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生活中的真菌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
2、能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发现可食用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好处。
3、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
4、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下发霉的假设。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设计和结果。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2、能够有根据的说明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提出防止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措施或方法。
2、能描述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食品保鲜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能大胆设计一种新颖的食品保鲜方法。
二、教学重点:
1、能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
2、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
三、教学难点:
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下发霉的假设。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真菌的图片
学生收集可食用真菌的资料或实物,调查其营养价值、作用等。
五、实验材料:
正在发霉的食物、放大镜、蒸发皿。
六、教学过程:
一、实物观察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导入: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认识了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还知道了什么是细菌和病毒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蘑菇)吃过吗?( 吃过)那蘑菇应该属于生命世界中的什么呢?动物?植物?细菌?病毒?还是都不是?
蘑菇,它是一种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生物,它是和动物、植物、细菌、病毒相并列的又一类生物,它属于真菌类,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可食用的真菌,(观看课件:蘑菇是什么?)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真菌。(板书:生活中的真菌)
二、细心观察发现新知
1、可食用的真菌:
(1)认识各种各样的真菌:
师:导入:生活中可食用的真菌很多,除了蘑菇你还知道什么?(板书:可食用的真菌)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我国目前已知的可食用真菌有350多种,老师搜集到了一些常见的可食用的真菌,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播放可食用的真菌图片)
要求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颜色、形状?
(2) 汇报食用过的真菌: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可食用的真菌,现在我来采访几位同学:
a.你食用过哪些真菌呢?口感怎样?味道如何?
b.能具体说一说吗?
c.那你知道你所吃过的真菌有哪些营养吗?
(3)汇报课前的小调查:可食用的真菌都有哪些营养?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调查可食用的真菌有哪些营养物质和作用?怎么样,有收获吗?谁愿意接受我的采访?谁来展示你的记录卡。
学生展示自制的记录卡
(4)汇报菌类蔬菜的吃法
师:看到同学们能从多种渠道获得多种信息,老师真替你们高兴。我想再采访几位同学:谁能为大家讲述几种菌类蔬菜的吃法呢?
(5)交流讨论:为什么说可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师:通过刚才的采访,看得出同学们非常喜欢吃菌类蔬菜,现在我再采访几位同学:谈一谈你对可食用真菌的认识?
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说可食用真菌:比如:营养成分多、营养价值高、作用广等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要说可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师:的确,可食用的真菌是宝贵的生命资源,它们仅仅是大型真菌中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有毒的,我国目前发现的毒蘑菇能致人死亡的也有百余种,下面我们一块来认识几种常见的毒蘑菇。(播放课件:毒蘑菇的图片)
这些毒蘑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师:教师总结食用野生蘑菇时一定要慎之又慎,谨防中毒。
2、食物发霉
(1)观察霉菌的特点
a. 导入.
师:导入:除了蘑菇木耳大型真菌以外,生活中还有一种真菌,它会使一些食物长毛,衣物发霉这种真菌叫什么呢?(霉菌)(板书:霉菌)。霉菌是怎样形成的?让我们来看一看吧!(播放课件:霉菌的成长)
b. 提出观察实验的要求
师: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观察霉菌的外形特点,老师特意培植了几种霉菌,请同学们按照实验要求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要求:
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注意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霉菌的特点,最后将观察的结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做好记录。
c.各组进行观察实验
师:马上就要实验了,你们高兴吧。高兴之余,老师先要采访你们一个问题:你们打算观察霉菌哪些方面的特点?哪个组愿意接受老师的采访?别的组呢?如果哪个组提出还要知道霉菌的味道,一定提醒学生不能用嘴去尝并说出为什么。
各组观察,教师巡视。
d.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提出要求:应该怎样汇报和怎样听其他的同学的汇报。
(2)食物发霉的条件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汇报看得出各组观察得很认真,汇报员说得也非常清楚。可见,老师培植的霉菌是很有价值的,培植这些霉菌老师用了三天的时间。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食物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呢?
a. 学生汇报自己的假设和根据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不通风、潮湿、天气热温度高
b.各组设计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说得是否有道理,应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实验)什么样的实验方法呢?(对比实验)好!下面我们各组就开始设计实验方案吧!(发放书上的实验方案表)
教师强调:对比实验法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c. 汇报实验方案
教师先找两个组说说实验方案学生逐项一一介绍,再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观察。
教师及时提醒学生:观察实验时应该同时观察两组实验并做好记录。
师:总结:听了这几个组的汇报,如果你认为你们组设计的实验还不够完美,课下继续完善,由于本次实验所需时间比较长需要同学们课下完成,怎么样,有信心吗?请同学们一定要做好详实地记录,以便我们在活动课上交流。
3、真菌与人类的关系(课件展示)
三、应用新知
减少食物、衣物发霉
师: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食品保鲜的技术与工艺也越来越先进了,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面的图片分析分析保鲜鱼的方法有几种?这些方法各有哪些优缺点?(课件展示)
师:总结:我们知道了鱼从过去到现在的保鲜方法,刚才我们也假设了多种让食物、衣物发霉的条件,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我们能用什么办法或者措施防止或减少食物衣物发霉呢?小组内讨论讨论。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多种可食用的真菌,通过调查了解我们明白了可食用的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同时我们还探究了食物、衣物发霉的条件,并能想出多种措施防止或减少食物、衣物发霉。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下的时间开动你的脑筋设计出一种未来的食品保鲜技术。
什么是真菌? 是通过阅读资料,还是看课件、交流进行
真菌与人们的关系
真菌的生成条件(重点)
提出问题: 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怎样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猜想:提示:真菌是一种有生命的物体它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水、空气、热和营养,猜想霉菌的生成需要什么条件?
假设: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进行假设
归纳推理: 真菌在什么条件下更容易生成。
得出板书:
设计实验: 可以先根据猜想与假设的板书,引导学生理清影响食物发霉的条件指导学生构建实验模型的思路(用箭头标出);
也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自主设计实验,在交流的基础上用板书总结归纳。
这是4个模型:
分析具体实施方法:有4种
高温环境下
低温环境下
干食物
湿食物
讨论:怎样实施方便简洁确定最佳方案
这样分析可以将整个实验机理分析透彻,具体怎样落实到课堂上,请教雪文老师。
实验过程:提出具体的要求及注意事项,让学生制作实验模型。
结课:提出课下观察要求。
不讲减少发霉的内容,因为讲了,后面的实验就成了验证结论的实验了。这是比较忌讳的。留作下课内容。
妥否,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