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 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 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7 09:1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1953年—1956年)
定向导学
1.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掌握三大改造的原因、时间、措施、结果、意义等。
2.通过分析三大改造的措施 ,理解三大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出现原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三大改造,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有没有完成“消灭私有制”这一任务呢?……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过渡性质的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什么特征?中国是何时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呢?
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社会生产资料,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由全人民掌握生产资料和国家政权。
是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通过土地改革,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农民私有。
手工业仍处于自然经济里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模式,发展缓慢而且毫无生气。
工商业则仍然处于资本主义模式,资本家掌握着工商业的所有的盈利。
为使我国尽快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总路线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造”。
三大改造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 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 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进行三大改造?各自是在
什么时候完成改造的?
3. 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完成了什么巨大的历
史转变?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要把当时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私有制性质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从而在我国最终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根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制度,使我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时期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时期。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呢?
王国范,
河北省尊化市西留村乡农民,
雇农出身,家境贫寒,
靠给地主家做长工维持生计,
新中国的诞生使他翻身解放,
笑逐颜开。
情境……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出台更是令他喜出望外:终于能够得到梦寐以求的属于自己的土地了!
全村的父老乡亲都动员起来,丈量田地,分牲畜、分农具,欣喜若狂地在田间地头竖起属于自己的地界碑——做了无数年的土地梦终于实现了!!!
有了自己的土地,王国范生产时的干劲分外足,动员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从播种、耕种到灌溉,早出晚归,勤勤恳恳。上天不负有心人,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让一家人都乐开了怀: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收获!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当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几乎滴水未降。眼看着已经种下去的庄稼全都没有水灌溉,就要枯死,王国范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附近的河流都已经干涸见底,周围十几个乡的庄稼全都没有水浇……自己身单力薄,根本没办法抗旱救灾,这可怎么办呢???
经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当时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个体经营、分散经营的。由于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种个体农业经济分散、落后,很难发展大生产,因此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导致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1952年土地改革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之后……
而这种分散、落后的个体农业经济还很快就产生了另外一个弊端,那就是:很多个体农民由于无法解决生产中的困难而很快贫困破产。破产农民不得不向富农高利贷去借贷,去当雇工,出卖劳动力,廉价出卖农产品。其结果是使富农高利贷者、投机商人少数人越来越发财致富,多数农民则破产贫困,农村社会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农村资本主义逐渐泛滥起来。
三个臭皮匠
胜过诸葛亮
团结就是力量
为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困难,消除个体农业的弊端,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共同克服生产中的困难。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
农业生产合作社:
1.社员的私有土地入股转为集体所有;社员的私有耕畜、大中型农机
具由集体按一定价格收买入社,转为集体财产。
2.由集体组织社员集中参加生产劳动。
3.在扣除交给国家的一部分后,剩余收入由集体在社员之间统一分配。
毛泽东起草推动农业合作化的文件
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化的决议
有了党中央的指示,乡亲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于是在全县、全乡迅速掀起了加入合作社的高潮,王国范也积极响应号召,和23户贫农加入了本村的生产合作社,而且光荣地成为了这个合作社的领导——他们准备大干一场了!
为了抗旱救灾,县政府决定在本县修建一座水库,涝时蓄水,旱时灌溉。团结的力量在此刻尽显无余,全县各乡、各村的农民们热火朝天地大修水利。王国范和他的社员们也来到了建设一线,为了保住自己的庄稼,他们不辞劳苦地奋斗着。
终于在大家的不懈努力奋斗下,一座水库建成了,从此乡亲们再也不用担心洪涝或是干旱灾害。
眼看着汩汩清泉从水库奔涌流出,王国范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自己那干旱的庄稼终于能饱餐一顿了!
不仅如此,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原本人为分割开的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
这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所以王国范的合作社也用上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庄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几倍呢!
由于生产成绩突出,他们还被评为模范生产小组!
农业改造原因:个体农业经济分散、落后,影响农业生产发
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农业改造方式:组织、引导个体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改造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农业改造实质:将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针、原则和方法:
方针: “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原则: “自愿互利”;
方法: 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三个阶段:
建国后到1953年:发展农业互助组为主
1954年到1955年:以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主
1956年起:普遍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农业合作化运动
对入社的牲口合理议价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完成: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
作社。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农业合作化运动
参加合作社
农户 占全国农民
总数(%) 参加高级生产
合作社 占全国农户
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完成:到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建国初期,党为了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没收了官僚资本,同时还接管了一些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把它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但是,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在民主革命时期作出过很大贡献,在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资本主义工商业不但得以保留,而且还在政府的帮助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私营工商业中也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时间:
1954年开始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公”是指国家、政府;
“私”是指私营工商业主,即民族资本家。
公私合营即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原因:
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但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
形式:
公私合营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公私合营(即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采用和平赎买的办法,逐步将其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
政策创举: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
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
分十年每年发给其定息5%)
评价:赎买政策即有代价地把民族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国家:工商业得到了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每年定期可以拿到年息,红利,同时他们也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公私合营
社会:实现了和平过渡,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工人:改善了劳动条件,拥有了保障,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同仁堂的公私合营
北京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闻名海内外。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一直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1954年,为了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作为接受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公私合营后,同仁堂在生产、销售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发展,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医药企业之一。
乐松生:同仁堂经理 率先实行公私合营后任北
京市副市长
完成: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1956年初,全行业公私合营达到高潮。
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私营工业户数的99%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都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至此,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三大改造的完成和意义:
完成: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
①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
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黑龙江哈尔滨市、上海市各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
知识拓展: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
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变成公有,使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确立起来,因此,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
时间段 我国社会性质
1840-1949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1956年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
社会的过渡时期
1956-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三大改造的完成和意义:
完成: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
缺点: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问题
①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
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农 业
手 工 业
资本主
义工
商 业
合作化运动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1956年底
形式、政策
行业
实质: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课堂小结
1.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当堂练习
2.希望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要完成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调查报告,准备今年(2019年)6月访问一位经历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民,最适合的是( )
A.林大爷(78岁) B.谢伯伯(52岁)
C.田大叔(46岁) D.杜阿姨(38岁)
3.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 )
A.从农民所有转变为集体所有
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C.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
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私有
4.有人问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为什么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他说:“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 )
A.对农业的改造 B.对手工业的改造
C.对养殖业的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5.陈云在一届人大上发言时说:“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陈云所说的这种和平方法是( )
A.开展土地改革 B.建立生产合作社
C.制定一五计划 D.实行赎买政策
6.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8.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份分别是( )
A.1949年,1951年
B.1949年,1952年
C.1949年,1954年
D.1949年,19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