案】(1)热胀冷缩;(2)甲;0.1℃;38.5℃;-5℃;(3)酒精;酒精在-88.3℃时仍处于液态,而水银已经凝固;水银;水银在100℃时仍处于液态,而酒精已经汽化。
【解析】①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②根据图中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可以判断出甲是体温计,乙是寒暑表。读数时应注意分度值,以及数据的“零上”与“零下”。③因为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故选酒精温度计。沸水的温度为100℃。所以应该选沸点高的物质做测温物质,故选水银温度计。
【总结升华】题目主要考查了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温度计的选择标准的了解和掌握,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而且还知道水银的价格比较昂贵,甲苯比较便宜,酒精是最便宜的。综合考虑,如果要制造能测铅的熔点的温度计,应选用 来做;要制造能测沸水的温度的,应选用 液体来做的温度计。
物质
熔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甲苯
-95
111
酒精
-117
78
铅
328
1740
【答案】水银,甲苯
类型三、物态变化
3.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
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
【答案】A
【解析】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A正确;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加快了身体上汗液的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使人体温度降低,感到凉爽,B错误;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凝华形成的。C错误;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D错误。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掌握,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举一反三:【变式】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暮春,小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
B.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的原因
C.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
D.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
【答案】C
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态物质的凝固图象,从图中可看出其中 物质是晶体,它的凝固点是 ℃,在第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 状态。
【思路点拨】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象及凝固的特点。
【答案】乙;80℃;固液共存
【解析】(1)由图可见,乙图象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此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因此乙物质是晶体;(2)图中线段过程为凝固过程,对应的温度为凝固点,从第5min开始凝固,到第10min结束,持续了5min,此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3)第8min时,物质处于凝固过程,因此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总结升华】此题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区别,要知道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断变化。
举一反三:【变式】图是某物质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该图象是 (填“熔化”或“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该物质的熔点是 ℃。
【答案】凝固;80
5.如图所示,在大容器A和小容器B内都盛有水,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A内水沸腾,继续加热,容器B内水的温度 (能/不能)达到沸点, 沸腾。
【答案】能;不能
【解析】容器A中水沸腾,说明容器A内的水达到了沸点且可以从火焰上吸收热量;当容器B中的水没有达到沸点前,从容器A内的水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容器B中的水温度升高达到沸点后,和容器A中水的温度相同,就不能从容器A内的水中吸收到热量,这时容器B中的水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热,所以是不会沸腾的。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液体沸腾需要的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的水中(试管未碰底)。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下表提供的有关信息,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定是: 。
几种物质的沸点(1个标准大气压)
物质
沸点(℃)
物质
沸点(℃)
水
100
甘油
290
煤油
150
酒精
78
【答案】酒精
类型四、实验探究
6.如图1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对水加热了较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1)请指出他们在实验操作中错误之处: 。(2)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2中的 (填“甲”或“乙”)图,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
(4)根据记录在图3中画出水的沸腾图象。(5)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给出一种原因即可)(6)在图4中,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
A、酒精????????? B、水?????????? C、煤油????????D、酒精或水 1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思路点拨】会正确使用温度计,知道水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答案】(1)①读数时视线斜视;②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部相接触(2)乙;不变(3)99℃(4)(5)水太多(6)A
【解析】(1)在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而图中斜视了;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而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部相接触。(2)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所以乙图是沸腾时的现象。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3)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第8分钟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水已沸腾。(4)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温度,依次找出对应点并描线。(5)造成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水的初温太低,加热时烧杯没有加盖造成了热量的散失等。(6)甲容器中是水,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液体沸腾后温度不变,所以甲容器中水的温度最高是100℃。根据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乙容器中的液体要沸腾,沸点必须小于水的沸点,这样浸在水中的乙容器中的液体才能达到沸点并且继续吸热,选项中只有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水沸腾时的现象及特点,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要学会通过记录数据画出曲线图,并能通过数据或图象准确找出沸点温度,同时知道如何缩短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从而使实验进行更顺利。
类型五、水循环
7. 某市今年春季出现严重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用火箭弹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投撤到高空,干冰进入云层时,很快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使高空中许多水蒸气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吸热而 变为雨点落到地面上。(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升华;凝华;熔化
【解析】干冰进入冷云层,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空中的水蒸气骤然遇冷变为小冰粒,即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冰,属于凝华;当小冰粒遇热变为雨点时,是由固态冰变为液态水,属于熔化。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的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关键要把握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
举一反三:【变式】自然界会出现风、雨、雪、云、雾、露、雹、霜、电闪、雷鸣、沙尘暴等现象,其形成过程涉及液化的有 ;涉及凝华的有 。
【答案】雨、雾、云、露;雪、雹、霜
【巩固练习】
一、选择
1.将0℃的冰与在隔热条件下0℃的水混合,则( )
A.有一部分水将结冰 B.有一部分冰将熔化
C.冰和水的体积都不变 D.不知外界的温度,无法判断
2.下面几组物态变化,都放热的是( )
A.汽化、凝固 B.熔化、液化 C.升华、凝固 D.液化、凝华
3.下面是我们常见的几种自然现象,其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霜的形成 B.雾的形成 C.露的形成 D.雪花的形成
4.在图中,正确描述由铁块铸造成铁轨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5.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不同的,这主要是由于酒精和煤油的( )
A.沸点不同 B.凝固点不同 C.熔点不同 D.蒸发速度不同
6.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
7.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8.(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B.每一种固体都有自己的熔点
C.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
D.冰的温度升高到0℃,它就会熔化
9.常用温度计中所用的液体有水银、煤油、酒精、甲苯等。在确定温度计的量程时,必须同时考虑液体的凝固点和沸点。温度计中一旦装入某种液体后,它既不能测出低于该液体凝固点的温度,也不能测出高于该液体沸点的温度。在以上说到的液体中,水银、酒精、甲苯的凝固点和沸点可以从课本中查到。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个?( )
A.水银可以用来制作量程为-40-60℃的寒暑表
B.酒精可以用来制作能测100℃沸水温度的温度计
C.甲苯可以用来制作量程为-40-60℃的寒暑表
D.水银可以用来制作能测任何一种金属熔点的温度计
10.下列物质具有一定形状的是( )
A.矿泉水 B.氧气 C.木头 D.石油
二、填空
11.(2019 白银)当洗手后,将双手伸在自动干手机的出风口下,自动干手机自动送出舒适的暖风,使手上的水分快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因为这样加快了附近 ,并提高了温度,从而达到快速干手的目的。
12.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是冰的 现象;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棒冰周围会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后产生的;秋天,路边草木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后产生的;春天早晨的雾“消失”了是 现象。
13. 买来的水果或蔬菜,常用纸或塑料袋包装,并放人冰箱的冷藏室,这样做可以减少水分________。
14.填写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1)掀开沸水锅的锅盖,可以看到有水从锅盖上滴下,这是 现象。(2)出炉的钢水变成钢绽,这是 现象。(3)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 成为水蒸气。(4)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汽因 而成的小冰拉。
15.我们利用金属钨作灯泡的灯丝,是因为钨的 高,不易熔断;饺子在水中怎么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锅中却很快变黄变焦,是因为油的 高。
16.家用电冰箱的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将气态致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使其在冰箱外部 ,
同时被_______了的致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电冰箱内的蒸发器,在蒸发器里迅速______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
三、实验探究
17.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
1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
(1)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物质是晶体;
(2)它的熔点是________℃;
(3)图中________物质是非晶体;
(4)晶体熔化用了________min。
四、简答
19. 焊锡的熔点是230℃左右,炉火的温度可达到800℃。能否用焊锡焊过的铁壶来烧开水?为什么?
20.压缩乙醚蒸气,会发现乙醚蒸气变成液态,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
1.【答案】C
【解析】水凝固成冰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冰熔化成水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条件,0℃的冰和0℃的水,不能吸热、也不能放热,所以不会熔化也不会凝固。
2.【答案】D
3.【答案】A
【解析】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霜,属于凝华。
4.【答案】D
【解析】铁是金属,金属都是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铁块铸造成铁轨过程是先使铁块吸热熔化为铁水,达到一定温度后,再在模具中放热降温凝固为铁轨,对照这一工作过程,结合各图中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可最终确定D正确。
5.【答案】A
【解析】液体温度计利用的是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测量高温物体时要保证温度计中的液体不能因为温度过高而汽化,酒精和煤油的沸点不一样, 所以它们测量的最高温度是不一样的。
6.【答案】D
【解析】早晨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A选项错误;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属于升华,升华吸热可以降低物体温度,B选项错误;早晨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需要放热,C错误;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白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D正确。
7.【答案】A
【解析】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汽化过程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故A正确;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则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下才会发生,故B错误;蒸发和沸腾属于两种不同的汽化现象,故C错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之一是液体的温度,而且沸腾过程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8.【答案】AC
【解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所以A正确B错误;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与外界温度没有关系,所以C正确;晶体熔化需要两个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所以D错误。
9.【答案】C
【解析】水银凝固点为-38.8℃,故不能测量-40℃的低温,A项错误;酒精沸点78.5℃,故不能测量100℃的高温,B项错误;甲苯凝固点为-95℃,沸点110.8℃,故-40-60℃都可以测量,C项正确;水银凝固点为-38.8℃,沸点357℃。故低于-38.8℃和高于357℃的温度都不能测量,D项错误。
10.【答案】C
二、填空
11.【答案】汽化;空气流动
【解析】手上的水分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此现象属于汽化中的蒸发;当洗手后把手放在热风干手器的下方,热烘烘的气体就会吹出来,这样热风提高手上水分的温度,同时加快水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手上水分的蒸发。
12.【答案】升华;液化;凝华;汽化.
【解析】冰冻的衣服变干,是物体由固态变为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冰棒冒出的“白气”,“白气”是液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棒液化形成的;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雾是液态的,“消失”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由液态变为了气态,是汽化现象。
13.【答案】蒸发
14.【答案】(1)液化;(2)凝固;(3)升华;(4)凝华
【解析】(1)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锅盖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锅盖上,是液化现象;(2)钢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钢锭,是凝固现象;(3)室外冰冻的衣服干是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4)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15.【答案】熔点;沸点
【解析】金属钨的熔点很高,金属锡的熔点较低,所以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将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煎就会变黄变焦,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高温把饺子烤焦、烤糊。
16.【答案】放热液化;液化;吸热汽化
三、实验探究
17.【答案】37.9
18.【答案】(1)乙;(2)80;(3)甲;(4)4
【解析】图中所示是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可以判断出乙是晶体,甲是非晶体,晶体的熔点是80℃,熔化所用时间是4min。
四、简答
19.【答案与解析】可以。因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因而达不到锡的熔点,锡不会熔化。
20.【答案与解析】加大压强可以提高气体的液化温度,使一些气体在常温下就能液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