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学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学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9 14:11:44

文档简介


第5课:开辟新航路
一、课标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等开辟新航路的史诗,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课标解读】:学生能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通过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认识到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从而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设计思路
通过三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并提出问题导入本课,进一步通过课题新航路引出旧航路,设置悬念,既然有传统商路,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引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完成远洋航行。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将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贯彻于课堂之中。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初中世界历史有 “新航路的开辟”一课,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影响等知识有大致了解。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往往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
四、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东方的诱惑(即原因和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即经过),走向会合的世界(即影响)。本课内容在世界近代史教材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在教学时必须注意理顺前后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本课上承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对同时期的中西方进行对比和联系,从而呈现之间的差异,下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本单元世界市场的发展又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新航路的开辟及世界市场的发展打破了整个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人类文明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概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迪亚士抵达好望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2)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3)通过与新旧航路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综合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用史料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2)通过时间轴、地图动态演示、表格归纳、历史比较、问题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开辟新航路的经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3)通过引用史料、问题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能正确评价该事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从而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从而贯彻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2)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感受和学习航海家勇于探索的开拓进取精神,认识到人类历史是不断探索的历史,探索精神是永不磨灭的;从而将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贯穿于课堂之中。
六、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背景和影响。
【解读】:(1)新航路开辟的动机、条件和后果是重点问题。通过这一问题着重认识:第一,新航路开辟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第二,新航路开辟与生产力和科学知识进步的关系;第三,新航路开辟与资本原始积累的关系和对欧洲阶级关系的影响。
(2)早期殖民活动的影响是重点问题。该问题对于以后进一步认识东西方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理解资本主义兴旺发达的条件和资本主义的剥削、掠夺的实质;此外,有助于全面认识资本原始积累问题。
(二)难点:辩证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解读】: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问题。首先,关于“商业革命”重点认识形成革命的条件和革命的三方面的内涵。第二,关于“价格革命”,应该通过学习了解一些初步的市场货币原理,以便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价格革命实质上是一种通货膨胀现象,在这一过程中,那些能够通过工商业经营活动获取大量货币的人是受益者;而那些主要依靠固定的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则受到了削弱;收入菲薄的劳动人民也难以承受物价上涨的负担。因此,“价格革命”实际上造成了欧洲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设置、问题引导、相互探究、体验感受的模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由难而易,步步推进。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过渡】:在上课之前呢,请同学们首先来看这三幅地图,对比地图,说一说人们对地理的认知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展示】:出示15世纪、16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和当今的世界地图,并请同学们观察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我们的世界是不断被发现的
【教师导入】:我们的世界被发现说的很轻松,但是我们回到15世纪那个时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有一批人不畏生死,突破对未知、对海洋的畏惧,对神的恐惧,然后义无反顾的踏上了新航路开辟的征程。他们开辟了新航路,但同时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全球的时代,正如马克思所说:“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而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人类的历史是求生存,求发展的过程,这些探险家深刻的诠释了这句话,在人类不断不畏生死,英勇的探索当中,开启了一个全球发展的时代,而这个全球发展的时代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探索和奋斗的结果,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西欧人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的世界是如何被发现的,我们一起走进第5课开辟新航路。第5课:开辟新航路(板书)
【教师过渡】:看到课题,大家心中是否疑惑,有新航路肯定有旧航路,那么哪些航线被称为旧航路呢?大家先了解一下史实。
【学生回答】:丝绸之路
“旧航路”指传统的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航路。就是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陆两条路线转往欧洲的贸易路线,也就是我们说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那么在21世纪新时代的中国,我们国家运用大国智慧提出了“一带一路”(副板书)。
【教师提问】:那么哪位同学知道“一带一路”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探究兴趣。通过时间数轴以及地图的对比形成历史的时空观念。运用新旧航路之间的对比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外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新课讲授
(一)探索之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教师过渡】:既然有传统商路,西欧各国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新航路开辟的原因,那么他们想要去哪里?【学生回答】:到东方去
【材料展示】:材料1: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行记》
【教师提问】:问题1:同学们根据材料1思考一下西欧人为什么要去东方呢?
【学生回答】:社会根源:寻金热(主要动力)
【教师总结】:马可波罗行记将东方描述成了一个黄金遍地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刺激了西欧人的黄金梦想,要到东方去寻找黄金。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加深学生的思考、理解与知识的应用。运用不同类型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挑战性的任务,展示他们的高阶思维与沟通知识的深度。
【材料展示】:材料2: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全球通史》
【教师提问】:问题2:同学们根据材料2思考一下为什么当时西欧对黄金如此痴迷?
【学生回答】: 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本原因)
【教师总结】:15世纪前后,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货币(黄金白银)成为普遍交换和支付手段。从而引出这便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情景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及教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和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材料展示】:材料3: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教师提问】:问题3:同学们根据材料3思考一下我们之前谈到的旧航路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教师总结】: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对过往的商品进行征收重税。要比以往的税收贵8-10倍。因此西欧各国迫切的需要开辟一条通往西方的新航线。这是因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的传统商路而引发的商业危机。所以要另辟蹊径,开辟新航路。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材料4大胆的猜测一下在当时真的是这样吗?
【材料展示】:材料4:奥斯曼帝国在军事上与西欧国家处于敌对状态,但是在商业上并无明显的敌对行为。相反,经过中东、埃及、转往地中海的东西方交通枢纽畅通无阻,威尼斯和热亚那商人每年运往欧洲的胡椒总量在750—1000吨。
——王加丰《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地理大发现新论》
【教师总结】:因此,不是东西方商路被阻断才导致西欧人开辟新航路,而是意大利商人与阿拉伯商人、印度商人联手倒卖的高额利润、令西欧商人垂涎不已。他们“渴望另辟一条抵达东方的途径,发财致富”。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史料的质疑,培养高中生的史料素养,增强他们历史学习中的求真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史料求证的核心素养。
【教师过渡】:请结合材料5分析海上探险重要的推动力又是什么呢?
【材料展示】:材料5:1492年,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从长期的穆斯林统治下获得了解放,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但在斗争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情绪,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教师提问】:那当时哪些国家走在了新航路开辟的前列?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葡萄牙,西班牙。
【教师总结】:西班牙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可以集中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来进行远洋航行。另外这两国都有着强烈的宗教信仰传播,天主教成为了他们进行远洋航行的精神动力。最后,西班牙和葡萄牙都位于大西洋沿岸。地理位置优越。4.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精神动力)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和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师过渡】:那么进行海上探险还需要有莫大的勇气。那勇气从何而来呢?又受到什么思想的影响?
【学生回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教师总结】:14世纪的欧洲,在文化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文艺复兴的运动。那文艺复兴它的主导思想是人文主义。那是鼓励人们要敢于冒险,勇于开拓,大胆的追求财富,以实现个人的价值。这也就成为了新航路开辟的思想根源。5.思想来源: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探险家们勇于冒险的精神,感受到自我的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教师过渡】:但是,仅仅凭借动机是不足以完成开辟新航路的航行的,必须要有相应的科学知识和物质条件。现在,请同学们看看开辟新航路的航行需要具备哪些科学知识和物质条件?
【教师提问】:探究活动: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具备怎样的条件,才可以远航?【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1、造船技术的发展 (多桅船的制造)
2、航海技术的提高(罗盘针在航海上的应用)
3、地理知识提高 (“地圆说”的提出和地图的绘制)
4、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人力、财力等)
5、探险精神(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鼓励人实现自我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自我感知,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积极调动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之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教师过渡】在具备了以上的动机和条件之后呢?西欧人就开始了他们的探险之旅。
【课件展示】: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地图
【合作探究】角色扮演:
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这些航海家们在500多年前走在了探寻新航路的最前列。今天,我们来亲身体验新航路开辟的历程。现在请第1、2、3、4小组分别代表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四个船队,讲述你们的航海历程及其中的艰险。看哪个队讲得最好。指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并让学生展示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学生回答】:
时间
人物
国别
航线
支持者
引导学生明白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两条航线—四个人物
【教师总结】:迪亚士1487年向东到达非洲好望角,哥伦布1492年向西到达美洲;达伽马1497-1498年向西沿着迪亚士的路线到达印度,麦哲伦船队1519-1522年一直向西完成环球航行。
【故事讲解】:麦哲伦船队的皮加菲塔曾记述那次艰难的航程:
我们有3个月又20天没有吃到新鲜食物。我们吃饼干,其实那些东西已经不成其为饼干,而是爬满蛆的碎末。我们喝的是黄水,储存多天,臭得令人作呕。我们也吃牛皮。老鼠的价格是每只半个金杜卡,但是连老鼠也买不到。我们有些船员的上下牙龈都肿了起来,根本无法吃东西,活活被饿死。死于这种病的有19人。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自我感知,感受和学习航海家勇于探索的开拓进取精神,认识到人类历史是不断探索的历史,探索精神是永不磨灭的。进一步培养历史学科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积极调动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学习兴趣。
【教师过渡】:那这些探险家们是冒着生命危险,不畏艰难险阻。而是为了梦想开辟了新的航路。那么,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有什么影响呢?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又如何呢?
(三)探索之果---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课件展示】: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地图
【教师总结】:1..对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的动态演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教师提问】:结合材料1和2分析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带来的影响。
【材料展示】:材料1: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空前扩大...意大利各城市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所排挤。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集》
材料2:贸易活动增多后,很多情况下已不再需要用现货来进行直接交易,而是由买卖双方订立合同来成交,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等。 ——百度百科
【学生回答】:(概括“商业革命”的三方面含义)
【教师总结】:第一,新航路开辟以后,使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世界各地区的联系加强。
第二、于是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美洲所特有的一些农产品传播到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等,增加了人类食物供应,促进了人口数量的增长。
第三,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下去,而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的商业地位日益重要,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商业中心城市兴起。
2.商品种类增多 贸易范围扩大 贸易中心转移 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 商业革命
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
【材料展示】:材料3: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这样一来,引起了金银贬值,物价上涨。 …… 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价格革命”是一个理解起来难度相对较大的问题。同学们注意理解以下的内容。随着美洲的发现和西班牙、葡萄牙对美洲的掠夺,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在市场上商品供应量变化相对不大的情况下,货币供应的增加必然会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也就是通货膨胀。这些外来的白银从西向东在欧洲市场上扩散,最后一直影响到奥斯曼土耳其。大量的白银所经之处就会发生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的现象,这就是“价格革命”的表现。“价格革命”打乱了欧洲传统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从事商业和商品制造的人必然会因为物价上涨而发财,也就是说,新兴的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得到了迅速的增长。传统的封建贵族地主,因为他们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固定的地租收入,物价上涨意味着他们的实际收入减少,因此他们的力量受到削弱。广大劳动人民无论是通过土地还是通过工资得到的收入,都不会因为大量白银流入欧洲市场而有明显的增加,因此,面对物价上涨的局面,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贫困。
黄金增多→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社会分化→封建主、平民日益贫困;资产阶级日益壮大→促进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价格革命
【教师过渡】:那么新航路的开辟对殖民地带来什么影响呢?那么,我们下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并结合课本和材料来讨论一下这一时期对殖民地的影响。
【材料展示】:材料4:与欧洲人的扩张相伴随的,却是美洲两大文明中心的悲歌。到1570年,战争屠杀和欧洲传来的流行病,使墨西哥地区的人口从2500万下降到265万,秘鲁的人口由900万下降到了13万,美洲大陆的原住民从那以后急剧减少了90%。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5: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葡萄牙人在15世纪就开始把西非沿岸的黑人卖给欧洲贵族。1502年,第一批黑奴被送到美洲,跨越大西洋的黑奴贸易从此开始。
材料6:“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世界史纲》
【学生回答】:(概括和抨击殖民者的罪恶)
【教师总结】:3.引发罪恶的殖民扩张;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客观冲击了当地落后文化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新航路开辟对殖民地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课后思考】:比较新航路和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异同。
【设计意图】:设置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西欧封建制度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人类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欧洲国家开始对亚、非、美洲进行政治控制、经济剥削和文化侵略,改变了东西方关系;各大洲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用不正当的手段推动了世界发展——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