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太阳系的奥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预设
教学
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通过资料分析,初步了解恒星、行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3)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初步认识太阳、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作用。进而对 行星的体积和太阳系的膨大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行科学史以及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教育。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努力,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
教学
重点
认识太阳系的主要成员
教学
难点
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教学分析
本课围绕着太阳系的恒星和行星展开研究,引入活动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日心说的提出,从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史以及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教育。活动1通过资料图片引领学生初步认识了太阳系的庞大以及结构组成,后又通过让学生自主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引导学生对太阳系中各大行星的体积大小以及太阳系的庞大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准备计算器
教师准备:自制教学软件,其中包括大量的图片、文字以及视频资料,此外还有“宇宙探秘”“星空天文网”“北京天文台”“太阳系探索者”“科普博览网”等网站链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预设
媒体使用及分析
(一)趣味问题导新课
老师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在同学们当中一定有想去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那神秘的太空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住在宇宙哪里?今天我们就去探索一下。
教师归纳总结:同学们老师课前让你们搜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那太阳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又有哪些兄弟姐妹呢?下面老师就带你们走进太阳系。(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学新课
1、整体感知太阳系
(1)播放太阳系的视频
(2)学生交流对太阳系的认识
(3)师生小结—太阳系是一个有太阳和围绕它旋转的一群天体组成,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地球和其他七颗行星构成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2、八大行星的相关知识
(1)教师以故事形式引入“日心说”、“地心说”科学史,总结科学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学生要学习科学家的不断研究、探索新科学的精神。
(2)教师通过PPT课件介绍九大行星的知识和最新科学发现。
(3)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互动,通过多媒体问答形式,更好的帮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4)PPT页面本课知识要点总结,带领学生总结记忆。
(5)了解八大行星的有关资料后,让学生拿出计算器,根据所给出的数据,计算八大行星体积的大小,并进行排序(教师可传授简便方法,不需要通过计算,可直观的从数据中观察到答案);计算从各个行星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到太阳的时间。
通过让学生自主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引导学生对太阳系中各大行星的体积大小以及太阳系的庞大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三)、总结提问(小游戏),课下拓展。
小游戏—“猜猜我是谁”教师出示行星照片,让学生猜猜是哪个行星,增加课堂趣味性,同时可检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头脑风暴:想一想“地球上问什么会有生命存在?”教师提供有关太阳系的科普网站链接,同学课下可以通过网站解疑和了解更多的知识。
太阳系探索者
http://www.solarsystemexplorer.org
中国科普博览网
http://www.kepu.net.c n
星空天文网
http://www.cosmoscape.com
科学学科有着极其丰富多彩的、需要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资源呈现工具的内容,这次的评优课,改变了以往的单纯PPT模式,将跟多的信息技术媒体应用于教学,比如本次用到了网络无限连接、手机遥控功能、PPT视频链接、这些信息技术手段不仅是科学学科本身的需要,也是学生有效的科学学习的需要,更是每位教师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需要。一个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总不如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想、边动手的效果好。音频、动画和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
板书设计
太阳系的奥秘
教学反思
《太阳系的奥秘》本课分为了两个课时,本次所讲授的是第一课时,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课本上提供的资料很有限,要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本课知识,感受科学的生动趣味性,需要准备足够的资料来呈现,图片、文字、视频以及一些网页知识。这样才能体现本课的教学目的。
课堂中,我主要以展示PPT图片为主,视频、音频、小游戏为辅。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活泼、更生动有趣的知识,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时代在前进,教育在改革,我们教师也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应该更多的应用在教学当中。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新空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接触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另外,本次校优课,我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其中最缺乏锻炼的是和学生之间课堂上的互动和沟通,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能不断地完善自我,取长补短,多向别人学习,让自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