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课
材
料
说课教师
课题
千米的认识
时间
2017.03
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
,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力目标
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师的教法
讲授法
学生的学法
联系学习法、归纳学习法
教学过程
(见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
授课时间
3.27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复习导入:复习导入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的路程长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千米。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
教师提出问题:估算一下你家到学校有多远。请大家拿出上节课“做一做”第3题自己记录的结果。亲自算一算。2、
指名说一说自己估算的结果。3、
课件出示:丫丫、红红说话的内容。4、
师整理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估想::一米有多长?1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10个100米是多少 (学生闭眼想象)。5、
板书:1000米=1千米
或1000M=1KM教师指出读时应注意如何停顿。师领读,(学生齐读两遍)。6、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的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都是十,而今天学习的进率却是1000,如何记忆进率呢?教师告诉学生(手指游戏),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7、
幻灯出示书上说一说:“谁家到学校不到1千米,谁家到学校超过1千米?教师指名回答,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回家时体验一下1千米到底有多长。8、
前几天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四圈,每圈250米,实际是跑了多少米?谁来说说赛跑的感受?课件出示:标准操场跑道图。教师:这个操场一圈400米,跑几圈就是1千米?(学生动手计算)。9、
师:万里长征是我国的象征,它到底有多长?(课件出示图片)10、2008年在我国北京举行的28届奥运会,谁知道马拉松赛跑的路程是多少?(课件出示)11、教师:我国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那么东西和南北相距多远呢?(课件出示:我国地图。)三、巩固练习:练习
学生1、坐出租车。看一看计价单,估算一下。学生2、坐公交车估算一下。学生3、骑自行车。学生4、步行,看每分钟走多少米,大约走多长时间。 (手指游戏)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学生1、我感觉很累。学生2、我都觉得喘不上气了。学生3、没什么,还可以。
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的欲望,并了解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通过学生计算交流,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用身边的事物进一步感知1千米有多长,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 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介绍万里长征的长度、马拉松赛跑的路程和我国东、西、南、北的距离,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了解“里”这个长度单位和有关万里长征的知识。
作
业
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