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二 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 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主要介绍的是肺通气的过程。本节中的重点是呼吸运动,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呼吸运动过程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简单的测试活动来辅助教学。
在教学前,教师可安排学生分组完成自制“膈的运动与呼吸的关系模拟演示装置”。课堂上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进行演示。在演示扩胸与呼吸的关系时,教师可事先准备好软尺测量学生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大小,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呼吸运动中胸骨和肋骨的运动,学生靠手的感觉,可能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所以,在学生独自完成探究过程之后,教师可以用播放视频剪辑的方法,使学生得到更加形象的认识。
关于引入的方法,也可以设计成多种:(1)利用肺活量计,测量几名同学的肺活量,并让同学体会在测量时深吸气于深呼气时胸廓的变化,胸骨、肋骨的运动,引入本课。(2)通过播放动画引入本课。(3)通过课本“身边事”引入本课。
在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对非内外压力关系的解释。可以用吹气球时气体进入气球、喝可乐时可乐瓶被压扁来说明大气压力的存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叙述肺通气的概念
2.描述呼吸运动的过程。
3.描述呼吸运动中肺内压力的变化,解释肺的扩张和收缩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体育运动对肺部功能的影响,养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1)肺通气的概念;(2)呼吸运动时胸骨和肋骨的运动,肺内压力的变化。
难点:气体进出肺部的动力。教师可以举出吹气球等身边事例进行说明。
四、教学媒体
视频剪辑,肺活量计(有条件的情况下提供),软尺,学生自制模型,视频剪辑,动画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身边事(引入) 教师活动(三种方案):(1)运用事先准备好的肺活量计,替几位学生测量肺活量,要求学生体会尽力呼气与尽力吸气时胸骨和肋骨的运动。这样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顺利过渡到呼吸运动的教学过程。(2)播放一段关于呼吸的动画,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3)按照课本的“身边事”,从运动过后呼吸加剧和胸脯起伏变快的角度进行引入。 测量肺活量,体会胸廓体积的变化。思考气体进入人体的途径。
探究竟 教师活动:(1)教师把提前准备好的软尺分给各小组,布置各小组学生完成“探究竟1”,并用软尺测量激励吸气和尽力呼气时胸围差。在学生填完“探究竟1”的空之后,教师播放显示呼吸运动的视频剪辑。让学生参考视频,将自己的答案作修正。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对答案进行订正。(参考:(1)前,向上、向外;(2)向下,向下;(3)向下;(4)向上)(2)请各小组学生将自制的“膈的运动与呼吸的关系模拟演示装置”。各小组派一名成员进行展示,其他同学对“探究竟2”中的问题进行解答。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评选出模拟装置制作最成功的小组。并对各小组作答进行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参考:膈顶下降,胸廓纵向扩大,非会随之扩张,此时吸气;膈定上升,胸廓纵向缩小,肺会随之回缩,此时呼气。) 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骨,肋骨的运动。完成填空题。展示本小组的作品,并回答课本问题。
大家谈 (1)教师请学生回答“大家谈1”,并举出吹气球,医生推动针管排除空气等相似事例,引导学生认识肺内外压力变化是气体进出肺的动力。(参考:按下把柄时,气筒内压力升高,其流向气筒外流出,抬起把柄时,气筒内压力降低,其流进入气筒。气体进出肺的原理与此相似当;当胸廓体积减小时,肺被动回缩压力升高,肺内气体排出体外。)(2)有了上面的铺垫,教师可请学生自由发言,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在学生表述时,教师应引导其将胸廓的运动、体积变化、肺的体积变化、肺内压力变化等几方面结合起来表述清楚。最后,教师加以总结或播放“呼气原理”和“吸气原理”视频剪辑。 体会呼吸运动时肺内气体压力的变化,弄清气体进出肺的动力。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出肺通气的过程。
知识链 教师活动:通过“大家谈2”的讨论和总结过程,已经基本将呼吸运动的过程完成,教师只需强调肺通气的概念即可。在进行“肺通气”概念的教学时,应提醒学生分清我们平时所说的“呼吸”——也就是气体进出肺部,只是整个呼吸过程的一步分,叫做“肺通气”。其他内容,安排一部分时间,布置学生进行阅读复习即可。 理解肺通气的概念
实际用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动画“运动——肺”,演示运动对肺活动能力的影响。并说明运动对肺的其他方面功能的影响。 体会运动与提高呼吸功能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亲自做 教师播放有关“人工呼吸”的视频给学生看,也可找男女生各一名作为病人,再找几名同学作演示。使学生真正掌握人工呼吸的方法。 掌握人工呼吸的技能。
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肺通气的概念和实现方式。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大家要着重理解的是呼吸运动过程中组成胸廓各部分和膈的运动,及肺内气体压力的变化,理解气体进出肺部的过程。 听讲
七、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二 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
一、呼吸时胸腔体积的变化
吸气:胸骨向前,肋骨向上向外,膈肌向下→胸腔体积变大
呼气:胸骨向下,肋骨向下,膈肌向上→胸腔体积变小
二、呼吸时肺体积的变化
(1)肺体积的变化是随胸廓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
(2)吸气时肺扩张,压力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
呼气时肺收缩,压力增大,肺内气体部分排出体外
三、呼吸系统的锻炼与保健
四、人工呼吸
第一节二 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 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肺通气的概念、实现方式——呼吸运动以及胸廓的变化和呼吸的关系、膈的运动与呼吸的关系等内容。其中,呼吸运动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身边事”中提出的“人在剧烈运动时,胸脯起伏加剧,呼吸加速”的现象引入本课。通过大家熟悉的现象,给学生提出“吸气——扩胸、呼气——缩胸”还有“扩胸——吸气、缩胸——呼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做实验,体会胸廓的变化是如何引起肺的张缩并导致吸气和呼气的,理解呼吸运动与肺通气的关系。人工呼吸是肺通气知识的应用,通过练习人工呼吸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人工呼吸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叙述肺通气的概念
2.描述呼吸运动的过程。
3.概述呼吸运动与胸廓变化的关系
能力目标
尝试进行人工呼吸。
情感目标
养成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1)肺通气的概念;(2)呼吸运动时胸骨和肋骨的运动,肺内压力的变化。
难点:气体进出肺部的动力。教师可以举出吹气球等身边事例进行说明。
四、教学媒体
视频剪辑,肺活量计(有条件的情况下提供),软尺,学生自制模型,视频剪辑,动画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在剧烈运动之后,都会胸脯起伏加剧,呼吸加促。那么胸脯的起——伏与人体的呼——吸有怎样的关系?吸气与呼气是怎样实现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第一节二 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将对上述问题有所了解。
板书:第一节二 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
教师: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通气。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是怎样实现的呢?
学生: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教师:很好,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与胸廓、膈以及肋外间肌有关,现在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胸廓、膈和肋外间肌。
教师:胸廓、膈和肋间外肌
胸廓由胸骨、肋骨和脊柱的一部分组成,保护心脏和肺。
膈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呈倒扣的碗状,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膈肌收缩时,膈顶下降;舒展时,膈顶上升。
探究一
一只手按在胸骨处,另一只手按在肋骨处,先尽力扩大胸廓,接着缩小胸廓,反复做几次。体会胸廓扩大时,胸骨和肋骨分别向什么方向移动?此时是吸气还是呼气?胸廓缩小时,胸骨和肋骨分别向什么方向移动?此时是吸气还是呼气?
学生:完成上述问题
教师:播放呼吸运动的视频剪辑,使学生了解呼吸运动与胸廓变化的关系以及与胸骨、肋骨和膈的运动的关系。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上述问题答案。
探究二
观看“膈的运动与呼吸的关系”模拟演示。想一想,膈顶下降,胸廓发生什么变化?肺会随之怎样变化?此时吸气还是呼气?膈顶上升,胸廓发生什么变化?肺会随之怎样变化?此时吸气还是呼气?
膈顶_________,胸廓纵向扩大,产生吸气运动
膈顶_________,胸廓纵向缩小,产生呼气运动
学生:观看演示,完成上述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完善答案
参考答案
膈顶 向下,胸廓纵向扩大,产生吸气运动
膈顶 向上,胸廓纵向缩小,产生呼气运动
思考:
1.我们用气筒大气,按下把柄时,气筒内压力与外界相比会发生什么变化?气体流向怎样?当抬起把柄时,情况又是怎样?结合这一实例,说明胸廓扩大时为什么能吸气?胸廓缩小时为什么呼气?
2.说明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通气。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叫做呼吸运动。它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两个过程。在平静呼吸的状态下,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使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低于外界压力,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过程;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使胸廓缩小,肺随之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高于外界压力,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吸过程。由此可见,呼吸运动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通气。
教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的意义
学生:人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可以使呼吸肌的舒缩能力加强,胸廓的活动范围扩大,增多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进肺的通气能力。其结果使肺活量增大,呼吸能力加强。同时,体育锻炼能提高呼吸系统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并且对抵御呼吸系统疾病也有重要作用。
教师:教师播放有关“人工呼吸”的视频给学生看,也可找男女生各一名作为病人,再找几名同学作演示。使学生真正掌握人工呼吸的方法。
学生:掌握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二 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
一、肺通气的概念
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二、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1.吸气运动
2.呼气运动
3.膈肌的运动
三、呼吸时肺体积的变化
(1)肺体积的变化是随胸廓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
(2)吸气时肺扩张,压力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
四、呼吸系统的锻炼与保健
五、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