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
2.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教学重点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读一读。
剧种 激流 吞噬(shì) 发誓 旷野 柔顺
压抑 招徕(lái) 两面三刀 别无所求
不一而足 优哉游哉
解释词语。
两面三刀: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面一套。
优哉游哉:悠闲的样子。
概括藏戏的特点
藏戏的形成
具体介绍藏戏的特点
介绍藏戏的传承方式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这三段话连用三个反问句式构成排比。
还是从西藏那个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交代主人公的身份
承上启下,总起下文。
引出下文介绍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以及藏戏的形成。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用生动的比喻说明江水湍急,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高尚品德。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
面凶险的自然
唐东杰布一无所有
组成藏戏班子
结识七兄妹
建起铁索桥
劝人行善
播撒藏戏种子
留下了58座铁索桥
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________的形式,表演______________,劝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______________。
歌舞说唱
历史故事和传说
行善积德,出钱
出力,共同修桥
撒遍了雪域高原
戴着面具演出
(第8—14自然段)
演出没有舞台
(第15—16自然段)
一部戏演出三五天
(第17自然段)
对应
第1自然段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传说,唐东杰布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80年,出生时头发胡子都白了。因此,在藏戏里,他的面具是白色的,前额饰有日月,两颊贴着短发,眉眼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笑。
插入唐东杰布出生时的传说,一方面点明在藏戏里他戴白色面具的原因,另一方面引出下文对藏戏面具的介绍。
藏戏戴着面具演出
——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
国王
王妃
巫女
妖魔
藏戏演出没有舞台
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目的——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一部戏演出三五天
双方随心所欲、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言传身教
一代一代
成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主要特点
形成过程
特色面具
传承方式
戴着面具
没有舞台
一戏多天
发誓架桥歌舞说唱
开山鼻祖
颜色形状
象征意义
身份代表
历史悠久
师传身授
代代相传
这篇课文的作者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写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的形成过程以及鲜明的特色,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高亢 激昂 欢快 悦耳 悲壮
低沉 雄壮有力 绕梁三日
细腻 形象 传神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 别具匠心
笔酣墨饱 笔走龙蛇 铁画银钩龙飞凤舞 入木三分
轻盈 优美 婆娑 婀娜 曼妙
衣袂飘飘 神形兼备
喜闻乐见 有板有眼 字正腔圆
粉墨登场 插科打诨
读一读,写一写。
1.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 )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 )哮( )的江水吞噬( )。
2.巫( )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jiānɡ
shì
wū
páo
xiào
句子练习。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用加点词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面对挫折,我们不要灰心,不要气馁,不要放弃,只要坚持奋斗,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课后欣赏藏戏中的经典曲目,然后讲给同学听。
了解我国戏曲类的相关知识并收集整理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