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课型:综合·探索?
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实践练习法、直观法等?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废弃物造型艺术的神奇之处,体验创造的乐趣。
2、通过欣赏各种废弃物组合的有趣的艺术作品,感受不同的表现效果,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生活情趣。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1、采用“愉快教学”,抓住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从中找寻更多更好的创意点子。并用“身边的媒材”“废旧物品”想象并创作出各种丰富多样作品。
2、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使孩子们的创造意识及动手制作能力得到了加强,真正体现出教者有心,学者有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人。?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学生能利用收集的废弃物,并根据不同形状、材质特征进行有效地分类,并制作一件美术作品。
2、感受环境保护带来的乐趣,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
四、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利用废弃物设计制作有一定情趣的造型作品。?
难点:根据废弃物的不同材料,选择合理的设计、创作方法。?
五、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一些废弃物制成的作品,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材料。???????????????
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师出示课件:
《变废为宝》课题说明。
某事物之所以被称之为“废”,是因为它已不能发挥自身的使用价值了,但这并不代表它不具有使用价值,而是因为它的使用价值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能发挥出来。
?2、废物利用房间装饰作品欣赏
?欣赏要求:
仔细观察他们是用什么材料?
这些物品曾经发挥过不同的作用,有必要改变它们原有的用途继续使用吗?
?????C、改变这些物品有何意义?(引导学生归纳)
D、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可以变废为宝继续使用的物品呢?怎么“变废为宝”?
?
师归纳:变废为宝的两种方法:
(1) 改变自身属性。 (2)改变外部条件。
3、废纸、废塑料瓶、易拉罐作品欣赏
教学活动一:
选择利用或加工改造塑料瓶、易拉罐、废纸等材料,运用点、线、面的简单造型制作创意作品。
1、组内讨论:收集的废弃物能加工成怎样的作品。
2、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评议,展示作品。?
1、学生作品交流,进行介绍,相互评议。?
2、集中展示:?展示学生作品,由学生自己讲解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启发学生为作品命名,在学生互评过程中进步,提高。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和材料能够表现,正如我们今天学习的废弃物造型。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积极动手动脑,就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艺术作品。
课后整理:指导学生收拾好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