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中考语文课堂随堂复习全国版 第二节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件(18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版中考语文课堂随堂复习全国版 第二节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件(18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07 21:2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8张PPT。第二部分 阅读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二节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程解读真题呈现
一、 (2019·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 3题。 (9分)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 考题探析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考点:词语理解)
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
B. 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
C. 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
D. 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BA.辞别/推辞;B.去,到/的;C.更加;D.跟从,跟随/自。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考点:断句)
汝 大 才 当 晚 成 良 工 不 示 人 以 朴 且 从 所 好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3. 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3分)(考点:内容理解、人物形象)(1)因为马援志向坚定(或常常对宾客说“穷当益坚”等);
(2)赈施钱财(或分送财产给亲友故旧)。二、 (2018·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9分)
  初,敦①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②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及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
(节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释】①敦:王敦,王导的堂兄。②顗(yǐ):周顗,字伯仁。曾投奔王敦,与王导交好。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考点:词语理解)
敦之举兵也/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 直入不顾/直截了当
C. 顗不与言/客从外来,与坐谈
D. 南北之望/望尘莫及CA. 兴,起/被举用;B. 径直/直接;C. 和;D. 有名望、威望的人/望见。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考点:断句)
既 见 帝 言 导 忠 诚 申 救 甚 至 帝 纳 其 言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3. 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3分)(考点:内容理解、人物形象)王导因为当年误以为周顗见死不救,(1分)在王敦要诛杀周顗时没有开口相救,(1分)后来才得知周顗尽力相救的真相,强烈的负罪感使他悲不自胜(1分)。三、 (2017·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9分)
渑水燕谈录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吏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考点:词语理解)
A. 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B. 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 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
D. 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 AA. 这时候/这时候;B. 戴面具/当面;C. 一致/轻快、敏捷;D. 推崇,崇尚/还。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考点:断句)
登 辅 弼 书 吏 策 配 享 宗 庙 为 宋 名 将登辅弼/书吏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3. 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3分)(考点: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因为狄青:
(1)作战骁勇(频立战功);
(2)博古通今(通究古今);
(3)辅佐朝政。(3分) 四、 (2016·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9分)
亭林先生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注:中考试题中没有标题和注释)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考点:词语理解)
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B.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 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 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 CA. 书籍,书卷/写,题写;B. 如果/像,好像;C. 停止(作罢)/停止;D. 骑,坐/ 占据,占有,据守。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考点:断句)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3. 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3分)(考点:内容理解、写作意图)(1)勤奋好学;
(2)注重实地考察;
(3)治学严谨;
(4)学习专注。(任意答对3点即可,1点1分,共3分)五、 (2015·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9分)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考点:词语理解)
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 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AA. 约定;B. 攻克/下达;C. 粮草/餐;D. 投降,投靠/归宿。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考点:断句)
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得 原 失 信 吾 不 为 也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3. 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考点:内容理解、写作意图)示例:(1)赞成。“罢兵而去”表现了晋文公讲信用(恪守诚信),(2分)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1分)。(2)反对。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3)我们要辩证地看,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后得原国,实属侥幸(1分)。 综合探析
广东省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特点 知识储备知识点和课内部分相同,参见上文第二部分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中的“题型妙解”部分。题型妙解第一季:多义词勾连迁移综合训练
一、 《虽有嘉肴》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虽有嘉肴,弗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B. 虽有至道/以咨诹善道
C. 然后能自反也/窥谷忘反
D. 不知其旨也/其真不知马也 BA.吃/同“饲”,喂养;B.道理;C.反省/同“返”,返回;D.知道/了解、认识强化训练二、 《送东阳马生序》
1.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或遇其叱咄/或异二者之为
B.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既克,公问其故
C. 余幼时即嗜学/拉余同饮
D.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烨然若神人CA.有时/或许;B.所以/缘故,原因;C.我;D.如/像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主人日再食
B. 未尝稍降辞色/征于色,发于声
C. 至舍/便舍船
C.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年且九十BA.日期/每天;B.脸色;C.客舍/舍弃,这里译作离开;D.并且/将近三、 《陋室铭》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可以调素琴/素湍绿潭
B. 草色入帘青/入则无法家拂士
C. 无丝竹之乱耳/行拂乱其所为
D. 苔痕上阶绿/横柯上蔽CA.不加装饰的/白色的;B.映入/指在国内;C.使……扰乱;D.长到/在上面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之者谁
B. 斯是陋室/微斯人,吾谁与归
C. 苔痕上阶绿/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D. 可以调素琴/素昧平生BA.有名/命名;B.这;C.长到/上等;D.不加装饰的/向来,从来四、 《爱莲说》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予谓菊/太守谓谁
B. 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
C. 不蔓不枝/青树翠蔓
D. 出淤泥而不染/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BA.认为/是(叫);B.少;C.生藤蔓/藤蔓;D.长出/指在国外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陶后鲜有闻/闻寡人之耳者
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宜乎众矣/诚宜开张圣听
D. 香远益清/有所广益CA.听说,听到/使……听到;B.观赏/胜景;C.应当;D. 更加/好处五、 《富贵不能淫》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天下之大道/夫君子之行
B. 一怒而诸侯惧/人不知而不愠
C. 丈夫之冠也/既加冠
D. 居天下之广居/不可久居CA.走/品行;B.表顺接/表转折;C.男子行成年加冠礼;D.居住/停留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岂不诚大丈夫哉/帝感其诚
B. 子未学礼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C.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D. 独行其道/妾妇之道BA.真正/诚心;B.你;C.训导/命令;D.路/规矩、规则六、 《鱼我所欲也》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受任于败军之际
B. 呼尔而与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斯是陋室
D. 乡为身死而不受/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AA.接受;B.给/同“欤”,语气词;C.代词,这/是,表判断;D.同“向”,先前、从前/当地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B.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被绮绣
C. 故不为苟得也/苟全性命于乱世
D.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CA.舍弃,放弃/房屋;B.生命/学生;C.苟且,暂且; D.侍奉/指吃的、穿的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重若轻
B. 所以动心忍性/忘乎所以
C.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同仇敌忾
D.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家喻户晓DA.选拔/举起,拿起;B.用来……的东西/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C.匹敌,相当/对抗,抵拒;D.明白,知晓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B. 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C. 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 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DA.意志/做记号;B.违背/同“弼”,辅佐;C.被任用,选拔/显露,流露;D.常常八、 《马说》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不以千里称也/先帝称之曰能
B. 食不饱,力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
C. 一食或尽粟一石/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D. 策之不以其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A.著称/称赞;B.充足,足够/值得;C.有时;D.方法/途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食不饱,力不足/一食或尽粟一石
B. 其真不知马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 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AA.吃;B.了解,认识/知道;C.尚且/并且,而且;D.用马鞭驱赶/马鞭九、 《曹刿论战》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一鼓作气/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 衣食所安/安求其能千里也
D. 民弗从也/便舍船,从口入AA.类;B.鼓起/有所作为;C.安身/怎么;D.听从/自,由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公问其故/故克之
B. 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
C. 再而衰/日再食
D. 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DA.原因/所以;B.参与/间或,偶然;C.第二次/两顿;D.目光短浅,见识浅陋十、 《邹忌讽齐王纳谏》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今齐地方千里/地广人稀
B. 于是入朝见威王/固执己见
C. 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D. 虽欲言/畅所欲言AA.土地;B.进见,拜见/见解,看法;C.早上/朝拜;D.进谏/想说的话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忌不自信/小信未孚
B.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 闻寡人之耳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假公济私BA.相信/信用;B.确实;C.使……听到/听到、听见;D.偏爱/私人的利益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
B. 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
C. 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 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BA.身高/修建;B.看,观察;C.所受的蒙蔽/遮蔽;D.朝拜/早上十一、 《出师表》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
B. 受任于败军之际/横无际涯
C.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
D. 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 DA.……的原因/用来……;B.时候/边;C.判定/谈论;D.目光短浅,见识浅陋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不宜偏私/窃窃私语
B.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多事之秋
C. 引喻失义/下车引之
D. 此皆良实/良多趣味BA.私心/暗地里,私下;B.时候;C.称引/拉;D.忠良的人/确实,很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性行淑均/必能使行阵和睦
B. 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 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DA.品行/行伍;B.疏远/长远;C.给予/遗留;D.应当十二、 《三峡》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清荣峻茂/以其境过清
B. 飞漱其间/又何间焉
C. 隐天蔽日/横柯上蔽
D. 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CA.清澈/凄清;B.中间/参与;C.遮蔽;D.连接/同“嘱”,嘱咐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讳疾忌医  
B. 虽乘奔御风/虽有千里之能
C. 暮到江陵/朝而往,暮而归
D.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CA.快/病;B.即使/虽然;C.傍晚;D.在/如果十三、 《答谢中书书》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 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天与云与山与水
D.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出奇制胜AA.共同;B.具备、具有/详尽;C.领悟、欣赏/同、和;D.奇丽/出人意料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晓雾将歇/晓之以理
B. 沉鳞竞跃/浮光跃金
C. 沉鳞竞跃/负势竞上
D. 实是欲界之仙都/此皆良实CA.清晨、早晨/使懂得;B.跳跃/闪耀;C.争相;D.实在/忠实、诚实十四、 《记承天寺夜游》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病终
B. 相与步于中庭/安步当车
C. 月色入户/稍降辞色
D. 盖竹柏影也/盖追先帝之殊遇DA.寻找/不久;B.散步/行走;C.光/脸色;D.原来是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欣然起行/行阵和睦
B. 念无与为乐者/如鸣珮环,心乐之
C. 庭下如积水空明/明灭可见
D. 相与步于中庭/飞鸟相与还DA.出门,走/行伍;B.取乐/以……为乐;C.澄澈/出现(看得见);D.一起十五、 《小石潭记》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如鸣珮环,心乐之/而不知人之乐
B. 伐竹取道/齐师伐我
C. 四面竹树环合/环滁皆山也
D. 不可久居/面山而居CA.以……为乐/乐趣;B.砍/攻打;C.环绕;D.停留/居住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B. 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C. 以其境过清/人恒过,然后能改
D. 隶而从者/战则请从DA.大约/能够;B.清澈/凄清;C.过于/犯错误;D.跟随,随从十六、 《岳阳楼记》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一碧万顷/长烟一空
B. 百废具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 则有去国怀乡/乃记之而去
D. 居庙堂之高/不可久居CA. 一片/全,都;B. 同“俱”,都/详细地;C. 离开;D. 位居,处在/停留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B. 是进亦忧,退亦忧/问今是何世
C. 去国怀乡/触目伤怀 D. 或异二者之为/陟罚臧否,不宜异同DA. 景观,景象/观察,看;B. 这样/是,表判断;C. 怀念/内心(情感);D. 不同十七、 《醉翁亭记》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临溪而渔/把酒临风  
B. 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
C. 杂然而前陈者/推陈出新  
D. 觥筹交错/一筹莫展BA.到,靠近/面对;B.傍晚;C.陈列,摆开/旧的;D.酒筹/计策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野芳发而幽香/芳草鲜美
B. 名之者谁/有仙则名
C. 而乐亦无穷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 晦明变化者/以伤先帝之明AA.花;B.命名/有名,出名;C.乐趣/以……为乐;D.明亮/英明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往来而不绝者/哀转久绝 B. 醉翁之意不在酒/故不错意也
 C. 朝而往,暮而归/朝晖夕阴
D. 至于负者歌于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CA.断/消失;B.意趣,情趣/心上;C.早上;D.背/凭借十八、 《湖心亭看雪》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湖中人鸟声俱绝/风烟俱净
B. 惟长堤一痕/上下一白
C. 及下船/无人能及
D. 更有痴似相公者/是日更定矣AA.全,都; B.数词,一/全;C.等到/比得上;D.还有/古时记时单位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湖中人鸟声俱绝/来此绝境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赏赐百千强
C. 是金陵人/问今是何世
D.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腰白玉之环CA.消失/隔绝;B.尽力/有余;C.判断词,是;D.代指酒/白色的十九、 《河中石兽》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二石兽并沉焉/对联、题名并篆文
B.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C. 如是再啮/心急如焚
D. 寻十余里无迹/寻病终CA.一起、一同/和;B.经历/阅读;C.像;D.寻找/不久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其反激之力/泉水激石
B. 求之下流,固颠/固不可彻
C. 果得于数里外/未果,寻病终
D. 如是再啮/日再食AA.冲击;B.本来/顽固;C.果然/结果;D.再次/两次二十、 《北冥有鱼》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名之者谁
B. 《齐谐》者,志怪者也/处处志之
C. 去以六月息者也/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 亦若是则已矣/徐公不若君子之美CA.名字/命名;B.记载/做记号;C.离开;D.像/比得上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望峰息心
B. 远而无所至极邪/香远益清
C. 其视下也/下视其辙
D. 其翼若垂天之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CA.气息/平息;B.高远/远播;C.看;D.翅膀/像翅膀一样二十一、 《桃花源记》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未果,寻病终/寻向所志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C. 往来种作/一鼓作气 D. 便舍船,从口入/舍生而取义者也DA.不久/寻找;B.类/同“嘱”,嘱托;C.劳作/鼓起;D.舍弃,丢弃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
B. 停数日,辞去/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哀转久绝
D. 遂与外人间隔/又何间焉BA.说/方法;B.离开;C.与世隔绝的/消失;
D.分开,隔开/参与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
B.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C. 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D. 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CA.鲜艳/少;B.做记号/标记;C.全,都;D.饭食、食物/同“饲”,喂养二十二、 《<论语>十二章》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三人行/性行淑均
B. 择其善者而从之/以咨诹善道
C. 不舍昼夜/屋舍俨然
D. 必有我师焉/齐师伐我BA.走路/品行;B.好的;C.舍弃,放弃/房屋;D.老师/军队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吾日三省吾身/再而衰,三而竭
B.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宴酣之乐
C. 不逾矩/不敢稍逾约
D. 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CA.多次/第三次;B.以……为快乐/快乐;C.越过;D.当作,作为/替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学而时习之/四时之景不同
B. 传不习乎/空谷传响
C. 吾日三省吾身/主人日再食
D. 温故而知新/故不错意也 CA.按时/季节;B.老师传授的知识/传送,传来;C.每天;D.学过的知识/所以二十三、 《世说新语》二则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陈太丘与友期行/行阵和睦
B. 未若柳絮因风起/若无兴德之言
C. 公欣然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D. 与儿女讲论文义/舍生而取义CA.出行/军队; B.比得上/假如,如果; C.……的样子; D.义理/道义,正义。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下车引之/属引凄异
B. 入门不顾/顾野有麦场
C. 寒雪日内集/沙鸥翔集
D. 待君久不至,已去/今南方已定DA.拉,牵拉/延长; B.回头看/看,视; C.聚集/停息; D.已经。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期日中/吾日三省吾身
B. 则是无信/讲信修睦
C. 太丘舍去/舍生而取义
D. 过中不至/每至晴初霜旦AA.太阳/每天;B.信用,诚信;C.舍弃;D.到。二十四、 《诫子书》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夫君子之行/陈太丘与友期行
B. 意与日去/谢太傅寒雪日集
C. 意与日去/去后乃至
D. 静以修身/邹忌修八尺有余 BA.品行/出行; B.日子; C.消失/离开; D.修养/身高。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年与时驰/与人期行
B. 意与日去/吾日三省吾身
C. 年与时驰/元方时年七岁
D. 非学无以广才/博学而笃志DA.随着/跟,同; B.日子/每天; C.时光/当时;D.学习。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非宁静无以致远/香远益清
B. 非淡泊无以明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 淫慢则不能励精/若夫淫雨霏霏
D. 遂成枯落/遂反溯流逆上矣DA.远大目标/远播; B.志向/立志; C.放纵/连绵不断; D.于是。二十五、 《狼》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意暇甚/醉翁之意不在酒
B. 一狼径去/去国怀乡
C. 一狼仍从/无从致书以观
D. 缀行甚远/性行淑均BA.神情/情趣;B.离开;C.跟从/办法;D.走/品行。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悟前狼假寐/乃不知有汉
B. 转视积薪后/ 蝉则千转不穷
C.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至舍
D. 耽眈相向/寻向所志CA.才/竟然; B.转身/同“啭”,蝉鸣; C.到;D.朝着/以前。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屠乃奔倚其下/猛浪若奔
B. 场主积薪其中/转视积薪后
C. 缀行甚远/急湍甚箭
D. 复投之/非复吴下阿蒙DA.跑/飞奔的马; B.堆积柴草/堆积在那里的柴草;C.很/超过;D.再。二十六、 《寓言两则》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日月星宿/吾日三省吾身
B. 不若无闻也/未若柳絮因风起
C.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 终日在地上行止/止有剩骨BA.太阳/每天; B.比得上; C.有个人/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D.停留/仅,只。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亦不能有所中伤/一狼洞其中
B. 及其家穿井/将复何及
C. 因往晓之/未若柳絮因风起
D. 其人舍然大喜/公欣然曰DA.伤害/里面; B. 等到/来得及; C.于是,就/趁,乘; D.……的样子。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吾穿井得一人/一狼得骨止
B.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太丘舍去
C. 终日在天中行止/夫君子之行
D.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人不堪其忧AA.得到; B.同“释”,解除、消除/舍弃; C.行动/行为操守; D.担忧/愁苦。二十七、 《孙权劝学》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但当涉猎/咨臣以当世之事
B. 见往事耳/明灭可见
C. 即更刮目相待/自力更生
D. 孰若孤/皆若空游无所依CA. 应当,应该/当代; B.了解/看见; C.重新;D.比得上/好像。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曹刿请见
B. 卿今者才略/略无慕艳意
C. 但当涉猎/当奖率三军
D. 及鲁肃过寻阳/面刺寡人之过者CA. 知晓/拜见; B. 谋略/丝毫; C. 应当,应该;D.经过/过错。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B. 孤常读书/与朱元思书
C. 自以为大有所益/有所广益
D. 及鲁肃过寻阳/人恒过,然后能改CA.推辞/言辞; B.经书/书信;C.好处;D.经过/犯错误。二十八、 《卖油翁》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以此自矜/自李唐来
B. 尝射于家圃/尝贻余核舟一
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 尔安敢轻吾射/衣食所安,弗敢专也BA.自己/从;B.曾经;C.看见/知晓;D.怎么/安身。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康肃忿然曰/然则何时而乐耶
B.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石性坚重
C. 以钱覆其口/不以疾也
D. 睨之久而不去/去后乃至DA.……的样子/这样; B.于是/是; C.用/认为;D.离开。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康肃忿然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B.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 尔安敢轻吾射/安求其能千里也
D.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三十而立CA.说/叫作; B.有/同“又”,连接整数和零数;C.怎么; D.站/立身,指能有所成就。二十九、 《与朱元思书》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 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
C. 争高直指/直视无碍
D. 负势竞上/忘恩负义AA.飞奔的马;B.表示约数/很多; C.笔直/一直;D.凭借/违背。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一百许里/遂许先帝以驱驰
B. 负势竞上/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C. 蝉则千转不穷/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 负势竞上/苔痕上阶绿CA.表示约数/答应; B.凭借/背;C.穷尽;D.向上/长到。三十、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吾与汝毕力平险
B. 环而攻之而不胜/如鸣珮环
C.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 故君子有不战/既克,公问其故CA.险要/险峻的大山;B.围/玉环;C.这;D.因此/缘故。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七里之郭/出郭相扶将
B. 环而攻之/环滁皆山也
C. 环而攻之而不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 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A.外城;B.围;C.胜利;D.护城河/池塘。三十一、 《愚公移山》
1.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 方七百里/今齐地方
C. 杂然相许/一百许里
D. 面山而居/不可久居BA.将近/况且; B.方圆; C.赞同/表示约数;D.居住/停留。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聚室而谋/肉食者谋之
B. 帝感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 指通豫南/争高直指
D. 惩山北之塞/惩善扬恶AA.谋划,商量; B.诚心/确实; C.直/向上;D.苦于/惩罚。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寒暑易节/移风易俗
B. 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
C. 惧其不已也/待君久不至,已去
D. 汝心之固/固执己见DA.更替/改变; B.竟然/同"增",增加;C.停止/已经;D.顽固。三十二、 《周亚夫军细柳》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军霸上/上自劳军
B. 若儿戏耳/皆若空游无所依
C. 居无何/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固不可彻BA.驻军/军队; B.好像; C.经过/处在; D.一定/顽固。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已而之细柳军/水陆草木之花
B. 以备胡/前人之述备矣
C. 匈奴大入边/入则无法家拂士
D. 天子且至/年且九十DA.到/的; B.防备/详尽; C.入侵/在国内; D.将要。三十三、 《核舟记》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则题名其上/有仙则名
B. 其人视端容寂/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C. 鲁直居左/面山而居
D. 雕栏相望/潭西南而望BA.名字/出名,有名; B.神情; C.处在/居住;D.对/从远处看。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东坡右手执卷端/执策而临之
B. 各隐卷底衣褶中/日星隐曜
C. 尝贻余核舟一/尝射于家圃
D. 高可二黍许/明灭可见DA.拿; B.隐藏; C.曾经; D.大约/可以。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神情与苏、黄不属/属引凄异
B.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 启窗而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D. 罔不因势象形/学而不思则罔CA.类似/连接;B.零数,余数/奇丽景色;C.看;D.无/迷惑。三十四、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是鱼之乐也/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B.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求之下游,固颠
C. 安知鱼之乐/安求其能千里也
D.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石以为底DA.这;B.固然;C.怎么;D完全,完备/整。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子固非鱼也/固不可彻
B. 汝安知鱼之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 我知之濠上也/汝亦知射乎
D. 子非我/非人哉AA.本来/顽固;B.快乐;C.知道;D.不是。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克,公问其故
B. 请循其本/本在冀州之南
C.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苔痕上阶绿
D.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衣食所安AA.已经;B.本原/本来;C.上面/长到;D.怎么/安身。三十五、 《大道之行也》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天下为公/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 大道之行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 故人不独亲其亲/两狼并驱如故
D.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非成败转头空AA.是;B.施行/同行;C.所以/原来;D.这/对的。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盗窃乱贼而不作/装腔作势
B. 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
C. 盗窃乱贼而不作/擒贼先擒王
D.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DA.兴起/假装;B.闭塞/用门闩插上;C.害人/小偷、窃贼;D.这。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故人不独子其子/封妻荫子
B.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孤家寡人
C. 讲信修睦/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 女有归/壮士十年归CA.以……为子/子孙; B.幼而无父/孤单、孤苦;C.诚信; D.女子出嫁/回来。三十六、 《唐雎不辱使命》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因使唐雎使于秦
B. 安陵君其许寡人/高可二黍许
C. 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岸势犬牙差互
D. 受地于先王/受任于败军之际DA.派遣/出使; B.答应/表约数; C.表祈使语气/代词; D.接受。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 天下缟素/可以调素琴
C. 臣未尝闻也/村中闻有此人
D. 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CA.刺杀/指责; B.穿白色丧服/不加装饰的; C.听说;D.发作/开放。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此庸夫之怒也/逝者如斯夫
B. 秦王色挠/未尝稍降辞色
C. 今日是也/斯是陋室
D. 休祲降于天/行者休于树BA.成年男子/句末表感叹; B.脸色,表情; C.这/判断词;D.吉兆/休息。三十七、 《陈涉世家》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辍耕之垄上/能以径寸之木
B. 若为佣耕/未若柳絮因风起
C.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安求其能千里也
D. 今亡亦死/身亡所寄CA.去、往/的;B.你/比得上;C.怎么;D.逃走/无,没有。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苟富贵/苟全性命于乱世
B. 宜多应者/宜乎众矣
C. 卒中往往语/卒或有所闻
D. 从民欲也/从流飘荡BA.如果/苟且;B.应当;C.士兵/最终;D.依从/跟,随。第二季:文段综合训练
(一)庄王即位
  昔楚庄王即位,乃退僻邪而进忠正,能者任事。当是时也,宋郑无道,庄王围宋伐郑,诸侯说服。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曰:“臣斋而具食甚洁,日中而不饭,臣敢请罪。”庄王喟然叹曰:“非子之罪也。吾闻之曰,其君贤君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伯①;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谷②,不谷恐亡无日也。吾闻之,世不绝贤。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为?”故庄王思得贤佐日中忘饭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
(取材于汉·贾谊《新书·先醒》)
【注释】①伯:古代统领一方的长官,相当于诸侯。②不谷:诸侯自称的谦辞。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乃退僻邪而进忠正/进尽忠言
B. 庄王围宋伐郑/齐师伐我
C. 而群臣又莫若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 而我独不得/二者不可得兼AA.提拔,选用/呈上,进献;B.攻打;C.比得上;D.得到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故 庄 王 思 得 贤 佐 日 中 忘 饭 谓 先 寤 所 以 存 亡 此 先 醒 也故庄王思得贤佐/日中忘饭/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3. 文中的楚庄王是一位怎么样的君王?请用自己的话从文中举例分析。(1)亲贤远佞,重用贤才:当年楚庄王即位,马上就清退奸佞,提拔忠诚正直的人,(让)有才能的人主掌楚国的事务。(2)在诸侯中有威信:宋国、郑国无道,楚庄王包围讨伐郑宋两国,诸侯们都心悦诚服。(3)善于反省(反思、自我批评):他说,“(既然)天下有贤人在,但是我偏偏得不到贤人(来辅佐)。像我这样活着,凭什么吃饭呀?”(二)昭公出亡
  昔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曰:“呜呼!吾知所以亡矣。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者。吾发政举事,朝臣千人,无不曰吾君圣者。吾外内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吾困宜矣。”于是革心易行衣苴①布食疄②馂③昼学道而夕讲之。二年美闻于宋,宋人车徒迎而复位,卒为贤君。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
(取材于汉·贾谊《新书·先醒》)
 【注释】①苴:草,能制衣服。②疄:菜地。③馂:吃剩的饭菜。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吾知所以亡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B. 吾发政举事/舜发于畎亩之中
C. 吾外内不闻吾过/闻寡人之耳者
D. 卒为贤君/身先士卒AA.……的原因;B.发布,颁布/被任用;C.听到/使……听到;D.最终,终于/士兵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于 是 革 心 易 行 衣 苴 布 食 疄 馂 昼 学 道 而 夕 讲 之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馂/昼学道而夕讲之3. 宋昭公成为“贤君”的原因是什么?(1)他在失败后善于反省(反思),能找到失败的原因:朝堂之上的侍奉者和朝臣都极力夸赞“我”,朝廷内外没有人指出“我”的过失。
(2)能改过自新:过简朴生活,努力学“道”。(三)古善将者
  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暑不张盖①,寒不被衾。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②,将不言倦。当其合战,必立矢石之间,所以齐劳逸,共安危也。夫人之所乐者,生也;所恶者,死也。然而矢石若雨白刃交挥而士卒争先者非轻死而乐伤也。夫将视兵若子,则兵事③将若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故语曰:父子兄弟之军不可与斗。由其一心而相亲也。是以古之将者贵得众心,以情亲之,则木石知感。
——节选自《臣轨》
  【注释】①盖:伞盖。②办:置备。③事:侍奉。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必以其身先之/必先苦其心志
B. 寒不被衾/同舍生皆被绮绣
C. 所恶者,死也/恶贯满赢
D. 以情亲之/亲贤臣,远小人DA.在……之前(前面)/首先;B.盖被子/通“披”,穿;C.厌恶/极坏的行为;D.亲近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然 而 矢 石 若 雨 白 刃 交 挥 而 士 卒 争 先 者 非 轻 死 而 乐 伤 也然而矢石若雨/白刃交挥/而士卒争先者/非轻死而乐伤也3. 选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得出了什么结论?怎样才能做到?结论:父子兄弟之军不可与斗。
做法:
(1)将领身先士卒;
(2)将领与士兵同甘共苦。(四)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奔走相告
B. 公伤股,门官歼焉/头悬梁,锥刺股
C. 国人皆咎公/以彰其咎
D. 不鼓不成列/鼓舞人心BA.报告/告诉,说给别人;B.大腿;C.责备,归罪/过错;D.击鼓进攻/振奋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君 子 不 重 伤 不 禽 二 毛 古 之 为 军 也 不 以 阻 隘 也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3. 读了选文,你如何看待文中的宋公?示例一:宋公在泓水之战中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是妇人之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导致宋军作战失败,是不可取(不正确)之举。
示例二:宋公在泓水之战中没有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虽然贻误战机,导致宋军作战失败,但确实是“君子道德”之举。示例三:宋公在泓水之战中没有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虽然体现了“君子道德”之举,但却贻误战机,导致宋军作战失败,造成损失,也不可取。(五)李生勉学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 悉能志之/处处志之
C. 岂善学者所应有邪/以咨诹善道
D. 王生惊觉,谢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DA.确实/信用;B.记住/做记号;C.善于/好的;D.道歉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盖 学 贵 善 思 君 但 志 之 而 不 思 之 终 必 无 所 成 何 以 谓 之 善 学 也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3. 文章最后说“王生惊觉”,要把李生说的话“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根据文意,说说王生会把李生说的哪些话“铭之坐右,以昭炯戒”。(1)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3)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六)隋文帝①不赦子
  隋文帝子秦王俊②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杨素③启奏:“王,陛下爱之,请舍其过。”文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法?”卒不许。
  【注释】①隋文帝:隋朝开国皇帝杨坚。②秦王俊:指杨俊,封秦王。③杨素:当时的宰相。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奢纵免官/以衾拥覆 B. 请舍其过/便舍船,从口入
 C. 若如公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D. 卒不许/身先士卒 BA.因为/用;B.舍弃;C.意思/情趣;D.最终/士兵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吾 是 王 儿 之 父 非 兆 人 之 父 何 不 别 制 天 子 儿 律 乎 我 安 能 亏 法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法3. 从隋文帝不赦子的做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没有特权;不徇私枉法等。(七)李允则守雄州①
  李允则守雄州。北门外民居极多,城中地窄,欲展北城,而以辽人通好②,恐其生事。
  门外旧有东岳行宫,允则以银为大香炉,陈于庙中,故不设备。一日,银炉为盗所攘③,乃大出募赏,所在张榜,捕贼甚息。久之不获遂声言庙中屡遭寇课夫④筑墙围之其实展北城也。不逾旬而就,虏人亦不怪之。则今雄州北关城是也。 大都军中诈谋,未必皆奇策,但当时偶能欺敌,而成奇功。时人有语云:“用得着, 敌人休;用不着,自家羞。”斯言诚然。
  【注释】①雄州:今河北雄县。②以辽人通好:当时雄州接近北方边境,北临辽国,其时宋与辽交好,边境无事。③攘:窃取。④课夫:征集民工。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陈于庙中,故不设备/前人之述备矣 、B. 银炉为盗所攘/一一为具言所闻
C. 不逾旬而就/蒙乃始就学
D. 斯言诚然/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A.防备/详尽;B.被/对;C.完成/从事;D.确实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久 之 不 获 遂 声 言 庙 中 屡 遭 寇 课 夫 筑 墙 围 之 其 实 展 北 城 也久之不获/遂声言庙中屡遭寇/课夫筑墙围之/其实展北城也3. 文中说李允“成奇功”,这里的“奇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他能成此“奇功”?奇功是指李允通过欺骗辽人而实现了“展北城”的目的。他用庙中屡遭寇要防盗贼为借口,而借此在城外筑墙围起来,从而扩展了北城。(八)清白堂①记(节选)
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④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②芟(shān):除草。③扃(jiōng):关锁。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⑤饵:吃。⑥忝(tiǎn):玷污。1.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则甘液华滋/入则无法家拂士
B. 庶几居斯堂/庶竭驽钝
C. 可为官师之规/欣然规往
D. 命役徒芟而辟之/故患有所不辟也BA.果然/如果B.希望C.楷模/计划 D.开辟/同“避”,躲避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其 或 雨 作 云 蒸 醇 醇 而 浑 盖 山 泽 通 气 应 于 名 源 矣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3. 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详写“嘉泉”之“嘉”,突出它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为下文作者阐述为官之道作必要的铺垫。(九)鸡与鸿鹄
  田饶谓鲁哀公曰:“臣将去君而鸿鹄举①矣。”哀公曰:“何谓也?”田饶曰:“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②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③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夫鸿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菽粟;无此五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臣请鸿鹄举矣。” 哀公曰:“止!吾书子之言。”田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有士不用,何书其言为?”遂去之燕。燕立以为相。
(节选自《新序·杂事》)
  【注】①举:飞去。②傅距:傅,附着;距,雄鸡脚掌后面像脚趾一样突起的部分。③瀹(yuè):煮。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田饶谓鲁哀公曰/此之谓失其本心
 B. 守夜不失时,信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C. 吾书子之言/无从致书以观
 D. 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其真不知马也BA.对……说/叫作;B.诚信;C.写/书籍;D.代词,指别人的/大概,表推测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鸡 虽 有 此 五 者 君 犹 曰 瀹 而 食 之 何 则 以 其 所 从 来 近 也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3. 田饶给鲁哀公讲鸡和鸿鹄的故事,目的是表达什么想法?希望鲁哀公能重用身边的贤士。(大意对即可)(十)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①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②,而刖③其左足。及厉王薨④,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⑤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①和氏:相传名为卞和,春秋时楚国人,和氏璧发现者。②诳:读kuáng。欺骗。③刖:读yuè。古代一种断脚的刑罚。④薨:读hōng。古代大臣或诸侯的死。⑤奚:为什么。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厉王使玉人相之/相与步于中庭 B. 王闻之/闻寡人之过者
 C. 此吾之所以悲也/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 使人问其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A.鉴别/一起;B.听说/使……听到;C.……的原因;D.原因/所以2. 请用三条“/”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吾 非 悲 刖 也 悲 乎 宝 玉 而 题 之 以 石 贞 士 而 名 之 以 诳 此 吾 之 所 以 悲 也 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3. 韩非子想借这个故事揭示什么样的社会现实?韩非子借这个故事揭露了当时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有为之士怀才不遇,甚至反遭迫害的严峻现实。(十一)鲁肃简公不欺君
  仁宗①在东宫,鲁肃简公宗道②为谕德③。其居侧有酒肆,公微行饮其中。一日,真宗急召,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饮归,中使④与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公曰:“但以实告。”中使曰:“然则当得罪。”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中使嗟叹而去。真宗果问,中使具如公对。真宗问公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备具,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真宗自此奇公,以为可大用。
(节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①仁宗:即宋仁宗,当时还是太子。②鲁肃简公:即鲁宗道,卒谥肃简。③谕德:官职名,掌对皇太子教谕道德。④中使:即前文中的“使者”,指宦官。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公微行饮其中/微斯人,吾谁与归
B. 中使与约曰/选贤与能
C. 上若怪公来迟/关山度若飞
D. 但以实告/名副其实DA.暗暗,悄悄/如果没有;B. 跟,和/同“举”,推举;C.如果/如同,好像;D.事实,实际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适 有 乡 里 亲 客 自 远 来 遂 与 之 饮 然 臣 既 易 服 市 人 亦 无 识 臣 者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3. 结合选文,说说真宗“奇”鲁肃简公的原因。因为他认为鲁宗道为人忠诚实在、直率敢言;生活简朴、安贫乐道;做事原则性强,实事求是。(十二)陈仲举礼贤
  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②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③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陈仲举:名著,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②豫章:豫章郡,郡的首府在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县)。③主簿:官名,主管文书簿籍。④廨(xiè):官署;衙门。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陈仲举言为士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 有澄清天下之志/处处志之
C.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 席不暇暖/久之,目似瞑,意暇甚CA.准则/是;B.志向/做记号;C.想要;D.闲暇,空闲/从容,悠闲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为 豫 章 太 守 至 便 问 徐 孺 子 所 在 欲 先 看 之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3. 结合选文,说一说陈仲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世间的规范。
(2)他为官上任,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
(3)敬贤礼士。(十三)金忠待人以宽
  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或曰:“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出自《玉堂丛语》)
  【注释】①金忠:人名。②感:通“憾”,怨恨。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其人有他善/择其善者而从之
B. 虽有素与公异者/可以调素琴
C. 或曰:“彼不于公有感乎?”/或王命急宣
D. 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故渔者歌曰AA.好的方面;B.向来/不加装饰的;C.有的人/有时; D.缘故/所以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 为 尚 书 时 其 人 以 吏 来 京 师 惧 不 为 容 公 荐 用 之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3.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金忠怎样的品质?正直无私;胸怀宽广;善用人才。(十四)人有从①学者
  人有从学者,遇(董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②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从:跟随。②渴:迫切地。1.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苦渴无日(每天) B. 当以三余(用)
C. 或问“三余”之意(有时) D. 日之余(白天)BA.日:时间;C.或:有人;D.日:一天,每天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遇 言 冬 者 岁 之 余 夜 者 日 之 余 阴 雨 者 时 之 余 也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3. 文章反映了关于学习的哪两方面的道理?一是书要反复诵读,意义就自然显现了。二是读书要巧妙运用时间。(十五)太宗用人之道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共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①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百姓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②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③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自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问其能不能,而直言其怨嗟,岂是至公之道耶?”  
(节选自《贞观政要》 ,有改动)
  【注释】①处分:安排职务。 ②被:遍及。③堪:胜任。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百姓人力已奉于上/惧其不已也
B. 古称至公者/公问其故
C. 故知君人者/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D. 故知君人者/不亦君子乎CA已经/停止;B.大公无私/指鲁庄公;C.所以;D.统治,主宰,君临/才德出众的人2. 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凡 一 面 尚 自 相 亲 况 旧 人 而 顿 忘 也 才 若 不 堪 亦 岂 以 旧 人 而 先 用凡一面尚自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3. 太宗认为用人的“至公之道”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为了求得安定百姓(使百姓安定),不以亲疏、新旧关系来选拔人才,而是以能力能否胜任来决定是否用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