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溶液混合后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与碱之间可发生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用所学的知识了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养成用化学的视角来认识实际生活中的习惯。
2.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发现反应规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及对反应实质的理解。
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探究中和反应的过程,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请看一则网上消息:
浓盐酸泄露,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白雾和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情况紧急!!!消防官兵向泄露的浓盐酸中抛撒熟石灰来处理。处理浓盐酸为什么要用熟石灰呢?
通过简单讨论,引入课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二、合作探究,分析问题
1.提出问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他们是怎么反应的?
2.进行猜想:酸和碱之间可能会发生反应,反应后呈现中性。
3.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4.记录现象:
实验序号
药品
现象
结论
一
一
1
氢氧化铜固体与稀硫酸
2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
3
4
5
6
二
将实验2中所得的溶液蒸干
得到白色固体
5.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中,老师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Cu(OH)2为什么用固体?如何证明它不溶于水?Cu(OH)2固体中加入酸溶液所产生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2)两种碱溶液中分别加入酸溶液,有无明显的现象?
(有的同学根据现象得到的结论为没反应,这个结论正确吗?)
如何能证明两种溶液是否反应了?
(演示: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然后逐滴滴加稀盐酸。并展示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所产生的固体。)
(3)以上实验中,溶液为什么先变红?当滴加盐酸后,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时,说明了什么?为何要逐滴滴加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溶液,它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加入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说明原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不存在了,变化成了其它物质。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稀盐酸反应。)(逐滴滴加稀盐酸,能更清楚地观察酚酞溶液的颜色变化,并能控制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6.蒸发结晶后所得的固体还是原先的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固体不再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已经变化为其它物质。固体为生成的新物质。)
请大家按照刚才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并修正实验结论。(分发酚酞试液。)
现象分析:
通过Cu(OH)2固体加入水,无明显现象,而在Cu(OH)2固体中加入硫酸溶液,固体消失,溶液变为蓝色,说明Cu(OH)2与稀硫酸反应了;
直接在碱溶液中滴加酸溶液,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但我们在滴有酚酞溶液的碱溶液中逐滴滴加酸溶液,可观察到红色褪去,可以判定酸溶液和碱溶液之间也会发生反应。
由此可见,酸溶液和碱或碱溶液都可以发生反应。那么,它们是怎么反应的呢?
对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从微观上进行重点分析。
我们回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为什么都能导电?溶液中存在什么微粒?当两种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微粒发生了什么变化?氯离子和钠离子发生了变化吗?那么酸溶液和碱反应的实质是什么?蒸发结晶后所得的固体是什么?化学方程式应如何书写?
你能想象在溶液中离子是如何变化的吗?讨论后,演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模拟课件,来验证、修正大家的想象。
三、归纳概括,形成概念
那么,其余的酸溶液与碱的反应如何发生的?
要求同学们想象、讨论他们所探究的每一个实验,酸和碱是如何反应的?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并按照上面例子来书写出化学方程式,对化学方程式中的产物组成进行对比总结,很容易就得到盐的概念,对比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很快就得到中和反应的概念,并且,理解了这些酸与碱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实质都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OH-结合生成了水。根据这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总结出盐的概念、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实质。并得到中和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对所得到的概念进行小结。
四、巩固概念
1.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盐的是( )。
A.CaCO3;B、Cu(OH)2;C.Na2CO3;D.H2SO4.
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2NaOH+CO2=Na2CO3+H2O;
B、CuO+H2SO4=CuSO4+H2O;
C.NaOH+HNO3=NaNO3+H2O;
D.Cu(OH)2+H2SO4=CuSO4+2H2O。
并可以进一步设问:碳酸钠俗名叫纯碱,它是碱吗?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否都是中和反应呢?这样可使易混点较好地得到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