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造环形山》教案
内容分析:
《我们来造环形山》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三课。让学生造环形山,是让学生以模拟实验的方式来探究环形山的成因。本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造“环形山”的活动来帮助他们认识环形山,重点不是让学生真正找到环形山的形成原因,而是如何造一个相似的“环形山”,在“造山”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能做出有根据的推测。通过一个有趣味的活动——造环形山,让学生在造环形山模型过程中,对环形山的成因展开探究。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认识月球表面环形山的特点。(2)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月球的地形外貌,对环形山的成因作出合理的推测。
(2)能通过造环形山的模拟实验过程,证实自己的想法。
(3)领悟论证方法的使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造山”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及认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与客观事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根据月球环形山的观察特征推测环形山的诸多成因。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造山”的体验过程,并在“造山”过程中做出有根据的推测。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实物展台。
学具:用以模拟月面的塑料水槽、面粉、细沙,用以模拟陨石的玻璃球、弹力球、小石子等大小轻重形状不同的物品,毛巾。
教学过程:
一、引入环形山
1.课件出示天津满夜景图。师:前几天你们观赏了本世纪最大最亮最圆的月亮了么?你们觉得它美吗?我们家乡的月夜更美。课件出示天津满夜景图。猜想:月球表面真的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光洁平整吗?
2.课件出示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真实月球表面视频:让我们去近距离的观察一下月球吧,从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二、分析环形山的特点
1.这些月球表面上的坑坑洼洼的洞科学家称呼他们为环形山,(课件出示月球环形山的高清局部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和讨论:月球表面这些环形山有什么显著特点?
2.学生小组观察讨论。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并随机板书。(预设)“分析特点:大小不一、深浅不一、近似圆形、分布无规律、数量众多、环中有环……”
4. 补充介绍几种特别的环形山。(例如带有中央峰的环形山、周围有辐射条纹的环形山……)
三、猜想环形山成因
1.月球山的环形山与地球山的山脉有着明显的不同。地球上的山脉有着陡峭的山峰,绵延起伏,而这些神秘的环形山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科学家们,你想知道吗?
2. 你能不能根据月球的环境来猜测一下环形山的成因?(课件出示思考题:“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成有多少种可能?”)
3.学生小组思考讨论。
3.学生小组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预设)“猜想:陨石撞击、火山喷发、月壳运动、人为挖掘……”
(预设:如果学生对环形山成因的猜想只局限在两三种,思路未能打开,则使用下面的“联想”环节——课件出示“联想:地球上的各种‘凹坑’是怎样产生的”,并依次出现 “火山口”、“陨石坑”、“地面凹陷”等画面。)
4.猜想的理论思辨。引导语:“在诸多可能性中,那些比较符合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呢?判断一下并说明理由。”
5.学生交流并简单阐述理由。
四、模拟制造环形山实验
1.猜测终究是猜测?我们用什么办法来验证猜测呢?
2.由于我们暂时还无法直接到月球上研究,因此只能进行模拟试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模拟陨石撞击制造环形山好吗?(板书:我们来造环形山)
3.请大家讨论一下,怎样来模拟造一些环形山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来做这个模拟实验?(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请小组讨论制定“造山计划”,并弄清用什么摸拟什么?
4.明确实验目标。模拟实验所要达到的基本效果:大小不一、深浅不一、近似圆形、分布无规律……
5.明确实验要求。(课件出示)
6.学生利用工具和材料分组完成模拟实验和相关思考,教师分组观察并指导。(预设学生活动时间为10分钟)
五、论证猜想
1.模拟现象呈现。选择若干学生小组将模拟实验后的表面呈现凹坑的面粉槽放在展示台上进行展示交流。
2.出示相关证据。教师引导学生就模拟实验所呈现的现象与月球环形山的真实现象进行一一比对。
3.实验过程质疑。教师:“在模拟实验中,你发现哪些地方与真实情景不太相符?”学生交流并自行解释。
六、结论得出
1.获得实验结论。教师:“陨石撞击月面能形成环形山吗?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陨石撞击月面是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
2.后续学习铺垫。
(1)其实关于月球环形山的成因,科学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探索,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是目前流行的基本由两种说法,我们一来看看:(播放视频)
有关环形山的成因的两种说法。
(3)你们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测吗?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
3.课堂小结。是的,科学家对环形山的形成也只是一种猜想。他们也还不断的寻求证据,证明这种猜想。我想总有一天,科学家会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课后,同学们也可以继续找资料,求证我们的猜想。
板书设计:
我们来造环形山
分析特点 猜想成因 模拟实验 论证猜想 得出结论
大小不一 陨石撞击 寻 陨石撞击
深浅不一 火山喷发 找 (可能原因之一)
分布无规律 。。。。。。 证
数量众多 据
学生观察实验单设计:
。。。。。。
实验报告单
模拟实验
环形山可能是由陨石撞击形成的?
实验要求
?能在模拟实验中较好的呈现“月面”环形山的特征
寻找证据
(模拟环形山
与真实环形山
相似之处)
?
我的结论
月球上的环形山( )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