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附解析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附解析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7 17:4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基础闯关★★
知识点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如图历史事件发生于(  )
A.1905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2.中华民国建立后,选举(  )为临时大总统。
A.孙中山 B.袁世凯 C.黎元洪 D.宋教仁
3.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上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民国三十八年”应该是公历(  )
A.1945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9年
4.二十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一次是指(  )
A.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鸦片战争爆发
5.“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成为历史书上的历史名词。”这里,“那个元旦”是指(  )
A.191l年 B.1912年 C.1913年 D.1927年
知识点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6.辛亥革命给长期黑暗无际的中国带来一线光明,但转瞬之间,中国又被重新投入黑暗的深渊。其原因是(  )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7.街头流行的歌谣:“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狼'称霸王。”它反映的是(  )
A.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B.辛亥革命失败了
C.孙中山被迫流亡海外
D.袁世凯复辟帝制
8.如图诏书的颁布标志着(  )
A.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B.清政府正式维新变法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9.“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C.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维护了共和制度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民主共和徒有虚名
知识点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出自历史文献?(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的是(  )
A.《天朝田亩制皮》
B.康有为上光绪帝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12.下列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规定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D.是辛亥革命的唯一成果
13.“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下列对该条文的评述,错误的是(  )
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共和制度
B.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
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D.直接目的在于巩固君主专制
★★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与重难点训练】
1.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该材料表明(  )
A.中华民国已经成立
B.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C.新文化运动已经开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已经颁布
2.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其中的“革命”(  )
A.首先爆发于南京
B.爆发于1911年10月10日
C.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
D.导致全国所有省份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3.鹿晗的爷爷今年恰好八十大寿,即1939年出生,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后,一位历史老师问鹿晗: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哪一年?鹿晗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
A.民国二十五年
B.民国二十六年
C.民国二十七年
D.民国二十八年
4.小明同学制作了以下表格,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学习主题是(  )
时间
史实
1912年2月12日
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年2月13日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5日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4月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A.武昌起义过程
B.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D.中华民国的建立过程
5.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
A.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留借口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10条规定:“人民对于官吏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有陈诉于平政院之权。”针对这一条款,章士钊说:“平政院者,即行政裁判所也,凡有平政院之国,出庭状之效力必不大,何也?人民与平政官员有交涉者,乃不能托庇于普通法庭也,……约法所予吾人之自由,殆所谓猫口之鼠之自由矣。”由此可见,章士钊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没有形成互相制约的政治制度
B.没有规定公民的自由与平等权利
C.为行政权侵犯司法独立留下隐患
D.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埋下隐患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之差别……”其实际意义在于(  )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确立了民族共和的宗旨
C.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然而最终被清政府与外国侵略势力联合绞杀了。
--改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三: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响应……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
(1)材料一所述起义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其“创立民国”的主张通过哪一事件得以实现的?
(3)材料一与材料三所述“起义”从性质上说有何不同?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名文,号逸仙,通过行医实践,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他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材料二: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材料三:武昌起义胜利后,孙中山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他在总统府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是谁?
(2)材料二中的内容是什么意思?
(3)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历史上把发生在1911年的革命叫什么?
(4)革命成功后,诞生了亚洲第一个阶级民主共和国,这个民主共和国叫什么?
(5)这场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中考衔接★★
【中考零距离】
1.(2019?常州)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成立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创建中华民国。这群人属于(  )
A.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地主阶级
D.资产阶级革命派
2.(2018?成都)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中华民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3.(2017?福建)如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  )
A.公元1912年
B.公元1918年
C.公元1919年
D.公元1920年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基础闯关★★
知识点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如图历史事件发生于(  )
A.1905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答案】C
【解析】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故题干历史事件发生于1912年。
故选C。
2.中华民国建立后,选举(  )为临时大总统。
A.孙中山 B.袁世凯 C.黎元洪 D.宋教仁
【答案】A
【解析】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集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建立后,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故选A。
3.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上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民国三十八年”应该是公历(  )
A.1945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9年
【答案】D
【解析】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2年是民国元年。民国三十八年,1912+38-1=1949.“民国三十八年”应该是公历1949年。故选D。
4.二十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一次是指(  )
A.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鸦片战争爆发
【答案】A
【解析】20世纪中国有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二次,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并建立了新中国,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国走上独立自强的道路;第三次,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对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综合国力日渐增强。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5.“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成为历史书上的历史名词。”这里,“那个元旦”是指(  )
A.191l年 B.1912年 C.1913年 D.1927年
【答案】B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2年1月1日(元旦),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那个元旦”指的是1912年元旦。故选B。
知识点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6.辛亥革命给长期黑暗无际的中国带来一线光明,但转瞬之间,中国又被重新投入黑暗的深渊。其原因是(  )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但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辛亥革命给长期黑暗无际的中国带来一线光明,但转瞬之间,中国又被重新投入黑暗的深渊。其原因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故选B。
7.街头流行的歌谣:“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狼'称霸王。”它反映的是(  )
A.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B.辛亥革命失败了
C.孙中山被迫流亡海外
D.袁世凯复辟帝制
【答案】D
【解析】据题干歌谣及所学知识可知,它反映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上台后,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8.如图诏书的颁布标志着(  )
A.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B.清政府正式维新变法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D
【解析】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威逼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统治的结束。故题干诏书的颁布标志着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故选D。
9.“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C.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维护了共和制度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民主共和徒有虚名
【答案】C
【解析】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据“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及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结果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民主共和徒有虚名。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知识点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出自历史文献?(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D
【解析】“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出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故选D。
11.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的是(  )
A.《天朝田亩制皮》
B.康有为上光绪帝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答案】C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故选C。
12.下列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规定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D.是辛亥革命的唯一成果
【答案】D
【解析】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错误的是“是辛亥革命的唯一成果”。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D。
13.“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下列对该条文的评述,错误的是(  )
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共和制度
B.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
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D.直接目的在于巩固君主专制
【答案】D
【解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临时约法》否定了封建专制,是为了约束袁世凯,保障民主共和制度,具有现实针对性;约法明确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都是在两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都是各自国家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而且都受启蒙运动的影响,都采用了“三权分立”的政体,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它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所以ABC说法是正确的,D“巩固君主专制”是错误的。故选D。
★★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与重难点训练】
1.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该材料表明(  )
A.中华民国已经成立
B.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C.新文化运动已经开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已经颁布
【答案】A
【解析】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该材料表中华民国已经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和新国民等相关内容可知材料表明中华民国已经成立。故选A。
2.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其中的“革命”(  )
A.首先爆发于南京
B.爆发于1911年10月10日
C.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
D.导致全国所有省份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发生时间是1911年,依据所学可知,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首义发生于武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B。
3.鹿晗的爷爷今年恰好八十大寿,即1939年出生,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后,一位历史老师问鹿晗: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哪一年?鹿晗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
A.民国二十五年
B.民国二十六年
C.民国二十七年
D.民国二十八年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为1912+(民国纪年)一1=公元纪年。因而1939年-1912+1=民国28年。鹿晗的正确回答应该是选项B。故选D。
4.小明同学制作了以下表格,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学习主题是(  )
时间
史实
1912年2月12日
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年2月13日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5日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4月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A.武昌起义过程
B.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D.中华民国的建立过程
【答案】C
【解析】据小明同学制作的表格“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可知,他研究的学习主题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故选C。
5.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
A.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留借口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答案】B
【解析】革命党人的软弱性体现在反封建的不彻底和反帝的不明确上,与“临时”无关,故A项错误。因为考虑到革命还没有完全胜利,无法真正实现全民的民主,因而革命党采用了“临时”的说法,体现了他们对民主共和精神的坚持,故B项正确。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临时”没有逻辑关系,故C项错误。民国政权在革命过程中脱离基层群众,缺少人民支持,但不是体现在革命结果的“临时”上,故D项错误。故选B。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10条规定:“人民对于官吏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有陈诉于平政院之权。”针对这一条款,章士钊说:“平政院者,即行政裁判所也,凡有平政院之国,出庭状之效力必不大,何也?人民与平政官员有交涉者,乃不能托庇于普通法庭也,……约法所予吾人之自由,殆所谓猫口之鼠之自由矣。”由此可见,章士钊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没有形成互相制约的政治制度
B.没有规定公民的自由与平等权利
C.为行政权侵犯司法独立留下隐患
D.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埋下隐患
【答案】C
【解析】A.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说法绝对,不符合事实。C.由材料“…人民与行政官有交涉者,乃不能托庇于普通法廷也…则约法所予吾人之自由者,殆所谓猫口之鼠之自由矣”,反映章士钊指出了《临时约法》的缺陷之一就是没有解决公民的保障问题。D.在材料上没有反映。故选C。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之差别……”其实际意义在于(  )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确立了民族共和的宗旨
C.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C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之差别……”其实际意义在于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体现了主权在民。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故选C。
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然而最终被清政府与外国侵略势力联合绞杀了。
--改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三: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响应……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
(1)材料一所述起义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其“创立民国”的主张通过哪一事件得以实现的?
(3)材料一与材料三所述“起义”从性质上说有何不同?
【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
(2)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3)材料一所述起义是农民战争;材料三所述起义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
【解析】(1)据材料一“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然而最终被清政府与外国侵略势力联合绞杀了。”可知,材料一所述的起义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政权”的标志是定都天京。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
(2)据材料二可知,其“创立民国”的主张通过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得以实现。
(3)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所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战争;材料三所述起义--武昌起义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名文,号逸仙,通过行医实践,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他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材料二: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材料三:武昌起义胜利后,孙中山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他在总统府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是谁?
(2)材料二中的内容是什么意思?
(3)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历史上把发生在1911年的革命叫什么?
(4)革命成功后,诞生了亚洲第一个阶级民主共和国,这个民主共和国叫什么?
(5)这场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1)孙中山。
(2)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学生能答出此含义即可。
(3)辛亥革命。
(4)中华民国。
(5)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学生能答出一方面含义,教师酌情给分。
【解析】(1)据材料一“孙中山,名文,号逸仙……他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可知,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是孙中山。
(2)据材料二“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可知,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3)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历史上把发生在1911年的革命叫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起义军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随后,汇集起来,猛攻湖广总督衙门。经过一夜激战,到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接着,起义军又攻占了汉口和汉阳。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4)革命成功后,诞生了亚洲第一个阶级民主共和国,这个民主共和国叫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5)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学生能答出一方面含义,教师酌情给分。
★★中考衔接★★
【中考零距离】
1.(2019?常州)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成立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创建中华民国。这群人属于(  )
A.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地主阶级
D.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D
【解析】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它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武昌起义,进行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建立了中华民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创建中华民国。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2018?成都)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中华民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B
【解析】据“民国元年”可知,这是指1912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题干中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华民国成立。故选B。
3.(2017?福建)如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  )
A.公元1912年
B.公元1918年
C.公元1919年
D.公元1920年
【答案】C
【解析】题目给出的图片中有民国八年字样,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2+8-1=1919年。因为1912年为民国1年,需要减去这个1。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