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常熟市实验中学 邓辉
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这种现象和细胞有什么样的关系?
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细胞的生长有关
细胞的生长需要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把它转变成自身的物质,其结果是体积增大了 。
请认真观察左面植物细胞生长过程看看有什么变化?
体积变大;液泡由多变少并合并成一个大液泡;细胞核被挤向细胞壁一侧。
细胞能无限制的生长下去 吗?
计算边长分别为1 m,2 m,3 m,4 m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相对表面积)有什么变化?
边长 m 表面积 m2 体积 m3 表面积/体积
1
2
3
4
据研究表明,自然界中绝大数的动物细胞直径都位于20 m~30 之间,而且跟种类无关!当细胞体积过大的时候,一方面很难通过有限的细胞膜和外界的物质进行充分地物质交换;另一方面细胞核过大体积的细胞调控也会变的“力不从心”。
6
24
54
96
64
27
8
1
6
3
2
1.5
1
2
3
二、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细胞的分裂有关
如果有第四张照片,你能预测里面有几个细胞吗?
变形虫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细胞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细胞核和细胞质都一分为二。
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染色体有什么变化?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先复制,然后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平均
数量
种类
所谓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在分裂之前细胞核里面的染色体会复制成完全相同的两部分,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这两份相同的染色体和细胞质会分别进入两个新的细胞,这样就保证了细胞前后代之间遗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细胞分化有关
精子和卵细胞
第4周
第8周
第11周
第15周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还和什么有关?
细胞分化的过程
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出现差异的过程。
分化的结果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组织
组织的概念: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
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阅读教材P.17《科学·技术·社会》
①癌是由自身细胞转变而成的还是由于感染了癌细胞引起的?
②引起细胞癌变常见的诱导因素有哪几种?
③如何预防癌症?
生物体之所以能够由小长大是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构。
小 结
生长
分裂
分化1、本课件用PPT2003制作,所以请用不低于2003的ppt版本播放。
2、课件中的影片若不能播放,重新制作超链接。(具体方法是:删除后重新“插入”->“文件中的影片”就可以了。〉
3、影片的播放/暂停可以通过鼠标单击影片画面实现。
4、课件中带下划线的文字一般都是超级连接,请用鼠标单击观看相应的页面并注意利用返回按钮返回。
5、若还有什么问题请与作者联系。E-mail:ganzhuangwu@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常熟市实验中学 邓辉
1、 设计思路
一粒种子为什么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鸡蛋为什么能孵出活蹦乱跳的小鸡?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因此本节课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大量的观察和自主探究活动,并经过分析、交流、总结,让他们体会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与细胞生长、分裂、分化之间的联系;并为将要学习的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以及相关知识打好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启发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去分析、解释、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描述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基本过程。
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习的生物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道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懂得珍爱生命。
3、 教学重点
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4、 教学难点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细胞的分化
5、 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制作课件。
红墨水、清水、大烧杯、水果刀、豆腐若干块。
6、 教学课时
1课时。
7、 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诊断性评价
0、引言 生物体都有生长的现象,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就可能长成一课参天大树,多媒体展示大树和幼苗给学生强烈的对比。问题:作为生物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的细胞是如何参与生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的? 学生交流讨论至少应该得到以下两点:细胞的体积变大2,细胞的数目增多3,和分化有关(不作要求) 学生能否深刻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细胞的生长 播放植物细胞生长的课件,引导学生描述画面中细胞的变化。 学生应讨论出有2个明显的变化①体积明显增大②液泡由小变大,最终合并成一个大液泡 学生是否能正确描述细胞生长过程。
总结:细胞的生长需要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把它转变成自身的物质,其结果是体积增大了
二、理解细胞不能无限生长的原因,为将要学习的细胞分裂做铺垫 细胞体积增大能导致生物体积的增大,那么细胞能不能无限制的长下去? 学生很可能做出否定的回答,但又说不出原因。 学生能否利用数学知识去发现、解决一些简单的生物学现象。
在实物展示台上演示实验:将两块大小相同的豆腐浸入红墨水中,其中一块切成4小块,一段时间后取出,用刀剖开这些豆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着色的深度和未着色部分的大小。 学生观察得到结论:着色的深度差不多,但是一整块豆腐未着色的部分明显要比切开的那块豆腐多。
播放课件,让学生计算边长分别为1 m,2 m,3 m,4 m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相对表面积)有什么变化? 学生计算汇报结果:随着正方体体积的增大,相对表面积却在变小!
边长 m表面积 m2体积 m3表面积/体积161622483354272496641.5
课件展示问题:细胞的大小会不会影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怎样影响? 学生应该总结出:细胞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总结:据研究表明,自然界中绝大数的动物细胞直径都位于20 m~30 之间,而且跟种类无关!当细胞体积过大的时候,一方面很难通过有限的细胞膜和外界的物质进行充分地物质交换;另一方面细胞核过大体积的细胞调控也会变的“力不从心”。
三、细胞分裂 ①既然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生物体的生长更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多。这个过程是靠细胞分裂实现的。播放动物细胞分裂的课件,问题:如果有第四幅图,我们应该能看到几个细胞?②播放变形虫分裂的课件,问题: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细胞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③播放有丝分裂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变化,问题:细胞核中染色体是如何进行分配的? ①学生观看课件思考应该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第四幅图中的细胞应该有8个。②学生交流讨论,细胞核和细胞质分成了两部分,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去。③学生观察,交流;总结染色体先复制再被平均地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去了。 学生能否概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学生能否认识到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对于保持前后代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总结:所谓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在分裂之前细胞核里面的染色体会复制成完全相同的两部分,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这两份相同的染色体和细胞质会分别进入两个新的细胞,这样就保证了细胞前后代之间遗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四、细胞分化 ①播放人或动物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课件,提出问题:为什么由一个受精卵形成的胚胎有的地方形成了眼睛,有的地方形成了手?指导学生自主阅读P.16页的内容。②播放各种组织的课件,并指出组织的概念。③问题:由受精卵到形成组织要经过那些过程? 独立阅读教材,思考总结:之所以出现不同类型的细胞是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出现差异的过程。学生思考回答:生长、分裂、分化。 学生能否认识到生物体上不同的细胞都是由于细胞分化而产生的。学生能否认深刻认识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对生物个体生长发育的意义。
五、学生阅读《科学·技术·社会》 引导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阅读教材P.17《癌细胞》①癌是由自身细胞转变而成的还是由于感染了癌细胞引起的?②引起细胞癌变常见的诱导因素有哪几种?③如何预防癌症? 学生阅读教材并寻找答案。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学生是否懂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