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07-15 14:49:00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生物生存的环境骆驼生活在干燥缺水的沙漠寒冷的南极是
企鹅的乐园雪莲爱长在
寒冷的高山上阴暗潮湿的泥土是鼠妇的安乐窝炎热潮湿的热带雨林
中才能找到亚洲象珊瑚虫把“家”安
在温暖的海水中1、你能所学的知识,尝试把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分类吗?2、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这些不同的环境有
没有相同之处?3、生物能离开环境单独生存吗?环境究竟是什么?这些环境都能够为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提供
适宜的生存条件,如:食物、空气、温度、水分等。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生存的地点;
更应该是指能够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美国黄石公园内的温泉
(20℃-100 ℃ )
都有微生物的存在。海底火山口附近水温高达350℃,也
发现了巨蛤;贻贝;有孔线虫等生物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是海平面以下11034 米,深海是一个高压
(巨大水压达1100个大气压)、漆黑和冰冷的世界。
在这种“死气沉沉”的环境中竟然也有一些低等生物! 海沟底部的计算机三维图象 这种细菌生活在地下200米处,
地下温泉附近含氢的岩石就是他们的乐土。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宇宙中唯一具有
生命存在的星球,因为她能为各种生命提供
了适宜的生存环境!观察校园植物生存的环境生物生存的环境
一、教学思路
这堂课是七年级学生的第二堂生物课,从第一堂介绍课开始他们即将进入正式的生物学学习;因此一些生物学最基本的观点、观念就应该从本堂课开始培养和建立。生物学一个基本的观点那就是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并且能通过后天的生命活动影响环境,生物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没有生物影响的环境也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教材从分析生物生存的环境入手,展示了6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生比较熟悉的生物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分类。另外教材在DIY活动中安排了“观察校园植物生存环境”的活动,教师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交流自己的意见,有目的的引导观察重点,从而让学生对环境的含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其他的途径(如:网络)学会收集分析自己不熟悉的生物的生存环境特点,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堂课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在教室中完成对生物生存的环境的学习(30分钟);第二步(15分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完成在调查校园中植物生存的环境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爱护一草一木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举例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知道环境的含义。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感受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关爱生物,从保护生物生存的环境做起。
三、教学重点:分析,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归类;知道环境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0、导入
播放课件
在苍茫的宇宙中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地球。在这个星球上面生机勃勃,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
观看课件
一、理解生物生存的环境
①播放课件,并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生物生存的环境。
分析生物生存的环境特点
1、珊瑚虫要说明,我们看到的色彩斑斓的珊瑚实际上是它的外骨骼。
2、亚洲象生活的环境的描述很多同学都简单的理解成为地点,教师应该注意引导。
3、关于环境的含义,教师可以强调说明。凡是能够影响到生物生存的各种因素,其中也包括生物因素。教师可以举例:海葵和“小丑鱼”尼莫的关系,学生们都很熟悉,能够体会环境的深刻含义。
②播放课件,各种生物生存环境的总表,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尝试对环境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③播放课件讨论题,让学生尝试回答,引导并总结环境的深刻含义: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生存的地点;
更应该是指能够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思考不同环境当中的相同因素,尝试说明生物不能脱离环境单独生存,从而初步体会环境的含义。
二、生命无处不在
教师播放课件。
在地球上许多在我们人类看来是“没法呆下去”的地方也有生命的存在。
学生观看地球上各种极端环境中存在生命的课件。
向学生说明这种“极端条件”只是相对于我们人类而言的,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生物适应环境的强大本领,体会地球的宝贵之处,从而形成保护环境的初步意识。
三、观察校园内植物生活的环境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进行观察。
运用刚学到的环境知识进行观察、分析、总结。
教师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先要对学生明确提出:观察对象——木本植物。并对乔木和灌木做简要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