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2.《怎样移动重物》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2.《怎样移动重物》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07 21:3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怎样移动重物》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小学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怎样移动重物》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
本课我主要是以围绕跷跷板(平衡尺),设计了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研究活动,循序渐进,不断深入,从而加深学生对杠杆的理解和掌握。杠扛是简单机械中最基本的一种,它是由一根硬直的木棒和一个转动轴组成的,它能改变外力的作用,本课不仅是使学生了解杠扛的原理,还应该知道相应的原理也存在于其他的装置上,从而向学生渗透浅显的机械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说教学目标
这一课我从学生生活出发(玩跷跷板)引入新课的学习,即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两个平衡尺的研究活动,着重利用好多种图例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较完整的杠杆概念。从而引发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深层次的思考。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杠扛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扛原理进行解释。
难点:探究利用支点使平衡尺平衡的方法。
说学情
杠扛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相同重量的物体在平衡时的特点,从而引发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深层次的思考,并在相关的活动中总结出杠杆的若干特征,而在讲到判断螺丝刀是否是杠杆时,学生们的观点要比教参中的更完善。他们认为:在拧螺丝钉时不是杠杆,而用它来撬东西时就是杠杆。对于书中介绍的几种工具,让学生们自主的找出它们的三个作用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这三个部位的熟悉,也有利于后面杠杆尺的研究中,关注到这三个作用点之间的联系。
说教法和学法
这一课的前半部分“认识杠杆”,我把这一课的重点放在了“研究杠杆的秘密”。引导学生怎样判断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却有点难度。这样学生较容易理解杠杆的三个作用点:重点、支点、力点。?让学生认识杠扛,知道分析杠扛有支点、有阻力点、力点,了解杠扛这种机械在生活的中应用。指导学生研究杠扛的原理,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
说教学过程
分组实验材料,杠扛尺及支架盒、钧码、弹簧称、实验记录单。
、前后者之间平衡的区别
前者平衡尺左右两边放相同数量的钩码(1个),让学生体会到相同重量的物体在平衡时的特点,即左右两边的钩码离支点的距离相等;2、后者的平衡是在平衡尺两边挂数量不等的钩码(左边2个,右边若干个),并在相关的活动中总结出杠杆的若干特征,如杠杆在什么情况下是省力的,什么情况下是费力的等;
加强杠杆知识的巩固运用
通过分析一系列生活中杠杆工具,从而加深学生对杠杆的理解和掌握。
另外通过帮助学生研究、理解杠杆的过程中,加强图例的运用,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分析杠杆、理解杠杆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加强杠杆知识的巩固运用,即通过分析一系列生活中杠杆工具,从而加深学生对杠杆的理解和掌握。
、了解学生掌握情况,通过学生们讨论后提出的方法
1、在杠杆平衡的情况下,可以看挂的钩码数,如果力点的钩码数少于重点的钩码数,就是省力杠杆,反之就是费力杠杆,如果两边钩码数相同,就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但这种方法在实验中是比较费时的。
2、还有小部分同学提出来方法是:两边的钩码数相同,如果力点处下沉则是省力的,反之则是费力的,如果杠杆平衡则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他们认为:同样多的钩码数,说明两边用的力是一样的,而同样的力我可以把你撬起来,说明我用的力还可以比你小一些,所以可以判断是省力,反之道理相同。
3、另外,还有个别同学提出在离支点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变化两边的钩码数。这种方法大家不赞同,理由是两边离支点的距离相同,那么只有钩码数相同时才会平衡,也即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而当两边钩码数不相等时就无法判断是哪种杠杆了。
4、?在学生实验时,不要去强调哪种方法好,让学生按照自己认同的方法研究。实验后学生各有收获一种方法的学生虽然实验速度慢些,但他们却发现了新的内容:左边的钩码数乘这个点到支点的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右边这个点到支点的格数。
5、这一课的教学中,汇报也是一个难点,由于每组学生的实验数据都比较多,按照学生找出的所有数据汇报来看,则是很费时,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6、最后要求每一个组分类进行,即先各组汇报杠杆省力的情况两组数据,并说明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根据大家的观点去判断自己组杠杆省力的几组实验数据是否符合,如果不符合提出来与大家讨论,重新判断杠杆的用力情况。其它两种情况也按照这个方法汇报。 ? ?? ?
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分析杠杆在什么情况下是省力的,什么情况下是费力的等; 二是加强杠杆知识的巩固运用,即通过分析一系列生活中杠杆工具,从而加深学生对杠杆的理解和掌握。 帮助学生研究、理解杠杆的过程中,加强图例的运用,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分析杠杆、理解杠杆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但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未考虑到,还是需要不断努力,让学生们从本质上爱上科学这门课程。
板书设计
力点
重物
怎样移动重物 支点
重点

小结
总结出杠杆的若干特征,如杠杆在什么情况下是省力的,什么情况下是费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