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8 08:2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 文学的繁荣The prosperity of literature
【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
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一、浪漫主义文学1、时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2、背景:(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2)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一、浪漫主义文学3、特点:(1)内容上:①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②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2)手法上: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来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3)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一、浪漫主义文学4、代表作家作品:(1)法国:①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②大仲马《基督山伯爵》(2)英国:①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
②拜伦《唐璜》(3)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二、现实主义文学1、时间:19世纪30年代以后2、背景:3、特点:(1)真实性:追求艺术真实再现社会;
(2)批判性:揭露黑暗和丑恶,同情弱小;
(3)典型性:“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巩固,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社会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拜金主义。 二、现实主义文学4、代表作家和作品(1)法国:①巴尔扎克小说集《人间喜剧》誉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②司汤达长篇小说《红与黑》
③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
(2)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3)俄国:①普希金《叶普盖尼奥涅金》
②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4)北欧:丹麦的安徒生、挪威的易卜生《玩偶之家》(5)美国:马克吐温《竞选州长》现实主义的创作格言:浪漫主义的创作格言:生活就是这样生活应该是这样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都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满情绪的反映,区别在于前者的本质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而后者即是以客观真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 三、20世纪的现代文学1、20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的成就
英国:萧伯纳《苹果车》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和繁荣(1)背景: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结构。激烈的冲击和挑战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
②两次世界大战使敏感的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产生严重的怀疑。
③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暴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④俄国的十月革命的成功,加深了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质疑。 (2)特点:无理、荒诞三、20世纪的现代文学①集中表现自我
②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
③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3)代表作家和作品: ①美国: 海明威《老人与海》
②爱尔兰: 贝克特《等待戈多》 3、20世纪苏联文学三、20世纪的现代文学(1)背景: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后,在布尔什维克党文艺政策的正确指引下,苏联社会主义文学迅速发展。
(2)代表作家和作品①高尔基《母亲》
②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比较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苏联文学的差别,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差别:空虚、迷惘、痛苦 ——
朝气蓬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原因:西方的社会危机引发精神危机 ——
苏联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4、亚、非、拉美文学三、20世纪的现代文学(1)背景:民族主义运动高涨 (2)特点: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印度:泰戈尔《戈拉》
中国:鲁迅《呐喊》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尼日利亚:索卡因《解释者》1.发掘人的感情世界;
2.想像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 1.真实反映社会, 暴露黑暗,批判现实罪恶.
2.塑造英雄与正面人物1.集中表现自我
2.采取反传统的形式,很难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18C末—19C30S
19C30S
—20C早期19C晚期
—20C对“理性王国”失望,寻找精神寄托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尖锐两次大战、经济危机、社会问题
法·雨果
英·雪莱
德·海涅法·巴尔扎克 俄·托尔斯泰美·海明威
爱·贝克特总结归纳 Victor Hugo
维克多·雨果
(1802~1885) 维克多·雨果,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人称“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他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合计79卷之多,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雨果:《巴黎圣母院》美与丑的区别是内在的!思想内涵:赞美美好心灵,揭露社会黑暗、堕落。吉卜赛姑娘爱斯梅拉达:
美丽、善良、纯洁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
道貌岸然、阴险狠毒
敲钟人卡西莫多:
外貌奇丑而心地纯洁善良
国王护卫队队长法比斯:
潇洒风流、卑鄙自私返回 Percy·Bysshe·Shelley
珀西·比希·雪莱
(1792~1822)返回 普罗米修斯因反抗天神对人类的专制残暴被铁链锁在高加索岩石上,身受摧残但绝不屈服,最终获得解放。
表达了诗人反对专制统治,反对宗教迷信,鼓励人们为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Heinrich Heine
海因里希·海涅
(1797~1856)《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说的是诗人踏上故土,唱出一支新的歌,表达了他要在德意志土地上建立“天上王国”的理想:人人都过着幸福的生活,“大地上有足够的面包、玫瑰、常春藤、美和欢乐”。
然而现实的德国根本不是“天上王国”,他四分五裂,濒临绝境,统治者像恶狠狠的鹰,监视着民众,
最后,诗人指出:“伪善的老一代在消逝”,而“新的一代正在成长”,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返回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Honoré·de Balzac
(1799~1850) 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伟大
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法国现代小说之父。
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
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号称资本主义的“百科全书”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 葛朗台》、《高老头》。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吝啬鬼的典型,他一生以追求金钱为目的,只要看到金子,“连眼睛都是黄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临死前还交代女儿把钱财保管好,将来到阴间向他交账。他一年四季都穿一双呢袜,手套要用一年零八个月,领带永远是黑的;晚上一家人只点一支蜡烛,严冬只许在规定的时间生火,甚至妻子病了也怕出钱找医生……他把“他所有的情感都集中在吝啬的乐趣上”。巴尔扎克通过这个形象写出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和金钱关系的罪恶。 返回 查尔斯·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
(1812-1870) 狄更斯(1812—1870),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远大前程》。
狄更斯坚持人道主义思想,揭露了英国金钱世界的种种罪恶;他特别善于塑造“小人物”形象;善于用儿童的眼光观察社会,赋予平凡事物以奇异的色彩;幽默与感伤的情调交替出现,人物描写喜用夸张手法,情节富有戏剧性。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
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揭露了“维多利亚盛世”后的社会真相。作者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
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返回返回 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一生中创作了25部戏剧,被誉为与莎士比亚齐名 。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 代表作:《玩偶之家》返回马克·吐温返回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
(1799~1837) 普希金,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主人公叶普盖尼奥涅金一方面表现出了俄国青年一代社会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当时相当一部分青年贵族的致命弱点,因而无法承受推翻专制农奴制的历史重任。返回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1828~1910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中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本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返回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1899~1961 海明威,美国小说家。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
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 《老人与海》中的渔夫桑提亚哥在同象征着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但他坚忍不拔,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取得了胜利。小说中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返回 萨缪尔·巴克利·贝克特
Samuel Beckett
(1906~1989) 贝克特以戏剧化的荒诞手法,揭示了世界的荒谬丑恶、混乱无序的现实,写出了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生存环境中,人生的痛苦与不幸。剧中代表人类生存活动的背景是凄凉而恐怖的。人在世界中处于孤立无援、恐惧幻灭、生死不能、痛苦绝望的境地。 贝克特的作品大多写人生在凄凉、荒诞的世界里是多么短暂和无意义,他的代表作《等待戈多》主要写两个流浪汉在荒凉的乡间土路上无聊地等待戈多的情景,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都未作交代。返回用笔战斗的无产阶级勇士其他作品:散文诗《海燕》等 《母亲》通过描写巴维尔及其母亲尼洛夫娜的遭遇,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在革命斗争中不断觉悟、成长的过程 。
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也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返回 “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名言反映了苏联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充满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它表现了作者要为建立人类社会美好未来奋斗的人生态度。奥斯特洛夫斯基
(1904—1036) 返回 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译成英语,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戈拉》是其长篇小说代表作,体现泰戈尔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他创作的《人民的意志》是今天印度的国歌。  请容我懈怠一会儿,
来坐在你的身旁。我手边
的工作等一下子再去完成。   不在你的面前,我的
心就不知道什么是安逸和
休息,我的工作变成了无
边的劳役海中的无尽的劳役。   今天,炎暑来到我的窗前,轻嘘微语:群蜂在花树的宫廷中尽情弹唱。   这正是应该静坐的时光,和你相对,在这静寂和无边的闲暇里唱出生命的献歌。 马尔克斯(1927—)
作者勾画了哥伦比亚农村百年兴衰的图案。通过这次作品,作者开启了现代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新流派——“魔幻现实主义”。 沃莱·索因卡,
(1934— )
尼日利亚作家、诗人、剧作家,尤其在戏剧创作领域取得很大成就,并在198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此奖的非洲人。返回 ②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①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浪漫之析 动荡的欧洲
1820—1823西班牙革命
(反对专制统治)
1820—1821意大利革命
1821—1829希腊独立战争
1825—1826俄国革命
(要求废除农奴制)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
1830年比利时革命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启蒙运动引导了法国大革命,但法国大革命之后,并没有建立起启蒙思想中的理想社会。相反,暴力、恐怖和战争似乎嘲弄着人们的理性。在理性缺失的现实面前,一种反叛、变革的情绪在各个领域滋生,最终汇成了巨大的浪漫主义潮流。
——复旦大学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返回(19世纪3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几个主要国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面对这种冷酷的社会现实,“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1)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巩固,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社会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拜金主义。现实之析 返回 材料:现代派文学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产物。20世纪以来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都对欧美各国为数众多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朱维之、赵澧
《外国文学史》 20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现代之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