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常见磁现象,知道磁性、磁极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了解磁现象,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3.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4.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二、过程和方法
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场的方向,知道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教学重难点】
1.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场的方向,知道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2.知道磁场间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堂目标,学生预习
1.了解生活中常见磁现象,知道磁性、磁极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了解磁现象,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3.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4.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二、引入新课
公元843年,在茫茫大海上,一只帆船正在日夜不停地航行,没有航标、没有明确的航线。船上的一些中国人利用一种神秘的仪器来指示方向,这个仪器就是罗盘。右图是我国的发明——司南,它是天然磁石制成的勺子形状,另一部分是水平光滑的“地盘”,静止的时候勺子的长柄就会指向南方。
三、新课教学,合作探究
1.磁现象。
师:了解什么是磁体?什么是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
师小结:
(1)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片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2)磁体上吸引能力最强的两个部分叫磁极。把条形磁体用线悬挂在铁架台上,或把小磁针支起,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做南极(southpole),又叫S极。静止时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做北极(northpole),又叫N极。
(3)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磁化。
一些物体在磁体或者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就叫做磁化。许多物理容易磁化。比如:机械手表磁化后,走时不准;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磁化后,色彩失真。
3.磁场。
师:同学们回答:磁针为什么会偏转?小磁针偏转的方向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小结: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对放入其中的某些物质有力的作用,我们把它叫做磁场。在条形磁体周围的不同地方,小磁针静止时指着不同的方向(如图)。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磁场的方向。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带箭头的曲线表示出来,就可以形象描述出磁场,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其方向有N极→S极)磁感线是一种物理模型(注意:磁感线是不存在的,只是科学家为了能让我们认识磁场而想象的)。
4.地磁场。
师:在水平转动的磁针静止时都能指向同一方向,N极总是指向北方。这说明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地磁场。
定义:
(1)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
(2)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四、教师小结
1.磁现象。
2.磁化。
3.磁场: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磁场的方向。
4.地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