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课件与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课件与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9 14:13:14

内容文字预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
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解读:本课是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课内容分为三个
子目,自然经济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从单元横向关系看,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本课既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的影响,又是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发展而来,同时为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奠定基础。
从纵向角度看,本课与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中的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联系紧密。
设计思路
本课以人变寻中国经济结构之变为立意,人在时代潮流中必然会适应时代之发展。课题导入部分通过视频和郑观应的故事展开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生通过分析史料识记自然经济的解体表现;通过阅读课本自主填写表格掌握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认识其积极作用及破产的原因;培养学生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生在总结环节通过知识体系梳理,理解自然经济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整体认识。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郑观应买办身份时,了解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掌握重大历史现象的演进过程。
(2)通过一系列与郑观应有关问题的设置,结合材料分析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和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洋务派四项实践活动,评价洋务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2)通过郑观应放弃高薪的太古轮船公司改而择轮船招商局的爱国事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然经济的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
教学难点:自然经济、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的区别;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五、学情分析
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史实在初中人教版《世界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已出现。同样内容,高中则是侧重对自然经济结构解体前因后果的理解,构架出经济结构的变动的整体知识框架,内容相对理解部分更多,有一定难度。本次面对的学生为高一年级,对于初中的相关知识概念已经模糊,但进入高中学习已有4个月,同学们思维理解活跃,自学、归纳等能力经过锻炼相对提高,有利于与教师形成提问互答式的促性课堂。
六、教学方法
1.讲述法:教师讲述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背景。
2.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
3.讨论法:结合材料讨论洋务运动的影响;设置情景问题——假设你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一名商人,你会在哪里开创一番事业?(沿海地区:有通商口岸;便于引进机器和技术;交通便利;经济基础好;思想开放)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七、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复兴之路——千年变局》
【教师提问】鸦片战争打开中国近代化的大门,通过一段视频,我们来回顾这段历史,请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的变,是指什么?
【学生回答】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都发生变化。
【教师导入】本节课以出生于鸦片战争时期的郑观应为线索,郑观应的一生与中国迈入近代化之门的历程相互重叠。他17岁弃学从商,31岁成为富商投身洋务实业,41岁为国挽救几近破产的轮船招商局,却深陷困境,惨遭拘禁破产,隐居澳门留念撰写出《盛世危言》。作为晚清四大买办之一的郑观应在洋务运动中做出了哪些贡献?让我们带着问题,重温历史,通过他的前半生感受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人物故事展开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学习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课件展示】《男耕女织图》
【教师提问】鸦片战争前,郑观应的祖辈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学生回答】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
【教师补充】男耕女织使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农副产品自给自足,很少流通到市场。
2.【课件展示】1842年,郑观应1岁。这一年郑观应出生在距虎门不足两百公里的广东省香山县一个士绅之家。
【教师提问】郑观应出生这一年中国遭遇了怎样的危机?这一危机导致中国与英国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个条约给英国商品进入中国带来怎样的便利?
【学生回答】危机:1840年-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便利:五口通商;关税协商;(便于英国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引出鸦片战争这一背景,为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做铺垫;巩固所学知识《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
【课件展示】1858年,郑观应17岁。这一年科举不顺的郑观应随叔父来到上海进入洋行当起了小买办。帮着洋人从上海收购中国的茶叶和丝绸等产品,再把洋人运来的洋布、洋油卖给本地的店铺。
【教师提问】郑观应从事的“买办”是怎样一种职业?
【学生活动】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和经理人
4.【课件展示】材料一: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曾是中国棉纺织业中心。鸦片战争后,因洋布充斥市场,松江、太仓的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
材料二: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既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料三: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教师提问】洋纱、洋布涌入中国导致什么现象产生?洋人大量收购茶叶丝绸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学生活动】现象: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教师总结】影响: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农产品日趋商品化,流入市场。这些表现客观上促进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发展;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分析,学生理解自然经济的解体就是男不耕,女不织,商品不再自给自足,而是流通到市场去。
5.探究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影响。
材料四:有研究认为,“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前提条件的形成过程。”
【教师提问】这句话实际在问什么?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什么条件。
【学生活动】通过学生不断补充回答,知道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农民纷纷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商品市场、货币资本积累等,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消极影响: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课件展示】《内忧外患图》和材料:1860年,郑观应19岁。这一年郑观应听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皇帝出逃到承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861年,一股来自南方的势力围困了上海,周边的人们顿时成为热锅上的蚂蚁。
【教师提问】1860年和1861年分别发生了什么大事令郑观应难以置信?由此可见当时清政府的处境怎样?清政府试图怎样改变这样的处境的?
【学生回答】①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1861:太平天国运动;
②处境: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③改变:为了抵制外国经济侵略,巩固统治危机。
【课件展示】 19世纪 60年代至90年代期间,清政府一些洋务派官僚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在军事、经济、教育及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代表照片:恭亲王奕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教师提问】思考:阅读材料,思考洋务运动的目的和指导思想。
【学生回答】洋务派决定开展洋务运动,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统治。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引出洋务运动的背景,清政府陷入内忧外患的窘境,培养学生历史联想的思维能力。
2、洋务派实践活动
过渡: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之下,当务之急是发展什么力量?是国防军事力量,要想自强,必须建设一支近代化的军队。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首先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教师提问】请同学阅读教材,自主填充表格
【教师提问】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有何区别?性质是否相同?
【课件展示】军事工业,其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内无资金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管理机构也是封建衙门式的,基本属于封建性质的企业。
 民用工业,生产目的是获取利润,管理形式主要采用“官督商办” ,甚至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股份制”的管理形式,属于与封建政府联系密切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学生活动】知道民用工业虽然是官督商办,但是与军事工业性质不同,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课件展示】1882年,郑观应41岁。他认为“若我国无轮船往来各通商口岸,更为外人所欺”,从而接受李鸿章邀请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决然放弃太古轮船公司的高薪待遇。郑观应内外治理,使得轮船招商局的营业额和股票市值大幅度提高。
“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郑观应
【教师提问】郑观应为何选而放弃高薪的太古轮船公司改而择轮船招商局?
【学生回答】原因:爱国主义(结合生活实际)
【课件展示】材料一:甲午之战的结果: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 ——牟安世
材料三: 自1872年始,共计120名幼童先后赴美留学,返回祖国后,多数成为国家有用之材。1人成为日后的国务总理;2人成为外交官;2人当过海军元帅;14人成为海军军官;14人为铁路专家及官员;9 人为矿冶专家……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教师提问】你如何看待洋务运动?
【学生回答】一方面洋务运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生产力与腐朽的封建管理方式不相适应导致失败。
另一方面洋务运动首次采用大机器生产,标志着近代化的开始;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获得利益)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课件展示】时间横轴,对比洋务
运动和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强调
先进工业文明与落后的农业文明碰
撞,农业文明必然会受到冲击。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过渡:虽然洋务运动失败了,但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近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还有什么条件?
1.【课件展示】背景: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作为诱导; 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教师提问】假设你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一名商人,你会在哪里开创一番事业?
【学生回答】东南沿海。原因:1.受资本主义侵略较早,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具有一定市场和劳动力。2.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便于引进机器和技术。3.交通便利,便于购买原料和销售商品。4.历史原因:历史上商品经济发达,经济基础好。
【课件展示】材料1:华裔在上海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接近上海六家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2: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19世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3:在选址建厂时,张振勋饱受地痞恶霸与地方旧势力的刁难。张振勋曾用三十万两贿赂大官僚盛宣怀等,有了大人物撑腰,厂子获得了免税三年,专利十五年的特殊待遇。张振勋苦苦寻找多位外国技师,都无法得到真正的酿酒技术。当张振勋培养出中国酿酒师,张裕葡萄酒得了金奖时,却被外国人要求贴上法国商标。张多次感叹兴办实业“一波三折,举步维艰”,但同时张又与很多外国公使关系密切。
2.【教师提问】创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数量少;技术力量薄弱;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分析民族工业兴起的代表、特点和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四、总结
1.用图表形式总结近代经济结构的变迁的形态:外国资本主义(1840年入侵)→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企业(失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经济结构中不断出现新的变化,郑观应在不同时期也随之做出不同的选择,但他做出选择的依据仍然是以西学救国,一颗赤子之心致死不动摇,当代中学生也面临各种选择,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设计意图:用图表的形式呈现近代经济结构的变迁,帮助学生理解四种不同形态的经济结构并加以区分,从而深刻理解自然经济解体的缓慢过程。整堂课贯穿爱国情怀】
五、巩固练习
1.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1878年苏锡常镇的生丝总量为355335斤,洋行四处派人收购。遂致“家家载桑,户户养蚕”,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这种“洋财”属于( B )
A.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B.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C.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2.下列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是:( C )
①发昌机器厂 ②福州船政局
③继昌隆缫丝厂 ④湖北织布局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六、板书设计
第九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变动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变动二: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
变动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课件18张PPT。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标: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问1: 郑观应出生这一年中国遭遇了怎样的危机?
这一危机导致中国与英国签订了什么条约?
这个条约给英国商品进入中国带来怎样的便利?中英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关税协商1858年,郑观应17岁。这一年科举不顺的郑观应随叔父来到上海进入洋行当起了小买办。帮着洋人从上海收购中国的茶叶和丝绸等产品,再把洋人运来的洋布、洋油卖给本地的店铺。
——《近代强国之路的探索者郑观应》大量洋货涌入上海通商口岸变动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材料二:
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既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英国运茶快船“海上贵族号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单位:万担)——据刘克祥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①洋纱输入,纺与织分离
洋布输入,耕与织分离
②农业生产日趋商品化思考:自然经济逐渐瓦解的表现有哪些?材料一: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曾是中国棉纺织业中心。鸦片战争后,因洋布充斥市场,松江、太仓的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
——包世臣
变动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材料四:有研究认为,“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前提条件的形成过程。”
——卢元伟《自然经济解体的另一种解读》(2)材料二研究结论的依据是什么?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农民纷纷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商品市场、货币资本积累等,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消极: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变动二: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1860年,郑观应19岁。这一年郑观应听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皇帝出逃到承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861年,一股来自南方的势力围困了上海,周边的人们顿时成为热锅上的蚂蚁。
——《近代强国之路的探索者郑观应》
南京天津北京 19世纪 60年代至90年代期间,清政府一些洋务派官僚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在军事、经济、教育及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运动,史称“洋务运动”。1.洋务运动的背景2.洋务运动的目的思考:阅读材料,思考洋务运动的目的和指导思想。奕?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变动二: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阅读教材P41,自主填充表格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汉阳兵工厂(张之洞)。自强求富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北洋、南洋、福建京师同文馆、出国留学结果:失败标志: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根源:未彻底改变封建制度
思考:洋务派办的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在性质上是否相同?  民用工业,生产目的是获取利润,管理形式主要采用“官督商办” ,甚至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股份制”的管理形式,属于与封建政府联系密切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军事工业,其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内无资金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管理机构也是封建衙门式的,基本属于封建性质的企业。性质不同1882年,郑观应41岁。他认为“若我国无轮船往来各通商口岸,更为外人所欺”,从而接受李鸿章邀请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决然放弃太古轮船公司的高薪待遇。郑观应内外治理,使得轮船招商局的营业额和股票市值大幅度提高。——《近代强国之路的探索者郑观应》思考:郑观应为何选而放弃高薪的太古轮船公司改而择轮船招商局?
爱国“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郑观应詹天佑
著名工程师唐国安
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绍仪
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这些留美学生回来后,绝大多数人热心报国,成为栋梁之才材料一: 甲午之战的结果: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牟安世材料二: 自1872年始,共计120名幼童先后赴美留学,返回祖国后,多数成为国家有用之材。1人成为日后的国务总理;2人成为外交官;2人当过海军元帅;14人成为海军军官;14人为铁路专家及官员;9 人为矿冶专家……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材料三:思考:你如何看待洋务运动? 一方面,洋务运动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另一方面,为国家培养了新式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实践的开端。历史时空鸦片战争19C40S19C60S19C70S19C80S19C90S19C50S洋务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筹建三支海军第一次
工业革命第二次
工业革命“自强”(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开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求富”(民用工业)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b外商企业的刺激c洋务运动的诱导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变动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诞生1.条件1894年,郑观应63岁。他完成了巨著《盛世危言》。在书中他主张废除“官督商办”,批评洋务运动“遗其体而求其用。”主张“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他还大力宣扬西方议会制度,认为中国应该实行君主立宪制。——《近代强国之路的探索者郑观应》假设你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一名商人,你会在哪里开创一番事业?材料1:华裔在上海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接近上海六家丝厂资本的总和。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2: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
材料3:在选址建厂时,张振勋饱受地痞恶霸与地方旧势力的刁难。张振勋曾用三十万两贿赂大官僚盛宣怀等,有了大人物撑腰,厂子获得了免税三年,专利十五年的特殊待遇。张振勋苦苦寻找多位外国技师,都无法得到真正的酿酒技术。当张振勋培养出中国酿酒师,张裕葡萄酒得了金奖时,却被外国人要求贴上法国商标。张多次感叹兴办实业“一波三折,举步维艰”,但同时张又与很多外国公使关系密切。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思考: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有何特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1878年苏锡常镇的生丝总量为355335斤,洋行四处派人收购。遂致“家家载桑,户户养蚕”,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这种“洋财”属于(  )
A.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B.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C.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巩固练习 B 2.下列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是:( )
①发昌机器厂 ②福州船政局
③继昌隆缫丝厂 ④湖北织布局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