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变化教案
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这节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第三章的内容是有关自然系统的宏观层次,属于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教材依据人类对地球和宇宙的认知过程,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组织编排的,即以人类身边的地球开始,到宇宙深处的星系结束,本节体现本章以人类为中心的取材思路,探讨月相的形成原因及其变化规律,注重落实科学探究的方法的训练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教材接近学生的生活,注重生活经验,重视知识更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验探究贯穿始终。
学情分析:
关于地球与宇宙的知识,对于小学学生来说,最难的是发挥想象力,建立抽象的空间概念,在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太阳、地球、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但对于它们的运动却知之甚少,没有知识基础,所以必须要有直观的材料提供给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课件的辅助帮助他们理解。
设计理念: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师生共同创建科学氛围,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成功的喜悦以及小组合作的乐趣。 2、本节课设计的系列学生活动,就是要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究,从而有效地在体验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建构,这样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 2、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时有规律的,可以借助观察来发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归纳,利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形象地介绍月相产生的原理,培养空间的想象能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观察在了解科学事实中的重要性。
3、通过收集有关月相变化和农历的资料并交流,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重点】
1、? 月相变化的规律。
2、??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教学难点】
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
月相演示仪、圆纸片、记号笔、剪刀、月相变化记录纸、一半涂黑的皮球、课件
【教学过程】
(开头语:今天,我与同学们共同学习月相变化这一节,希望同学们积极讨论,大胆发言,相信每位同学的课堂表现都是最棒的!)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知道月亮吗?你都知道月亮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交流。
师:评价:看来,咱们同学对月亮了解的真不少啊!今天,我们来学习月亮的另外一个知识:月相(板书)
师:那什么叫做月相?
学生根据字面意思理解。
1、回忆月相
那你们都见过哪些月相?它们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把它们的样子画在小圆片纸上,并把它剪下来。
同学们,上节课的时候我们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了月球的有关知识。那么,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月亮?它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把它的样子画在小圆片纸上。
师:把你的小圆片贴到黑板上。并交流自己的认识。(学生很可能画出圆月、弯月、半月形等月亮的形状)
2、月相概念
师:对啊,就像刚才同学们画的那样,月球在圆缺变化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教师板书:月相)
二、月相的规律:
1、贴月相
师:那么,这些月相都是在农历的哪天出现的呢?怎样变化呢?(教师板书:变化)为了便于大家操作,老师给大家剪了不同的月相,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凭借你们的生活经验把这些月相贴在相应的时间内,(教师粘贴大的素描纸,里面写上了时间)不确定的可以跟同组的其他同学商量好后再决定,都贴好了没有异议的,把你们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来。
下面是学生活动,制作月相并排出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规律。
2、小组展示
师:下面,哪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月相变化图?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提问:你们为什么这样贴?(学生的月相图可能出现的样子粘贴到黑板上)
3、教师点评
通过刚才同学的介绍,咱们大家对月相的变化规律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那么,亮面大小到底应该怎样排列?亮面到底在左还是在右呢?怎样才能得到正确的月相变化规律呢?
三、模拟月相变化
1、师:你有什么办法研究呢?
学生可能回答说:课后观察真实的月相并记录。
师: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在课堂中想研究该怎么办呢?
学生也可能说通过模拟实验。
2、师:应该怎么做这个模拟实验呢?请你们结合课本上的图(p49)来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商讨。
(1)师:那么,实验中分别用什么来模拟宇宙中的什么?
学生交流:整面墙壁就可以模拟直射的太阳平行光。被涂亮一半的皮球模拟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举着月球沿轨道运行一周就可以让站在圈内的同学观测的“变幻莫测”的月相。
(2)那么,在做模拟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补充:
A.模拟月球的同学在运行时要保证亮面始终朝向太阳
B.月球运行到每个观察点时,稍作停顿。
C.每个观测者找到自己的观测者,记录对应观测点观察到的“月相”并用简单的文字标出亮面。
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实验活动。
(3)下面哪个小组展示一下你们模拟实验的观察记录?
学生交流展示
师:老师也对模拟实验做了简单的记录,请看这里。(展示贴图)
4、月相变化的原因: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谁能解释一下月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可能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5、看了同学们对月相的变化有了自己的解释,那么真实的月相变化就是这样吗?
(学生可能会疑惑,不知道如何回答)
四、课后观察月相
1、师:看来模拟实验不能等同于真实的月相,只有记录下真实的月相才最具有说服力。
那么,该怎样观察呢?
学生讨论:
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确定好:观察的时间;(最好在白天,因为持续一个月的夜间观察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
记录哪些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的具体时刻等)
教师总结:在观察的过程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你可以及时的跟同学和老师交流。
五、用歌谣结束课堂
师:最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月相的童谣
初一看不见,初二一条线;初三、初四镰刀月;初七、初八月半圆;十五月儿亮又圆,二十二三缺半片,二十七八细又弯;三十晚上看不见。
板书设计:
月相变化
亮面在右侧 亮面在左侧
缺 下半月 圆 上半月 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