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阅读(三):中心概括能力
)
什么是“中心”?
“中心”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整篇文章要表达的东西。
通过这件事,作者想表达什么?是说明一个道理,还是反映一种现象?
通过写一个人,作者想表现这个人的品质,还是作者对他的感情?
阅读和写作
写作:如果要写一篇表现:
“小达老师是一个好教师”的文章
那我们选择的事例、对父亲,对环境的描写一定都是为了表现________的?
阅读:如果一篇文章写了很多事例:
小达老师深夜批改作文
小达老师很早就开始录课
小达老师给学员们准备礼物
……
那这篇文章是讲小达老师的故事,讲了小达老师的_________呢?
阅读理解必会:
第一:什么是“中心”?
第二:培养读完文章先找中心的意识。
第三:有意识地围绕中心答题。
蚂蚁和将军
思考:蚂蚁和将军有什么关系?
那是公元14世纪一只普普通通的蚂蚁。
一位将军被强大的敌人打败了。
他的军队溃不成军,将军也被迫躺进一个废弃不用的马槽里躲避敌人的搜捕。我们说的那只蚂蚁恰好也在马槽里忙着自己的营生。它在努力地找着一粒玉米,试图爬上一堵垂直的“墙”。蚂蚁当然不会知道将军的一些事情,但将军的目光和心智却被它吸引了。
那粒玉米的重量不知是蚂蚁体重的多少倍,也许不亚于人去托起一头大象吧?第一次,玉米粒被它稍稍顶起,很快又掉了下来。蚂蚁似乎连一丝的犹豫也没有,接着就开始了再次的努力。
将军屏神静气注视蚂蚁的一切。二次,三次,四次……将军默默数到了第69次,每次玉米粒都被蚂蚁顶上去,最后又掉了下来。将军想,蚂蚁不可能成功了,69次的失败就是证明。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蚂蚁在尝试第70次的时候终于把那粒玉米推过了“墙头”。
从这只蚂蚁身上,将军找回了失落的信心。后来,它重整部队,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他的帝国版图从黑河之滨一直伸展到恒河。
这位将军就是14世纪的蒙古皇帝莫卧儿。
在没有失败的日子,诸如“失败是成功之母”一类的哲语谏言,我们言之于口,不亚于哲学家的冷静和敏锐。一旦走进失败的泥潭,虽然也讲百折不挠,也说愈挫愈奋,又有几人在一件事情上尝试69次,在第70次时走向成功呢?在失败来临的时候,又有几人不被沮丧和绝望的情绪笼罩呢?
人类告别蛮荒,进化为地球的主人,而成为万物之灵,曾在万物的身上汲取智慧。那只蚂蚁在失败和挫折中表现的坚韧和乐观,不正是人们所缺少的吗?
蚂蚁和将军有什么关系?
一、处境相同
二、蚂蚁感动了将军
三、因百折不挠而走向成功
什么是“中心”?——文章的写作目的
读完文章先找中心
那只蚂蚁在失败和挫折中表现的坚忍和乐观,不正是人们所缺少的吗?
有意识地围绕中心答题
读罢此文,你一定知道了小蚂蚁以其怎样的独特魅力成就了一代帝王的吧?请你写下来。
答:小蚂蚁顽强的毅力、永不言败的精神,感染了这位将军,并最终促使其成为一代帝王。
中心在哪里找呢~
我就是找不到肿么办!
寻找中心所要思考
1. 认真、反复地阅读文章,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想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或什么人。?
2. 反复思考,仔细体会文章究竟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说明了什么问题,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3. 找出文章中的重点段落,中心句子和关键的词语,看看与表现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
4. 进行归纳,把经过自己动恼思考后的中心思想用简练的语言写出来。?
5. 阅读全文再仔细琢磨:写出来的中心思想是不是准确、全面?语句是否通顺?不妥之处再修改一下。
1.分析题目概括法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之眼目,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些文章的作者往往把中心思想集中体现在题目上,使读者一见便知。 这类文章的中心思想容易概括。
《伟大的友谊》
《君子之交淡如水》
2.从文章的开头找出中心?
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的作者恰好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开头表达,使读者一进入文章便知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针对这一特点,要学会从文章的开头找中心的方法。?
“母亲,是一个让人有着温暖回忆的词汇。”
“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工程师”
3.从文章的结尾找出中心
文章的结尾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有的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 文章的最后来表达。根据这一特点,要学会分析文章的结尾、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哪怕是远在天涯海角,我们的友情不会变。
4.在文章主人翁的语言描写中找?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在于描写人物形象,而人物的语言则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标志。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人物的语言中表达。因此要注意?在分析人物语言中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她虚弱却又充满力量的说:“我就是受尽折磨,也不会和你们同流合污。我就是死,也不会投降!”
5.从抒情部分找
一些记人叙事的课文,记叙中的抒情句常常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这就是我们 中国的总理,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一夜的工作》
“这不是 伟大的奇观吗?”——《海上的日出》
6.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
有的作者时常把中心思想放在自己的议论部分来表达。这就是要注意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中心。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刀子嘴豆腐心,嘴上不饶人,心里却很愿意帮助别人。”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吗?不是,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7.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
一些课文为了表示强调,往往使某个句子在课文中出现好几次。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小达老师,我爱你”
“小达老师,金币金币金币金币金币……”
1.概括中心思想
公式:本文记叙了……的事,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写人:本文记叙了……表现(赞扬)了……的品质(精神)。
写事:本文记叙了……(事),说明了……的道理。
写景状物:本文描述了……,抒发了……(思想感情)。
去年暑假,我回到久别的家乡——四川省乐山市,和奶奶一道游了风景迷人的乌龙山。
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只见苍松翠柏,遮天蔽日,一束束光柱的和山间弥漫的晨雾交映在一起,形成无数个五彩的光环。叫不出名的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为这里增添了无限生机。?????
半山腰有一块平地,“油渣豆腐干——”“麻辣豆腐脑——” 个体商贩的叫卖此起彼伏,给游从增添了无限乐趣,使你情不自禁地去领略乐山小吃的风味。?????
来到山顶,我和奶奶席地而坐,眺望四周景色。西面的峨眉山仿佛近在咫尺,大渡河水波涛滚滚,北面的乐山城马路笔直,高楼林立;东面群山高低不一,层层堆叠;往南是宽阔的马路,通向五通桥。?????
我站在乌龙山上,似乎整个大自然都在我的脚下,心情十分舒畅,好像进入仙境一般。我真的不愿离去,下山的路上,还不时回头张望。?这山——家乡的乌龙山,真是太美了!我只有一句话:“我爱家乡的乌龙山!”?
1、选择文中的主要内容。(?????)?????
A、描写了乌龙山的小吃风味。?????
B、描写了乌龙山的风景迷人。?
C、描写了乌龙山的四周的美丽景色。?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
A、表达了“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B、表达了我尊敬奶奶的思想感情。?????
C、说明我爱小吃风味。
3、根据上述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说说中心思想。
《心烛》
你有没有注意过盲人的表情?在车水马龙的通街大道、在危机四伏的大千世界,盲人的脸却安详而宁静,眉头紧锁的恰恰是那些明眼人。?????
迫急的,是那些疾走者;恼怒的,是妄自尊大的人;胆怯的人则有心事。他们都不是盲人。?????
盲人对生活不抱奢望,此刻只办此刻的事情。譬如走路,心无旁骛,步步踏实,直到目的地。他们做一件事时只想这件事,因此心里清明。?????
当别人绞尽脑汁思考功名利禄的时候,盲人的心专注在路面上——有没有车、砖石、敞开的下水井、栏杆和电线杆。他们一步步走过来时,其实每一步都在感谢。感谢生活,感谢路面的平坦。当一个人把许多的感谢写在眉头上时,就出现盲人那种表情:安然而且恬静。?????
所谓幸福,全由小小的细节积累起来。如果你用庆幸的目光回顾这种积累时,就产生富翁的感受。如果你对当下的处境不满,则说明心已离开了脚步栖居于远远的目标之上——不管它的地位、金钱或房子——这时脚下怎样疾走都觉得慢,会为之烦恼,此时很容易受伤。???
盲人的心始终伏在脚上,它静静地和双足缓行在无尽的路上。而在休息的时候,心在怀想着炉火和热汤,而不是没见过的其他。因此,盲人的表情中除去宁静,竟还有许多满足。???
如果说,幸福是一种经过节制的满足,盲人则已经接近它了。
在风雪中,在大雨里,盲人要吃更多的苦,这时,上班或回家成为艰难的事情。但即使如此,也很少听说盲人遭遇交通事故的惨剧。如果他们有祸,恐怕老天爷都不忍。更主要的是,盲人比明眼人更了解车更注意车,他们更谨慎。????
从古至今,其实谨慎给人带来的福分最多。????
如果明日上街,不妨多多注意盲人,也许他们正是我们生活的教师。
1.“如果说,幸福是一种经过节制的满足,盲人则已经接近它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线句含蓄地指出了明眼人哪些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迫急的,是那些疾走者;恼怒的,是妄自尊大的人;胆怯的人则有心事。他们都不是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