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写作扩展素材难忘点滴——记叙叙事型阅读(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写作扩展素材难忘点滴——记叙叙事型阅读(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07 19:0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难忘点滴——记叙叙事型阅读(一)
)


包罗万象的记叙文阅读
1、记叙文六要素——文意概括。
2、记叙文的含义——词句理解。
3、记叙文的手法——修辞表达。
4、记叙文的结构——作用辨析。
5、记叙文的拓展——理解感悟。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


二、概括文章大意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概括文章大意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  

答题思路
时间:一天上午九点(一个寒潮初袭的早晨)
地点:在老王家中
人物:老王
起因:老王担心在武汉的儿子而给他打电话
经过:儿子表现的不耐烦,而远在哈尔滨的老母亲也打来电话,对儿子嘘寒问暖。
结果:老王感受到生活中往往是父母对儿女牵肠挂肚,而儿女对父母少有牵挂。

手法对对碰

三、记叙文写作手法总结
对比
象征
悬念
承上启下
衬托手法
欲扬先抑
前后呼应
讽刺手法

答题思路:这篇文章全篇(或者某一处)采用了……的写作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的相关句子或对文意的概括),使文章……(写出该手法的作用)

识记:各类写作手法好处总结
1、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
2、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悬念——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带给读者探索与阅读的动力。
4、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面的内容,使衔接自然而不突兀,应用于过渡句和过渡段。

5、衬托手法——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6、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的特点,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7、前后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8、讽刺手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实战演练:《拔掉那颗蛀牙》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第一题:题目理解题
1、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意义?

答题要点
1、词语和句子在文中的所指。
2、是否使用修辞方法。
3、词语和句子的位置。

答题步骤
1、“蛀牙”代表了什么?“拔掉”代表什么?
“蛀牙”代表了她对家人的恨,她的生命犹如被腐蚀的蛀牙一般,逐步走向自闭、自卑。“拔掉蛀牙”代表了她走出自卑,学会了去关爱自己的家人,同样享受到了家人的爱。

2、是否使用修辞方法?
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积郁在心中的恨比作蛀牙,生动形象地使读者感受到她的痛苦。

3、词语和句子的位置
以“拔掉那颗蛀牙”为题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同时也紧扣中心与主题。

四、阅读中的修辞手法与作用






第二题:句子理解
2、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2分)
(2)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实战演练:《拔掉那颗蛀牙》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 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 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 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棵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 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 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第三题:景物描写的作用
3、“两棵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这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五、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
2、渲染氛围,烘托气氛。
3、象征人物,展现人物性格。
4、推动情节发展。

第四题:节点性语句
4、第11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2分)

第五题:整合概括
5、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
①地位尴尬,滋生仇恨
②( )
③( )
④回报亲情,收获快乐

你的看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