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科学概念: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 “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掌握滴管和玻璃棒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经历一个 “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马铃薯若干、盐、蜡烛、火柴、燃烧匙、烧杯、玻璃棒、水(AB)杯液体、实验报告单、滴管、勺子、大烧杯、夹子、石棉网。
教学过程:
导入
大家好,很高兴认识大家!你们喜欢听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吧!
传说大约两千多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海的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被投入海里,并没有沉下去,却被海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奴隶们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以为奴隶是受神灵的保佑,下令将他们释放,是不是真的有神灵保佑他们呀?科学要讲究证据,今天我们就用科学探究的手段,一起来揭开其中的奥秘吧!
实验,观察发现
老师这里有两倍液体,我把马铃薯放进A杯中,同学们先预测一下是沉是浮,那B杯呢?我们来看看。
你们看到了,老师把同一个马铃薯放进不同的液体里,沉浮的现象也不同,跟马铃薯有关吗?你觉得跟什么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这两种液体是什么呢?我们先来观察观察,有哪几种观察方法呢?
观察不出来,我们再来想象其他方法,小组讨论汇报。
小组分工明确
1、先用火柴将蜡烛点燃。
2、将AB杯中的液体分别滴两滴到加热勺中。
3、手捏在勺把的顶端,眼睛离勺子稍远一些,以免加热的时候烫伤。 4、加热完后将勺子放在石棉网上,不要马上用手去摸。
5、认真观察,填好实验报告单。
我们加热完A杯液体看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水)B杯呢?(白色颗粒)说明B杯溶入了其他物质,使马铃薯浮起来的,那这种物质是什么呢?同学们猜一猜。盐
实验验证
水中溶解盐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吗?不如我们也来制作这样的一杯液体吧!同学们有兴趣吗?
先别着急,我们先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你认为怎么做?
步骤是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汇报。
总结出以下步骤:
1、杯子里放100毫升的水,将土豆放进去。
2、用勺子不断往杯子里加盐,每加一次玻璃棒将其搅拌溶解,然后观察沉浮。
3、认真观察,填好实验报告单。
(注意: 1、不要把水弄到杯外。
2、实验时要分工有序。
3、完成实验后思考总结。)
4、你发现了什么?是不是溶入盐就能使马铃薯扶起来呢?
四、回到死海
咱们在回到刚开始上课时讲的故事,为什么奴隶没有沉下去呢?看段视频(介绍死海的)
五、拓展
你能是老师B杯中的马铃薯沉下去吗?
生活中是不是只有盐溶入水里,达到一定的浓度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呢?还有哪些?如果有兴趣课后做一做,用你的证据来告诉老师、同学们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好吗?
六、总结
这节课你玩的开心吗?有什么收获呀?说来听听,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喜悦好吗?
板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水
溶入其他物质
( 沉)浮
加入一定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