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适于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各种资源的有限性,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的严重性,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科学的保护生物圈。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人类也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护好生物圈。每一个人都应关注环境问题,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形成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
初中学生处在认知的初级阶段,发散性思维和对问题本质的提炼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对关系到人类环境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深刻理解和认识,所以通过实践去感知,通过探究去认识,通过反思去理解对学生学习本节内容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的有限性;了解保护生物圈的基本方式方法。
能力目标: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调查观察提高交流合作、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情感目标:认识可持续发展对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关注环境问题,参与环保活动,形成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认识可持续发展对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关注环境问题,形成环保意识。
四、教学难点
认识生物圈中各种资源的有限性。
五、教学方法
调查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课前准备
1、保留上节课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中的有关图片和资料和人类已经开始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关图片和多媒体资料。21教育网
2、学生上网收集有关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资料。
3、学生提前做好本地区土地和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的调查。
八、教学设计
由于学生的年龄限制且对人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缺乏感性认识,因此,组织好学生的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等活动,成为本节课实现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形式。针对学生的状况,将学生分为三个大组,1、学生利用上节课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中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资料,以复习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现象以及危害;2、调查本地区土地和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枯竭对人类的影响;3、学生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收集人类为改善环境所做努力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交流。最后,学生在充分了解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每一个小组设计一个环保行动计划,完成一个环保任务,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保护生物圈方面应尽的责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21cnjy.com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准备
设计活动计划并协助学生划分小组。活动内容为:1、复习和展示环境污染的现象以及危害;2、调查本地区土地和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3、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收集人类为改善环境所做努力的资料。
学生分组,预习和复习,准备活动材料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活动一: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造成的负面影响。
课前提供给学生必要的资料和展示。
学生以复习的方式整理和展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造成的负面影响。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人类对生物圈造成危害的思考
探究活动二:
调查本地区土地和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
开展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和场所;安排好学生活动和展示的时间及顺序,关键时做必要的点评。
学生课前展开对本地区土地和水资源及利用情况的调查,制作版面和课件并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
通过调查、收集、展示等环节,使学生感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深刻认识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探究活动三
人类有能力并且正在努力保护好生物圈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已经认识到了破坏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正在努力保护生物圈。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途径收集有关人类保护生物圈的措施和手段,特别是中国政府在保护环境中采取的措施以及在国际上发挥的积极作用。制作图片或课件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
认识人类要想持续发展必须首先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不能为眼前的利益忽视了人类长远的发展。理解什么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拓展实践:
建立环保行动小组,实施环保行动计划
参与学生的讨论、计划的制定和论证,提出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参与环保,科学环保。
以小组为单位,建立环保行动小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讨论并设计一项环保行动计划,并提交给全班学生论证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并在课下实施。
在保护环境的课外实践活动的计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保护生物圈方面应尽的责任,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应尽的义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十、教学反思
本节教材内容不多,让学生分组搜集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能开阔学生眼界;采取讨论法、谈话法、归纳总结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培养了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了环保意识,养成了环保习惯,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只起到组织者、参与者、支持者的作用。