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五 年级 科学 学科教案设计
课题:热起来了
课型:
新授课
任课
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热起来了》是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一课,本课用一个令人遐想的课题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点明了本课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教材从日常生活引入,设计了“怎样可以产生热”这个话题。在“怎样可以产生热”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去认识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并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加穿衣服只是起保温的作用”的认识。
学生学
情分析
关于热,学生已在四年级对其有所认识,知道了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是身体热起来。对于“衣服能否自己产生热”这个话题,很多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但大多是一些无意观察。活动开始就让学生预测衣服能否自己产生热,应引导学生提取原有的经验,明确活动探究的方向,调动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取证的过程中,涉及观察现象等多项任务,但五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对物质的认知和分辩能力稍差,所以对本课的教学老师要多加引导。?
教
学
目
标
1科学概念:
热是一种能量,是可以传递的。
有多种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3) 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而是起到了保温作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 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3)确立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推理与论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件、冰棍、烧杯、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
课 时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相信很多同学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在老师的手上了。没错,老师手上拿的就是大家在炎炎夏日里最爱的冰棍。那么,现在哪位同学想和老师握手呢?
(师生握手)
师:同学们,告诉老师,刚刚老师和你们握手有什么感受?
师:那么同学们有什么最简单、最迅速的方法让老师的手热起来呢?
师:很好,现在老师和同学们就用这个最简单的方法——摩擦双手。你们的双手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非常棒!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我们这一节课——热起来了
(板书揭示课题:热起来了)
二、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
师:我们通过刚才摩擦双手的实验让我们的双手迅速热起来,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分析原因:摩擦加速血液循环
当我们感觉冷的时候,还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食物、运动、穿衣服…..
师:同学们说了许多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那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将上述的方法分类,并说明理由。(计时2分钟)
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消化食物让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穿衣服、盖被子(?)存在争议
(展示课件)
师:同学们似乎对“穿衣服、盖被子”究竟应该分在哪一类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吧。
三、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
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明显感觉热起来了,它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1.利用生活经验有理有据的推测(进行思维论证)
全班交流
生:我们多穿衣服之后就会觉得热,所以衣服就给我们身体增加的了热量,我用手摸摸自己的衣服也是热乎乎的。
生:寒冷的冬天,当我们刚钻进被窝时,觉得被窝很冷,如果衣服具有热量的话,那被窝也是一样的,我们钻进去应该是热的。所以我觉得衣服不具有热量。
生:如果衣服具有热量,那我们的衣柜里不是热气腾腾了吗?
……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做出了自己的推测,但是科学讲究的是什么?
(期望学生回答:实验证据)
让我们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吧。
2.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填写实验报告单(计时2分钟)
(2)介绍几种实验材料;
(3)实验温馨提示;
(4)给每个小组分发实验器材(温水、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
(5)小组实验,老师巡视
(计时6分钟)
3.实验结束,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1)展示各小组温度变化的折线图,观察、分析数据。
(2)呈现新数据:裹了毛巾与不裹毛巾的数据对比,用折线图出示。(在学生实验中事先安排了一个小组进行对比实验)
4.结论
分析数据表明:温度呈下降趋势,所以毛巾不能给温水增加热量。
证明:衣服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
5.思考: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穿衣服、盖被子会觉得热起来了?
(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原因:衣服能减少热量向外界散失,起到保温作用,由于人体自身还在不断产热,所以,渐渐地身体就会热起来。
四、总结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课前准备的冰棍现在是什么状态。
(学生回答:冰棍融化了)
出示另外两根用衣服包裹着的冰棍,提问学生冰棍的状态。
(学生回答:冰棍没有融化)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温水实验和冰棍的对比实验,得到了什么结论呢?
(师生共同总结)
衣服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衣服的作用是保温:当外界温度低的时候,阻止热量散发,阻挡冷气进入;当外界温度高的时候,阻止冷气散发,阻挡热气进入。
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了很大的收获。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做出了自己的推测,但是科学讲究的是什么呀?
(学生回答“实验证据”)
对了,我们只有通过实验的方法,才能得到客观的结论。让我们身体热起来的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再进行研究好吗?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是优秀的小小科学家。
学生与老师握手
学生思考,回答感受
(很冷、很凉爽、很舒服……)
学生回答(摩擦双手)
学生回答(双手热起来了)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
全班交流生活经验
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温馨提示”
学生实验、观察、记录。
小组代表发言汇报
学生思考,分析原因
学生回答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得出结论
板
书
设
计
1、热起来了
晒太阳、电暖气、烤火……(外界给予热量)
吃食物 (食物消化后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穿衣服 、盖被子 ?
↓↓
衣服不能增加热量,衣服的作用是保温,
阻止热量散发,阻挡冷气进入。
课
后
反
思
(附:表格1)
实验报告单
小组: 日期:
研究问题
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
猜想
能/不能(请打√)
实验步骤
1.
2.
3.
实验数据
单位:℃
49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 )温度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