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写作扩展素材 分析句段作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写作扩展素材 分析句段作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07 15:0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阅读】分析句段作用
)

“作用题”常见命题表达式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 ”
“这一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一般考察到的范围:
标题的作用
首段的作用
末段的作用
中间段的作用
过渡句的作用
人称使用的作用
修辞手法的作用
表达方式作用
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引用的作用
……

标题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交代文章的线索
概括、提示主要内容
归纳文章的中心、主旨
凸显了书写的主体对象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在解答这类题时,就要进行分析,然后对号入座。
《背影》一文,用“背影”作为题目,主要是为了交代感情线索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事件内容的高度浓缩《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揭示文章的中心论点

表明作品主要人物
表现人物性格
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
作者情感的出发点
吸引读者的兴趣: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标题的作用:
以……为线索,生动形象、含蓄地揭示文章……的主旨;概括……的内容,凸显了书写的主体对象,交代……的背景等。
《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
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暗喻了在逆境中(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奋斗、茁壮成长的人。

首段的作用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
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
渲染气氛,衬托(烘托)情感,奠定感情基调。
(景物描写)
交代相关背景。

作用题,两方面
思想内容上与结构上
第一个方面:思想内容上:①联系本句的含义。②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③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④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第二个方面: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与前文照应(呼应),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

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故乡》

《峭壁上的树》:“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的跳下悬崖?”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应关注问题的角度,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野菊花》:“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它不仅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末尾段的作用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呼应开头。
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暗示主题,强调作者的感情。

解题思路:
(1)结尾段与开头、题目对比,寻找结构关系:
照应题目、呼应开头(首尾呼应)
(2)结尾段与全文、中心比照,理清二者关系: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暗示主题、深化中心
(3)结尾段表现作者的情感。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了……
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躺在床上不起来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有一阵愁,心想,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一天,从早晨起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我上学不但要迟到了,而且还要被妈妈逼着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踢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过一会儿,妈妈进来了。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紧皱了眉头,低声向妈妈哀求说:
“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爸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我挨打了!
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最后……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这是我第一次花钱坐车上学。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道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标题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交代文章的线索
概括、提示主要内容
归纳文章的中心、主旨
凸显了书写的主体对象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了……
首段的作用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
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
渲染气氛,衬托(烘托)情感,奠定感情基调。
(景物描写)
交代相关背景。

(开头)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了……
(结尾)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只记得从那以后,每天早晨都是第一个站在学校门口,等待小攻开门。由于这件事,我从此一生做一个守时守信的人。
末尾段的作用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呼应开头。
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暗示主题,强调作者的感情。

如果句段的考查在文章的中间——
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答案:①过渡②总领后文
答案: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
答案:(1)结构上承上启下(2)引出全文关键词“思念”
答: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中间段的作用
如果中间进行景物描写,那么很大程度上是衬托(或烘托、铺垫)。
中间段如果比较长,描写和文章相关的对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解释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如果是不一致的内容,多为对比手法。

不为什么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额,抵住我的前额,温柔的,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其他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的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是摒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的劈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

假使我走到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一切都更变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纵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
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繁响。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变更!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女儿,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过渡和照应的作用
过渡和照应是在文章中体现事物发展的连贯性的一种结构手段。
如果问过渡或照应的作用,可回答:使文章结构严密,气势贯通,前后呼应,条理分明,增强表达效果。

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