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生物高考考策略(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文档属性

名称 2009年生物高考考策略(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08-16 13:27: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09年生物高考考策略(发言稿)
一、加强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应对“一题多点”的新变化
2009年试卷结构的调整,使第Ⅱ卷的必答题题数不变,但赋分值增加了11分,肯定突出“一题多点”的特点,尽量通过一个题目综合考查几个知识点,以此增大考查的覆盖面。因此要把不同模块或章节中相关的知识串联贯通起来,或按考纲要求把各单元有联系的知识加以有机的整合,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记忆和综合运用。例如以细胞膜为中心,发散开去,把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联系、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从细胞膜上糖被的识别联系到激素调节的机制、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联系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精选习题,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要尽量跨章节,有迁移,知识和能力考查并重,题目最好带图表、曲线,涉及新成就、新技术,老题翻新或“添枝插叶”,从而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成能力水平有质的飞跃。
二、回归教材,落实双基,突出重点知识
许多专家对2007年高考广东生物卷作出这样的评价:高估考生水平,拔高考试要求。2008年高考的生物卷做出调整,难度会有所下降,回归基础是考前的有效备考的好做法。2009应该有所提高。
《考试大纲》指出:“要重视对考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考纲把知识放在第一位;在考查考生能力的同时,要兼顾考查知识,也是一线老师的呼声。
重视对教材中基本知识的考核,对学生全面把握所学知识的实际水平,是2007年其他课改试验区成功的命题思路。
例1 [理综宁夏卷第1题]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2浓度升高 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 D.血糖浓度升高
本题内容直接选自必修教材,例如人教版必修三在讲述“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时,采用“资料分析”的方式,介绍了“水盐平衡图解”,明确了“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下丘脑渗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等调节过程。对熟悉教材的考生来说,此题是非常容易答对的。答案:C
例2 [单科生物试题广东卷第10题]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
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本题的主题是“DNA复制的特点”。DNA的复制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1个DNA通过半保留复制,产生2个(而非“4个”)一模一样的DNA。DNA复制时,是边解旋边复制(而非“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复制”);DNA酶属于水解酶而非聚合酶或连接酶,不能将脱氧核昔酸(或脱氧核昔酸链)连接成DNA子链。这些内容都是教材中介绍过的。答案:A。
例3 [单科生物试题广东卷第5题]格里菲思(F.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人教版教材必修二为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花了较大篇幅介绍了三个实验: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艾弗里的各类物质分别进行单独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是上述第三个实验。格里菲思的实验只是了解到“转化因子”的存在,至于转化因子是什么,并未做出回答。答案:D。
因此要教育学生力戒抛开课本,“大运动量”做题的浮燥心理,潜心读“书”,读细、读活、读扎实。应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把知识问题化,让学生讨论回答;编知识提纲让学生扩充,引导学生整理复习日记;画概念图、知识树、生理流程图等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心智,完成知识的巩固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形成长期记忆。教师可把考纲中所有考点涉及的概念、原理、规律、事实等知识编印出来,让学生在考前做一个全面的强化。
2007年高考广东生物卷,因在必修教材中的分数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单科卷中必修三的内容占60多分,明显偏多,同时,部分内容出现相互重复的现象,而对必修一讲解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重点内容没有做重点考查,受到了指责,被说成“重点”存在偏差。因此要特别关注“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遗传的基本规律”这些核心知识的强化。
三、关注健康、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
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采用涉及人类疾病、医学治疗、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科技发展等相关情景设置问题,考核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是一个方向。
四、关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稳定性
由于2007年生物卷中必修三的内容明显偏多,因此,估计2008年高考题,这一部分内容相对压少,根据命题存在轮流覆盖的规律,要关注关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稳定性。
五、做好探究及材料分析题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归纳总结
强调对能力和方法的考核;注重新颖性和灵活性,强调资料分析和探究过程,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根据课改试验区2007年高考题看,2008年实验探究题以微型化开放性小题目的形式将实验探究能力渗透到考查理论知识的题目中,考查学生在原有话题基础上,预测后续研究方向或开展进上步探究的能力。在考前,要做好各种类型题目常用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归纳和总结,使学生胸有成竹,走向考场。
例如,实验设计题目的解题步骤与技巧
①认真读题,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②根据目的和要求,明确是否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及对照实验类型
③确定实验组数及自变量和因变量。
④根据实验的已知条件,解决如何控制自变量、无关变量和检测因变量。
⑤按对照实验“三步曲”法:即“共性处理→变量处理→结果处理”的程序书写实验方案。
⑥检查仪器、材料是否编号,是否充分考虑到各种无关变量的平衡,定量实验是否做前测及后测,因变量的检测是否具可操作性。
又如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步骤是:①快速浏览材料,弄清题意和要求;②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字、词、句,从中提取有效信息;③结合题目要求,建构题干信息与已有知识的联系; ④先构思答题大纲,然后动笔答题,扩充大纲。
六、选修模块要从大处着眼,梳理线索,整体把握。
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整体把握。教师力求引导学生在整体上认识选修课,形成适合自己记忆、理解、应用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浓缩了书本的内容,使学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从而增强自信心。例如基因工程这一考点,要知道基因工程的三个基本工具,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在四个不同水平检测与鉴定目的基因方法等。
七、强调规范答题,准确描述
去年高考,由于试题过难,放宽了评分标准,但不等于今年高考仍“涛声依旧”,因此规范答题仍应常抓不懈。教师要不厌其烦地、精心地创设情景,多给学生想、说、议、写的机会。教学中让学生多想多说,这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新课标2009年生物高考备考策略
一、加强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应对“一题多点”的新变化
1.(佛山二模第29题,7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目前对细胞结构的研究已深入到亚显微水平。
(1)右图显示了某高等植物细胞的部分结构。
① 图中还有很多重要的细胞结构没有被显示出来,请至少写 出三个:

② 若把图中结构2单独提取出来,保持其完整性,它能够一直进行正常
的生理活动吗?为什么?
③ 现有新鲜的菠菜叶、新配制的1%健那绿染液、消毒牙签及其他必需的仪器用具,要观察图中结构1的形态和分布,请简要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2)生物膜研究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用荧光物质标记某动物细胞的膜蛋白或膜脂,然后用激光束照射细胞表面某一区域,使被照射区域的荧光变暗并最终形成一个白斑。试推测:停止照射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白斑的这个区域将会出现什么现象?你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2.(深圳二模第31题,10分)下面是有关细胞分裂的四个图像,甲图是某二倍体植物根尖分生区的显微照片。请据图作答:
(1)乙和丙是某同学为显示出甲图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等特点而绘制的示意图,乙和丙是否正确 为什么
(2)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一般步骤是:培养(根尖→固定→解离→ → → →观察。
(3)甲图中A、B两个细胞分别对应于丁图的时期分别是 , (填字母)。
(4)甲图中B指示的细胞如进入丁图的e期,这一时期叫做 ,此时,细胞内活动加强的细胞器是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对应于丁图c→d变化的时期是 。
3.(8分)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细胞间的通迅对于多细胞生物体调节生命活动是必需的。下图是几种细胞通迅的实例:
(1)A图中的激素合成到分泌所经过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肝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肝细胞接受这一激素刺激后所发生的生理反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B图中的突触在传递信号时,实现了电信号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转换和传导,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__________________。
(3)C图所示的抗体与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在分布部位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这一过程细胞所释放的组织胺作为信号分子会导致血管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分)胃液(主要成分是胃蛋白酶和盐酸)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部分图解如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胃酸除了激活和维持胃蛋白酶的活性外,还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的一些微生物。胃酸的这一作用属于 免疫。
(2)胃黏膜的G细胞分泌的胃泌素通过 途径到达胃黏膜的壁细胞。胃黏膜的壁细胞分泌胃液受 调节。
(3)胃酸对胃黏膜的G细胞分泌胃泌素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属于 。
(4)已知胃液可以在体外将精肉消化分解。科学家将精肉放在一只镂空的金属小笼中,再放入狗的胃中的实验目的是 。根据该实验,能否得出“胃蛋白酶对精肉具有消化作用”的结论 ,理由是 。
5.(6分)下图是人体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试回答([ ]中填序号, 上填写名称):
(1)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合成甲状腺球蛋白过程中产生了H2O,则H2O的生成部位是[ ] ;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 (基团)。
(2)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上图细胞,则出现18O的部位依次为 (用图中序号回答)。
(3)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相当于人体中的 。其中碘和水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依次为 ;细胞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运出细胞的方式为 。
6.(9分)下图为人体内部分生理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1)人在饥饿时,4处A的浓度与3处相比有何变化? ,原因是 过程(用图中标号表示)加强了,此时胰岛细胞分泌的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是 。
(2)图示三种细胞对血液中A浓度依赖最大的是 ,该细胞
中 成分很少。
(3)剧烈运动时,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 将增多。
(4)若某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则此人C液的成分与正常人相比特点是 。
7.右图是植物体根尖的有关生命现象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分裂间期的序号是
,该时期细胞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是

(2)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根尖生长素应由
区的细胞产生,主要作用于 区。
利用根尖产生的植物激素,如 或其类似
物处理材料,有利于观察有丝分裂分裂期图像。
(3)图中③过程除表示了生长现象外还表示了
细胞的 现象,后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4)做用含32P标记的矿质营养液培养植物幼苗的实验时,含32P标记的离子进入根细胞的方式应为 ,吸收的32P在植物体内主要用于形成细胞的 (结构)。
二、回归教材,落实双基,突出重点知识
8.(7分)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用衣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如图1,他们将衣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试管中 (室温20℃),可观察到光下衣藻放出气泡。他们以40瓦的灯泡作为光源,移动灯泡使之与试管的距离s不同,结果如图2中曲线1,请回答:
(1)该实验研究的是 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以 衡量光合速率。
(2)B点的含义是 。
(3)该小组在室温10℃和30℃时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 如曲线2和曲线3,D、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是 ;A点的C3含量 (大于、小于、等于)C点。
(4)在B点,产生ATP的部位是 。
9.(7分)用高速离心机打碎小球藻细胞,获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离体叶绿体,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离体叶绿体能合成糖类,碳酸氢钠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该实验中没有糖类产生,烧杯中液体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使实验B中离体叶绿体内糖类合成速度明显加快,在光照和C02条件不变且适宜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3)若要使实验C中离体叶绿体产生糖类,锥形瓶内至少应加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小球藻作实验材料,用180分别标记H20和C02,最终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02来自于H20;科学家卡尔文用14C标记C0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卡尔文循环途径。以上科学家在实验中共同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
(5)在实验A中,如果所用的水有0.48%含180,C02中有0.68%含18O,释放的氧气中含18O的氧原子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6分)光合强度又叫光合速率,它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或O2释放量。通常用CO2毫克·分米-2·小时-1表示。右图示水稻不同叶位的叶片的光合强度,叶位是指从下往上数的叶片位置(如04表示第四叶,05表示第五叶)。分析回答:
(1)一般情况下用红外CO2分析仪测定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前后气流中的CO2浓度的变化,所代表的光合强度反映的是叶片的 光合强度。
(2)由图中可知第九位叶片光合强度很低,这是由于此处叶片处于 期,叶肉细胞内 ,而 比较旺盛。
(3)如果给这些植物提供14CO2,一段时间后,可以测出第 叶位的放射性最强。
(4)第一到第四叶位的光合强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
11.(10分)英国科学家Sanger因发明了链终止DNA测序法而再获诺贝尔奖。通过向DNA复制体系中加入能够终止新链延伸的某种脱氧核苷酸类似物,可以得到各种不同长度的脱氧核苷酸链,再通过电泳呈带(按分子量大小排列),从而读出对应碱基的位置。下图表示测定DNA新链中腺嘌呤位置的操作方法,据图作答:
(1)操作的第一步是通过加热破坏 从而使DNA分子的双链打开,在细胞中这是在 酶的作用下完成的。
(2)根据上图中的模板链,对应合成的最长新链的碱基序列是(自上而下读出):

(3)要通过以上操作精确地测出DNA链上每一个碱基的位置,电泳分离结果必须能把 区分开来。
(4)为了能够从电泳结果直接读出上图模板链中鸟嘌呤的位置,进行以上操作时
①应加入什么标记物?
②扩增后将产生几种带标记的新链?为什么?
(5)从理论上分析,采用链终止法测定一段DNA双链中的全部碱基顺序,最少要按图中所示模式操作3次,请简要说明理由。
12.(深圳二模第32题,9分)已知某高等植物的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 (R)对易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用I表示)的花粉授给另一表现型相同的植株(用II表示),所得后代群体(用III表示)的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易感病=3:1。请据此作答。
(1)III中基因型有 种,双显性个体占 ,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
(2)若III中全部的矮秆抗病个体进行自交,所得到的后代中纯合的矮秆抗病个体占 。
(3)将I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植株为 倍体,基因型是 ,该培养过程中细胞的分裂方式是 。
13.(10分)果蝇的红眼(A)对自眼(a)是显性,长翅(B)对残翅(b)是显性。现有红眼长翅雌果蝇和红眼长翅雄果蝇杂交,子代的雄果蝇中,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白眼长翅:白眼残翅=3:1:3:l,雌果蝇中红眼长翅:红眼残翅=3:1。
(1)亲本的基因型是 。
(2)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细胞的基因型是 。
(3)若对雌性亲本测交,所得子代雌雄个体的数量比为 ,子代雌性个体巾与雌性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子代总数的 。
(4)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一对相对对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自然界中获得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 雄果蝇各一只,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现任意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进行一次杂交,请你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确定雌雄亲本中的显性性状(用文字表述)
三、关注健康、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
14.(9分)初生牛犊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牛犊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力。所谓初乳,即母牛分娩后5~7天内所产生的乳,与常乳比较,其特点主要是:①免疫球蛋白比常乳高20~25倍;②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可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消化而直接被吸收。试回答以下问题:
(1)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 ,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 。
(2)初生牛犊要到4周龄以后才具备自己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是由于 。
(3)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由母牛的 细胞中的 合成,并由 加工分泌,合成它的原料是 。
(4)初乳中若不存在蛋白酶抑制素,则进入消化道中的免疫球蛋白会被 分解成 。
(5)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此时的初乳被称为 ,这种过敏反应发生在 (初次/再次)服用初乳时。
15.(8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广东常见的、危害很大的遗传病。病人由于血红蛋白分子中的肽链结构异常或合成速率异常,而产生以溶血性贫血为主的症状群。血红蛋白含α、β肽链各2条,α肽链合成不足称α地贫,β肽链合成不足称β地贫。
α地贫主要为缺失型基因缺陷,α基因共有四个(父源和母源各两个),缺失一个为静止型,缺失两个为标准型,缺失三个为中间型,缺失四个为重型(死胎)。
β地贫的基因只有一对,基因缺陷绝大多数属于基因突变。根据基因表达的不同,表现型有差异。1个β基因突变的可表现为静止型或轻型β地贫,2个β基因都突变的可表现为中间型或重型β地贫。
静止型地贫无明显症状,轻型地贫也无生活大碍,中间型α地贫和重型β地贫多数在青少年期死亡。
(1)造成α地贫的主要原因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类型)
(2)夫妇二人都是β轻型地贫患者,请预测他们的孩子可能有的3种表现型及概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孕检时,女方未检出任何地贫基因,需要男方来做地贫检查吗?为什么?

(4)要知道自己是否有轻型地贫,一般只需抽取少量 检验,操作简单。对遗传咨询后认为是高风险的地贫胎儿时,应尽早通过羊水穿刺或绒毛取样后,进行 ,可确诊是否重型地贫胎儿。
16.(8分)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 功能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来体现的。对于细胞内无用的蛋白质是如何被分解掉的,是怎样降解的,降解的过程是否需要能量 通过科学家大量的科学实验证实,蛋白质降解需要能量,并且是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多肽由76个氨基酸组成,它就像标签一样,被贴上标签的蛋白质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垃圾处理厂”,它根据这种标签决定接受并降解这种蛋白质。这一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1)被贴上标签的蛋白质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垃圾处理厂”,这个“垃圾处理厂”应该指细胞中的哪一种细胞结构: 。
(2)泛素的多肽这种物质具有识别作用,并且把细胞内 无用的蛋白质进行标记,从而达到清除,用这种物质对细胞膜进行标记,能标记的物质有 。
(3)细胞内蛋白质降解后的最终产物是什么 在人体细胞内用于哪种物质合成,有什么功能(举两例) 。
(4)请举例说出人体不需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并指出其发生的场所? 。
(5)通常新合成的蛋白质约30%被泛素调节而降解,其可能的原因是 。
四、关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稳定性
17.(8分)下图甲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分层生活着的苔类、昆虫及鸟类等生物种类之间的相互关系。苔类、物种C、G和I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物种A、E和F则在白杨林中部且来回飞动寻找食物。
(1)图甲中次级消费者是 ;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 ;图中的同一食物链的相邻生物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 等作用。
(2)如果因某种原因,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 ,此现象说明 __。
(3)物种A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乙所示,若除去全部物种A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 将成为优势种,而物种E和F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 。
(4)马缨丹原产于热带地区,为了达到观赏的目的,人们把它们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如果不采取控制措施,自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 。从马缨丹“角色”的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 。
18.(6分)请根据图中所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观赏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
①图中体现马缨丹的疯狂蔓延趋势的曲线是 ,该曲线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生物 的特性。
② “马缨丹” 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叫做 。
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又从外地引进了几种爱吃马缨丹的昆虫,不久马缨丹的数量大量下降,引入这些昆虫后,夏威夷岛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什么变化 。
(2)如果不采取上述控制措施,自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 。从马缨丹“角色”的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 。
(3)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
点时进行,原因是 。
19.(7分)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有两个突出的问题引起了科学家的高度关注:其一是蛙的数量急剧减少,其二是鼠害泛滥,虫害频繁。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臭氧层被破坏引发蛙的数量锐减的原因 。
(2)蛙的数量急剧减少,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 和 因素也产生重要影响。
(3)有人尝试“引蛇灭鼠”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此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 。
(4)参照上述方法,并根据所学的知识,写三种农业害虫的生物防冶方法。
① ;② ;
③ 。
五、做好探究及材料分析题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归纳总结
20.(12分)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首先需要除去细胞壁。现提供以下材料和用具:紫色洋葱鳞片叶、适宜浓度的盐酸、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纤维素酶、果胶酶、蒸馏水和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请你从中选取合适的材料配制成合理的细胞壁分解液,并设计出检验细胞壁已除去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并预测和解释实验的结果。
(1)实验步骤:①配制细胞壁分解液选取 ,这样选取的理由是 。
②检验细胞壁分解液已除去细胞壁的方法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2)实验结果的预测和解释: ;
21.(11分)由于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两位美国科学家和一位英国科学家分享了200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些发现导致了一种通常被人们称为“基因靶向”的强大技术。
所谓“基因靶向”技术是指利用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可与外源性DNA同源序列发生同源重组(指同源性强的外源DNA片段与宿主基因片段互补结合时,结合区的任何部分都有与宿主的相应片段发生交换的可能)的性质将一个结构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基因去除,或用其他序列相近的基因取代,然后从整体观察实验动物,从而推测相应基因的功能。有了这种人为地把实验动物某一种有功能的基因完全缺失的技术,人们就可以瞄准某一特定基因,使其失去活性,进而研究该特定基因的功能。打个比方来说,使用“基因靶向”这具高精度瞄准镜,科学家们就能够精确瞄准任何一个基因,并对它进行深入研究。
⑴ 基因靶向技术需要使用的ES细胞的__________高,能够分化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存在稳定性差异的各种细胞,包括生殖细胞系。
⑵ 通过基因敲除,可以确定己知___________的特定基因具有什么功能。
⑶ 同源重组实现的重组类似于减数分裂中________期的_________现象。
⑷ 为什么基因敲入可以用于特定基因疾病的治疗 __________________
⑸ 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用同源DNA片段替代靶基因片段,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在基因敲除技术中涉及到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_。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人工诱变 D.染色体变异
⑹ 下列可以使用基因靶向技术进行治疗的疾病包括_________。
A.21三体综合症 B.白化病 C.血友病 D.性腺发育不全
⑺ 在利用基因敲除技术研究小鼠某特定基因的功能的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多个兴趣小组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材料和用具:100mL量筒、20W至500W的
台灯、冷开水、NaHC03、黑藻等等。
实验步骤:
①准备6套如图所示装置,编号为1-6。在瓶中各加
入约500mL0.01g/mLNaHC03溶液后用冷开水充满。
②取6等分黑藻分别放入1-6号装置。
③将6套装置放入暗室中,然后用20W、50W、75W、
100W、200W和500W的台灯等距离地分别照射1-6
号装置,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
④30min后停止光照,测量光合作用释放的02体积。
实验结果:
不同光照条件下氧气的释放量(mL)
组次 20w 50w 75w 1 00w 200w 500w
1.8 5.0 9.0 12.O 21.O 19.0
1.8 5.3 8.0 11.5 20.0 18.0
2.O 5.O 8.0 12.0 20.0 19.0
均值 1.87 5.1 8.3 11.8 3 20.3 18.70
对该实验进行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列出实验中的两个控制变量(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
(2)根据装置图,上表中各组次的实验数据是如何读出的
(3)将实验处理结果绘成柱形图。
(4)上表中测得的氧气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6)在冬季的人工大棚中种植蔬菜,需要确定合适的光照强度,因为光照不够会降低产量,而提供多余的光照还会浪费钱。通过该实验还不能够确定最合适黑藻生长的光照强度,该如何开展进一步的探究昵
23.(8分).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开展“探究玉米种子堆中热量的来源”的研究。下表是两个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及结果记录(当时室内环境温度:18℃)
甲组 乙组
试验材料 吸水萌发的玉米种子 吸水萌发的玉米种子
实验用品 同样大小的暖水瓶2个,温度计2支、棉花若干、加热煮沸用具 同样大小的暖水瓶2个,温度计2支,棉花若干,75%酒精若干
实验步骤 取2kg玉米种子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份煮沸20min杀菌后冷却,另一份不作处理,分别装入A、B暖水瓶中分别插入温度计、用棉花把瓶口塞紧。两装置放在相同环境中,观察温度计读数变化 取2kg玉米种子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份用75%酒精浸泡8h杀菌,另一份不作处理,分别装入A、B暖水瓶并分别插入温度计,用棉花把瓶口塞紧,两装置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观察温度计读数的变化
实验现象 24h后:A瓶温度计不变仍为18℃,B瓶温度上升到41℃ 24h后:A瓶温度计不变仍为18℃,B瓶温度上升到41℃
实验结论 玉米种子堆中热量只由其携带的细菌呼吸所释放 玉米种子堆中热量只由其携带的细菌呼吸所释放
请对这两个方案进行评价:
(1)甲组:(2分) 乙组:(2分)
(2)该课题组的指导老师建议他们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现请你帮他们设计实验步骤(2分)
24.(12分)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及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甘薯还原糖含量(mg/g) 22.1 23.3 25.8 37.6 40.5 47.4 54.7 68.9 45.3 28.6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 。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 。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① ;
② 。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 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
第四步: 。
实验结果: 。
25.(8分)某同学在互联网上查到如下结论: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而谷胱甘肽能缓解重金属盐对蛋白质的破坏作用。该同学做了以下实验以验证这一观点,请你补充完善下面的设计方案并分析。
实验材料:试管、大烧杯、滴管、温度计、恒温水浴锅、唾液淀粉酶、蒸馏水、淀粉溶液、硝酸银溶液、谷胱甘肽溶液、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等(所给溶液浓度均适合实验用)。
(1)在下列实验设计方案空格处填写相应的材料名称、实验现象。
步骤 材料与方法 试管
甲 乙 丙
1 唾液淀粉酶 2mL 2mL 2mL
2 2mL
3 2mL 2mL
4 2mL 2mL 2mL
5 370C保温 3min 3min 3min
6 斐林试剂 2mL 2mL 2mL
7 沸水浴 2min 2min 2min
8 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 砖红色沉淀
(2)实验分析:
①若第3步与第2步对调,则实验失败。原因是 。
②若第4步移到第2步之前进行,则实验失败,原因是 。
26.(8分)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下列实验,验证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实验原理:抽除叶内细胞间隙的空气,充以水分,会使叶片沉于水中。
O2在水中溶解度小,叶片光合作用放出的O2在细胞间隙积累,能使叶
片上浮。上浮所需要的时间可作为光合作用强弱的比较依据。
材料用具:略
烧杯号 光照(勒克斯) 温度(0C) CO2(%)
1 6000 15 0.2
2 6000 25 0.01
3 6000 25 0.2
4 2000 25 0.2
实验步骤:
第一步:获得叶圆片(如图),抽去其中的空气。
第二步:把抽去空气的叶圆片连同水倒入烧杯中,放在黑暗处备用。
第三步:按表中所示条件进行实验。(4个烧杯内叶圆片的大小和数量相同)
第四步: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请仔细阅读上述实验方案,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要观察的实验现象是 。
(2)3号和4号烧杯的实验是研究 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3)上述四个烧杯中,释放氧气最多的应是 号烧杯。
(4)除上述实验中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环境因素外,还有 等环境因素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重要影响。
27.(15分)植物开花受开花激素的影响。下图表示光周期(日照长短)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以及影响开花的实验。图中植物去掉了顶端的全部叶子,A、D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B、C植株方框内部分接受短日照处理,其余部位接受长日照。
(1)对照实验A、D可说明该植物属于 。(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
(2)根据B、C实验,填写实验报告表中的有关内容:
测试项目 结果分析
感受光周期的部位(叶、顶端)
接受诱导产生开花激素的部位(叶、顶端)
开花激素作用的部位
(3)依据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4)借鉴“生长素的发现”的科学实验方法,设计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证明B株产生的开花激素可使在A株条件下的同种植物开花。
第一步:切取一小段B株带叶的枝条,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
第二步: 。
预期结果: 。
对照实验: 。
预期结果: 。
六、选修模块要从大处着眼,梳理线索,整体把握。
28.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扩大生产,提高产崽率,进行良种牛的培育。下图为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超数排卵技术的处理措施是对供体母牛注射 。
(2)冲卵实质上是用特定装置,将供体母牛子宫内的 冲洗出来。
(3)从A到E中,适宜于牛的胚胎移植时期有 。
(4)图中标号3为 ,它将来可发育为胎膜和胎盘。
(5)若一次给受体母牛移人多个胚胎,产生的多个后代基因型相同吗 为什么 。
(6)若对A细胞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加以改造,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在成体的雌乳牛的乳汁中提取出人血清白蛋白。该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是 。
(7)基因工程用到的工具有 。
(8)对于植物来说,导入外源基因,容易引起基因污染,科学家就将外源基因导入叶绿体或线粒体内,原因是 。
29.(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黑人妇女海拉的宫颈癌细胞分离建立了“海拉细胞系”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仍然在世界上许多实验室广泛地传代使用。能否利用“海拉细胞系”提供的细胞和胰岛B细胞产生“杂交瘤细胞”,经“杂交瘤细胞”产生胰岛素呢?理论上应该是可行的。
材料二: 1997年,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奶牛场有一头名叫卢辛达的奶牛,年产奶量为30.8t,创造了世界奶牛产奶量最高新记录。目前世界各国高产奶牛场奶牛,年平均产奶量一般为十几吨,而我国奶牛产奶量年平均水平仅为3~4t。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材料一的想法可行,按照细胞工程的原理,从胰腺取得了胰岛部分细胞后应当使用 酶使细胞分离;要将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开需要使用 培养基;获得了胰岛B细胞以后,要使它与“海拉细胞”融合一般还需使用 处理。
(2)若将材料一中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需要考虑满足的条件包括:

(3)利用体细胞 技术克隆高产奶牛卢辛达。该培育过程涉及的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还有 。若要提高繁殖效率,还可以采用 技术。
(4)若要让得到的克隆牛(供体母牛)与高产的公牛进行“试管牛”的工厂化生产,可对供、受体母牛用激素进行 处理,再用激素对供体母牛做 处理,然后采集其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集高产公牛的精子进行 处理,完成卵母细胞和精子的 后将早期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牛体内使其产出良种牛后代。
30.(7分)右图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疫苗制备工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过程①中需要使用的工具酶是 。
(2)在过程③中,为有利于病毒感染肾细胞,必须对细胞洗涤以
去除牛血清,这一操作可能与血清中含有能抑制病毒繁殖的
(成分)有关。在地鼠肾细胞培养液中,除加入
了动物血清外,还必须加入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
等营养物质。另外还要通入O2和CO2,请推测目的


(3)乙型脑炎病毒蛋白合成的场所是

(4)过程④中加入甲醛以灭活病毒,作为疫苗的灭活病毒与活
病毒相比较,其应具有的特点是 。
七、强调规范答题,准确描述
31.化学分析得知,成熟叶中含有较多的脱落酸而不含细胞分裂素。科学家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可知:脱落酸能抑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使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③实验原理: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过用细胞分裂素来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来证明。(不能只写“喷洒细胞分裂素,观察叶片变化”)
④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同种植物、同样大小和发育状况相同的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不能只写“绿色叶片”、或“成熟叶片”、或只写“生长状况相同”)
第二步:在甲组叶片的局部位置涂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乙组叶片在相同位置相同面积上涂等量的蒸馏水。(不能写成“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或只写“涂抹清水”)
第三步:记录甲、乙两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不能只写“观察记录”)
⑤实验结果预测:甲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比乙组长。 (不能写成“甲组保持原状,乙组失绿”、或“甲组不衰老,乙组衰老”)
⑥实验结论: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八、关注与微生物方面的相关知识
32.色氨酸是某种大肠杆菌突变株的限制性营养物质。右图表示色氨酸浓度对该大肠杆菌突变株生长的影响曲线,在 情况下,增加色氨酸浓度可同时提高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在 情况下,增加色氨酸浓度只提高生物量;若进一步提高色氨酸浓度,反而会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其原因是 。
33.(8分)下图为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 ,其内的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32P 。
(2)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结果显示:在离心的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①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 。
②请分析上清液中,还含有30%放射性物质的三种可能原因。
③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34.(8分)上世纪70年代,科研人员发现,在乙肝病人的血液中,除了有传染性的乙肝病毒颗粒外,还有大量的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其特征是外壳表面含有与致病乙肝病毒相同的表面抗原,但内部是空心的,不含病毒DNA分子,因此没有传染性和致病力。最早发现空心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蛋白颗粒的是英国科学家B.S Blnmberg。这一重大发现为乙肝疫苗的研究开辟了道路:若将乙肝患者的血液经严格纯化,去除杂蛋白和乙肝病毒颗粒后,可获得高纯度的空心乙肝表面抗原蛋白颗粒,将这种抗原蛋白颗粒制成疫苗,注入人体后,可诱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体。为此,B.S Blnmberg荣获了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请结合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疫苗抗原特异性的是乙肝病毒结构中的 。表达过程包括 。
(2)乙肝表面抗原蛋白颗粒可用于制作疫苗,其原因是 。
(3)乙肝疫苗注入人体后,诱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是在——细胞中合成的,参与抗体合成的膜性细胞器有 。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可在 细胞的作用下,裂解死亡,并释放病毒,随后抗体与病毒结合,这过程包含了 免疫。
(4)乙肝患者血液出现的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来源是 。
35.(8分)大肠杆菌是饮用水和水源水一个重要的卫生学指标,正常隋况下,大肠杆菌生活在人和动物的肠道中,不生活在水中,如果在水中发现,则可以怀疑水被粪便污染。大肠杆菌是机体内的一种有益菌,它可以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并能合成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K。但当人或动物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大肠杆菌侵入人机体其他部位时,可引起肠胃炎、腹泻等症状,损害人体健康,将水煮沸可以杀灭大肠杆菌,自来水通过加氯消毒,臭氧消毒等水处理工艺杀灭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对于分子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生物工程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用大肠杆菌生产人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已经取得了成功。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养基中加入伊红一美蓝,可以用来鉴别饮用水和水源水是否存在大肠杆菌,从功能上讲,这种培养基称为 培养基。
(2)大肠杆菌与酵母菌的细胞结构相比校,其主要不同点是 ,在人体肠道内的大肠杆菌,与人的关系是 。
(3)若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大肠杆菌菌种。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进一步提高淀粉酶的产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利用诱变育种方法,获得产生淀粉酶较多的菌株。
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②根据诱发突变率低和诱发突变不定向性的特点预期实验结果。
(提示: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随其生长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
36.(8分)人类的脑中有一种抑制性的神经递质——r—氨基丁酸,它是谷氨酸在一
种脱羧酶的作用下转变而来的。有一种病在静止或运动时有舞蹈样动作,称为舞蹈病,这是由于患者体内缺乏脱羧酶所致。如图所示。
(1)谷氨酸的R基是—C3H5O2,则谷氨酸的结构式是 。
(2)r—氨基酸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它暂时贮存于 内,当神经兴奋时,可以迅速通过 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结构。
(3)舞蹈病也是一种遗传病,它和人类的数干种遗传病的产生有相似之处,这种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4)图例为某家族舞蹈病的遗传系谱图,请回答:
①这种病属于 染色体上 控制的遗传病。
②假如在人群中这种病的比例为万分之一,则Ⅲ1与正常女性婚配,生出一个舞蹈病的女孩的概率为 。
(5)如果要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合成脱羧酶,就要获取目的基因,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 。
37.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水解酶,RNA水解酶。
(1)实验材料选用活鸡胚的理由是:
① 。
② 。③ 。
(2)实验材料选用DNA水解酶的理由是 。
实验步骤:
第一步: 。
第二步:取等量的活鸡胚分成A、B、c三组,用显微注射器向A组注射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再分别向B、c两组活鸡胚中注射有关物质。
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活鸡胚中抽出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
预测实验结果及分析:
①A组的样品检测中有禽流感病毒。②给B组活鸡胚注射的物质是 和
,若样品检测无禽流感病毒产生,则 是遗传物质。
③给C组活鸡胚注射的物质是物质是 和 ,若样品检测无禽流感病毒产生,则 是遗传物质。
1.(1)①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要求至少答出三个,1分)
②不能(1分)。因为细胞才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分)。
③用消毒牙签取口腔上皮细胞→加入健那绿染液染色→制成临时装片(1分),
用显微镜观察(1分)。
(2)该区域白斑消失,逐渐恢复荧光(1分) 推测的依据是膜具有流动性(1分)
2.(1)不正确(1分) 分裂方式不对(因为甲图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而乙图表示的是减数分裂)(1分); 细胞形态不对(甲图是植物细胞,而丙图表示的是动物细胞)(1分); 染色体数目不对(1分)。
(2)漂洗 染色 制片(共1分)
(3)c(1分) d(1分)
(4)有丝分裂末期 高尔基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共3分)
3.(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糖蛋白 葡萄糖合成肝糖元
(2)化学信号 电信号 兴奋或抑制
(3)吸咐在细胞表面,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血管通透性变大
4.(1)非特异性 (2)血液循环;神经和体液(激素) (3)反馈调节 (4)排除胃对精肉的物理性消化;不能;没有排除胃酸对精肉是否有消化作用
5.(1)核糖体 羧基 (2)④①③②⑥(3)组织液 自由扩散、主动运输  胞吐
6.(1)升高 (1分) 6 (1分) 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2分)
(2)脑细胞 (1分) 糖元 (1分) (3)乳酸 (1分)
(4)C液中有葡萄糖,尿量增多 (2分)
7.(1)① 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只答一方面不给分,“有关”不答不扣分)
(2)分生 伸长 细胞分裂素
(3)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主动运输 细胞膜(或“生物膜”, 答含P化合物而不是答结构的无分)
8.(1)光照强度单位时间气泡产生数目(或气泡产生速率) (2)当光照强度为一定值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3)温度、光照强度小于(4)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9.(7分)(1)提供二氧化碳 Na0H(碱液) (2)适当提高温度
(3)ATP [H] (4)同位素示踪 (5)0.48%
10.(每空1分,共6分)(1)净 (2)幼龄期 叶绿体数目、叶绿体内的类囊体数目少 呼吸作用 (3)第六和第七 (4)叶片衰老,叶绿体被破坏,酶的活性下降
11.10分(1)氢键(1分)  解旋酶(1分)     (2)TACTAGGAC(1分)
(3)长度只差一个碱基(或脱氧核苷酸)的DNA链(1分)
(4)①加入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类似物(或ddCMP,1分)
②2种(1分)。因为模板链上只有2个鸟嘌呤(或新链上只有2个胞嘧啶,1分)。
(5)经过3次操作可以测出DNA片段的一条链上三种碱基的位置(1分),剩下空位就是第四种碱基的位置(1分);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DNA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1分)。
12.(9分)(1)9 9/16, 1/4 (2)1/2(2分)
(3)单 TR Tr tR tr(2分) 有丝分裂
13.(1)BbXAXa×BbXAY (2)BXA、bY;或bXA、BY
(3)l:1 1/8
(4)①若子代果蝇只出现一种性状,则亲本中雌果蝇代表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若子代雌、雄果蝇都含有两种不同的性状,且比例各为1:1,则亲本中雌果蝇代表的性状是显性性状;③若子代雌、雄果蝇分别只有一种性状,则亲本中雄果蝇代表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14.(1)抗体 与相应的抗原(病原微生物)发生特异性结合,抑制病菌的繁殖或是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从而阻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2)机体由接受抗原刺激到分化形成能够产生抗体的效应B细胞需要一定的时问
(3)效应B核糖体高尔基体氨基酸
(4)蛋白酶多肽
(5)过敏原再次
15.(8分)(1)染色体(结构)变异
(2)①1/4正常 ②1/2为静止型或轻型β地贫 ③1/4为中间型或重型β地贫(3分)
(3)(一般)不需要。即使男方为重型地贫,胎儿至多患轻型地贫,无大碍。(2分)
(4)血液、基因检测
16.(1)溶酶体(2)糖蛋白、载体
(3)氨基酸。用于载体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协助运输;用于解旋酶的合成,有助于断开碱基对的氢键
(4)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是不需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其发生的场所是胃和小肠
(5)这些新合成的蛋白质为不合格的蛋白质
17.(1) I、D、A A和D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E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3)C 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表面,使苔类不能生长,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2分)
(4)经过长期的群落演替,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 某些外来物种的引进和管理不当会导致生态灾难。引进外来物种应慎重,加强生物安全性监测。
18.(6分) (1)①I 过度繁殖 ②外来物种入侵 ③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2) 经过长期的群落演替,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 某些外来物种的引进和管理不当会导致生态灾难。引进外来物种应慎重,加强生物安全性监测。
(3)e 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率最大
19.(1)臭氧层的破坏,使阳光中紫外线含量大增,易诱发变异,而变异对蛙的生存一般是不利的 (2)大量使用农药;人类对蛙的过量捕杀 (3)减少农药用量,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①引入害虫的天敌;②引入害虫的寄生生物③引入与害虫生存环境相似,但不危害农作物的生物与害虫进行竞争;种植转基因抗虫植物。
20.(1)①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加入适量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纤维素酶和果皎酶能高效、专一地水解细胞壁,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使原生质体不会因过度吸水而涨破
②第一步:滴适量的细胞壁分解液在载玻片水中央,用镊子撕取一小块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制得实验组装片
第二步:用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替代细胞壁分解液,其他操作与制作实验组装片相同,制得对照组装片
第三步: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装片
(2)实验组装片的洋葱细胞呈分散的紫色球形,表明细胞壁已经被水解;对照组装片的洋葱细胞呈相互连接的紫色多边形,表明细胞壁未被分解
21.(11分,每空1分)(1)全能性 形态 结构 生理功能
(2)结构(或碱基序列)
(3)四分体 交叉互换
(4)敲入的正常基因可以取代原有致病基因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5)A (6)BC (7)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或不进行基因敲除,其他条件不变)
22.11分。
(1)光照强度(1分) C02(或NaHC03溶液)、温度、PH值、黑藻(1分,要求至少答出两项)
(2)读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的体积(1分)
(3)(2分,坐标轴标识、绘图各1分)
(4)黑藻自身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2分)
(5)在20—200W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升高,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也在升高,但光照强度达500W时氧气量反而降低,说明适度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2分,分析及结论各1分)
(6)在100-500W范围内,灯泡功率每增加一定值就设置一个实验组,其他实验条件保持一致,进行多组梯度实验,根据单位时间内释放的O2体积多少确定最适光照强度。(2分,范围及梯度各1分)
23.(8分)
(1)甲组:结论错误,原因是对种子的处理方法不对,煮沸种子时,不仅可以把种子表面附着的微生物杀死,同时也杀死了种子
乙组:结论错误,原因是对种子的处理方法不当,75的酒精在杀死微生物的同时,也杀死了玉米细胞特别是胚细胞,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2)实验步骤:取2kg玉米种子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8h(一段时间)杀菌,另一份不作处理;分别装入A、B暖水瓶中并插上温度计,用棉花塞紧瓶口,将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变化
24.(1)甘薯内还原糖的产生是酶作用的结果,70℃是这些酶的最适温度
(2)不含淀粉酶 (3)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步骤第二步:2mL淀粉溶液 第三步:1mL斐林试剂 第四步:沸水浴加热煮沸2min
实验结果:A管产生砖红色沉淀,B管仍呈蓝色
25.(1)
步骤 材料与方法 试管
甲 乙 丙
1 唾液淀粉酶 2mL 2mL 2mL
2 谷胱甘肽 2mL
3 硝酸银溶液 2mL 2mL
4 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5 370C保温 3min 3min 3min
6 斐林试剂 2mL 2mL 2mL
7 沸水浴 2min 2min 2min
8 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 砖红色沉淀 无砖红色沉淀 砖红色沉淀
(2)①重金属盐使蛋白质结构改变,这种改变是不能恢恢复的,所以甲试管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②淀粉酶已催化部分淀粉水解,乙试管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26.(1)烧杯中相同时间内上浮的叶圆片数(或叶圆片上浮的平均时间)
(2)光照强度 (3)3 (4)矿质营养、水分
27.(1)短日照植物 (2)叶;叶;顶端
(3)光周期可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形成,进而影响开花(或短日照可诱导短日植物的叶产生开花激素,进而影响开花)
(4)第二步:将A株条件下的同种植物枝条切口,再将含开花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
预期结果:开花
对照实验:将另一A株条件下的同种植物枝条切口,再将不含开花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
预期结果:不开花(2分)
28.(1)促性腺激素(2)胚胎(3)D、E(4)滋养层
(5)不一定相同,因为这些胚胎可能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它们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6)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7)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8)叶绿体或线粒体的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而在下一代中显现出来
29.(15分)(1)胰蛋白(或胶原蛋白) 选择性 灭活的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
(2)无菌、无毒的环境;营养;温度和pH;气体环境(4分)
(3)核移植 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2分) 胚胎分割
(4)同期发情 超数排卵 体外获能 体外受精
30.(1)胰蛋白酶
(2)干扰素等淋巴因子;维生素;通入O2是保证细胞能够进行有氧呼吸,提供CO2是维持培养液的pH,保证各种酶的正常活性(2分)
(3)肾细胞(宿主细胞)核糖体(必须注明肾细胞)
(4)失去感染能力而保持病毒的抗原结构(抗原性)
32.【解析】生长速度看曲线的斜率,生物量看纵坐标的大小。
参考答案:低浓度(或<2mg/mL);较高浓度(或2.0~8.0
mg/mL);因培养液浓度过高,菌体失水
33.(1)大肠杆菌 不含有
(2)①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中 ②a.部分细菌在搅拌时出现破裂,释放出子代噬菌体或尚未组装的DNA b.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分布于上清液 c.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③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分布于上清液
34.(1)蛋白质外壳;转录和翻译
(2)乙肝表面抗原蛋白具有抗原性,但无感染性
(3)效应B;内质网、高尔基体;效应T;细胞和体液
(4)乙肝病毒中的DNA侵入肝细胞后留在肝细胞外的外壳蛋白颗粒(或者答:感染了乙肝病毒的肝细胞损伤届溢出的未组装的外壳蛋白颗粒)
35.(1)鉴别(2)大肠杆菌细胞不具成形的细胞核;互利共生
(3)①第一步:将培养好的生产菌株分两组。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做对照 第二步:制备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 第三步: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培养
第四步: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
②预期实验结果:
a.由于诱发突变率低,诱变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相同
b.由于诱发突变不定向性,诱变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变大或变小
36.(1)略 (2)突触小泡;细胞分泌 (3)基因突变 (4)①常;隐性基因 ②0.248%(或1/404)(5)反转录法或者化学合成法
37. (1)①活鸡胚是培养禽流感病毒的培养基;②禽流感病毒是一种专门寄生于鸟类细胞中的病毒;③用活鸡胚做实验材料比其他活的鸟类成体或胚胎更方便、更经济
(2)如果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中含有DNA,用DNA水解酶处理核酸提取液,会使DNA分解不能再复制,就不会在活鸡胚细胞内产生禽流感病毒
第一步:把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三组。分别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其中两组核酸提取液
预测实验结果及分析:②核酸提取物; DNA水解酶; DNA ③核酸提取物;
RNA水解酶; RNA
白杨树
苔 类
B
C
G
E
F
D
I
A
G 18%
C 65%
F 5%
E 8%
D 7%
图甲
图乙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