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上:8.2.2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上:8.2.2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牛津上海版(试用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07 16: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两种酸碱指示剂,掌握这两种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颜色的变化;
(2)认识常见的酸和碱;
(3)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4)学会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完成与之相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紫色石蕊、无色酚酞这两种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颜色变化的探究,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知识;
(2)学会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从中总结出实验结论;
(3)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指示剂,学会如如何利和开发用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逐渐敢于发表自己的猜想,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
(3)在自制酸碱指示剂的过程中,感受生活,发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热爱化学这一学科,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常见的酸和碱;
2.寻找酸碱指示剂的探究。
【教学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2.实验用品:
(1)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点滴板、研钵;
(2)药品: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稀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酒精溶液、洗发水、沐浴露、肥皂水、汽水(雪碧)、橙子、西红柿、食醋、鲜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在事先准备好的杯子里倒入少量酚酞,称这是“白酒”,然后又向杯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轻微震荡,“白酒”立刻变成“红酒”,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解释说这一现象与今天我们要共同研究的新内容有关,引出新课标题——常见的酸和碱。(以小实验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题气氛)
二、推进新课
[思考]同学们对酸和碱有哪些了解?
[展示图片]食醋、柠檬
[提问]同学们都吃过醋、柠檬吗?什么味道?
[学生]是酸的
[教师]这是由于食醋中含有醋酸,柠檬中含有
柠檬酸导致的。常见的酸还有盐酸、硫
酸和碳酸。(简单给出常见的酸)
[展示图片] 冬天街道两旁刷了白浆的树木

[教师]这树木上刷的白浆实际上上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是一种碱。实验室中,我们常见的碱还有氢氧化钠。(由于此处知识学生不熟悉,所以直接由教师解释)
[思考]那么这些酸和碱与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酸碱指示剂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回顾]我们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出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
[学生]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这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教师]那既然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那我们看看盐酸能不能?
[演示]取一只洁净的小试管,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然后在滴加少量盐酸溶液,轻轻震荡,观察,溶液变成红色。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结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准确叙述实验的能力)
[学生]盐酸可以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演示]另取一只洁净的小试管,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然后在滴加少量醋酸溶液,轻轻震荡,观察,溶液变成红色。
[提问]你们又观察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醋酸也可以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总结]酸可以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此处可以由教师引导总结)
[教师]那我们在看看紫色石蕊溶液遇到碱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演示]取一只洁净的小试管,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然后在滴加少量氢氧化钙溶液,轻轻震荡,观察,溶液变成蓝色。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氢氧化钙可以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演示]取一只洁净的小试管,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然后在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轻轻震荡,观察,溶液变成蓝色。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氢氧化钠可以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总结]碱可以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蓝色。(教师锻炼学生自己总结的能力)
[教师]像紫色石蕊溶液这样,能与酸和碱的溶液反应分别显示不同的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明确概念)
其实,实验室中常用的指示剂还有无色的酚酞溶液。那下面我们就看看,无色酚酞溶液与酸和碱反应分别有什么样的现象。
[分组实验]班级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取一个点滴板,滴入四份酚酞溶液,然后再分别稀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观察现象。
[学生]稀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醋酸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氢氧化钠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氢氧化钙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总结]酸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碱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强调重点记忆)
[教师]既然现在我们了解了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那么我们就用这两种指示剂检验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
[分组实验]学生用自带的水果、蔬菜提取汁液,洗发水、沐浴露等配制溶液,然后利用不同的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小组汇报]
洗发水、沐浴露、肥皂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__,所以它们的溶液呈__性;汽水(雪碧)、橙子汁、西红柿汁、食醋使紫色石蕊溶液__,所以它们的溶液呈__性。(这个小实验与生活息息相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教师]既然酸碱指示剂这么神奇,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作酸碱指示剂呢?
[分组实验]每组取事先准备好的鲜花,将花瓣捣碎,用1:1酒精和水配制的酒精溶液将捣碎的花瓣浸泡。数分钟后,取澄清液,分成四份,分别滴加稀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观察颜色变化。
[小组汇报]
小组1:所用鲜花:白玫瑰花
实验现象:
小组2:所用鲜花:太阳花
实验现象:
小组3:所用鲜花:粉玫瑰花
实验现象:
小组4:所用鲜花:香槟花
实验现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pH试纸的指示作用:显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碱度)。
2.初步学会使用pH试纸进行比色,测试常用溶液酸碱度并学会排序。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pH试纸区分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2.初步学会使用pH试纸与比色卡进行比色测定溶液酸碱度的实验技能。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pH试纸的使用。
活动目标:初步学会使用pH试纸进行比色区分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上节课课外探究结果交流:
(1)收集资料反馈。
(2)寻找到的新的酸碱指示剂。
(3)更方便携带的酸碱指示剂。
小组合作实验:
pH试纸的使用,记录结果,交流。
2.实验结论讨论:
(1)溶液的pH与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关系?
(2)稀氢氧化钠和石灰水都是碱性溶液,两者的pH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不同溶液的酸碱性不同,pH试纸可显示不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引出试纸比试液更方便携带,并可以综合多种酸碱指示剂同时使用。
示范介绍pH试纸:浸过多种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的变化,需要用比色卡比对。示范:要规范使用玻棒少量沾取溶液,换溶液时要冲洗玻棒并吸干水分。操作要在表面皿中完成。比色后要读出pH。
关注学生进行实验时的操作规范。
交流中要允许学生读数存在误差,分歧比较大时可建议重复实验。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归纳实验结论。
二、活动二:测试溶液的pH。
活动目标:学会使用pH试纸测试常见溶液的pH;学会按pH对溶液进行酸碱度排序。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引入实验。
(1)分组测试3种指定溶液的pH,并记录。
(2)全班交流测试结果,完成全表记录。
(3)将pH由小到大排序,判断不同溶液的酸碱度。
(4)小组讨论:哪种溶液酸性最强?哪些溶液是中性的?哪种溶液碱性最强?
(5)按照录像pH计显示的数字补充上述记录,体会pH计更精确显示溶液的酸碱度,测试更快捷。也表明指示剂的研究发展趋势。
2.小组自主实验。
(1)测试自带3种溶液的pH,并记录。
(2)全班交流测试结果,完成全表记录。
(3)将pH由小到大排序,判断不同溶液的酸碱度。
3.总结讨论。
(1)pH的大小显示了溶液的什么特性?(pH显示溶液的酸碱度不同)。
(2)从以上两组实验获得的结论是什么?(不同溶液的酸碱强弱不同)。
(3)查资料:人体中的血液、唾液、胃液、小肠液、尿液的pH各为多少?
(4)课外实验:测试雨水的pH。
观察学生的操作技能规范。
录像:pH计。
表扬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结论。
进行测试实验。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老师提供pH试纸和比色卡。也可以课前让学生收集雨水,本节课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