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人教版第14课 明朝的统治1.“草根”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词语,它的基本含义是群众的、基础的、乡村地区的。这一词语适合描述下列哪一位皇帝(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2.如果你是明初的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明太祖,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DA3.(2018?兰州)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宰相制度废除于( )
A.秦朝 B.明朝 C.元朝 D.清朝
4.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以下哪个机构的设置所产生的后果( )
A.通判 B.三司
C.御史 D.厂卫特务机构BD5.下图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 )
A.秦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6.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八股取士 B.试题类型繁多
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DA7.明朝时期,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 )
①引进南美洲作物新品种 ②丝织业、制瓷业发达
③商品经济活跃 ④出现了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⑤出现了著名的商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D8.明初,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
A.君权的强化 B.君臣关系亲善
C.君臣关系紧张 D.大臣昼夜忙于政务
9.(湖南郴州中考)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AD10.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朝的“八股取士”,都是为了( )
A.压制知识分子 B.推崇儒家经典
C.完善法律体系 D.加强思想控制D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央集权加强篇】
材料一
材料二 “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老儒钱宰低声吟咏的小诗,被明太祖知道后,被遣送回家。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图一是什么?最早出现于何时?它是根据什么制造而成的?
司南。战国时期。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造而成。
(3)从图二中的史料可以看出指南针已经被使用在什么方面?可大致判断这属于什么时期?它的发明有什么深远影响?
航海上。宋代。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1)材料一中图一示意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中丞相的职能是什么?
秦朝;管理行政,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2)明清时期是我国专制时代的晚期。图二反映的哪一措施使皇权高度膨胀?材料二中老儒钱宰低声吟咏的小诗之所以被明太祖知道,与哪个机构的工作有关?后来明成祖又设立了什么机构?
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锦衣卫。东厂。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皇权不断膨胀,相权不断削弱。【科举制度演变篇】
材料三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材料四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5)结合材料四,说说明朝时这一制度又发生什么变化。明朝时采用这种制度来选拔官吏有何危害?
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禁锢了人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