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1、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是由 随时自发发生的,法国学者 进行了著名的 实验,推翻了这学说。化学发生说认为:生命是在 条件下,由 经过 逐渐进化而来。
2、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 等,没有 ,在紫外线、闪电、射线的激发下,反应成 ,随着雨水汇入热汤似的 ,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 , 的形成是生命发生的开端。
3、1952年,美国科学家 设计了一个模拟 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表明,在 条件下, 可以生成 。
4、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 、 和 ,是最有说服力的 证据。
5、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 ,结构 ,这表明地球生物总的进化趋势是: 。
6、始祖鸟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古代的 。
7、生物进化史约始于 年前,古生代早期,地球上出现大量无脊椎动物和高等藻类,古生物学家称之为 ,中生代, 植物和 动物是主要的代表动植物,新生代则是 和 占优势。
8达尔文发表的巨著《 》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他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有 的现象,通过 ,具有 变异的个体能够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通过 不断积累,从而进化成新的物种。生物的 和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9选择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环境的 作用决定了生物
10现代类人猿包括
11人类的祖先是 , 是人类祖先和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12、早在1871年, 就提出“人类的诞生地可能在非洲”。科学家认为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 等阶段。 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
13、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除遗传和变异的因素外,还有 、隔离、迁徙等,此外人类使用工具和进行劳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创造了人类,也选择了人类本身。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1、以生物的 和 为依据,将生物进行分类,其分类等级依次是
,其中, 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2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瑞典科学家 于1753年创立了 法,规定每中生物只有一个学名,由第一个词 和第二个词 组成,均用 书写。
3植物类群
形态结构特征 主要作用 举例
藻类植物 细胞里都含有 ,能光合作用,没有 的分化 衣藻、石莼、水绵、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 没有真正的 ,茎弱小,没有 ,叶片除能光合作用外,还能 地钱、葫芦藓、小墙藓
蕨类植物 具有 等器官,并有 组织,用 繁殖 满江红、芒萁、贯众、卷柏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种子 , 果皮包被 银杉、银杏、苏铁
被子植物 种子 ,有果实。
4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可分为两大类: 和
无脊椎动物类群 形态结构特征 举例(特殊性)
原生动物 最原始,结构最简单,仅由 构成
腔肠动物 由两层细胞围成一个消化腔组成
扁形动物 身体背腹扁平,两侧
环节动物 身体分成许多 体节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分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
节肢动物 体表有 ,一般分为头、胸、腹,体节上有分节的附肢。
脊椎动物类群
鱼类 体表覆盖 ,身体呈 型,用 游泳,用 呼吸
两栖类 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水陆两栖,用 呼吸, 辅助呼吸。 离不开水
爬行类 体表覆盖 , 受精,卵生,体温
鸟类 身体被有 ,前肢变为 ,体温
哺乳类 体表被毛, ,体温恒定。
5、微生物类群
形态结构特征、繁殖方式 代谢方式 举例
细菌 细胞结构,没有成形的 ,有的细菌有特殊结构 ,三种基本形态: ,生殖方式
真菌 酵母菌 细胞真菌,具有真正的 ,繁殖方式:
霉菌 细胞真菌,由许多线状的 构成,用 繁殖。
大型真菌 由许多 组成,地上部分组成 ,分为 、 和 三部分。用 繁殖。
病毒 细胞生物,需用 观察。由 组成。按宿主不同可分为 三大类。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 及其 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无机盐─→有机物+氧
生物 : ——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生态系统 :细菌和真菌(腐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成无机物。
:阳光、水、空气、土壤、温度等——提供能量和物质。
3、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而形成的 ,叫做食物链。许多食物链
,形成复杂的 联系,称为 。
4、 和 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5、 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能量流动是从 开始,其特点是
6、生物的数量和获得的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
7、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8、物质循环过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①
②
②
①
③ ③
④
④
9、 和 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10、生态系统稳定性,即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 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与营养结构的复杂性相关),能克服内外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1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一是 ,二是 (主要),指生产、生活活动中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13、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必须尊重 ,以维持(避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4、生物入侵因缺乏天敌制约,会危害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所以引种时,要评估 和引入天敌加以控制,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24章 人与环境
1、现在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超过 。据专家推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 。人口剧增,造成对 等的需求不断加大,给 造成沉重压力,同时也制约着 的发展。
2、为了 ,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 ,具体要求是 。
3、发展 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提高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改善农村 质量,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
4、城市生态系统是以 为主体,与自然环境、 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是一个复杂的
生态系统,具有以人为主导、高度开放、易污染等特点。
5、城市环境的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和噪声污染等。(酸雨:二氧化硫含量过高)
6、厨房污染主要是指 等。
7、装修材料中含有 、 、 等挥发性气体,具有一定的 ,
有些还有 。
8、装修越豪华,有害物质可能 。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家居环境才是我们的追求,创建健康的家居环境,需要我们营造 的观念。如保持 、室内种植有益植物等。
第25章 生物技术
1、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 、 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主要包括 和 。
2、酸奶中含有 ,在温度适宜,没有 的条件下,可以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生出 。
3、对酿制米酒起重要作用的是 ,它在无氧的条件下经过代谢把葡萄糖转化为 ,并产生 气体。
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可以燃烧,但不污染环境。沼气发酵主要是利用了 的作用,在
条件下,将 制成沼气。
5、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 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的 中的生物技术。转基因大肠杆菌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人胰岛素,是由于 。
6、克隆技术的过程包括: 、 、 。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