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测试雨水的pH,知道雨水一般为弱酸性。
2.知道酸雨的pH小于5.6,是大气污染的产物。
3.学会利用植物幼苗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能设计实验对照和实施对变量的控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有关图片和资料,了解形成酸雨的过程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初步学会对资料的选择和整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治理酸雨,并通过小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教学重难点
1.正常雨水与酸雨的测试。
2.酸雨的形成过程。
3.了解形成酸雨的过程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4.表达自己对防治酸雨的认识和观点。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测试雨水的pH
1.活动目标:通过测试雨水的pH,知道雨水一般为弱酸性。
2.学生活动。
各小组交流课外收集雨水的地点和方法,并说明本组测试到的雨水pH范围。
比较分析各组的测试结果,得出结论:
(1)雨水的pH一般小于7,为弱酸性。
(2)收集雨水的时间和地点不同,测试的结果不尽相同。
教师可将各组测试的雨水pH抄写在黑板上,便于比较共同点和找出差异。
如果有小组测得雨水的pH为5-6范围或小于5,要特别询问雨水收集的时间和地点,引出酸雨。
二、活动二:酸雨与大气污染
1.活动目标:通过观看老师准备的有关酸雨资料介绍,认识酸雨的pH小于5.6,是大气污染的产物。
2.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资料,然后讨论并归纳:
什么是酸雨?
酸雨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酸雨与大气污染有什么关系?
利用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描述酸雨的形成过程。
3.视频资料:酸雨。
4.帮助学生归纳:大气污染。
5.酸雨的危害很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示研究的方法有:
(1)模拟酸雨的实验探究;
(2)收集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分专题研究;
(3)在以后的化学学科学习中扩展和深化研究。
三、活动三:“酸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1.活动目标:
(1)知道利用植物幼苗来探究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学会设计实验对照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2.学生活动。
各小组交流课外模拟实验的设计和实验结果报告。
比较分析各组的结果报告,得出结论:
(1)酸雨的主要成分:稀硫酸和稀硝酸对植物幼苗的生长有害;
(2)pH范围在6-7的溶液短期内不影响植物幼苗的健康生长。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报告。表扬实事求是、记录完整、设计有创意的小组。
帮助学生将实验溶液与酸雨主要成分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采用模拟的“酸雨”来进行探究活动。
强调对照组使用蒸馏水是控制变量的方法,只显示实验期内的情况,以免学生误认为要用蒸馏水来浇灌植物。
四、活动四:“酸雨的影响”图片、资料交流
1.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有关图片和资料,了解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2)初步学会对资料的选择和整理。
2.学生活动。
分专题介绍与讨论。
(1)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2)酸雨对城市建筑物的危害;
(3)酸雨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4)酸雨对人体的危害;
(5)酸雨危害严重的国家和地区。
事先要指导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选择和整理,要求学生介绍时用2-3句话概括。
小结:酸雨已经危害人类的生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