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上:11.5.2 脑能接受和分析各种信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上:11.5.2 脑能接受和分析各种信息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牛津上海版(试用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07 16:3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脑能接受和分析各种信息
【教学设计说明】
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认识到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等,关注到最后形成的感觉,是通过神经传递出去到脑形成的。本文由设计的活动中体现知识点:
活动:探究反射弧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从培养学生识图、表达和分析能力的角度出发,本活动设计让学生互相描述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分析脑对信息的接受和分析过程,并通过练习巩固。
【教学目标】
1.分析反射产生过程,认识脑在分析感觉信息及感知环境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2.由一系列视觉小实验的判断经历,知道脑在分析信息时会出现错误,从而培养客观、辩证看待事物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脑在分析感觉信息及感知环境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脑在分析感觉信息及感知环境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拓展练习中的厚纸卡(绘有小鸟、鸟笼)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
说一说:
感觉器官所接受的刺激信息传递到脑。
提问: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各种感觉器官所接受的刺激信息最终传到哪里?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脑对信息的接受和分析。
板书:脑能接受和分析各种信息。
复习旧知引入
活动1:
探究反射弧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同桌两两互相描述课本图示中反射产生的过程。

说一说,画一画:
说出反射过程,画出反射弧。

看一看,听一听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脑的主要组成及其作用,也知道了大脑的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感觉和活动。现在让我们通过具体的实例来了解脑是如何发挥中枢作用的?
分析:反射产生过程,板书记录学生描述。
归纳:反射弧的组成,脑能接受和分析各种信息。
展示:刘翔起跑图
出示:脊髓图
说明:某些反射是不经过大脑的,比如脚踩在碎玻璃上缩回去;膝跳反射,只传导到脊髓,所以速度特别快,可以避免、减少人体受到伤害。
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描述反射产生的过程,归纳出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认识到脑在分析感觉信息及感知环境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培养语言表达和归纳能力。
运用新知
脊髓对于学生比较陌生,其位置、结构和功能从未学习过,却是反射弧中的组成之一,因此安排一张图对其位置和功能简单介绍,解决学生比较可能出现的疑问。
活动2:
错觉的产生
做一做:完成活动11.30
说一说:交流结果——大脑分析信息时产生错误就形成错觉
看一看:描述看到的现象
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活动前提醒:
1.进行实验时,尽量凭第一感觉。
2.摸弹珠实验时要“闭眼”。
拓展:转动厚卡纸
活动要点提醒,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由一系列视觉小实验的判断经历,得出脑在分析信息时会出现错误的结论。从而培养客观、辩证看待事物的科学意识。
小结
小结
了解学习效果,巩固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