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07 09:5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15 自相矛盾
RJ·5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助读资料



《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韩非子》的知识吗?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会认字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我会读










会写字











多音字
1.这,让人爷爷曾经是一个渔夫。( )
2. 逝者如斯夫 。 ( )


fū (渔夫)(大夫)
fú (夫天地者)











连一连。
坚硬。
穿透。
卖。
锋利。
称赞。
词语解释




鬻---

誉---

吾---

应---

鬻---

誉---

矛---

近义词
反义词

词语积累
描写矛盾的词语:
自相矛盾 格格不入 前后冲突?自相抵触
前言不搭后语 驴唇不对马嘴



1.这个故事叙述了什么内容?
一个人卖矛和盾,并且夸奖自己的矛和盾是最好的。
初读感知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个故事中描写了一个人在卖_______,一开始夸奖自己的盾,又夸奖自己的矛,结果却是__________。
盾和矛
自相矛盾

课文解读


故事展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楚国人
古诗解释



句意:楚国有个卖盾又卖矛的人。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称赞,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句意: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 。



穿透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锋利。

句意: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

没有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有人。


句意: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其人弗能应也。
不。

句意: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回答。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句意: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夸言过其实,导致难圆其说,必然出现逻辑矛盾,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
故事赏析

集市卖盾与矛

要实事求是
自相矛盾
板书设计
夸奖盾


夸奖矛
物莫能陷
物无不陷
自相矛盾
学习运用借事说理的手法
【借事说理】“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句话阐述了矛与盾的对立性,告诉我们一个做事情不要自相矛盾的道理。
写作手法
【举例】《伤仲永》这一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拓展延伸
?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看拼音,写词语。
课堂练习
máodùn zànyù wú
( ) ( ) ( )
矛盾
赞誉

2. 解释下列词语。
鬻---( ) 陷---( )
誉---( ) 夫---( )

赞美
穿透
句首,表示将要议论


3.《自相矛盾》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夸言过其实,导致难圆其说,必然出现逻辑矛盾,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成语故事,一开始可能会有些绕嘴,仔细朗读,注意文章的断句,多多熟练之后就可以背过。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誉之曰。
其人弗能应也。
不可同世而立。

参考答案: 赞美 不 存在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参考答案:从前有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
参考答案:因为他自己的话,前后矛盾。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事情,我们要注意不要做这样的人。
背诵课文。
课下阅读更多的成语故事,明白更多的道理,找出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写下来,注意说出你的感悟。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