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授课人
上课时间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介绍感受器和感觉器官,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眼球结构的认识。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和爱眼护眼的意识。
本节的难度不大,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认识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眼球的结构及其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描述眼球的结构、主要功能和视觉产生的过程。
能力目标:根据图片分析近视眼的成像,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眼睛的重要性,养成爱眼的良好品质。
重点
掌握眼球的结构及其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视觉形成的过程
难点
视觉形成的过程
突破
措施
学生看图自学、小组合作,教师问题引导,实验探究
教学
辅助
多媒体、图片、实验
教 学 流 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前置性作业】
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人的瞳孔大小能改变么?
【导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创设课堂情境:用四张图片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大脑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来源于眼睛。知道眼睛的功能如此神圣与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有关。从而导入新课。
学习任务一:认识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1、拆眼球结构和观看教材P81图12-9,认识插图中眼球各部分的名称,小组成员互相指认眼球的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及功能。
阅读教材的“观察与思考”整体感知人眼与照相机的结构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
(明确: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就是物理学中的透镜成像原理。拍照时镜头起调节物距(像距)的作用,光圈起控制光线的作用,胶卷起感光的作用。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球中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卷。)
4、展示学习成果,组与组之间相互提问。
5、尝试应用:
(1)同桌对视,观察眼球的结构。判断你所观察到的是眼球的什么结构。
(2)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黑眼珠”分别指的是什么?
学习任务二: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
1、阅读教材视觉形成的过程,结合课件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过程,尝试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视觉形成的过程。
学生自学课本,认真预习,找出教师出示的问题答案,展示。
先自学,仔细观察思考,而后小组讨论,展示。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认识相关结构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活跃学生思维,提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为形成良好的做题意识做准备
2、反思:物像是在什么地方形成的,视觉是在什么地方形成的?
3、思考:失明有多少种可能的原因?
学习任务三:探究瞳孔对眼的调节作用
学生分组完成探究实验:
1、提出问题:人的瞳孔大小能改变吗?
2、作出假设:学生根据提供的以下情境作出假设:从明处到暗处,和从暗处到明处的生活情境,以及猫的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
3、制定实验方案(提示:可利用手电筒);
4、讨论和完善方案;
5、实施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6、反思实验得失。
小结:
眼球的结构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视觉的形成。
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板书设计:
1、眼球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2、形成视觉的过程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3、近视眼和远视眼
原因、结果、纠正方法
学生总结得出结论,认识到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学生阅读广告词,找出问题,而后小组讨论
学生自学模拟探究实验的要求及方法步骤,而后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实验过程中注意发现存在核问题,并思考找出良好的解决措施。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广告常见,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兴趣,巩固学生的知识。
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使知识呈现直观,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当堂检测】
如图为眼球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物像刺激了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 ]_____传入_____产生视觉。
(2)人从明处到暗处瞳孔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
(3)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使[ ]_____过度变凸,失去调节的灵活性,而造成假性近视。
(4)有的失明者,经检查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请你推断,原因可能是________或________发生了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